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试论贫困女大学生帮扶体系的构建——以云南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贫困大学生已成为当今高校的一大突出问题,亟待有效解决。贫困女大学生作为贫困生中的一部分,有其特殊性,她们通常表现得更为脆弱、封闭,并且缺少勤工助学的公平机会,她们的贫困可从社会环境、家庭经济、教育体制以及个人方面去溯其根源。为了实现我国“不让一个大学生因贫困而失学”的工作目标,政府、社会、高校和学生本人应形成合力,建立起一套有针对性、长效的扶持体系,帮助她们顺利完成学业、发展成才。 相似文献
2.
流动人口的增长态势、权利特征与权利救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当前,大规模的流动人口活跃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已经成为一支不容忽视的社会力量,并且,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流动人口的数量会继续增长.但是,由于中国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存在和现有制度设置中不合理因素的影响,流动人口权利呈现出权利行使的不平等性、权利实现的易受侵害性和权利保障的脆弱性等特征.从现有制度环境看,中国流动人口权利救济的途径主要有:司法救济、行政救济、社会救济和自力救济. 相似文献
3.
4.
论新生权利及其司法救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司法实践中,人们提起新生权利诉讼的现象频繁发生.对新生权利的性质及是否应该给予司法救济在法学界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本文认为虽然新生权利在本质上是应有权利,但在以权利为本位的现代法中,人们享有的权利并不限于法律明文宣示的权利,司法救济的对象也并不限于法定权利.作为应有权利的新生权利通过权利推定取得合法性,从而获得司法救济. 相似文献
5.
6.
7.
公务员权利救济应当以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其法理基础为特别法律关系理论、权利救济理论和行政法治理论。在上述理论的指导下,西方发达国家进行了公务员权利救济的诸多探索,取得了不少成功经验。其中,重视法治、强调公正、注重程序、行政救济与司法救济相结合,尤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对违纪或未达到规定要求的学生实施惩戒是高等学校享有的一项法定职权,为受惩戒学生提供有效救济也是民主宪政的一般要求.反思现行高校受惩戒学生的权利救济机制存在的问题,文章提出构建受惩戒学生的权利救济机制应当遵循有惩戒必有救济、穷尽行政救济、司法最终救济、停止执行等基本原则,包括申诉、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等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现代化的推动,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务工经商,这些进城务工人员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是社会对他们的不公正的待遇,使得他们成为了人数众多的弱势群体。“弱势群体”这个概念与“贫困人口”是高度重叠的。在穷人的眼中 相似文献
10.
社会资本理论是当今的社会科学研究中一种运用广泛的理论工具,有关社会资本概念的提出丰富和创新了传统的资本观念,为研究和透视社会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良性的社会资本能够促使人们建立人际之间的信任和互惠规范,凝聚各种社会网络资源,减少人们在公共事务和市场上“搭便车”或者利益互损行为。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因为公开的参与和利益诉求渠道十分稀缺,这使得某些拥有某些社会资源的个体不得不以构建社会资本的方式来实现权利救济。 相似文献
11.
12.
本文对包头师范学院女大学生游泳课教学方法进行研究,提出教师应针对女大学生的不同情况,组合和创新游泳教学方法,以提高游泳教学质量,促进游泳运动的普及。 相似文献
13.
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体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无性别差异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与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理念是相背离的。高等学校女生已经占据了半壁江山,在生理、心理等方面有着与男生不同的特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当从人文关怀的视角出发,正视性别差异,重视性别差异规律的探索,将思想政治教育和性别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建构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体系,切实增强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王红阳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2(5):109-112
称赞及其回应是人们生活中经常使用的言语行为。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来收集语料,对中英女大学生在称赞语及其回应的使用上存在的差异进行了定量和定性分析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中英女大学生在称赞语的使用频率和称赞语回应策略上存在许多差异。这些差异可以从中英两国的社会和文化的角度等加以阐释。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诚信教育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忆琳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16(7):87-88
诚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 ,是大学生必备的品德。高校必须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 ,社会也必须为诚信教育提供良好的诚信环境 相似文献
16.
就业政策改革,高校扩招,大学毕业生"自主择业"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使女大学生择业观念发生重大变化,既有社会学校家庭等方面因素,也有女大学生自身因素。 相似文献
17.
吕敬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16(12):95-96
人际关系的好坏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社会适应能力的综合体现 ,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和事业拓展。从心理学角度探讨人际关系和大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途径 ,对帮助大学生更好的完善自我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刘显忠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0(6):119-122
人际交往不但是大学生情感的需求,也与大学生身心成长密不可分。因此,高校应注重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从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概念入手,论述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功能和基本原则,着重阐述了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基本技巧,对提高当代大学生交往能力,促进其健康成长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根据大学生主体性教育的内涵和特征 ,大学生主体性教育的主要内容应包含 :提升大学生的主体意识 ;塑造大学生的主体人格 ;获得“终身学习”能力 ,完善大学生的鲜明个性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