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们通常将通过市场实现的收入称为第一次分配,将通过政府税收调节实现的收入称为第二次分配,而将个人自愿捐赠部分或全部可支配的收入,称为第三次分配。它们分别体现效率、公平和社会责任。慈善事业就是一项关于规范和发展以第三次分配为核心内容的社会事业,它既反映出经济发展的程度,也代表着社会发展的水平。慈善事业是调节贫富差别的平衡器,有助于缩小两极分化,有利于弘扬社会道德风尚,激发社会责任,促进社会和谐安宁。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使我国经济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也拉大了贫富差距。要化解这一难题,建立公平的分配制度,应从我国改革的实际出发,在"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的前提下,引入适度的"按需分配"机制。目前,我国财政收入突破5万亿元,已经具备了适度的"按需分配"的能力。只要各级政府下决心扭转国民收入向政府倾斜的局面,适度"按需分配"机制就能够逐步建立起来。坚持适度"按需分配"原则,就是要在初次分配中充分体现劳动报酬的合理性,在二次分配中努力解决社会弱势群体问题,在三次分配中应不断提升社会的公平度。适度"按需分配"不是提倡平均主义,而是要解决公平与效率的辩证统一问题,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3.
李颖晖 《社会》2015,35(1):143-160
基于结构决定与相对剥夺的两种视角,本文研究发现了教育程度对收入分配公平感的复杂影响路径。教育程度作为优势性地位获得,对分配公平感存在正向影响。教育程度越高,收入分配公平感越强。但这种正向影响也存在条件性:教育作为个人地位投资,激发相应的回报期待,随着基于教育投入的期待收入与实际收入差距的扩大,这种正向影响会降低,且教育程度越高,降低的幅度越大。这一条件性的发现有利于解释既有研究的矛盾结论,具有重要的社会意涵:当教育投资作为“制度化手段”无法实现地位获得这一“文化目标”时,这种“断裂”可能会引发“分配不公”的心理失范。  相似文献   

4.
目前,经济领域中的分配不公已演变为严重的社会政治问题,影响了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急需为收入分配领域提供更有力的政策保障,对于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深入分析了我国新时期收入分配不公平的根源和后果,结合著名的"库兹涅茨收入分配倒U形曲线"论述了共同富裕的可能性,并探讨了解决收入分配不公平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人们通常将通过市场实现的收入称为第一次分配,将通过政府税收调节实现的收入称为第二次分配,而将个人自愿捐赠部分或全部可支配的收入,称为第三次分配.它们分别体现效率、公平和社会责任.慈善事业就是一项关于规范和发展以第三次分配为核心内容的社会事业,它既反映出经济发展的程度,也代表着社会发展的水平.慈善事业是调节贫富差别的平衡器,有助于缩小两极分化,有利于弘扬社会道德风尚,激发社会责任,促进社会和谐安宁.  相似文献   

6.
诺齐克与罗尔斯之争的关键是权利与公平的角逐.罗尔斯坚持作为公平的正义,认为正义即平等,分配正义是扩张政府权力勾销社会差别,实现普遍原则.诺齐克强调正义理论的个人权利基础,坚持权利的神圣不可侵犯性,分配正义是持有正义.在我国社会经济转型时期,考察诺齐克与罗尔斯关于正义的角逐,正确理解分配正义理论,解决分配领域的矛盾具有重大的理 论和现实意义.社会主义社会的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权利和公平并非绝对和唯一的正义原则,尊重权利,坚持公平是影响经济快速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社会在最大限度尊重以劳动和其他合法形式为取向的收入公正的同时,也必须强调政府的服务和补偿功能,这是构建和谐社会所要求的分配原则的内在规定性.  相似文献   

7.
保障人的生存权与发展权是社会保障法的理论基石,该人文精神决定了公平是社会保障法的价值取向,而分配公平则是市场经济下社会保障法的现实的价值取向。作为中国这个正处于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无力去追求分配结果的绝对公平,只能以追求生存权利的公平为基本价值取向。权利公平体现在社会保障体系设置上,即应以社会救助为基础,社会保险为核心,全面构建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体系。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的基础,是保障公民生存权的底线制度,构建城乡统一的社会救助法律制度,应该成为我国当前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持续增长过程中出现的一个不尽如人意的现象是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这一趋势与收入分配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经济学中,收入分配被分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并且强调初次分配更关注效率,再分配更注重公平.其实,在收入分配的这两个层次之外,还有一种隐形的收入分配形式,这种分配发生于一些社会地位和社会资源劣势的人与社会地位和社会资源优势的人之间,这种转移相对于再分配的公平效应属于一种收入的逆向转移.收入分配逆向转移是收入分配市场化向社会各个领域侵蚀的结果,收入分配逆向转移所具有的收入差距放大效应是形成中国收入分配差距的不可小视的因素.要改变中国目前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必须遏制收入分配逆向转移的增长.  相似文献   

