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经理人》2010,(11):105-105
9月底,秋高气爽的首都北京,迎来了政商家三栖尊贵座驾——比亚遮M6的隆重上市。这是M6在全国近30站分站上市的收官之作。沃伦巴菲特、比尔·盖茨、查理·芒格等举世瞩目的商界传奇人物也在比亚迪总裁王传福的陪同下亲临现场,尤其是号称“比亚迪一员”的巴菲特先生的出现,不仅显示出其对比亚迪企业产品的信心,更吸引了全球媒体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王传福 《经理人》2010,(7):82-82
比亚迪是一个以技术为核心创造力的企业。比亚迪秉承“技术为王、创新为本”的发展理念,坚持自主创新,在产品、管理、体制等方面,走出了一套有比亚迪特色的创新路线。  相似文献   

3.
巴菲特的最佳搭档一芒格,在伯克希尔股东大会上称:“我知道人们普遍认为沃伦和我投资比亚迪看起来是疯了,但我不认为是这样。你看到比亚迪的汽车,就会明白这是什么样的一种汽车,我认为他们做出的一切非同一般。比亚迪可能是个小公司,但它有很大的野心。”  相似文献   

4.
在新能源领域,虽然比亚迪电动车在国内外的推广都不理想,但视新能源汽车为自己未来的比亚迪显然不能就此放弃。现在的问题是,外部市场、竞争环境留给比亚迪调整的时间还有多少?  相似文献   

5.
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对处在三个不同阶段比亚迪的发展的进行阐述,从而更深入讲述比亚迪的发展与自身的产业精神,政府对汽车产业扶植政策之间的紧密联系。每个时期的比亚迪都面临着不一样的机遇与挑战,机遇或挑战之后的比亚迪是继续超车,或是迷雾重重都值得人们对其进行深深思考。  相似文献   

6.
比亚迪病了!     
艾宏图 《经理人》2012,(10):94-95
比亚迪为何深陷"加法"泥潭?2008年,巴菲特投资2.3亿美元入股比亚迪,这个从电池起家,实现IT代工、汽车、新能源"三级跳"的企业,其超常规发展令世界注目。但是,2010年以来,比亚迪进入了多事之秋:业务增长乏力、盈利能力下降、经销商退网、汽车安全气囊问题被央视曝光、大规模减薪和裁员、e6电动车着火等,都困扰着比亚迪。2012年1季度财报显示,比亚迪汽车销售数量同比下降8%,集团收入仅增长0.2%,净利润下降90%。  相似文献   

7.
见微知著     
《经理人》2012,(4):12-12
@经理人:GDP不保八已经预示着经济前景似乎并不乐观,一系列大企业早已出现迹象:比亚迪、美的、恒大、三一重工……此前一路高歌猛进的中国领先企业纷纷曝出裁员传闻,这是否预示中国制造的寒冬来了?  相似文献   

8.
马建勋 《经理人》2009,(10):104-104
2009年8月31日,王传福现身比亚迪中期业绩说明会。在演讲和答问过程中,王传福并没有对业绩做过多的渲染,而是洋洋洒洒谈起了比亚迪对新能源的野心。  相似文献   

9.
付志勇  黄留兵 《决策》2010,(11):66-67
在中国,巴菲特钟情于新能源汽车的领头羊比亚迪;在美国,巴菲特斥资263亿美元投资铁路这一夕阳产业,巴菲特的宝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相似文献   

10.
《经理人》2011,(2):24-27
产业链二次革命来袭,掌控话语权,重大机遇不容错失!借鉴日本商社模式,学习比亚迪、元太科技、杉杉的布局智慧,围猎核心环节!  相似文献   

11.
告别汽油     
汽车问世后.石油就如同诅咒一般紧随其后,直到今天.比亚迪终于站出来说,如果没有汽油.汽车一样的奔驰他们说了,也做到了于是有人大胆预测,若干年后,世人讨论的热点将从油价改为电价  相似文献   

