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噶举派 噶举意为口传(),亦有因它的创始人玛尔巴译师却吉罗追(一○一二——一○九七)、米拉日巴(一○四○——一一二三)等人在修法时,曾着白衣,以及这个教派的各个支派中日朝巴(山居静修僧)也有穿白色袈裟和禅裙者,所以叫做白传()。其实际意义,如土观在《诸派源流》中所讲:“领得亲教主持传承之意。”噶举派是一个派系众多的教派,有  相似文献   

2.
噶举派是青海现存藏传佛教各派中一个重要的派别。据我们1987年初步调查,全省1958年共有噶举派寺院103座,约有僧侣9,600余人、转世活佛193人,现存101座寺院,约有僧侣2,868人、转世活佛47人。青海噶举派共有噶玛、巴绒、直贡、周巴、叶巴、乃多、苏莽等7个塔波噶举派的支系。现存的噶举派寺院,除海南藏族自治州的兴海县和果洛藏族自治州的班玛县各有1座外,其它均分布在玉树藏族自治州的囊  相似文献   

3.
试析《米拉日巴传》中师徒间的供养问题汤清琦《米拉日巴传》 ̄①是十五世纪后藏主巴噶举的僧人桑杰坚赞所作,该书是一部优秀的藏族传记文学名著,它叙述了米拉日巴一生的经历以及他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反映当时宗教生活的一些情况,其中不少有关上...  相似文献   

4.
第七章《格丹格言注释》故事集《格丹格言注释》,是藏族学者央巾噶书洛追编著的。央巾噶韦洛追,十九世纪,青海民和县拉加村人,色拉寺格西,大招寺拉仁巴。他  相似文献   

5.
试论藏传佛教寺院教育的历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上,藏传佛教寺院教育不仅在教学体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学位制度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而且对藏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以及培养人才诸方面起过重要的作用。主要论述了藏传佛教宁玛、噶当、萨迦、噶举、格鲁等五大教派的寺院教育的特色及其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6.
第四章传记文学之二——《朱巴格雷传》《朱巴格雷传》系朱巴格雷的自传。他是十六世纪晚期人,生卒年月,已在我们介绍《米拉日巴传》时叙述过。他是一位米拉式的修行者。出生于西藏四族性之嘉氏家族,初名第旺结布,家道富有,因继承财产问题,父亲被叔父害死,本人随姑父出走他家。后以噶举派大堪布贡噶桑布出家受沙弥戒。以后便到处云游,足迹西藏各  相似文献   

7.
被喻为世界文化宝库中一颗明珠的藏文《大藏经》,是一部大型古典丛书。随着宗教文化的发展,藏区各地在元、明、清各代出现了各种雕版印刷的不同版本《大藏经》,它对于继承和发扬藏族古代文化曾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藏文《大藏经》的内容和卷帙 以德格版本为例,共326部,4,569种。该丛书由《甘珠尔》和《丹珠尔》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甘珠尔》,又称“正藏”,计有书籍1,108种,系噶举派僧人贡噶多杰在十四世纪时  相似文献   

8.
乞丐的选择     
在美国的街头,一些社会学家在一群年轻的乞丐中搞了一次调查活动,这次调查活动是给这些乞丐施舍一些东西,施舍物有三种:100美元、一套西服和一盆以色列蒲公英,这些乞丐只能选择其中的一样。几天过后,这些社会学家得出了统计结果:几千乞丐中,近百分之九十的乞丐选择了一百美元,有百分之十的乞丐选择了一套西装,只有一个乞丐选择了一盆以色列蒲公英,还不到这些乞丐的百分之一。  相似文献   

9.
贾曹杰·达玛仁钦,于藏历第六绕迥的木龙年(公元一三六四年)生于后藏娘堆地方。 他从小随乃宁巴·仁钦坚赞出家为僧,依噶希巴·让多、萨迦·会达哇等为师,聆习各种显密经典,博通诸理。随后,在萨迦、桑朴、泽当等地寺院中学习十部大论,与绒敦·释迦坚赞、克钦·优巴等萨迦派诸大贤者辩经获胜,声名为之大振,并获“噶具巴”之称。此后不久便成了宗喀巴的上首弟子。在他五十六岁藏历土猪年(公元一四一九年)时,宗喀巴圆寂。此后,他便接替宗喀巴继任甘丹寺第二任法台,贾曹之名号即由此而来。他在任甘丹住持的十三年间,“大师一切弟子皆奉之与大师无异也”(《西藏民族政教史》)。致力于佛法的讲授、辩论和著述,嗣后让位于克珠杰·格勒巴桑。  相似文献   

