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社会交往,系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相互之间发生的各种各样的联系和接触。社会交在活动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基本现象之人的社会交往,产生于人类维持生存的需要,并促成人类自身的稳固结合。正是它,把分散的、孤立的个体联合成为一个整体,而“只有在集体中,才能发挥属人的力量”,人类在社会交往活动中产生了思维活动的交流和交流的工具——语言,在交流中受到极大的启迪和教育,发挥出了人类特有的诸种本质力量,不断赋予这些本质力量以新的内容,从而开始了以制造和使用工具为基本特征的社会实践。可以说,社会实践必须以人类的社会交往为条件,否则社会实践的作用不可能产生。社会交往活动成为人类社会实践的一个要素,又是每个社会成员具体的活动内容之一。总之,人类的社会交往活动,本是为了  相似文献   

2.
工作作为个体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最具社会意义的个体活动以及确立、标识个体社会地位的要素,具有个体认同价值;工作作为在本体意义上把个人变成个体的方式、以货币为回报的有酬劳动和构建个体生存结构的力量,是个体认同的最重要形式;工作认同使个体深入到社会结构中确证和发展其主体性,建构个体自我的社会性内容,对个体的生活规划、生命样式和生活意义的选择产生深刻影响。以工作实现个体认同,个体要面对工作价值的不确定性、工作的悖论性关系以及工作的机会成本等带来的挑战,如何在工作中"做命运的主人"成为个体认同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从主体结构看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全面发展与主体结构有着密切关系。人的全面发展本质上是人的需要、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即人的多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的这一本质规定性是以个体主体内在结构的复杂系统性为基础的。主体活动的外在结构决定了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外在的社会环境条件 ,主要包括社会经济制度环境和社会政治制度环境。主体内在结构和外在结构的统一决定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提高社会实践水平 ,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以育人为特征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一种建立在文化共享理念之上的社会活动,是促进人类文化共享的重要途径,并对个体的人的整体素质进行培养,使人得到比较全面、充分、和谐的发展;而社会化是个人适应社会变迁和被社会塑造所必经的途径。因此,探讨教育与社会化的关系,对开展素质教育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论黑格尔的“伦理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伦理世界”概念源于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它既表达了德意志民族国家内在统一与复兴的时代要求,也是基于启蒙思想及现代社会意义世界缺失的反思.伦理世界是个人作为单一性存在与其公共本质或普遍本质相统一的世界,它由人的社会本性及其文化属性决定.伦理世界透过伦理精神,通过道德行为实现个体与类、特殊与普遍的辩证统一,由此寻找到人类生活共同体的价值源泉,建立个体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赋予有限人生以终极关怀.黑格尔的“伦理世界”为现代多元化社会建构精神家园提供了有益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6.
精神福利是文化自信与文化发展的内在秩序,精神福利的文化价值逻辑及公共性追求是实现人之根本性的精神生命活力的源泉,在进一步澄明人的生存安全性之公共性本质的基础上,对精神福利的内在认知结构和文化价值的追寻就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维度。当代中国社会,以精神福利的文化价值为公共性追求的"中国梦"的实践,必能造就一个精神福利共享和文化价值共生的美好社会。  相似文献   

7.
平等体现人的类、群体本质,差异体现人的个体本质。中国封建传统差异-平等互补结构的实质是以人格等级制为基础的经济平等思想;与此相反,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形成了一个人格平等-经济差异的社会结构。在西方,“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不仅是阶级的局限,也是历史的必然。机会均等是人格平等的进一步发展,其理论基础便是自由主义。平等是差异的基础,它导致了能力与财富的不平等  相似文献   

8.
试论精神动力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郝登峰 《社会科学》2001,4(6):50-53
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精神动力。一人、一团体、一民族、一国家 ,只要精神一瓦解 ,精神支柱一倒塌 ,精神动力缺失 ,则其发展就会一蹶不振。而如果人们在精神上振奋、凝聚 ,则会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 ,成为社会发展的不竭推动力。一、精神动力的含义及其本质何为精神动力 ?目前尚无一个明确的定义。“精神动力”最先是由美国精神病学家萨利文提出的。萨利文认为 ,人的个性只有在与别人交往中才能表现出来。由于个体所处人际关系变动 ,容易造成个体内心价值的丧失和不安感的加剧 ,个体便通过自我系统进行调节。自我系统的主要动能是使个性以相应…  相似文献   

9.
社会心态是社会成员精神气质的“晴雨表”和价值取向的“风向标”,是社会成员对社会生活现状的心理感受和情绪反应.精神成长是人的“心理自我”和个性的形成过程,是对“如何做人”这一终极命题的思索与实践,体现为人精神生活的丰富、精神境界的提升和内心宁静感的获得.培育良好社会心态与促进社会成员精神成长在目标、内容、手段方面具有一致性.社会价值观和信仰是社会心态和个体精神成长的核心内容.社会心态是受社会价值观念影响和决定的,社会价值观念可以内化为个体价值观念,影响和制约着个体和社会成员整体的精神成长,个体的精神成长是培育良好社会心态的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10.
一、人的本质及其贪欲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存在物,因此,人的本质就同时体现在自然和社会这两个方面,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对象化地构成了人的自然本质和社会本质。那么,什么是人的自然本质和社会本质呢?马克思说:“如果把工业看成人的本质力量的公开的展示,那么,自然界的人的本质,或者人的自然的本质也就可以理解了。”烟为以机器的发明和使用为标志的工业生产,从本质上展示了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力和创造力,而且,这种“力”是人类所特有的,是产生于自然又物化于自然的。所以,马克思称之为人的自然本质。同时…  相似文献   

