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铁路/轨道交通的发展已成为我国大城市实现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战略,是进一步发挥城市集聚经济优势的关键,也是突破在已有城市效率边界的前提下克服大城市病、促进社会公平、优化城市土地利用和城市时空形态的关键。要重视在时间距离、可达性、时空转换能力以及时空结构等基础上建立城市交通与城市形态分析框架,改变原来就交通谈交通、就铁路谈铁路的思路,通过相应技术、组织与体制的手段努力提高城市的时空转换能力与时空转换效率。新型城镇化已经对铁路发展提出了若干新的要求,铁路需要树立新观念,更好地为城市服务,更好地推进城市化进程;城市也要更加自觉地和更好地利用铁路,尽可能实现多赢。  相似文献   

2.
中等城市发展实证分析——以烟台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等城市的发展对于我国的现代化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环。通过烟台市城市化道路与青岛市城市发展的不同模式,分析了以"星罗棋布"为特色的城市化道路所遭遇的基本矛盾和弊端。揭示出特别对于中小城市而言,要经济地实现城市化,更宜走外延式发展道路,即适当扩展中心城市,增加其辐射功能,以带动其周围县、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现代社会的经济活动是综合复杂的矛盾运动。必须制定正确的战略,才能推动经济较快地发展。城市是经济活动的中心,制定城市经济发展战略尤为重要。中等城市通过制定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的发展,使之充分发挥其功能,将对改善和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起重要作用。湖北中等城市多,要实现在中部崛起,必须高度重视研究和制定中等城市的经济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进入社会转型的快速发展时期,越来越多的穆斯林流动人口进入城市。穆斯林流动人口既有一般流动人口所共同面临的就业、子女教育、住房等基本社会服务需求,也有因民族文化差异而存在的宗教生活、清真食品等特殊的社会服务需求。流入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当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满足穆斯林流动人口合理的社会服务需求,创新穆斯林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体制机制,以制度化和人性化的管理服务促进穆斯林流动人口更好地融入城市,构建我国社会转型期和谐的城市民族关系,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与繁荣。  相似文献   

5.
西部城市经济发展与西部大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约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城市数量少、等级规模结构不完善、城市弱态集中,最为突出的则是特大城市的中心城市功能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反过来又制约了其自身的发展.振兴西部经济的关键在于强化经济增长核心与节点的有机联系,重新构筑新型的城市经济关系,强化特大城市与中等城市的联系、中小城市之间的联系,加速中等城市向大城市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研究中等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设计及操作选择,必须从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普遍规律出发,考察中等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特殊性,即中等城市精神文明建设与大城市、小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差别性。因为社会构成要素尤其是人口要素的密集性是城市的根本特征,因为城市的产业和文化结构的差别形成了城市性质的分野,因为城市构成要素的开放性和流动性即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流动总量和流动频率反映了城市的辐射力和吸引力的强弱,决定了城市的社会功能的大小,所以,只有在正确分析中  相似文献   

7.
一个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依托于区域内城市特别是城市群的培育和发展。从江西省环鄱阳湖城市群等级规模的现状和效益来分析,环鄱阳湖城市群的等级规模结构不合理,缺乏大城市,中小城市偏多,城市带动辐射能力弱,扩散效应不明显。在城市群发展过程中应以特大城市为核心,引导生产要素向城市集中,促进中等城市向大城市发展,积极发展区域性中心镇,引导农村人口向中心镇集中,形成合理的城市群等级规模。  相似文献   

8.
本文综述了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成功经验及存在的问题;并运用业界公认的"规模-位序法则",对中国城市化的特征进行了数据验证,论证了中国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坚持发展中小城市的方向;同时运用大量统计数据,对中国中等城市的人口、社会和经济等一系列统计指标进行了多元统计分析,根据聚类树特征把中国各省(市、自治区)划分为三大城市带、东北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并对不同地区的城市化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统计分析并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9.
经济效益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一个核心问题。要提高经济效益,必须采取一系列正确的切实可行的政策和措施。去年九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分析了我国经济生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到本世纪末所要实现的战略任务,对“七五”期间的经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的基本方针。为了更好地振兴农村经济,《建议》指出:要“继续完善和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经营方式,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上,鼓励农民根据自愿互利原则发展多形式的合作和联合经  相似文献   