10.
职业乞丐现象是超越历史和国界的一个历时性和共时性的社会问题。从是否满足生存和生活需要的标准可以把乞丐人群区分为原生乞丐和职业乞丐。在我国转型社会的背景下,职业乞丐问题日益严峻。从整体上来看,我国当前的乞丐人群基本上都可以划为职业乞丐。从当前职业乞丐的特征上来看,职业乞丐又可以划分为个体型职业乞丐和代理型职业乞丐。代理型职业乞丐是伴随着我国社会转型而产生的,它是当前职业乞丐发展的新趋势,具有诱发其他社会问题的可能性,其解决途径从理论上来说有两种模式;个体型职业乞丐更多的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因此,其解决应该寻求乞讨权和社会秩序的平衡。  相似文献   

11.
论清代闽台地区的乞丐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乞丐的问题,国内外学界有过不少讨论。但比较注重乞丐现象的描述和乞丐阶层的整体性研究,而对乞丐活动的地域背景和地方特色则比较忽视。因此,针对特定历史时期某一区域乞丐活动的情况和特点,做深入的考察很有必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清代中国东南闽台地区的乞丐社会、乞丐之害以及对乞丐问题的处理等作初步的探讨,会给我们不少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我这辈子多一半时间已经过去了,回想起来,竟然难以启齿——少年时我做过小偷、乞丐,上学时我做弄过老师,谈过恋爱,和班里的女孩子打过架,  相似文献   

13.
建国初期,党和政府制定了治理乞丐问题的方针政策、原则,成立组织机构,通过因地施策、多种收容方式并举对乞丐问题进行治理。经过准备、收容、教育改造等阶段,让乞丐有了最终归宿,乞丐问题治理取得一定成效,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赢得了相对稳定的环境。建国初期党和政府治理乞丐问题的成功经验对当前我国治理乞丐和城市流浪人员有重要借鉴价值。当前治理乞丐问题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多部门协调配合,培育一批有作为的治理乞丐问题干部队伍;充分做好调查研究,科学制定治理乞丐问题方针政策;坚持依法依规治理乞丐问题;同时要贯彻以人为本,注重启迪乞丐思想觉悟,使其重归社会。  相似文献   

14.
1706年(清康熙四十五年),风流倜傥的六世达赖仓央嘉错,由于藏王桑结嘉错被诛而兰艾同焚。蒙古部落的西藏军事首领拉藏汗另立巴噶曾巴·伊喜嘉错为六世达赖喇嘛,并迎至布达拉宫坐床。西藏广大僧俗,对伊喜嘉错进入布达拉宫十分反感,称他为假六世达赖,他们仍然怀念往日的仓央嘉错。因此,当仓央嘉错被押北京途中遭难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文献整理并结合实地调查,对噶玛噶孜画派在甘孜藏区的传承与变迁进行了探讨。文章共分三个部分,其中,第一部分重点对噶玛噶孜画派在甘孜藏区的传承中心德格八邦寺的传承与变迁模式作了具体分析。第二部分探索了在当代条件下,噶玛噶孜画派在文化变迁过程中,传承关系的新变化和新发展。第三部分对噶玛噶孜画派在康区的传承中产生过极其重要作用的代表性传承人司徒.曲吉迥乃、通拉泽翁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6.
感动还在     
一位老乞丐,走得非常累了。到了一户人家门口,他想讨碗水喝。有个孩子坐在门口,便进屋去倒水,主人说:"倒杯热水吧。"孩子取了一次性杯子去倒热水。主人看那乞丐一头花白的头发,又说:"大过年的,给他加点茶叶。"孩子于是加了茶叶,把一杯热气腾腾的茶端到老乞丐的手中。  相似文献   

17.
乞丐的选择     
郭龙 《社区》2010,(29):27-27
在美国的街头。一些社会学家在一群年轻的乞丐中搞了一次调查活动,这次调查活动是给这些乞丐施舍一些东西,施舍物有三种:100美元、一套西服和一盆以色列蒲公英,这些乞丐只能选择其中的一样。  相似文献   

18.
从前,有一个露宿街头的乞丐,他认识了一个贫困潦倒的画家。不久,画家积郁成疾,临终前,画家送给乞丐一幅画。画的是一双大手和一张微笑的脸,乞丐欣喜若狂,因为□ 白国宁他曾听说过一些画家死后出名的事。于是,他便开始等着某一天用这幅画卖一大笔钱,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他等了许多年,画家没有出名,后来乞丐带着遗憾离开人间。富有戏剧性的是也有一个乞丐,同样的这个乞丐得到了一位画家的—幅画,画的内容同样是一双大手和一张微笑的脸,乞丐看懂了这幅画,他没有高兴,只是痛快地笑了一整天。从此,他不再向别人乞讨,他开始用自己的双手赚钱。…  相似文献   

19.
藏传佛教中的寺庙“羌姆”是藏族面具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研究寺庙“羌姆”的形成与发展是研究藏族面具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重点对藏传佛教宁玛、萨迦、噶举、觉囊、格鲁以及苯教寺庙“羌姆”及其面具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扒梳,同时也展示了寺庙“羌姆”及其面具文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20.
德国经济发达,国民生活富裕,福利水准高,大街上的乞丐却五花八门。第一种,无赖型乞丐。这类乞丐我到德国的第一天就遇到了,至今难忘。那天我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