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把奖金单纯地看成劳动报酬的观点,是对奖金的本质和作用缺乏全面的了解。我认为,奖金是超额劳动的报酬,它担负着对劳动者付出的超额劳动的补偿,但是这种物质形式的奖金,本身也渗透着精神鼓励的作用,表示对劳动者取得某种实际经济成果的行为的肯定。我国现行的奖励制度是以精神鼓励为主,物质鼓励为辅。对于以按劳取酬的补充形式出现的奖金,在贯彻精神鼓励和物质鼓励相结合的原则中,似乎是属于物质方面的,其实,矛盾着的  相似文献   

2.
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管理中强有力的手段,特别是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过程中,更需要运用好这两种管理手段。(一)必须把握物质奖励与精神鼓励之间的关系所谓物质奖励,即指在按劳分配原则的基础上,对为社会提供了超额劳动成果的人给予实物奖励,使劳动者由于贡献大小不同在物质收入方面有所差别。物质奖励是物质利益原则在思想政治工作和生产管理工作中的具体应用。而所谓精神鼓励,即指给  相似文献   

3.
论思想政治工作中物质奖励与精神鼓励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物质奖励与精神鼓励是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基本方法,在新时期必须正确理解和运用好这两种激励方法。物质奖励与精神鼓励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物质奖励是精神鼓励的物化,精神鼓励是物质奖励的升华。在实践中要以物质奖励为基础,以精神鼓励为主导,因人、因时发挥最佳效应、最大作用。  相似文献   

4.
我国正经历着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度的新时期,如何加强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笔者认为应着重处理好“四个关系”。 1.处理好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的关系。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重在做好人的工作,所以对企业员工的鼓励和奖励也不能简单地停留在精神鼓励的层面上,要采取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并举的方式。要从对先进职工的证书式表彰和奖励,过渡到证书加奖金的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在调整价格的同时,必须改革过份集中的价格管理体制,逐步缩小国家统一定价的范围,适当扩大有一定幅度的浮动价格和自由价格的范围。”在三种价格形式并存的情况下,究竟以哪一种价格形式为主?目前理论界有三种不同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应以国家统一定价为主;第二种意见认为,应以浮动价格为主;第三种意见主张以自由价格为主。我认为浮动价格是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是最好的计划价格形式,从发展趋势看,必然要走向以浮动价格为主。  相似文献   

6.
诗歌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拥有优美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唐诗也不例外。英译唐诗时,应以再现诗作精神内容风貌为主,即以达到“神似”为翻译第一目标,才能更好地保持唐诗的原貌。本文选择李白《送友人》的两个英译本,分析了“神似”理论在唐诗英译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 以谁为主,为谁服务,不仅是社会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也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问题。传统的教育理论,认为教育是上层建筑,制约于社会的政治、经济,教育应以适应社会为主,为社会的政治、经济服务。但就本质而言,就终极目的而言,教育应以人为主,为人的潜能充分全面地发展服务。人们有理由发问:究竟是社会牵着人的鼻子走呢,还是人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传统教育理论本末倒置,现在应该颠倒过来。  相似文献   

8.
不管其动机如何,现在不少人实际上把经济效益标准、金钱标准,作为生产力唯一的标准。这是庸俗的、片面的。急功近利、唯利是图等短期行为的出现,是这种标准的外在表现;忽视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人自身的发展,则是这种标准的内在表现。事实表明,这些不正确的做法,已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包括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以及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者。这三者都与人的发展相关。 首先,人的发展程度决定着劳动者劳动生产能  相似文献   

9.
在土地征收中,存在着政府、被征收人、开发商、社会公众等多方利益主体,这些利益主体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土地征收应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的,以必要性为前提,以最小损失为原则,由正当程序来决定,以公平补偿为核心,以完善的救济制度为保障。必须看到,政府利益在现实生活中是客观存在的,并时常会侵害公共利益,这也造成了利益博弈过程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0.
三、国民素质是决定我国现代化建设成败及市场经济发展快慢的基础和关键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市场经济行为都是以自然人及社会人为主体的社会实践活动,国民素质的高低从根本上决定着这两大社会实践活动的进程。 (一)社会的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素质的现代化社会的现代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客体的现代化,既物的现代化,包括社会物质生活资料日益丰富,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有较高的水准;社  相似文献   

11.
刘颖 《兰州学刊》2006,(4):43-45
抗日战争时期发动社会动员是取得抗战胜利的条件,而采取正确的社会动员方法才能达到良好的动员效果。为了广泛地动员民众,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一系列动员民众的方法,即:以满足民众物质利益为特征的物质型社会动员;以精神鼓励为内容的精神型社会动员;以及通过多种形式的组织吸纳广大民众参加抗战的参与型社会动员。  相似文献   

