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4 毫秒
1.
热水人民公社,是青海省海西蒙、藏、哈薩克族自治州都兰县的一个藏族聚居的公社,这里草原广阔,水草丰美,牧业和农业都有着良好的发展前途。全社现有三百户,一千一百多人,十二个生产队,七万多头牲畜,三千多亩水地。今年春天,我到这个公社去了一趟,开了几次座谈会,在干部和群众中作了一些调查,感到这个社办的好,给群众解决了大问题。人民公社在社员的心目中,已经成了他们生产和生活的唯一靠山。  相似文献   

2.
论民主改革前藏族牧区的牧主式经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族的先民是青藏高原的开拓者,他们很早以来就驯养、培育了牦牛(含犏牛)、藏系绵羊等适应高原气候的优良畜种,通过发展畜牧业生产开发了这一地区。这是他们对缔造祖国作出的特殊贡献。据统计整个高原上有草原近20亿亩;我国四大著名草原,这里就有两个。本世纪五十年代初期,藏族总共240万左右的人口中,完全从事牧业的人口约近百万,在全国各民族专事牧业生产的人口中,约占半数左右。从西藏冈  相似文献   

3.
流动商店     
内蒙科右前旗乌兰毛都供销社乌布林分销店,四名职工,担负着朝根台、乌布林和敖力斯台三个牧业大队和一百六十三个牧业生产点的生产资料、生活用品的供应以及农副畜产品的收购任务。三个牧业大队纵横百余里,一百六十三个生产点象星星般散布在草原上。为了适应牧业生产的特点,他们出动流动车,跟包送货二十年,行程两万四千里,被人称为草原上的流动商店。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阿克塞县实现城镇化模式的调查资料为背景 ,探讨了草原牧区城镇化的必要性、城镇化的模式、城镇化的意义以及实施城镇化需要思考的几个问题。认为 ,牧业自然村的“解体” ,是草原牧区“有增长而无发展”的根本原因 ,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途径是草原牧区必须实现城镇化战略。城镇化是草原牧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对民族地区特别是草原牧区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革命”意义。  相似文献   

5.
前不久,我对河南县草原基本建设及其效益情况,进行了调查。听取了县委、县政府的汇报,访问了八户牧户,实地查看了三个乡和几户牧民的草原建设,同一些乡、村干部和牧民群众进行了座谈。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东南部,县境平均海拔在3500米以上。现有人口25074人,总面积7090.5平方公里,其中草原面积984.74万亩,占总面积的  相似文献   

6.
乌兰毛都人民公社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科尔沁右翼前旗的西北部。这里草原丰美,水源充足,土地肥沃,是一个适宜于发展畜牧业和农业的好地方。乌兰毛都人民公社有一部分是牧业区,一部分是农业区。全公社有二十四个生产大队(经营畜牧业的八个大队,经营农业的十六个大队)、一个直属牧场、一个畜产品综合场,共二十六个基本核算单位。在二千九百八十一户(牧业户一千一百六十五户,农业户一千八百一十六户),一万五千八百九十人中,有蒙古族二千一百九十二户,一万一千九  相似文献   

7.
我国少数民族牧区和山区拥有广阔的草原、草山和丰富的牧草、牲畜品种资源,具备发展畜牧业的客观优势和巨大潜力。我国牧区草原有43亿亩,南北方山区草山、草坡有10亿亩,总共有53亿亩草场,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强,居世界第三位。草原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等省、自治区的蒙、藏、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鄂温克等民族地区。牧区少数民族经营畜牧业有悠久的历史,牧业是这些民族的主体经济。全国有230多个牧业县和半牧业  相似文献   

8.
辽阔的草原,可爱的家乡; 日新月异,遍地春光。一座座楼房闪烁着红光, 一户户牡民搬进了新房; 一阵阵笑语飞出楼外, 一个个笑脸春风荡漾。这是一曲草原的赞歌,它赞美了富饶美丽的杜尔伯特大草原,赞美了草原上牧民人们的新生活。听到这甜美的歌声,每个人的心里都会涌起一种激情,涌起一种对这美丽可爱的草原的向往之情。杜尔伯特蒙古簇自治县,位于黑龙江省西南、  相似文献   

9.
我们飞冲生产队只有七户人家,住在大山区的深山沟里。从一九五八年大跃进开始,我们奋发图强,不伸手向国家要一分钱,自力更生治山治水,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经过几年的斗争,基本上控制了这里的水、旱灾害,建立了稳产高产田,田地  相似文献   

10.
吴迪  李虎男  李泓 《中国民族》2010,(12):28-30
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厚重;这里42个民族和谐共处,各具特色;这里的草原与天相连,一望无边;这里的林海松涛激荡,终年翠绿。如果把祖国的版图比作雄鸡,那么这里就是雄鸡冠上的一颗明珠。  相似文献   

11.
新疆維吾尔自治区,是一个富饒而美丽的地方。这里有广闊肥沃的土地,有一望无边的草原,出产着丰富而优良的棉花、羊毛、蚕絲。但是,在旧社会,这个好地方并没有給人民带来幸福。解放前,植棉养蚕事业备受摧殘,萎縮不堪,牧业生产連年下降。那时候,仅南疆农村有一些小得可怜的手織土布和土法繅絲,全区没有一个机器紡紗錠子和一台电动織布机。少数私商从关内和国外运来一些所謂“洋布”,高抬市价,牟取暴利。一百公斤小麦只能換到七米白布,一只  相似文献   

