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子立志思想及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是我国教育史上最早完整提出立志思想的教育家。通过立志造就"仁人君子"的理想人格,成就治国平天下的宏志伟业,是孔子一生奋斗的目标。为了实现志向,孔子从自我修身做起,言传身教。孔子的立志思想,不仅教育和影响他的学生,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华民族的道德实践方式。系统研究孔子立志思想,分析孔子为什么要立志,立什么志,如何实现志向等,并阐释其在当今社会具有的价值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天命问题是孔子思想发展史的中心环节 孔子在“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这段话里总结了他的思想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梯,我们从中可以了解到,他十五岁立志学习,到三十岁左右,他的基本思想,他的志向,他的事业的基  相似文献   

3.
归纳总结了孔子的学习思想:学习目的是"爱仁"、"行道"、"立命",学习内容是"文、行、忠、信",学习原则是立志有恒、终身学习、愉快学习,学习方法是学问相联、学思结合、学行并重。同时,还对孔子的学习思想中关于"君子不器"、"学而优则仕"、"敏于事而慎于言"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批判。批判和继承孔子的学习思想对于指导当今的学习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孔子论学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也是国际上公认的世界古代十大思想家之首。孔子的言论中论“学”的内容十分丰富。本文就此作些论述。 一、孔子论立志求学 在二千多年前,孔子把立志和意志坚定作为治学的首要条件。他要弟子们学文、学诗、学礼、学道,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达到“仁”,树立起行“仁”的自觉性。孔子主张“下学而上达”(《论语·宪问》,以下凡该书则只注篇名),即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为了达到“仁”这个目标,从小就必须立志。  相似文献   

5.
《论语》是孔子思想的体现,研读《论语》,感悟孔子的治国思想主要有:领导者提高自身修养是治国的起点;领导者规范自身行为是治国的关键;领导者施行开明的治国政策是治国的核心。孔子认为领导者提高自身修养方法有重学,立志,力行,自省;领导者规范自身的行为主要是正己和尽职两个方面;治国政策主要有仁治,礼治,德治,孝治,名治,贤治,诚治,育治和革治。  相似文献   

6.
孔子的道德修养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关于道德修养的理论,是为其培养“仁人”、“君子”的理想人格服务的。孔子理想人格的标准是:博学多识、仁爱忠信、舍生取义、安贫乐道。达到这一标准的途径是:好学、立志、比贤、力行、改过、自省。孔子的道德修养理论今天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孔子道德教育思想论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与方法,从三个方面对孔子道德教育思想进行了较深入的发掘和较全面的探讨:(一)孔子之重视道德教育,是由其所代表的阶级的教育目的决定的,是其提出的德治论所要求的,是以人性论为理论根据的;(二)孔子进行道德教育的内容和要求,主要是仁礼、忠恕、孝悌、信义、智勇等的教育;(三)孔子进行道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主要是立志乐道、学思结合、言行一致、自省自克、因材施教、以身作则.本文认为,对孔子道德教育思想批判继承,去粗取精,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改进道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文化孕育了丰富的关于修身的思想。两千多年前,儒家大师孔子就已经建立了比较系统和完善的修身之道,他提出的关于立志、学习、自省、慎独、自讼、克己、实践、循序渐进等修身思想对今天即将走上教师岗位、目前正处于学习阶段的高校师范生来说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为其进行自我修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孔子“成人”理想人格的分析,认为孔子理想人格的教育主要有性习论、知行合一、进取与入世等原则;具体教育方法主要有立志、博学、克己、内省和践行等。  相似文献   

10.
孔子做为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及儒学创始人,身处社会大变革时代——春秋末期,其哲学思想及教育思想充满了矛盾性。具体表现为天命观、鬼神观、认识论等哲学思想之矛盾,以及对教育作用、教育对象、伦理道德等教育问题的认识之矛盾。孔子思想诸矛盾之形成,有其主观原因,但更主要的原因取决于孔子所处的时代。科学地分析孔子思想的矛盾性及其成因,有助于我们客观评价孔子及其思想,进而科学地运用及扬弃孔子思想,古为今用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把一个人说过的话用作他的两句诗,仅有孔子独享此等殊荣。毛泽东学文化是从读孔子书开始的。孔子的有些思想,如重视学习的思想、“敏于行”的思想,毛泽东坚持了一辈子;孔子的有些思想,如君民关系思想、中庸思想,毛泽东是有取有舍的;孔子的有些思想,如轻视劳动的思想,“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思想,毛泽东批判了一辈子。  相似文献   

