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在金钱财富占主导地位的现代经济社会,哲学被功利主义者视为无用之学,哲学教育与哲学普及受到挑战。其实,哲学作为知识之母,对各门知识具有本源性。哲学根本上是一种人的精神追求,哲学思维能力是人之为人的基本素质,哲学修养体现出人生的境界。哲学对个体人生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必须重视和加强哲学教育,提高人的哲学修养。  相似文献   

2.
“教化”是儒学的一个核心观念。但儒家教化的形上学基础是理性人文义的“哲理”,而不是单纯信仰义的“教理”。儒学并未独创一套为其自身所专有的仪轨系统,它所据以施其教于社会生活的仪轨系统,就是作为古代中国社会普泛生活样式的“礼乐”。这种不断经由儒学形上学诠释、点化、提升的礼仪和礼乐系统,具有一种因革连续的历史变动性和对其他宗教生活样式的开放和包容性。它与一般宗教仪式、仪轨系统所特有的固定性和排他的性质,有根本性的区别。儒学的教化,可以称作是“哲学义的教化”。儒学作为“哲学”,其思想的视域是实现论的而非认知性的。  相似文献   

3.
周惠杰 《北方论丛》2004,3(6):99-103
马克思人学本体论中乌托邦维度的研究,根植于人性的批判性、否定性、超越性.这种研究把人的现实存在与人对终极意义的追求、人的实践活动与人的解放内在关联起来,是对人的意义统一性的救赎,其锋芒直指现实中人的生存困境.因此乌托邦精神的探讨既有益于揭示马克思人学的现时代价值,深化和拓展整个当代哲学的自我理解;又有利于批判人的现实存在并对现实存在异化性进行扬弃与超越,为中国21世纪总体现代化建设提供一种意义支撑,使之成为一支时代的清醒剂.  相似文献   

4.
走出历史哲学乌托邦刘怀玉一在归根结底的意义上,我们可以这样说,近代以来西方一切关于未来社会理想的历史进步观念都来自于两个传统源头:一是希腊的乌托邦思想,二是希伯莱(犹太教和基督教)的末世论。被现代英语音译为Utopia的乌托邦一词,本始于古希腊语(意...  相似文献   

5.
哲学基本问题与哲学的根本转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存在”范畴含义的不确定性,抽象表述的哲学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需要具体化,才能被切实理解和把握.哲学基本问题具体化表述的关键在于对存在领域的具体划分.把哲学基本问题具体表述为“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的依据在于把存在的范围确定为物质和精神两大领域,这是有史以来传统哲学对存在领域进行分割的一种基本模式.这一基本模式确定了传统哲学的基本论域和一般性质.哲学的根本转向在于对哲学基本问题具体表述内容的变革,其基础则是对存在领域分割模式的创新.迄今为止,人类哲学理论的发展虽然在某些研究领域中实现了研究重点和关注问题的转换,但是在其存在论与认识论的根基上却从未实现过任何根本性改变,这就是对物质和精神、主体和客体的二元对立关系的基本性承诺与具体化解读.因此,人类哲学的发展从未发生过真正意义上的根本性的理论转换.由于把信息概念作为哲学的最基本概念之一引入哲学,信息哲学阐明了一种全新的存在领域分割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了哲学基本问题的具体表述方式,因此,信息哲学实现了人类哲学的第一次根本转向,并因而导致了人类哲学的全方位的根本性变革.  相似文献   

6.
乌托邦一词产生以来,不同政治倾向的人利用它的词义二重性,分别采取了赞赏和反对的态度,从而形成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乌托邦、反乌托邦、后乌托邦等思想潮流。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既批判了乌托邦的空想主义,又继承了它的理想主义。因此,新实践美学应该批判继承乌托邦的批判和创新精神。美学和文艺的本质就是意识形态的创造,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理想国》和《诗学》《政治学》都从美学和文艺方面开启了乌托邦的批判和创新精神,席勒的审美王国最为完善地以乌托邦精神描绘了审美教育的美好理想王国——人性完整的人类自由王国。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以革命和创新的实践观点创建了共产主义审美王国和艺术世界,为培养自由全面发展的人,建立自由人联合体而努力奋斗。新实践美学应该在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发扬乌托邦精神,批判旧世界,建设新世界,以融合真善美的审美教育培育社会主义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7.
布洛赫的《乌托邦精神》具体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实践与弥赛亚救赎的结合,它既是积极的行动主义,又是革命的灵知。这种带有宗教色彩的革命实践选择了康德为出发点,将康德的实践理性转换成总体性视域,开辟了从自我到我们的内在之路。革命与救赎的结合,不仅拓展了革命实践的范围,也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对宗教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以往价值哲学研究,由于受自然科学认识"物"的思维方式的影响,时常在强调人的主体地位的话语下、在追求价值客观性的过程中失落了人.然而,现实生活却无时无刻不在提醒人们,生活在现实世界中的人,恰好是价值哲学最无法回避的基本事实;"人的价值"是价值哲学最值得关注的问题;人的生活世界是价值哲学最应当占领的阵地.  相似文献   

9.
“重构体系”、“应用哲学”、“解构体系”等努力虽然都对我国哲学不景气的现状有所改变,但它们都不是我国哲学发展的根本出路。阻碍我国哲学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原理”思维模式,即一方面企图建构一个绝对完善的哲学原理,一方面企图为其它具体科学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合法性基础。哲学只有告别“原理”,才能获得新生。  相似文献   