12.
牧区巨变     
北依祁連、南望昆侖、东瀕青海湖、西連柴达木盆地的海西蒙、藏、哈薩克族自治州,是一个草原广闊、矿藏丰富、土地肥沃、工业、农业、畜牧业都有巨大發展潜力的、富饒的地区。在这塊大約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原野上,居住着蒙、藏、哈薩克、撒拉、汉、回、土等七个民族。各族人民以从事畜牧业生产为主,但也有專营或兼营农业的。去年以来,当全国以史无前例的“一天等于二十年”的飞跃速度向前迈进的时候,这里也發生了翻天复地的大变化。 風起云涌的合作化运动从去年春天起海西地区以風起云涌、排山倒海之势,全面地开展了牧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到处掀起了两条道路的大辯論。各族牧民群众为了永远摆脫落后  相似文献   

13.
坐落在京郊房山县的窦店是个大村,有1152户人家。这里的清晨空气清凉。从来到这里的第一天起,食堂里几乎就是我一个人吃饭。村干部没有陪客吃饭的惯例。每天早晨7点30分我准时去吃饭,独自端着一碗面汤蹲在食堂门口轻松自在地喝。每当这时,我都能听见从旁边一楼会议室里传出党支部书记仉振亮点名的声音。窦店村干部每天都实行严格的点名制,交代一天的工作,要求遵守上下班时间。这套制度已经实行好几年了,这在中国农村政权机构中恐怕是绝无仅有的吧。在这套制度里,仉振亮是主角。他以身作则,对党员干部提出了“六查”、“七带头”。即查思想、  相似文献   

14.
新情况下的新问题美丽富饶的呼伦贝尔草原,被人誉作内蒙古草原上的一颗“明珠”,她同北美草原和中亚草原并驱,为世界最丰美的三大草原之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呼盟牧区实行了生产体制的改革,推行了“畜草双承包”责任制,解决了长期以来牧业生产劳动和收益分配上“吃大锅饭”的弊端,把牧业经营同牧民切身的责、权、利紧密联系起来,从而大大地调动了牧民管护和建设草原,  相似文献   

15.
“获利保”:草原模式新纪元文/乌林奇秋草储备期,正是牧民们忙得不可开交的时节。一些牧民家里的成百上千只羊要喂草饮水,几十头奶牛嗷嗷待“挤”,还要按时按点把奶卖掉……一天东跑西颠,脚打后脑勺。而在呼伦贝尔草原深处的好力堡嘎查,有个13户牧民组建的“获利...  相似文献   

16.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北部的天山北麓,面积三万四千多平方公里,是一个牧业为主的半农半牧区。这里居住着哈萨克、汉、蒙古、维吾尔等十三个民族,将近五万人口。一九五四年九月成立了自治县,到现在已整整十年了。十年来,自治县的畜牧业生产,由于贯彻了“以牧为主,农牧结合,多种经营”的方针,积极进行水利、草原建  相似文献   

17.
祖国西南边陲一座高山的半腰上,有个名叫戈主的小寨。几十户壮、瑶人家点缀在郁郁葱葱的树林、竹丛之中。每当旭日东升,或夕阳西下,举目远望,那小寨象海市蜃楼,似仙山琼阁,煞是美妙。然而,世世代代在这里繁衍、生息的壮、瑶儿女,由于经济的落后,文化的贫乏,过着贫困的生活。还有越寇的冷枪冷炮。这里,紧埃中越边境。今年四月,寨子的山脚下来了一支戍边部队。扎好营盘的第二天,三营教导员郭新杰便带着指挥连指导员陈国强、七连指导员熊继成、军医刘建桥,走进戈主搞调查。语言不通,他们请戈主小学邓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整体主义的进路讨论与草原共有地的治理有关的问题。基于实地调查的材料,本文首先讨论治理草原退化的经济学主流方案的假设前提:方法论个体主义的语境限制性。其次,本文指出,与“共有地悲剧”论看似相反的奥斯特罗姆模式,实际上与前者的方法论前提和假设是一致的,解释力也是有限的。再次,本文引用民族志资料,从一个牧业社区的历史过程和社会制度,讨论那里的草原共有地管理以及草场管理规则的“混乱”。最后,本文将秩序建立等“宏大问题”与牧业生计特征和牧人的时间地理现实等联系起来讨论。  相似文献   

19.
到黄河源头的玛多去,真好比登云天。从高原古城西宁驱车500公里,来到座落在黄河边的草原新镇——黄河沿时,脚下的海拔高度已由出发地的2,200多米,上升到4,200多米。这是青海海拔最高的一座县城。来到这里,人们就置身于一幅由雪山、草原和湖泊组成的高原牧区画图之中。玛多属果洛藏族自治州,面积24,000平方公里,居住着5,600多藏族牧民,加上城镇里的干部、职工,全县总人口还不到8千人,平均3平方里才有1个人。初到这里,不免使人感到空旷、寂寥。但是,如果顺着县、社公路,到各地观览一番,那么,奇丽的河源景致,独特的自然资源,别有风味的牧区生活,藏族牧民的坚毅、豪爽的性格和沸腾的生活,就会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相似文献   

20.
我国第一部草原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的颁布和实施,是我国经济建设,特别是边疆牧区经济建设的一件大事。它标志我国草原建设和草原畜牧业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关于草原建设和牧区经济,我们在建国初期就制定了“以牧为主”的发展方针和“保护草原”的政策,但一直没有一部完备的草原法规。长期以来,由于“以粮为纲”、“向草原要粮”等“左”的思想影响以及十年动乱,人们不重视草原建设,没有法制观念,对草原恣意乱垦滥牧,只利用不建设,造成生态失调,风沙肆虐,虫鼠横行,退化、碱化、沙化现象十分严重,牧业发展处于落后状态。因此,制定出一整套法律,以法制手段保护草原,加强草原建设,这是十分必要的。这部草原法,总结了过去的经验教训,依据十一届三中全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