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表明,大国的崛起必然伴随着国际关系的变化,国际体制和秩序的变动,甚至战争的爆发。历史同样表明,大国的崛起并不必然导致战争。崛起中的大国是否成为世界的威胁,首先取决于它的政治意图,取决于作为这种意图之表现的国家战略定位,除此之外还取决于既有大国对新生大国的态度和反应,取决于它们之间重大利害关系的调整。中国具有和平崛起的主客观条件。中国的和平崛起离不开与国际社会特别是大国间的互利合作,另一方面中国的和平崛起将给世界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只要中国的核心国家利益不受到侵犯,中国就不会走上与既有秩序确立国或集团武力对抗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在新时代,我们可以从建构主义理论的视角出发,再次审视与探讨中山思想对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作用,即构建"观念—认同—利益—行为"的机制,团结两岸人民,共同实现民族复兴和国家统一。本文从中山思想内的"振兴中华、统一中国"部分入手,挖掘其理论资源,通过共有观念、国家认同、共同利益、共同行为这四个维度来建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理论框架,希望有助于我们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大局,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和平崛起与过去历史上其他国家的崛起有着根本的不同。中国能否和平崛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际环境能否接受,取决于中国自身的状况、战略和政策选择。当今国际国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中国的和平崛起,但也存在着诸多不利因素。鉴于中国和平崛起的规模之大,问题之新,对此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伟大梦想话语是中国意识形态领域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话语创新和话语再造。作为国家新的话语表达和文化图景,伟大梦想话语承载着向世界阐明中国和平崛起与文明崛起、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的历史使命,是中国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的重要因素。伟大梦想话语建构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认识工具来夯实话语建构的学理支撑,从当代中国所经历的最为宏大而独特的伟大实践中汲取话语建构的活水,坚持话语建构的原创性、民族性、群众性和斗争性原则,用中国话语阐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伟大梦想的中国话语建构对完善中国道路的话语表达、激发民众共同推进伟大梦想实现、重塑世界和平与发展新格局、实现与西方平等对话和推动中国话语崛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和平发展道路两个层面建构的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中国和平崛起"到"中国和平发展"概念的转变仅有半年的时间,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政府放弃走"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只不过为了避免引起外界的猜疑.中国和平发展随时代主题而律动,可谓正当其时.而谋求中国和平发展,又需要构建两个和谐社会,即构建和谐的国内社会与构建和谐的国际社会(或和谐世界).两个和谐社会的构建,作为互动的两个层面,廓清了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内容和方向,同时也是需要几代人、几十代人,甚至上百代人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奋斗.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的崛起,全球目光正日益聚焦中国道路。中国道路的实质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实现国家的和平崛起之路。当前,中国需要构建一套深刻反映和平崛起道路的话语体系以提升自身话语权。作为反映中国和平崛起道路的话语体系,其核心理念是和平崛起,主要内容是阐述中国和平崛起过程中的新理念,现实基础是中国和平崛起道路成功的实践探索。通过构建和平崛起的话语体系,对内可以促进人民对中国道路的自信,对外可提升国家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就是中国政府通过构建和谐社会,保持国内社会稳定、繁荣和团结,通过共建和谐世界为中国外交提供意识形态支撑的新发展理念,我们称之为中国发展的“双和模式”。对内构建和谐社会,研究促使社会和谐运行的机制;对外共建和谐世界,树立大国形象,以及促进中国和平崛起对世界的影响。阐述了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理论渊源以及...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作为理论与实践的双重课题,国家形象的建构越来越为世界所普遍关注。中国的国家形象建构必须克服与超越"西方现代性"的陷阱,以作为哲学化的伦理学之儒学与现代性的生活意识为内涵,构建起主体性的价值观念,且站在"文化交涉学"的立场,突出"如何与世界交往"的时代主题,探索国家形象建构的途径与方法,建立起现代性的国家.国民形象。  相似文献   

9.
中国在21世纪的崛起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最大热点之一。中国为什么能够崛起?中国是因和平而崛起,总体和平的国际环境提供了中国崛起极其有利的外部条件,中国也一直为争取一个和平建设的国际环境而不懈努力。中国是怎样崛起的?中国是以和平而崛起,中国在和平崛起的过程中,一贯奉行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和平建设原则,体现了中国崛起有理有利的全新发展战略。中国的崛起将给世界带来什么?中国是为和平而崛起,和平发展谱写了促进世界发展事业的崭新篇章,中国的和平崛起必然激活世界经济"一盘棋",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一支重要而又坚实的力量。  相似文献   

