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莉 《兰州学刊》2003,(5):204-204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 ,经济新闻在传媒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受众面也越来越广。在新的经济大背景下 ,经济新闻的服务对象更加多元化。如今 ,从事经济活动的人越来越多 ,关心经济新闻的人群也在不断扩大 ,经营者要随时掌握市场的需求 ,股民要关心股市的走向 ,购房者要打探楼市动向 ,市民要获取理财信息 ,下岗、失业职工要了解就业政策 ,农民要知晓农产品的销路等等。帮助百姓释疑解惑 ,引导他们正确地理解国家的经济政策 ,是新闻媒体的重要职责。经济新闻如何被读者、被市场所认可 ,其报道艺术相当重要。留心兰州的几张都市类报纸不难发现…  相似文献   

2.
所谓经济新闻的超前性报道 ,就是从社会的经济发展变化的现实出发 ,对正在萌芽、发展和将要萌芽、发展的经济事件进行实事求是、兴利除弊的超前性报道 ,客观的探索其发展过程 ,展望发展前景 ,以求正确引导舆论的一种报道形式。本文论述了经济新闻超前性报道的可行性及理论上的合理性 ,以及新闻工作者搞好新闻超前性报道的素质要求  相似文献   

3.
樊鑫 《兰州学刊》2002,(3):78-79
翻开2001年底的报纸、杂志,最抢眼的字眼莫过于WT0,最引人注目的话题莫过入世.针对盼望已久的入世,大大小小的媒体,形形色色的报道,方方面面的话题,从衣食住行到产业发展,从"绿色壁垒"到技术封锁.新闻媒体在宣传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同时,也将一个五彩缤纷的新闻世界推到了人们面前.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目前地市晚报经济报道存在的不足,并从经济新闻的实用性特点,提出了从注重有用性、提高传播效果、改进表现手法、选择角度和加强专业学习等方面提升晚报经济报道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李建兰 《兰州学刊》2000,(3):76-76,5
一、要依法进行新闻批评报道舆论监督必须依法进行,不能有悖于法律。这是舆论监督必须遵循的原则,因此,记者、编辑首先必须懂法。新闻报道所面临的社会各个领域,一般都有各自的法律条文。作为记者、编辑不可能十分熟悉各行各业,更不可能对这些法律条文了如指掌,但有一个原则必须清楚,就是要弄清这些地方有哪些法律、法规,以法律为准绳,对批评对象的作为或不作为及批评报道本身作出判断。如果批评报道与法律相抵触或无法律依据,就会惹出事端,引起官司。近年来,兰州市的房地产开发很热,一些投资商看中了城区黄金地段的河、洪道开发。有关地方…  相似文献   

6.
徐芳 《兰州学刊》2001,(3):73-73
经济建设成为全国的中心任务后 ,经济报道的地位也就自然随之上升了。“经济建设为中心”虽然在新闻工作中不能简单化为“经济报道为中心”。但无疑 ,它是新闻工作中头等重要的任务。在市场经济的今天 ,市场是人们看社会、看政治的窗口 ,经济新闻报道抓住了市场 ,其实就是抓住了读者、抓住了群众。市场经济离不开新闻 ,同时也正是市场经济为新闻提供了最丰富、最生动的新闻源。所以 ,经济新闻报道必须以市场为切入点 ,准确把握市场变幻的脉络。谈起经济报道 ,人们常以“外行看不懂、内行不爱看”来形容经济报道有难度。这句极普通的话 ,实际…  相似文献   

7.
一 本文就都市类报纸时政新闻如何"兼容"与创新的问题,结合作者对省外几家主流媒体的观察与思考,不揣冒昧地尝试作一些浅显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会议报道的创新势在必行,具体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在增加报道的信息量上下功夫。当代人的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人们已不再满足于获得简单的新闻事实。对于会议报道也一样,人们不仅想知道某某会议召开了,更想知道会议的宗旨、要解决什么问题,和老百姓有什么关系,对明天将产生什么样的意义等等。因此,记者在报道不同会议时,就应该从不同的角度仔细寻找,发现亮点;认真归纳,深刻立意。进而扬弃其中程式化、重复化、低值的信息,传播人们最为关心的高值信息,增加报道中人们“未知因素的含量”,减少已知的“成分”。信息量…  相似文献   

9.
中西深度报道比较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度报道 ,是一种深入揭示“新闻背后的新闻”的报道。中国的深度报道虽然受到西方深度报道的影响 ,但更多的是受自身深厚的文化背景制约 ,故在发展过程中 ,形成了与西方不同的特色。本文拟对二者的不同风格与不同的源流作一番比较。   一、背景式写作与述评式写作 :两种不同的风格  深度报道的旨趣不在于报道 ,而在于解释。按美国新闻学者麦尔文·曼切尔的说法 ,它旨趣就是“阐明和解释”。“人们并不仅仅满足于知道发生了什么 ,他们还想知道这些事为什么发生 ,它们意味着什么 ,结果又是什么。”[1 ] 正因为如此 ,人们又往往将深度报道…  相似文献   

