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里说:小说起源于休息。“人在劳动时,既用歌吟以自娱,借它忘却劳动了,则到休息时,亦必寻一种事情以消遣闲暇。这种事情,就是彼此谈论故事。而这谈论故事,正就是小说的起源。”休息时候的消遣,大概最初只是信口闲聊。但其中一定是:有的人讲来别人爱听,有的人讲来别人不爱听。那能使别人爱听的,或是所讲的内容是大家所关心的;或是讲得头头是道,有条不紊,有起有伏,能触动人家的心灵,引起感情的共鸣,这就是讲话的艺术。要是  相似文献   

2.
如何看待文艺的社会作用,如何发挥文艺的社会作用,诸如这类问题历来就存在不同的看法.比如小说,很早以前就有人把它仅仅看作“消闲”的“闲书”,否认它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鲁迅对此一直持反对的态度.虽然他也认为小说的最初产生,确与“消遣闲暇”有关,认为“人在劳动时,既用歌吟以自误,借它忘却劳苦了,则到休息时,亦必要寻一种事情以消遣闲暇.这种事情,就是彼此谈论故事,而这谈论故事,正就是小说的起源”;但即使是“消遣闲暇”,“谈论故事”也存在以什么样的情趣,用什么内容的“故事”来“消遣”的问题.既然属于一种文艺创作,就必然“是有  相似文献   

3.
宋元话本小说的出现,是小说史上的一大变迁,从而确定了白话小说这一崭新的文体。在现存的话本小说中,以爱情婚姻为题材的作品占有较大的比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这固然由于爱情婚姻是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情,而民间艺人“其取材多在近时,或采之他种说部,主在娱心,而杂以惩劝”(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更主要的还由于爱情婚姻等妇女问题,本身就是社会问题。马克思说过,妇女的解放是衡量社会解放的天然尺  相似文献   

4.
话本,就是民间说话人的口头创作,它是中国古代小说的一种延续,也是一种展示前人艺术性和思想性的口头文学形式。元刊话本和明代话本,是元代和明代说话讲故事所采用的底本。话本的特点是以语录的形式经过加工和修订之后而形成的底本。话本的语言的表达形式接近口语,通俗而流畅。元代话本体现为小说或者平话,主要以简本的形式出现。话本发展到明代,多数经过了艺术加工和整理,在艺术形式上相对完整。  相似文献   

5.
宋代说话人的底本,不能对等宋代说话资料里称的“话本”,其不一定是用白话写作的,也不是现在所谓的话本小说,更不是白话小说的雏形。根据《醉翁谈录》里的论述和《绿窗新话》的例子,可以确信宋代说话人的底本有两种:一是前人或当代人收集的小说集《太平广记》或者是史书《资治通鉴》等;二是说话人根据说话的需要自己编订的故事集如《绿窗新话》等。认为话本小说(或者直接称之为话本,指短篇白话小说)等同于底本,甚至把“三言”里的部分通俗小说认作是宋代话本(宋代的白话小说)乃至是宋代说话底本的观点是根本错误的。根据《醉翁谈录》和《绿窗新话》里的文言故事,可以看出这些故事就是说话人底本,从而可以推测宋代说话人的底本基本是用文言写作的。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关于"话本是说话人的底本"的争论颇多,人们几乎都相信这个定义出自鲁迅,其实,一方面鲁迅原话并非如此,另一方面我们可能又将这句话曲解了。因此,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概念使用上的混乱。小说史研究界一贯比较重视宋代白话小说,视之为小说史一大变迁,实际上我们所注意的重心往往在白话小说之"白话"而不在"小说"上,而宋代白话小说的真正意义并不仅在其外在的语言层面上。  相似文献   

7.
《金瓶梅词话》每每间杂诗词,诗起、诗结、诗证,依然是话本的遗响。对小说中状之以骈丽,证之以诗词,鲁迅先生的看法是:唐传奇中夹杂着诗歌,影响到后来的话本。话本中所以多诗词,是因为说话人仰攀那能诗者。愚以为仰攀或是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话本间杂诗词,是为了吟哦演唱,以避免平铺直叙之枯燥,主要是为了怡悦听众的。梦笔生所续之金瓶梅《金屋梦》凡例之五,主张新作而反对套袭旧诗。他说:“小说类有诗  相似文献   

8.
宋元话本是我国古代白话小说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锁链.它的繁荣期出现在南来至元代.也正因此,学者们以往塞本忽略了对北来的“说话”和话本发展的研究。本文认为,我国的“说话”至北来时代已十分兴盛,并且分为讲史、说三分、五代史、说诨话和小说等科目;同时列举《梁公九谏》和《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为例,对北宋话本作了初步的探讨;作者指出,北宋的“说话”和话本是宋元话本繁荣期前的准备和蓄势,在它走向颠峰的道路上,我们不能忽视这种奠基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上,有两个重要的阶段.一是唐代文人有意识地创作文言体传奇小说阶段,鲁迅先生将它的出现称之为中国小说史上的一大变迁;二是明代文人在民间话本的基础上模拟编写“拟话本”阶段,这促进了由口头文学向书面文学,群众创作向作家创作的转变.突出代表这两个发展阶段成就的有两篇作品:一篇是自行简的《李娃传》,这是唐传奇中的艺术珍品,鲁迅先生评之为“近情而耸听,故缠绵可观”.  相似文献   

10.
“说话”溯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说话”是古代民间艺人讲唱故事的一门伎艺,探讨我国话本小说的发展,追溯“说话”的起源是其必然的前提和基础。本文从当前学术界对“说话”起源问题的探讨入手,着重论述了它在秦汉时代的萌生和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尤其是对“说话”和古代优人的关系作了详尽的考察。资料翔实,说理有据,颇可启人新智。  相似文献   