10.
和平崛起理论是我党领导集体面对新的国际国内形势提出的一项带有根本意义的国家发展战略。和平崛起理论提出中国的崛起要充分利用世界和平的大好时机,主要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对外开放政策,坚持长期努力奋斗等五个要义。和平崛起与时代主题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辩证统一关系,这赋予了该理论强大的生命力,使其成为符合时代背景,顺应历史潮流的、正确的发展战略。在中国实现伟大振兴的道路上,和平崛起既是中华民族的需求,也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中国和平崛起新道路的内涵,是由利用外资弥补现代化初期建设资金不足,在WTO规则下与各国开展正常经济往来,与邻国和平共处,主张世界文明多样性等四个方面组成的。文章从这四个方面逐一与其它国家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中国走的和平崛起道路是人类历史上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12.
"和平崛起"理论,作为目标指向非常明确的发展战略,其"崛起"含义给战略机遇期的中国和平外交注入了新的内容;对"崛起"所加的"和平"限定则标志着中国在意识形态战略制高点上的初步建构; "和平崛起"理论本身的深层含义,就是要在国际事务中争夺对中国问题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3.
公民文化是现代公民自由和权利的底蕴,也是社会发展的导航系统和动力系统。成熟的公民文化是一国成为世界强国的基本条件之一,同时也是一国崛起的无形动力。以此为视角来观察中国的和平崛起,可以发现:中国公民文化是中国和平崛起的内在性变量,从这意义上讲中国的和平崛起实质是中国公民文化的张力,它影响着中国和平崛起之动力、方式、路径、速率等。  相似文献   

14.
中国和平崛起与台湾问题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和平崛起和实现祖国统一这是当代中国的必然要求。但是,两者的实现遇到了巨大的挑战。中国和平崛起受到国际上“中国威胁论”和“台独”势力的制约。本文对中国和平崛起和与台湾的关系做一探讨。并认为台湾问题的解决是考验中国和平崛起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中国传统文化中“和”的理念为分析视角,从历史、现实和未来的三重维度分析中国和合文化的内涵,认为历史上中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内敛型国家,现在选择的是和平崛起的发展战略,共建和谐世界是中国实现崛起的终极目标。文章对“中国军事威胁论”进行驳斥,认为中国的和平崛起不会对其他国家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16.
一个国家的崛起发展,既取决于经济和军事等硬实力,更取决于文化、意识形态感召力等软实力,两者共同发展是综合国力全面提升的标志.中国倡导并实践和谐,对内借文化振兴建设"和谐社会",对外用和平发展来实现"和谐世界","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相辅相成,这种"双和模式",必将极大地提升中国的软实力,从而全面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  相似文献   

17.
中国正在走向现代化国家行列。争取一个和平的外部环境作为促进持久发展的保障,通过稳定的内部发展去带动世界和平的推进,是中国和平崛起所要达到的目的。也就是说,中国和平崛起提法的本身就蕴涵了现代性思考的大思路。可以通过中国内外政策的考查,观察到中国现代性思考涌现的思想波澜,以此说明中国和平崛起正在成为具体的实践过程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18.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世界急剧变化、中国迅速发展、世界为之聚焦的重要历史时刻,建构了以和平发展为主体,以和谐社会、和谐世界为两翼的和谐战略体系,体系的构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拓展和深化的具体理论成果.对体系结构与内涵的系统分析有利于我们以和谐世界为着眼点,和平发展为着重点,和谐社会为着手点,内建和谐社会,外促和谐世界,确保中国的和平发展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9.
和平发展,作为对以对抗方式进入世界体系的大国崛起之路的否定和超越,具有旧式大国崛起无以比拟的世界接受度和进入力,因而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中国奇迹"。然而面对这一"奇迹",处于世界不同利益链接点上的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心态和认知,这些心态和认知设定了中国和平发展大战略推进中的若干待解难题。本文以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实现为背景主线,以中国和平发展大战略的推进为现实目标,重点探讨了中国和平发展大战略推进中的几大深层应对:"韬光养晦"待正解,"地缘冲突"待破解,"共赢困境"待化解,"崛起目标"待深解。  相似文献   

20.
国际机制是和谐世界构建的重要路径,也是实现国家利益与世界利益和谐互动的基本手段。构建和谐亚太是推动和谐世界建设的切实步骤,积极参与并完善亚太地区有关合作机制.是保障中国与本地区其他国家共享和平与繁荣的重要条件。当前亚太地区的合作机制建设已取得较大进展,但也存在若干不足。未来中国与其他相关方仍需立足地区实际,稳步推进本地区相关合作机制建设,通过和谐地区建构为中国和平发展创造良好的周边环境和战略依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