10.
经济报道的读者,可以归结为:市场监管者、投资人、消费者、企业(即厂商)。他们看经济的眼光大相径庭。包括政经眼光、产经眼光、消费眼光、投资眼光、经营眼光。用这些眼光来做报道策划,就会得出丰富多彩的选题立意。同样一条新闻,其所持的眼光不同,所报道的侧重点、角度就会有所不同,最终导致选题立意的不同。  相似文献   

11.
人类的基本活动是经济活动,人类的生存发展离不开经济活动。所以经济新闻就是在报道人类发展进程中最基本的活动,特别是我们国家进入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的历史时期以后,改革开放成为每个读者关心的内容。经济新闻因其直接反映人们的衣食住行用,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消费现象和价值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民生新闻是一种新兴的"新闻现象",因其贴近生活、贴近民众、贴近实际而备受普通民众的青睐。本文从报道方式灵活多样,紧扣民生;注重新闻的深度挖掘,"小民生"变"大民生";讲究职业操守,把好舆论关三个方面探讨了提升电视民生新闻的影响力、吸引力、引导力。  相似文献   

13.
王梅 《理论界》2001,(5):61-61
经济新闻面临的挑战是在客观主体发生变化后开始的,众所周知,计划经济时,任何一个微观经济组织都好比算盘上的一粒珠子,由一只巨大的手在统一摆布,生产什么、生产多少、销往哪里、有无效益,全然不用操心,你只管如何完成任务就行了,与此相对应的经济新闻报道也就单纯得多,只写完成任务,完成计划就是了,因此,单纯表扬式、鼓励式和成就式报道成为日复一日咏唱的主旋律也就不足为怪了。 改革开放初期,从事经济新闻报道的记者遇到了大挑战、不仅要报微观经济,而且要分析宏观经济;不仅要报生产,而且要报经营;不仅要报管理,而且…  相似文献   

14.
突发性事件,指突发性的人为的社会事件 (如重大刑事案件、责任事故)以及不可抗力引发的自然灾害(如水灾、火灾、地震等).这类突发性事件因其意外暴发、具有突然性、震撼性、负向性,极受社会关注,具有很高的新闻价值.如何抓好对突发事件的报道?笔者认为,具体操作中,必须把好以下几方面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全球经济的日趋一体化,使国内、国际经济具有高度相关和相融性,也呼唤着媒体经济报道的前瞻和贴近性。本文以河北媒体为例,解剖了目前经济报道中普遍存在的与前瞻和贴近性不相适应的窄、浅、虚、旧等种种问题,并对造成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转变思维模式、加强报道策划、建立激励约束机制等使经济报道具有前瞻和贴近性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全球经济的日趋一体化,使国内、国际经济具有高度相关和相融性,也呼唤着媒体经济报道的前瞻和贴近性.本文以河北媒体为例,解剖了目前经济报道中普遍存在的与前瞻和贴近性不相适应的窄、浅、虚、旧等种种问题,并对造成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转变思维模式、加强报道策划、建立激励约束机制等使经济报道具有前瞻和贴近性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7.
河北省级媒体的经济报道,必须努力增强自身的贴近性,真正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笔者试对这些媒体的经济报道不能贴近受众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8.
张翔 《兰州学刊》2002,(3):74-75
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入、民主的发展和法制的健全,批评报道在新闻报道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环渤海经济带的出现,经济形势的发展给河北媒体的经济报道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但是当前河北媒体的经济报道还存在着一定的报道视角老化、报道模式僵硬、视野狭窄、服务性差的不足。这主要表现为经济报道领导视角和宣传视角突出,人文关怀不足,前瞻性不够,服务百姓的实用经济信息较少。针对这种情况,本文提出了经济报道要树立受众中心观念,增强经济新闻的服务性、实用性和人文关怀,树立大经济观念以拓展经济报道的范围,跳出传统的思维惯性的局限,采用多重视角审视经济现象、经济问题和经济政策等建议。为了达到以上要求,对记者也提出了提高经济素养,利用多种智力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环渤海经济带的出现,经济形势的发展给河北媒体的经济报道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但是当前河北媒体的经济报道还存在着一定的报道视角老化、报道模式僵硬、视野狭窄、服务性差的不足.这主要表现为经济报道领导视角和宣传视角突出,人文关怀不足,前瞻性不够,服务百姓的实用经济信息较少.针对这种情况,本文提出了经济报道要树立受众中心观念,增强经济新闻的服务性、实用性和人文关怀,树立大经济观念以拓展经济报道的范围,跳出传统的思维惯性的局限,采用多重视角审视经济现象、经济问题和经济政策等建议.为了达到以上要求,对记者也提出了提高经济素养,利用多种智力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