11.
鲁迅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曾经指出《三国演义》的缺点之一是:“写好的人,简直一点坏处都没有;而写不好的人,又是一点好处都没有。其实这在事实上是不对的,因为一个人不能事事全好,也不能事事全坏。譬如曹操他在政治上也有他的好处;而刘备,关羽等,也不能说毫无可议,但是作者并不管它,只是任主观方面写去,往往成为出乎情理之外的人。”而在论述《红楼梦》的艺术价值时,鲁迅则认为,  相似文献   

12.
如果从语体的角度来考察,中国古代小说基本上可以分为文言和白话两大类。20世纪的小说史著,多半依循鲁迅的观点,将唐代文言小说作为古代“有意为小说”的证明,而将宋元话本视作古代白话小说的开端。就语体特征而言,唐代文言小说明显地继承了前代史传文学以及杂传、志怪、笔记的影响,而宋元话本则体现出一种与唐代文言小说完全不同的文体风貌。如果将宋元话本直接衔接于唐代文言小说,其间艺术轨迹的无法接榫乃至错位是显而易见的。可以说,这是20世纪小说史研究的一个悬而未决的重大课题。这一重大课题在近十年间,引起了不少学者的关注,也取得…  相似文献   

13.
对于宋代小说,我们似乎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过分地强调了唐宋两代小说的变迁,而又把这种变迁简单等同于从唐传奇到宋话本的转变,因而,长期存在着"从唐传奇到宋话本"这样的文学史表述。就唐宋小说的关系而言,我们不仅要注意唐宋间发生的变迁,也要分析其间相承相因的一面。之所以一直存在一边倒地倾向于唐传奇的情形,可能根本上由于我们对唐传奇的定见以及对唐宋小说整体发展情况的漠视,而这又根源于鲁迅小说史观的超常影响及历来小说史、文学史的辗转相因。  相似文献   

14.
“准话本”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准活本”的概念是本文首创,指那些可作活本看待的非话本类作品。最早注意到“唯话本”问题的是鲁迅,但视之为“拟话本”则失察。作为话本的前驱,“难活本”与活本具有“血缘”关系。“准话本”在宋代中期以前出现,有其必然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文体发展的角度,探讨说话的艺术特征及其对于话本小说的文体影响.说话有四个艺术特征1.游戏性质;2.寓教于乐;3.故事性;4.叙事性.此指讲故事的一整套原则和技巧.在说话向话本小说的转变中,说话艺术所具有的上述四个特征被原则性地移植到话本小说中,从而既促进了话本小说的产生发展,也给话本小说的发展带来了某种先天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绿窗新话》一般被认为是宋代说话人必备的参考书,甚至被认为就是一部话本集。窃以为,此类看法尚待商榷。《绿窗新话》的性质可能是类书,殆与《侍儿小名录》、《姬侍类偶》诸书性质差近,本来未必是为说话而设,作为话本集,未必是《绿窗新话》编者的本意。其对说话界之影响乃在客观上,而不是编者本意即欲使之成为小说用书。《绿窗新话》中的各篇标题及篇目分合,疑皆非宋本原貌。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具有现代文学特征的短篇小说,由吴跚人肇其端绪,初步展现了二十世纪开头中西文化交汇的痕迹.从中国小说发展史看,短篇小说最早者为宋元时期“说话人”演出所依据的“话本”,发展至明代,逐渐脱离说话人“底本”而趋于书本化,由文人创作,较著者为冯梦龙的《三言》与凌濛初的《二拍》.但这些短篇小说皆涵有比较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类似中篇小说的缩写,真正截取生活中的片断加以典型化,以小见大的“现代型”的短篇小说,则在晚清末季始出现,毫无疑义,乃  相似文献   

18.
两宋"说话"艺术的形式是一种置于说话人生存和"说话"艺术精神特性基础之上,在长期的表演实践和与听众交流磨合下形成的具有思想内涵的"生命形式",其核心的艺术特征就是"说——听"的"交流"模式。这是一种渗入"说话"艺术各个层面的艺术特征,"交流"已经成为一种艺术方法。话本小说是对"说话"艺术具有书场感的书面化,是一种书面化的"说话",它很好地保留了"说话"艺术的文本形制和"交流"艺术特性,并对之进行了"写——读"交流方式的书面化改造。这种改造也存在于作品的各个层面,但"交流"作为一种艺术方法始终是话本小说的艺术核心。  相似文献   

19.
《水浒》是以北宋末年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为历史背景的长篇小说,是一部宣扬投降主义的反而教材。在这部小说还没有定型以前,在南宋时代就已流传着有关宋江等三十六人的故事。开始只是口头传说,后来有人记录下来,作为说话人的话本。在宋末罗烨所著的《醉翁谈录》里,就载有“石头孙立”、“青面兽”、“花和尚”、“武行者”等有关《水浒》故事的话本小说的名目。  相似文献   

20.
艺人话本与文人话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提出了话本、拟话本两个文体概念 ,并将话本解释为说话人的底本 ,拟话本指受到话本影响的著作。后来的学者接受了这两个概念 ,只是将拟话本重新界定为文人模仿话本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日本学者增田涉指出话本是故事的意思 ,这样拟话本的根基发生了动摇 ,不少学者弃用了这一概念。本文提出艺人话本和文人话本两个概念 ,用来指称和区别说话艺人讲述的故事与文人作家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 ,并对艺人话本与文人话本作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