9.
论社会公平的主观认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收入分配不公已成为学术圈与媒体热议的话题。但收入分配结果是否公平只是基于人们伦理和价值观基础上的一种主观判断,基尼系数既不能回答社会公平的主观认定问题,也无法预言哪些群体将会影响社会的稳定。本文通过对北京居民公平感的实证研究说明20年来北京市居民的公平观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人们对收入分配差距的承受力有所增强也有所区别。在贯彻党中央"提低,扩中,调高"的公平目标时,政府的主要工作既包括规范和整顿市场分配秩序,同时也应在调节贫富差距时防止产生新的分配不公。  相似文献   

10.
鉴于我国当前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矛盾比较突出,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高度重视合理调节收入分配的问题,明确提出了逐步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原则和政策,强调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秩序,努力缓解地区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我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除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宏观再调节和再分配外,最基础的是必须建立起市场经济自身客观的、公平的初次分配…  相似文献   

11.
陈进国 《学术交流》2005,(12):71-75
如何认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是当前理论界一直在探讨和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正确理解和认识这一问题,对于解决我国当前社会分配不公和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不仅仅是一对矛盾,而且也是辩证相统一的;效率与公平相统一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公平合理地调整分配格局是实现效率与公平相统一的有效选择。  相似文献   

12.
刘鹏 《学术交流》2007,(2):81-84
收入分配不公和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是我国收入分配领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经济发展的政策导向和战略选择、市场经济追求效率的内在动因、分配制度不规范以及再分配手段调节乏力是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我们必须从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角度来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在指导思想上应立足于社会公平,更多地关注普通劳动者和弱势群体的利益。在路径选择上应重视法制建设,加快垄断行业管理体制改革,通过完善社会政策,发挥好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建立一套公平合理的国民收入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13.
关于公平、公正、正义三个概念的哲学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平、公正、正义三个概念是有差异的.正义作为一种理念,是最高层面的道德衡量标准,在社会制度安排上具有重要导向作用;公正在分配领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利益分配原则和衡量标准,在社会生活中是人们追求的价值目标;公平属于基础层面的衡量标准,强调客观性,注重的是衡量标准的"同一个尺度",带有明显的中性和"工具性"色彩.厘清这三个概念,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问题的理论阐述和实践应用具有积极价值.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理想之中,社会公平的价值追求是其精神内核,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取向.当今中国社会公平理想是一个十分庞杂的体系,既有社会主义公平正义核心价值内核,也有传统社会公平思想观念的"遗存".当代中国社会公平思想是对中国传统社会理想的提升和转化,要以传统伦理价值为底蕴和支撑,实现对传统社会公平文化心理的接续和超越.  相似文献   

15.
孙彩虹  黄新珍 《社科纵横》2007,22(11):69-71
收入分配不公是影响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十一五"规划中,收入分配差距程度的大小将是衡量社会发展和谐与否的重要指标。本文试图从税收制度视角来研究收入分配不公现象,由于个人所得税在所有税收种类里最能调节收入分配差距,因此本文提出了进一步改革个人所得税制度,促进收入合理分配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税收公平原则新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鸿貌 《浙江学刊》2005,(1):178-180
税收公平原则是现代税法的基本原则.但国内外学术界普遍将该原则的内容狭义理解为是要求纳税人的税收负担公平.本文通过对税收公平原则本质的探讨,提出税收公平原则包括了税收权力的分配公平、税收权利与义务的分配公平、纳税负担分配公平三个内容,并分别对其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周小佩 《创新》2009,3(9):70-72
伴随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择校热"逐渐兴起。人们对教育质量要求的提高,迫使我们直面优质教育资源公平分配问题。为此,需要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含义进行重新界定。目前,我国对优质教育资源进行公平分配不仅有必要性,而且有很强的可能性。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公平分配应从经济技术、法律规范、政策引导、社会协作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8.
胡万钟 《社科纵横》2008,23(8):47-49
拉美收入分配公平失衡的主要特点是:微型和中小企业数量偏低、就业容量狭小及政府收入再分配政策和手段的低效率.而中国目前收入分配公平状况既有"拉美特色"又具自身特点.因此中国必须从一些东亚国家和地区中汲取经验及从"拉美失衡"中吸取教训,制定并实施符合中国现阶段特点的收入分配公平制度和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白书祥 《求是学刊》2006,33(2):67-71
互动,即相互推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内在关系的应有体现。实现效率与公平的互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分配制度改革的目标追求。现实中影响效率与公平互动实现的因素既表现在初次分配的起点和结果两个不同层面,又表现在再分配的税收和社会保障两个不同层面。为实现效率与公平的互动,必须针对诸多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曾德盛 《创新》2007,1(6):12-16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和重要目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必须重视和解决收入分配领域的公平正义问题。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在起点、过程、结果上都存在不公平的问题,并有收入差距过大、差距快速拉开、社会心理冲击大等特点。保障收入分配公平,要立足实际,坚持科学发展,改革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并加强相关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