12.
陶富源 《学术界》2007,4(1):97-102
"物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基本范畴.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只能以"物质"为逻辑起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过程中,科学实践观的形成,对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人学观、认识论的创立起了决定作用,从而也对科学物质观的形成起了关键的支撑作用.但不能夸大这种作用,不能由此认为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不能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阐述应以"实践"为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3.
“天都社即普门外护”——徽州文人官绅对佛教的支持 如果说。徽商们对黄山佛教的支持是在资金、土地、物质方面,那么,徽州文人官绅们的支持就在于精神鼓励、人力帮衬方面。  相似文献   

14.
生产力是划分同一社会不同阶段的主要标准同一社会不同阶段的划分标准究竟是什么?我认为,应以生产力为主兼及其他.这里,要把划分不同社会形态和划分同一社会形态不同阶段标准区分开来.社会形态之间的区别是质的区别,社会形态的性质主要是由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的.生产关系之所以能对社会的性质起决定作用,是因为它处在社会结构的中层,对下反映生产力的状况,对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对决定生产力水平各种因素矛盾运动在当代新发展的崭新概括,是对当代科学技术革命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的新总结,它大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理论与学说。第一,它是对决定生产力水平的诸要素矛盾运动的崭新概括。我们知道,社会劳动生产力是指一定时代的人们结成一定的关系,运用物质手段,作用与改造自然获取物质资料的能力。反映了社会的人同自然的关系,生产力中总是包括了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活动的人,用于劳动过程的手段和条件,即劳动资料,以及劳动对象。这三个因素是任何时代的生产力都具有的。社会劳动生产力本身是一个历史性的概念,不同的时代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显示出不同的特点,并不是生产力的构成由三个要素变成了两要素或  相似文献   

16.
何中华 《东岳论丛》2008,29(1):134-140
作为一种传统本体论,物质本体论的缺陷在于它是隐蔽的二元论并具有人的非在场性,由此决定了其无法证伪实践本体论。后者所确认的实践的终极的原初性,逻辑地要求实践作为本体范畴具有无条件性,因而实践本体论不能充当物质本体论的一个特例以同它相调和。通过实践的本体论地位的奠基,马克思哲学立足于人的在场性诠释感性世界的历史生成,这与那种人不在场的物质本体论大异其趣。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民俗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俗文化就是以民间文化和民俗风情为主体的民族民间的物质上、精神上和制度上的传统。山东民俗文化博大精深,资源十分丰富。应以民俗文化为新的切入点,大力整合山东民俗文化产业资源,打开山东民俗文化产品市场,增强山东文化产业的“造血”功能,实现山东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江西社会科学》2016,(11):210-216
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要举措的精准扶贫,仅仅依靠物质帮助显然不够,它还需要丰富的精神生活的满足。长期以来的被动式扶贫模式,不仅使扶贫对象丧失了自我觉醒与发展潜能,而且还使其深陷精神困扰之中。对于精准扶贫的认识,不能认为"扶贫"就是获得最多的物质享乐,而必须考虑到其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解和守望。精准扶贫仅仅依靠物质支持和救助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多方面的参与融入才能完成。精准扶贫既不是以经济为本,也不是以精神为主,更不是扶贫物质越丰厚越好,而是要适合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兼顾物质、精神和心理多方面的整体推进。  相似文献   

19.
如何增强我国农业生产后劲,实现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是一个意义重大的新课题。迫切需要我们进行认真研究,并妥善地加以解决。从根本上来说,要使农业生产获得较快的发展。就必须较大幅度地追加物质技术投入。但是,在我国的现阶段,乃至今后的一个相当长时间内,我国的农业生产只能实行以农民自我积累为主、国家财政投资为辅的策略。因为在一个工业化基础还很薄弱的国家,其财政实力决定了不可能由国家通过外部输入的途径为农业生  相似文献   

20.
土地价值剖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关于土地价值理论,我国存在土地无价值论、全价值论、土地收益论、土地商品价值论、效应价值论、使用价值论、二元价值论等观点。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分析,无价值而有价格的纯自然土地具有“虚假的社会价值”;已经人类劳动投入的土地是由土地物质和土地资本构成,土地构成的二元性决定了其价值构成的二元性:由土地资本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土地资本价值和由土地物质的供求决定的土地物质的虚假社会价值;土地资本投入对周围其他宗地的土地物质价格产生或正或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