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夫一妻制     
阿尔贝特·爱因斯坦曾宣称,他从不考虑未来。"未来稍纵即至,"他说道。《外交政策》决定不让16位最主要的思想家享有这种不进行思考的奢侈(这里选了11位思想家的观点)。相反,为了纪念创刊35周年,让他们就世人认为理所当然但可能在未来35年内消失的观念、价值观和制度进行推测。他们的回答所涉及的领域各不相同,从道德和宗教到地缘政治和技术。我们可能乐意看到某些这样的"濒危物种"退场,但另外一些人将感到忧伤。所有这些领域都将留下痕迹。  相似文献   

2.
公共领域     
阿尔贝特·爱因斯坦曾宣称,他从不考虑未来。"未来稍纵即至,"他说道。《外交政策》决定不让16位最主要的思想家享有这种不进行思考的奢侈(这里选了11位思想家的观点)。相反,为了纪念创刊35周年,让他们就世人认为理所当然但可能在未来35年内消失的观念、价值观和制度进行推测。他们的回答所涉及的领域各不相同,从道德和宗教到地缘政治和技术。我们可能乐意看到某些这样的"濒危物种"退场,但另外一些人将感到忧伤。所有这些领域都将留下痕迹。  相似文献   

3.
禁毒战争     
阿尔贝特·爱因斯坦曾宣称,他从不考虑未来。"未来稍纵即至,"他说道。《外交政策》决定不让16位最主要的思想家享有这种不进行思考的奢侈(这里选了11位思想家的观点)。相反,为了纪念创刊35周年,让他们就世人认为理所当然但可能在未来35年内消失的观念、价值观和制度进行推测。他们的回答所涉及的领域各不相同,从道德和宗教到地缘政治和技术。我们可能乐意看到某些这样的"濒危物种"退场,但另外一些人将感到忧伤。所有这些领域都将留下痕迹。  相似文献   

4.
欧元     
阿尔贝特·爱因斯坦曾宣称,他从不考虑未来。"未来稍纵即至,"他说道。《外交政策》决定不让16位最主要的思想家享有这种不进行思考的奢侈(这里选了11位思想家的观点)。相反,为了纪念创刊35周年,让他们就世人认为理所当然但可能在未来35年内消失的观念、价值观和制度进行推测。他们的回答所涉及的领域各不相同,从道德和宗教到地缘政治和技术。我们可能乐意看到某些这样的"濒危物种"退场,但另外一些人将感到忧伤。所有这些领域都将留下痕迹。  相似文献   

5.
阿尔贝特·爱因斯坦曾宣称,他从不考虑未来。"未来稍纵即至,"他说道。《外交政策》决定不让16位最主要的思想家享有这种不进行思考的奢侈(这里选了11位思想家的观点)。相反,为了纪念创刊35周年,让他们就世人认为理所当然但可能在未来35年内消失的观念、价值观和制度进行推测。他们的回答所涉及的领域各不相同,从道德和宗教到地缘政治和技术。我们可能乐意看到某些这样的"濒危物种"退场,但另外一些人将感到忧伤。所有这些领域都将留下痕迹。  相似文献   

6.
医生诊所     
阿尔贝特·爱因斯坦曾宣称,他从不考虑未来。"未来稍纵即至,"他说道。《外交政策》决定不让16位最主要的思想家享有这种不进行思考的奢侈(这里选了11位思想家的观点)。相反,为了纪念创刊35周年,让他们就世人认为理所当然但可能在未来35年内消失的观念、价值观和制度进行推测。他们的回答所涉及的领域各不相同,从道德和宗教到地缘政治和技术。我们可能乐意看到某些这样的"濒危物种"退场,但另外一些人将感到忧伤。所有这些领域都将留下痕迹。  相似文献   

7.
放任生育     
阿尔贝特·爱因斯坦曾宣称,他从不考虑未来。"未来稍纵即至,"他说道。《外交政策》决定不让16位最主要的思想家享有这种不进行思考的奢侈(这里选了11位思想家的观点)。相反,为了纪念创刊35周年,让他们就世人认为理所当然但可能在未来35年内消失的观念、价值观和制度进行推测。他们的回答所涉及的领域各不相同,从道德和宗教到地缘政治和技术。我们可能乐意看到某些这样的"濒危物种"退场,但另外一些人将感到忧伤。所有这些领域都将留下痕迹。  相似文献   

8.
汽车排放     
阿尔贝特·爱因斯坦曾宣称,他从不考虑未来。"未来稍纵即至,"他说道。《外交政策》决定不让16位最主要的思想家享有这种不进行思考的奢侈(这里选了11位思想家的观点)。相反,为了纪念创刊35周年,让他们就世人认为理所当然但可能在未来35年内消失的观念、价值观和制度进行推测。他们的回答所涉及的领域各不相同,从道德和宗教到地缘政治和技术。我们可能乐意看到某些这样的"濒危物种"退场,但另外一些人将感到忧伤。所有这些领域都将留下痕迹。  相似文献   

9.
政党     
阿尔贝特·爱因斯坦曾宣称,他从不考虑未来。"未来稍纵即至,"他说道。《外交政策》决定不让16位最主要的思想家享有这种不进行思考的奢侈(这里选了11位思想家的观点)。相反,为了纪念创刊35周年,让他们就世人认为理所当然但可能在未来35年内消失的观念、价值观和制度进行推测。他们的回答所涉及的领域各不相同,从道德和宗教到地缘政治和技术。我们可能乐意看到某些这样的"濒危物种"退场,但另外一些人将感到忧伤。所有这些领域都将留下痕迹。  相似文献   