10.
试图通过绵阳城市内部人口迁居的研究,来说明我国中等城市内部人口迁居的一般理论和方法。在绵阳城区选择五个典型社区进行问卷调查,在详细问卷调查基础上总结出绵阳城市内部人口迁居的迁移性、迁移方向性、迁移距离和迁移空间类型等特征;浅析了迁居机制及变化,并据此提出绵阳城市居住空间结构调整的相关建议。此建议对于我国中等城市居住空间结构的调整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应用文是记录、传达社会生活信息、交流情况和经验、洽谈商务、办理行政公务、处理个人日常事务而广泛使用的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文体。文章研究和探讨了我国应用文体产生及发展的情况,对掌握应用文体规律,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社会稳定机制、经济调节机制和政治调节机制.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保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是一项社会效益极佳的民心工程.实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来,对于稳定城市社会、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我国经济、社会结构急剧转型,使推行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实现"应保尽保"工作中,产生了一些问题,并制约着城市"低保"的调节作用.研究城市"低保"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构筑牢固的城市最后"安全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我国城市建设和发展十分迅猛,新兴城镇不断涌现,原有的城市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在整个国家和区域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著。但是大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迅速增长,也给城市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了不少压力和冲击。究竟如何控制大城市的人口规模,如何协调大城市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这些已成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仅以武汉市为例,在系统分析大城市人口增长特征的基础上,研究人口增长对大城市社会经济的影响,进而探讨大城市人口控制的对策与途径,以期能给城市管理和政府决策部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城市流动人口问题是随着社会发展与变革而出现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伴生物,也是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重大问题。数量庞大的农村劳动力为寻求就业自发地流入城市,为城市经济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未来城市流动人口数量还将继续增加,要兴利除弊,更好地发挥流动人口的作用,就必须加强对城市流动人口的宏观调控,积极探索城市流动人口管理模式,进一步做好城市流动人口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5.
在城市群理论研究中,不同于西方模式的"地方经验"和"历史经验"正在成为新的生长点。按照公认标准,明清江南地区已出现了相当成熟的中国古代城市群,并实现了中心城市"支配"功能与"服务"职责的和谐,因而有利于城市群本身的功能互补和共存共荣。与之相比,当代长三角城市之间不时出现的"恶性竞争",则多半是因为中心城市或大城市只想"支配"而拒绝"服务"。鉴于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正在形成一个在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等方面联系更加密切的城市共同体,并最有希望发展成为世界级的大城市群,对明清江南城市群的层级结构、内在机制与文化生态进行深入的研究与阐释,无疑可以为长三角"建设世界级城市群"提供最直接的重要的历史镜鉴。  相似文献   

16.
王淑琴 《金陵瞭望》2005,(21):12-13
依法治市,是将社会主体行为以及城市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纳入社会主义法制轨道,以法律为基本的社会调控手段和评价尺度实现城市治理的法治化。做好依法治市工作,对促进南京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国城镇化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推动以市民化为 目标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是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市民化的本质是生活方式和观念的改变以及不同市民群体之间的社会融合.我国大城市内部的居住空间分异现象和政府主导的行政社区管理体制为社区治理促进市民化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条件;社会资本在居民社会网络和社区认同感方面的作用机...  相似文献   

18.
本文纵观全球经济重心的区域转移与大都市群兴起的关系,认为突出中心城市功能建设是参与国际竞争的基本条件,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需要,也是提高农业生产和节约土地的有效途径。浙江现有大中城市少而小,集镇散而多,按城市化进程要求,必需强化城市功能建设。在现阶段应突出杭、甬、温三大中心城市功能建设,有选择地培育中等城市,提高小城市水平,有控制地发展建制镇。  相似文献   

19.
本文建议目前划分城市规模时不妨先考察下列参数:人口、产值、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辐射面,以及用地规模(作为辅助参数)。中等城市在城市体系中作为联结大、小城市的纽带,在“承上启下”、沟通信息、扩大交流、搭桥铺路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制定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的战略上,本文认为,应根据系统性、地方性和连贯性的要求来综合考虑。系统性要求我们坚持系统的整体性,建设和完善相应的城市结构。地方性要求中等城市根据自己特色和优势自成系列,形成“拳头”,从而把自己建设成为具有独特风格的现代化城市。连贯性要求中等城市扬弃自己的传统产业优势和文化遗产,要求我们在中等城市的规模和数量上,以及在建设和发展中等城市的政策上保持相对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发展低碳经济正在成为新一轮世界经济竞争的核心内容,地方中等城市要想在未来国际竞争中获得优势地位,就必须努力建设为低碳城市。地方中等城市尚存在城市规划中的低碳理念不足、第二产业比重偏高、可再生能源比重偏低、公共交通和自行车道偏少等问题。地方中等城市应尽快制定低碳城市发展目标,实施有利于低碳城市建设的财税政策,把经济增长和碳减排有机协调起来,推动产业低碳化,优化能源结构,积极开发节能技术,把地方中等城市规划为紧凑型、多中心的城市,推动建筑节能,大力发展低碳交通,发展生态碳汇,倡导市民低碳消费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