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喧哗与骚动》中不可毁灭的女性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喧哗与骚动》中不可毁灭的女性形象任文关键词:福克纳喧哗与骚动女性形象悲剧《喧哗与骚动》是福克纳最著名的小说之一。过去评论家们大多把注意力集中在对作品主题、表现手法的探索以及对男性角色的分析上,多少忽略了对其中女性形象的探讨和评价。其实,福克纳对女性...  相似文献   

2.
福克纳被认为是美国20世纪最伟大的现代主义作家,《喧哗与骚动》是福克纳的代表作。众多研究者对《喧哗与骚动》的创作目的、主题、人物形象、艺术特征和表现方法进行了细致深入的研究,但在教学过程中出现很多难点,本文着重阐述了在教学中如何把握住该小说的要点,让学生通过更容易的理解方式达到掌握这部小说。  相似文献   

3.
略论《喧哗与骚动》的结构艺术郑东艳《喧哗与骚动》是福克纳的重要作品,也是现代主义的经典小说。威廉·福克纳(WilliamFanlkner1897-1962)是二十世纪美国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他去世后.声誉与日俱增。他被誉为“美国的莎士比亚”[1].又...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论述现代主义经典作品《喧哗与骚动》的思想与艺术。认为福克纳这部作品具有多层次复杂意蕴,而为了更好地表现复杂思想情感,作家采用了繁复的艺术手段。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喧哗与骚动》入手,论及了福克纳创作的美学技巧方面的问题。作为意识流文学的代表作家,福克纳在创作中表现了与传统小说不同的真实观与时间观,即写出心灵深处的永恒的真情实感,内在的真实;采用“心理时间”,打破客观时间。  相似文献   

6.
一个白痴的意识流──浅析《喧哗与骚动》班吉部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著名美国作家福克纳的代表作《喧哗与骚动》的第一部分进行分析,旨在向读者展示福克纳独具匠心的写作技巧。  相似文献   

7.
福克纳两部意识流小说的叙述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喧哗与骚动》和《我弥留之际》作为福克纳的意识流代表作,充分表现了他在创作方面的造诣和才华,《喧哗与骚动》通过四个对位的世界塑造了女主人工凯蒂的形象,同时也描绘了康普生家族及南方传统旧道德的没落。《我弥留之际》则是采用以女主人公爱迪及其葬礼为中心的同心圆结构。这两部作品独特的叙述模式使读者更真实的感受到人物流动的内心世界和深沉思想意识。  相似文献   

8.
在《喧哗与骚动》中,凯蒂这个人物一直处于缺场状态,福克纳通过其兄弟的意识流回忆来塑造凯蒂形象,结果却十分成功。文章认为,在《喧哗与骚动》中叙述技巧呈现出的"非线性""音乐性"以及"潜意识"等特点不仅完美地呈现了凯蒂形象,而且反映了福克纳在小说艺术上的独特创新,为他后期创作和在194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喧哗与骚动》是福克纳的代表作,也是他运用多种现代派手法来表现故事的一部作品。在这部小说里,作者采用四个人的口吻来叙述同一主题,运用了意识流、多视角、复调等手法,描写了美国南方康普生一家由兴到衰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一部关于时间的小说——评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喧哗与骚动》是福克纳所有小说中被评论最多的一部。它之所以能成为评论家们关注的焦点,主要是因为该小说的非凡艺术成就。他对时间的精心处理在《喧哗与骚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使该小说成为一部少见的关于时间的小说。它对时间的独特处理不仅有利于塑造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而且也深化了作品的思想内蕴。  相似文献   

11.
美国著名作家福克纳以《喧哗与骚动》为自己赢得很高的声誉,奠定了他在世界文坛上的地位。小说《喧哗与骚动》命名独特,颇具深意。作品以作者熟悉的美国南方种植园主家庭为背景,弥漫着乡土气息,充斥着悲剧色彩。作品采用意识流的描写手法,从而增加了作品的感染力和魅力。  相似文献   

12.
象征以特定的具体形象表现或暗示某种观念、哲理或情感,是文学创作的经典艺术手段。本文对威廉。福克纳的名作《喧哗与骚动》进行细读性研究,分析了作品中的象征手法,探讨小说的人物象征和意象象征及其意义,力图更加深入、准确地认知和把握这部经典小说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一)尽管早在1929年,来自田纳西州的南方女小说家伊芙林·斯各特(Evelyn Scott)对《喧哗与骚动》的评论被本·沃森认为是对福克纳的“第一次认真评价”,但那却是为了招徕顾客,由出版社策划的商业行为。①对福克纳的认真研究大致始于1931年。由于《圣殿》中的暴力和恐怖,193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威廉.福克纳小说《喧哗与骚动》中的叙事形式与所揭示的人物意识的分析,指出《喧哗与骚动》中作者从四个叙事角度成功通过不同侧重点的叙述形式向读者展示四个不同的意识世界。这样小说中的叙事形式与意识的重合使读者获得一种立体的视角,从而积极地参与到文本意义的阐释中去。  相似文献   

15.
《喧哗与骚动》是福克纳虚构的“约克纳帕塌法世系”中最佳的作品,“对位式”结构的应用给读者提供了三维视角,全景展示了美国南方种植园经济的衰败背景下复杂的社会现状。  相似文献   

16.
福克纳与白先勇,同是美国和台湾20世纪文学中现代派文学的"大师级"人物。从《文学杂志》中领略了现代文学魅力的白先勇,无论在内容还是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无疑都受到福克纳小说的深刻影响。文章试图通过对《台北人》内容、形式的解读以及与福克纳小说的比较,在分析白先勇小说特色的同时,揭示出白先勇小说与福克纳《喧哗与骚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美国著名小说家福克纳的代表作《喧哗与骚动》以其独特的形式和复杂的写作技巧成功地传达出福克纳想要表现的南方主题。小说通过交错的叙事时空和多重聚焦模式,将无形的时空揉进人物瞬息万变的意识中,展示了康普生家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把康普生兄弟灵魂的空虚与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揭示了整个家族的败落犹如一部南方的兴衰荣辱史,福克纳的声音融进了30年代为整个"旧美国"送葬时唱起了挽歌。  相似文献   

18.
如果认为这些反常情况仅仅是写作技术上的小手法,那就错了:小说家的美学观念总是要我们追溯到他的哲学上去。批评家的任务是要在评价他的写作方法之前找出作者的哲学。让一保尔·萨特:《福克纳小说中的时间:〈喧哗与骚动〉》  相似文献   

19.
福克纳的著名小说《喧哗与骚动》是受到广泛评论的文学作品之一,文章仅从其第二章入手,解析他利用“时间”的叙事方法来刻画出一个极度扭曲的灵魂,以及他以“时钟时间”和“心理时间”的不对等关系剖析主人公昆丁所表现出来的时间错位所带来的深刻隐喻。  相似文献   

20.
时间观这一哲学和心理学的重大主题,在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中得到了充分显示。小说通过三个哥哥对凯蒂的人生所采用的不同的讲述方式表现了三种错误的时间观。只有黛西把时间作为一个整体对待,暗示了作者的正确时间观,即人们在面对变化时,应该及时相应地改变自己的心理时间,这样才能避免悲剧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