10.
在乌托邦与意识形态的张力中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卡尔·曼海姆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质疑,首先指出马克思本人对其理论的意识形态性质是有着清醒的自觉意识的。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指出后人之所以常常对马克思主义作一种决定论式的解释,是因为他们没有理解马克思主义与历史上的其他意识形态的根本区别,即没有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不是理论的立场,而是乌托邦的立场。最后,作者通过简介恩斯特·布洛赫的关于马克思主义是革命的乌托邦的思想,进一步指出马克思正是通过站在乌托邦的立场上来应对现代人的根本危机的。这在理论上表现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不仅只能是批判的,而且还是不断地走向自我批判的。  相似文献   

11.
人的哲学与生命哲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哲学人学的提出和研究在我国已有十余年,在关于人的存在论、本质论、价值论、发展论等问题的研究上已取得不少成果。然而,我以为,这些成果对于我们作为个体的人而言,既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又不无外在性和疏离感。因为在这些研究成果中,人基本上是作为客体和对象而存在的,学者们像论述外部世界的存在、本质、价值、发展一样来论述人的相关问题,虽能给人一些有用的知识,但却难以开启人的人生智慧,让人动情动心、有澄明之感。其实,研究人是研究我们自身,我们对自己的自我把握不但不能单靠外在实证,也不是一个单纯的认识论问题,这里更需要的是一种…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哲学界流行着这样的看法:哲学根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是单一的本体论问题,而它的第二方面则是纯粹的认识论问题。我们认为,这样的看法已经落后于时代潮流,同科学发展的整体化大趋势相抵触,应当加以改变。从  相似文献   

13.
我们党历来都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可是,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却多次受到唯心主义、形面上学的严重干扰,特别是在十年浩劫期间,竟达到了唯心主义盛行、形而上学猖獗的地步。原因是复杂的。其中重要的一点是在学习中没有抓住或没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的根本特点。这个特点就是由科学实践观所体现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只要我们想一想,毛泽东的《实践论》在纠正主观主义思想路线错误和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毛泽东思想路线中的重要作用;再想一想1978年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在拨乱反正和恢复毛泽东思想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路线中决定性的作用;就可以清楚地看到真正把  相似文献   

14.
尼采的上帝与福柯的人有着奇特的亲缘关系,既是双生兄弟,又彼此为父子。上帝死了,人也同时消亡,在解构了上帝和人的同时,人的真实得以显现:体验生命的过程,而不追究它的实质和归宿,敢于承担自身的无意义而不消沉衰落,这正是生命的骄傲。尼采与福柯对关于成为自己的训令抱着十分认真的态度,他们使自己的生活成为一种典范———不是真实的典范,而是追求真实的人生的典范。  相似文献   

15.
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明 《东岳论丛》2003,24(5):16-19
胡锦涛同志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论断,在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根本政治立场的基础上,把我们党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识推向了新高度。这个论断既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精髓的精辟总结,同时也是对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多年来根本追求的深刻揭示。抓住这个本质规定,实践这个本质要求,并落实在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行动之中,是中国共产党人一切理论和奋斗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6.
中国哲学精神,是指中国哲学的活力、神韵,还是指中国哲学的内容实质? 如果仅仅停留在中国哲学的内容实质上展开讨论,而不从中体悟、概括其活力、神韵,对于中国哲学精神的理解便会有"功亏一篑"的遗憾;如果撇开中国哲学的内容实质,只讲究其活力、神韵,不仅失之笼统,而且也不可能真正认识到中国哲学的活力,体味出中国哲学的神韵来.通过对儒、道、名等各家思想的梳理分析,可发现他们均以"道"为最高追求目标,中国哲学精神可以用"求道"两字概括.  相似文献   

17.
哲学与社会精神刘潼福“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的这句名言道出了哲学与时代的一种关系,同时也给了哲学一种神圣的自豪。然而,当沉浸在这种自豪中的精华面对当代中国社会哲学低下的地位与缺失的价值时,神圣的自豪陷人了世俗的困惑。如果因此从...  相似文献   

18.
《大庆社会科学》2012,(3):159-159
吴向东撰文指出,马克思洞察了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主要缺陷,破除了实践概念上的亚里士多德传统,将实践活动理解为一种对象性活动,进而把实践的观点作为自己哲学的核心观点,以实践为枢轴去把握世界。新哲学核心观点的确立及其贯彻也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性质:它是实践唯物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也是历史唯物主义,或者说是实践的、辩证的、历史的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9.
乌托邦精神与反乌托邦精神是中国人精神生活的中心冲突,它在深层体现着人类现实生活的矛盾和焦虑。近代以来无论是保守主义还是激进主义取向,由于对现实生活世界的遗忘和忽视,都没有实现乌托邦精神的批判重建。立足于中国人生存模式的深刻转换与现实生活世界的真实根基,树立与现代生活紧密联系的过程意识、家园意识和共生意识,能使乌托邦精神真正引领人们走向价值创造之路,成为内蕴于现实生活世界并提升现实生活世界的真实力量。  相似文献   

20.
<正> 我国哲学界自50年代以来一直流传这样一种观点:哲学的根本问题,也就是实际工作的根本问题。这个命题在我国政治生活中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有明显的局限或不足。它不仅在理论上有简单化的倾向,而且在实践中也难以实行。究竟应当如何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就此我们谈点看法,以就教于同志们。哲学是对人类全部知识的高度抽象和概括。哲学的根本问题主要是解决世界上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的关系问题,即二者谁是本原的,谁是派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