12.
在本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中国学术界研究孔子高潮中,吕振羽用唯物史观对孔子的阶级属性、思想体系、思想核心、哲学思想以及孔子思想在孔子生活年代不受欢迎而在以后两千余年思想领域中占支配地位的原因等问题,进行了较深的研究,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他的孔子研究,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有关孔子研究发展史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至今仍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在本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中国学术界研究孔子高潮中,吕振羽用唯物史观对孔子的阶级属性、思想体系、思想核心、哲学思想以及孔子思想在孔子生活年代不受欢迎而在以后两千余年思想领域中占支配地位的原因等问题,进行较深的研究,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他的孔子研究,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有关孔子研究发展史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春秋后期异于孔子的思想已经存在,孔子对异端,无论是在政治上、文艺上,还是在学术上、技艺上,都是坚决反对的。孔子的弟子、传人对异端思想更是力加排诋、甚于孔子的。荀传韩(非)李(斯),其对异端思想学说的攻击,直接导致两千年的文化专制主义。由儒转化的程朱理学攻击佛学,也是不遗余力。因而,无论是孔子,还是其儒家学派,对异端思想都是不宽容的。  相似文献   

15.
“重德轻刑”是孔子法律思想的宗旨,也是他治国方式的指导原则。研究孔子“重德轻刑”的德刑的关系,是全面认识孔子法律思想前提。文章以孔子“重德轻刑”法律思想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德刑关系的全面探析,以求进一步厘清孔子法律思想的实质。  相似文献   

16.
孔子生于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晚期。当时阶级斗争极其尖锐、复杂。此起彼伏的奴隶起义和革新斗争,使得奴隶制“礼崩乐坏”,奴隶社会正在向封建社会急剧过渡。就在这个时候,立志维护奴隶制的孔子,抛出了“三畏”说。  相似文献   

17.
孔子人才思想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人才思想略论何大同孔子是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思想象、政治家和教育家,他创办私学,传播文化知识,为中国古代教育事业作出了不朽贡献。同时,在孔子思想中,也包括非常丰富的人才思想。发掘孔子这一思想,对于我们育人、识人、用人,有着一定的启迪意义。一、德、智...  相似文献   

18.
孔夫子与毛泽东,中国古今两个伟大“圣人”。他们之间有何关联,论者众说纷纭。毛泽东对孔夫子的态度与评价因历史时期的不同而有所变化,甚为复杂。总起来看,毛泽东对孔子取历史主义态度,充分肯定孔子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他在批评孔子消极思想的同时,注意吸取孔子思想中有价值的因素,用以丰富自己的思想。毛泽东从孔子及儒家思想中吸取和发挥的主要内容有:经世致用、实事求是的精神;独立自主、自强不患的精神;德治思想和人生修养论;中庸思想;教育思想;大同理想。  相似文献   

19.
孔子在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系统地论述了行政管理的基本思想,并奠定了中国古代伦理型行政管理理论的基石。这些思想材料对我国的行政管理工作仍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孔子行政管理思想的核心:勤政爱民、实施德政。、孔子所创立的儒学的核心精神是仁学。孔子主张以仁义治天下,其学说都是围绕着这一主干展开的德政思想便是仁学精神的展开。孔子主张人类仁爱,仁者,“爱人。”[1]从这种仁爱思想出发,演绎出行政管理方面的德政思想,并以此作为指导思想,来实施行政管理。孔子提倡德治,反对暴政。他说:“君子怀德。”D认为只有实行德…  相似文献   

20.
孔子是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人物。孔子的政治、哲学、道德、教育和美学思想等得到了后学的十分重视,研究很深入。但对孔子的言语行为思想论及者却很少,而且颇不深透。孔学研究的资料莫过于《论语》了,而《论语》则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正是这些被后学借以作为研究资料的言语的自身价值却被忽视了。孔子的主要思想是通过其言语体现的。孔子对言语行为本身也是十分重视的。他的言语行为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研究孔子的言语行为思想,探讨其对中华民族言语行为的影响,不失为一种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