12.
王传福 《经理人》2023,(9):18-19
<正>在世界百年未有的大变局中,汽车行业正在经历百年未有的大变革。随着新发展格局加速形成,整个产业和消费结构将会焕然一新,形成强劲发展动能。全球汽车全面电动化的时间表在提前、进程在加速,比想象中的还要快,行业要有充分的预期和准备。专注新能源一直是比亚迪的初心。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们的梦想,也是我们的战略。停产燃油车,积极响应“双碳”目标,是比亚迪发展战略的需要。坚持“创新”“绿色”发展理念,对比亚迪长远发展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13.
创造性模仿——比亚迪的竞争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1995年,是一家在香港上市的高新技术民营企业,在广东、北京、上海、长沙、宁波和西安等地建有九大生产基地,并在美国、欧洲、日本、韩国、印度等地设有分公司或办事处,现有14万多名员工。在最新公布的2009年中国企业500强中,比亚迪排名第216位。  相似文献   

14.
曾立平 《经理人》2008,(10):50-51
它生产的手机锂电池,已经占全球40%的份额,镍系列电池全球市场占有率60%,做到了绝对垄断:在它的电池工厂60%的生产设备是自主开发;进入汽车领域后,它依然我行我素,采用一套在业内绝无仅有的非标准、半自动化设备的制造团队;它每年申请的专利在国内制造型企业中名列前茅,仅次于华为、中兴通讯。这个企业就是比亚迪。  相似文献   

15.
魏薇 《经理人》2011,(2):32-35
2011年1月中旬,北美车展,一位参观者绕着一辆外形炫酷的电动汽车仔细观看,甚至试图弯下腰去查看底盘,当他抬起脸来,哦,原来是前来参展的王传福。与他擦身而过的外国参观者所不知道的是,这个表情严肃的中年男人,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以极其诱人的价格,将比亚迪的电动汽车卖到他们的家门口。  相似文献   

16.
产业链二次革命来袭,掌控话语权,重大机遇不容错失!借鉴日本商社模式,学习比亚迪、元太科技、杉杉的布局智慧,围猎核心环节!  相似文献   

17.
姚林  邓世勇 《经理人》2004,(7):90-91
强劲的“造车冲动”使轿车报刊广告共投放21.78亿元,同比增长了106.57%。在过去的2003年,中国汽车工业一片繁荣。几个数据和现象足以说明:一是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03年,中国轿车的产量首次突破了200万辆,销量超过了197万辆。产量和销量分别比2002年增加了83%和75%。中国首次超过法国,成为了世界第四的汽车生产大国;二是2003年前三季度,北京汽车行业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7.2%,这意味着近50%的工业增长来自汽车。三是格林柯尔、红塔、比亚迪、新飞、奥克斯等传统家电、手机、烟草等行业入主汽车行业,引发了一股强劲的“造车冲动”。  相似文献   

18.
朱南南 《经理人》2023,(9):58-61
<正>战略方向的偏差,使得长城汽车在产品转型和产业转型的节奏契合方面已经落后比亚迪等车企一个身位,求变迫在眉睫。2023年长城汽车转变思路可以总结为:品牌聚焦新能源“做减法”。在《改变我们对变革的看法Changing How We Think About Change》一文中,雷鸟全球管理学院全球战略学教授B.汤姆·亨塞克为企业领导者勾勒出一个框架,探讨了战略可持续性及哪类战略变革适合的课题。这个框架名称叫做“MADStrat框架”(如图表1)。  相似文献   

19.
曹世中 《经理人》2014,(7):86-87
当众多汽车制造商还沉浸在燃油车大卖的梦幻里,王传福已潜心谋划剑出偏锋,依托比亚迪独有的产品和技术储备优势,借助"两步棋"积累的资源优势,在未来的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格局中可能成为独领风骚的王者。  相似文献   

20.
汽车业存货成本管理是影响汽车成本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当今时代汽车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如何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占领更多的市场,已经成为汽车业的各企业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汽车业产品实际销量与目标产量之间就是巨大的库存,巨大的库存占用了大量的流动资金,降低了企业资产营运能力,影响了企业的盈利能力。而加强存货成本的管理,促使企业降低经营成本,是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和盈利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比亚迪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对汽车业存货成本管理的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