10.
阿尔贝特·爱因斯坦曾宣称,他从不考虑未来。“未来稍纵即至,”他说道。《外交政策》决定不让16位最主要的思想家享有这种不进行思考的奢侈(这里选了11位思想家的观点)。相反,为了纪念创刊35周年,让他们就世人认为理所当然但可能在未来35年内消失的观念、价值观和制度进行推测。他们的回答所涉及的领域各不相同,从道德和宗教到地缘政治和技术。我们可能乐意看到某些这样的“濒危物种”退场,但另外一些人将感到忧伤。所有这些领域都将留下痕迹。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考察戴德金和弗雷格对自然数概念所作的划时代的工作.借助这些工作,自然数概念由"直观上清晰明了的"转变为"逻辑上严格精密的".虽然他们以不同的方式给出了自然数的定义,但可以证明它们在数学上是等价的.在哲学上,两位思想家却存在着一些差别.虽然戴德金同意弗雷格将数看作客观独立的对象,但他拒绝将数还原为类或概念的外延的还原主义立场.戴德金反对将数还原为任何已知的对象,而视其为心灵创造的新事物,他同时坚持任何满足算术公理的事物都可看作数的代表.  相似文献   

12.
一 王廷相作为我国古代一位卓越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家,是学术界早已公认的。但作为一位教育思想家,却很少有人注意。其实,他的教育思想也是很值得称道和研究的。  相似文献   

13.
龚自珍是中国古代最后一位、也是近代最初一位诗人、思想家和哲学家。学术界对于他的社会批判与社会改良思想多有评述,而对其哲学思想论之甚少。作者对他哲学思想的渊源进行了剖析,并将他对待中国传统哲学问题的基本观点与其他思想家进行了比较,认为龚自珍的哲学思想处于一个十分重要的转折时期。这决定了他应当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哲学家。他的哲学观既是时代潮流的先兆,又是传统哲学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概括。他的哲学思想继承的多,创新的少,但近代哲学的某些特点,在他思想中已见端倪。这是由诸多因素决定的。  相似文献   

14.
<正> 如果把两位哲学家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研究,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若把一位政治家和一位思想家放在一起比较则似乎不可能。毛泽东——开创历史新纪元的巨人、尼采——开创思想新时代的巨人,作为对旧世界的反叛和旧思想的反叛,他们的思想在斗争哲学的基础上便具有了集种共性,因而也为后一种比较研究提供了现实的客观基础。  相似文献   

15.
李贽首先是一位"好汉",他尚侠,主张作侠而不作圣,有强烈的英雄豪杰心理期待和信仰崇拜,顶天立地,无所畏惧,思想胆力无与伦比.把李贽定性为具有侠义肝胆的"好汉思想家"或"思想之侠"更为确切,也更便于还原李贽作为"异端"、"另类"的本真面目--作为思想家与侠士融为一体的产物,侠之骨、侠之气和侠之精神对其思想个性有重要的支配作用.李贽也是中国古代第一位对侠文学进行集中关注、倾心阅读并系统评论的思想家、文学理论家,"侠"对其文风及文学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6.
历史上的一些军事思想家、战略思想家是战略思想史内容的主要贡献者。他们的思想,通过他们的著述得以流传并发生影响。但是,中外历史上还有一类人物,他们算不上军事思想家或战略思想家,可他们在历史舞台上的实践,却以有别于著述的方式表达着他们的战略思想(它们深藏于历史实践中因而易被忽视)。中国历史上的宋太祖赵匡胤,就是这一类人物。从赵匡胤的历史活动来说,他完全称得上是一位杰出的战略家,其战略思想,蕴含于其波澜壮阔的历史实践中。  相似文献   

17.
罗素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他除了哲学家、数学家等身份之外,还是一位重要的教育思想家和教育活动家。罗素建立了他的新道德哲学,他的道德教育思想,尤其是关于儿童道德教育的思想充满着智者的魅力,对我们进行儿童思想道德建设有着重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龚自珍作为晚清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最为人称道的是他的反专制思想.至于他在经济方面的主张,一般认为是其思想中的糟粕部分.实际上,龚自珍"落后"的经济思想与他"先进"的思想并不矛盾,反而是他反专制思想在经济领域的反映.问题的关键在于他反专制,但并不主张现代意义上的民主,而是为了维护其所代表的世家大族的利益.  相似文献   

19.
主持人寄语     
毛泽东是20世纪举世公认的、最为重要的政治家、革命家和思想家之一,同时也是一位天才诗人和复杂历史人物.由于他对现代中国之思想、制度和社会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以及对建构20世纪国际政治格局所作出的重要贡献,"毛泽东研究"已经成为一个具有持久意义的学术领域.  相似文献   

20.
中西思想史上有两位非常特别的思想家:庄子和卢梭,他们都对人类的文明状态怀有一种天然的戒心,卢梭相信在文明开化之际(野蛮与成熟的文明时期之间的一个极其短暂的时期)曾经有一个最纯洁的时期,而庄子描述了一种至德之世。而按照德里达的"替补逻辑",纯洁之境不可能是一种过去存在过的状态,而是指向未来的可能性。庄子的描述引导我们去思考:面对德里达所指出的灾难的替补,在何种预备中,至德之境才能在未来的某种状态中出现:一是自因而限;二是无为而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