11.
论马克思主义的权利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权利在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利益冲突的产物。马克思主义认为权利现象是具体的、历史的 ;社会主义社会的权利理念体现着个体与整体的统一、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它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类整体的解放和彻底的精神自由。  相似文献   

12.
自尊是个体在自我确证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对自己"成为人"的意识,是个体较高层次的需要.自尊作为心理结构具有客观性,但作为精神需要与对精神需要的意识同一,因而总是被人所意识.不能把自尊与自爱予以混淆,前者是后者的升华.自尊往往是人在处理人与物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中所运用的一个基本评价标准,并以良心机制的形式对个体的行为发生重大作用.从具体的个体而言,社会先于个人存在,自尊是在社会中生成的,是人文精神对个体内化的结果.为了使生活在社会之中的个体能形成"成为人"的意识,就需要在人与人的关系世界中给予个体以更多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生产的不断发展,当今时代的生产力越来越显著地呈现出以精神生产力为主导的先进社会生产力特征,精神生产力也成为推动当代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它不仅展现出人类的巨大创造力,而且更是体现了人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这样一种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不断飞跃的过程。因此,精神生产力也就成为评价社会文化先进性的价值标准,并形成了一个以社会生产力—精神生产力为基础的价值标准系统,从而为如何推进我国的先进文化建设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道德存在:把握完整的人的必要维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有三重存在,即人的物质存在、精神存在和道德存在。人的道德存在是人的社会本质所在,对于理解人、认识人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原生的意义上,人的道德存在实际上是人的道德潜能和基质,在人的后天社会生活中,人的这一道德潜能和基质实现了与社会理性、群体理性或职业理性的契合,形成了人的道德存在。迄今为止,人类的科学认识往往停留在对人的物质存在和精神存在的研究上,其实,人还有着道德存在这样一重内容。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生产的不断发展,当今时代的生产力越来越显著地呈现出以精神生产力为主导的先进社会生产力特征,精神生产力也成为推动当代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它不仅展现出人类的巨大创造力,而且更是体现了人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这样一种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不断飞跃的过程。因此,精神生产力也就成为评价社会文化先进性的价值标准,并形成了一个以社会生产力—精神生产力为基础的价值标准系统,从而为如何推进我国的先进文化建设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黑格尔认为,作为活的伦理世界的人类社会存在着"神的规律"与"人的规律"。个体的人应当从服务于家庭精神的状态向服务于民族精神的状态转化。"法权状态"中个体的伦理行为既不仅仅趋向于"家庭精神",亦不局限于趋向"民族精神",而是通过遵循"正义"行为实现一切个体原子的实在本质,来趋向于作为世界主宰的"普遍精神"。趋向于"家庭精神"一趋向于"民族精神"一趋向于"普遍精神"便成为社会中个体的人成就"道德自我"的三个环节和步骤。  相似文献   

17.
周业安 《学术月刊》2020,(12):30-41
西蒙和卡尼曼等人发展的行为经济学本质上采取了一种"经济学方法论弱个体主义"。这种新的理论范式坚持从个体出发,探讨社会经济问题;同时又通过认知双系统理论来引入社会因素,通过人的自利偏好与社会偏好的互动关系来刻画人的丰富性与多样性,这样就可以避开高度社会化的理论陷阱。但现在的行为与实验经济学的发展已经逐步偏离了西蒙、卡尼曼等人开创的研究路径,转而选择对新古典经济学的修补。行为与实验经济学有可能为经济学提供一个新的微观基础,但前提是回到西蒙与卡尼曼等人的思想路径。  相似文献   

18.
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是一门科学.任何规划的本质都是重建人与对象的关系,规划是一个体系,是一个人与社会和自然相互关系的体系.能否和在怎样的意义上再建人、社会和自然的合理关系就显得极其重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与其他产业发展规划最本质的区别是它的精神性和精神的关系性:重建人与社会和自然精神关系和精神秩序.“文化生态”的规划思维,是一种与GDP为导向的规划思维相反的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思维.建立与国土空间规划布局的合理关系是这种秩序关系的必然要求.“胡焕庸线”应当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国土空间布局必须遵守的原则.文化产业科学规划的关键,就是建立这样一种协调和统一的文化生态关系.  相似文献   

19.
和谐社会的三个层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和谐社会,本质上就是人的和谐,人是类性、群体性与个体性的统一,所以,和谐社会也就有类的和谐、群体的和谐、个体的和谐这样三个层次。类的和谐表现为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作为整体的内部和谐;群体的和谐表现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和谐以及国家内部各群体之间的和谐;个体的和谐则表现为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和谐以及个体内部的身心和谐。  相似文献   

20.
女性形象是进入艾丽丝·门罗小说世界的最佳途径。门罗笔下的女性形象系列经历了从男权社会中女性生活空间和女性话语权的缺失,到女性从精神和肉体两个方面来找寻和建构自我身份,再到解构父权中心,重建女性家园这样一个漫长的过程。门罗以女性特有的关照方式和性别敏感切入到女性生活的内部,展示出女性个体对寻求人格建立的完整过程,具有打动人心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