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服饰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我国古代服饰无论在质料、制作方法和染色技术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汉字作为中国文化的载体,真实地记录了这一过程,无论是甲骨文、金文还是小篆,都反映了我国古代服饰的发展:在服饰的质料上,我国古代经历了从草衣兽皮到纺织服饰的发展过程;在制作方法上,从用骨针简单缝制到纺织工具的发明应用,我国古代的服饰制作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2.
蒙古族历史每一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的变化,在服饰上都有明显的印记,其服饰的演变与社会生活的变迁紧密相关。蒙古族服饰作为文化的一种特殊载体,在保留本民族固有特性、习俗的同时,也受生产和生活方式变化的影响,并不断吸纳其他民族服饰的长处,逐步发展成熟。元代是蒙古族服饰文化的发展期。清代是蒙古族服饰部落特色的形成期。  相似文献   

3.
在满文化与汉文化的长期接触、影响过程中,满族文化并未发生单方面变迁,满汉文化也并未融合为一个新的文化,而是出现了“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满汉文化“涵化”。无论是在伦理思想、语言、服饰方面,还是在饮食、文学艺术、习俗等方面,满汉文化都表现出涵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试论社会变迁与抢婚习俗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婚姻习俗 ,是人类文化组成部分 ,当一种婚姻形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制度的变革而消失之后 ,有关的婚姻习俗却仍在传承。“抢婚”习俗源于氏族外群婚向对偶婚的转变时期。原始氏族成员由男从女居转变为女从男居 ,是“人类所经历的最急进的革命之一。”而抢劫婚便是完成这种转变的一种表现形式。随着社会的变迁 ,在新的社会形态下 ,抢婚习俗由于具有新的社会功能而被继续传承。作为民俗文化的抢婚 ,在不同类型的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5.
蟳埔女是指生活在福建泉州蟳埔村的渔女,她们独特的穿戴习俗是由特定的海洋环境,特殊的海洋生产方式形成的,也是由其当地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的结果。作为"非遗"的蟳埔女服饰,不仅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同时也体现了闽越文化、中原文化和异域文化的多元性。文章从传统与时尚设计相结合,数字化设计传播,服饰文化的旅游,新海丝之路的建设等方面探讨"非遗"蟳埔女服饰习俗传承与弘扬。  相似文献   

6.
清末民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变革时期,服饰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符号,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面临的大变革。本文以清末民初城市女子服饰的变革为着眼点,考察了中国剧烈转型期城市女子服饰的变革,认为其以鲜明的时代特征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和进步,并深入分析了服饰变革背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深层影响。  相似文献   

7.
英语服饰词汇隐喻成因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人类思维和认知的工具,在语言的丰富发展过程中,隐喻起了重要作用。英语中许多与服饰有关的基本词汇都具有隐喻意义,这主要是源于人们对形状或功能相似事物的联想、服饰对于人类的重要性、人们着装的生活体验、与服饰有关的习俗及体育比赛等。  相似文献   

8.
清末民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变革时期,服饰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符号,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面临的大变革.本文以清末民初城市女子服饰的变革为着眼点,考察了中国剧烈转型期城市女子服饰的变革,认为其以鲜明的时代特征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和进步,并深入分析了服饰变革背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深层影响.  相似文献   

9.
风土民俗用我国著名民俗学专家钟敬文的话说,就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人民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这就为风土民俗做了界说。那么这种生活文化的范围都包括什么呢?乌丙安在《中国民俗学》中作过规定:“风土民俗包括消费生活习俗(服饰、饮食、居住)、社会民俗(亲族、婚姻、都市生活习俗以及由此产生的“从心理到口头再到行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满族传统文化的外在显性文化符号如语言、文字、服饰、居住、风俗习惯和传统精神信仰等方面都在逐渐淡化,并在整体上呈现出"趋同化"变迁.对于这种变迁趋势,许多人认为满族传统文化"汉化"、"西化",甚至有些人认为满族文化被"同化"而正在"消亡".针对这些观点,笔者从文化适应角度,结合实地调研情况,阐述了应该如何认识当代满族传统文化的"趋同化"变迁,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蒙古族的祭祀习俗及其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古族的祭祀习俗及其变迁陈烨祭祀是古代原始民族崇拜、信仰观念的一种行为表达方式,是一种内涵特殊的文化行为。其延续、传承便构成了人类社会在一段时期内世代陈袭的习俗。由于祭把的内容和方式与人类的物质生产水平及社会发展意识相适应,因而祭祖习俗也随着人类物质...  相似文献   

12.
汉族民间服饰是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遗存,其变迁规律的研究关系到中国古代社会形态的变迁.明清至近代我国民间服饰的历史变革和社会变迁可以折射出其历史起源、创作过程、创作技巧及其使用艺术价值,以及蕴含其中的大量闪耀着人性智慧的无形文化.  相似文献   

13.
《江西社会科学》2015,(8):233-239
文章以"中国服饰"为论述的核心,以中西服饰的发展及其文化内涵为前提,论述了国际化视野下中国民族服饰的历史发展,并从古代"中国服饰"产生、发展,历史演进中"中国服饰"的具体形态、现代语境下的生存实况等方面加以详述,进而就"中国服饰"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探讨,指出掌握时尚话语权是"中国服饰"国际化的本质,并具体从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文化价值观的认同、"中国服饰"品牌与设计师的崛起等方面进行论证,最后就"中国服饰"与中国服装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梨园戏作为南戏遗响的一种古老剧种,其戏剧服饰是在南戏服饰的自身内在演变与外在的泉州地域特征、宗教环境、社会文化习俗等因素内外交错影响下形成的带有鲜明泉州地域文化特征的地方戏服饰,其色彩古老,以红与黑为主要颜色,本文从文化学的角度,阐释了梨园戏服饰色彩文化的形成原因及其地域性特征。  相似文献   

15.
大庆作家杨满良的民俗新作《人·鬼和神》,2010年经由美国学术出版社出版。这部作品,是迄今为止我国少有的、比较全面地再现北方少数民族历史变迁和生存状态的文化画卷。该作品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古代历史上的突厥族、契丹族等30多个民族的沿革;杜尔伯特蒙古族王府遗址、渤海国等20多处遗址;不同民族的服饰、娱乐、婚丧嫁娶习俗;不同民族的语言文字等。这部作品为世界各国学者研究中国北方民俗文化,提供了较为翔实的民间资料和指导性线索。  相似文献   

16.
文化在制度形成和变迁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归根结底而言,文化的形成和积淀、制度的形成和变迁皆源于人类的社会生产实践;就历史发展的特定阶段而言,文化是制度产生的直接来源。文化濡化和文化涵化是文化作用于制度变迁的具体机制。文化在不同的制度变迁模式和制度变迁的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作用。中国作为后发外生型现代化国家,在构建现代制度的过程中遭遇了文化与制度的矛盾问题。秉承综合创新原则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挥其对中国未来制度变迁所具有的思想导引、文化认同和制度评价功能,促进中国制度变迁的顺利进行和现代化发展,是中国文化未来发展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17.
宋清华 《兰州学刊》2008,(3):138-142
在英语世界里,人们认为制度变迁与文化传统密切相关,甚至视制度本身就是文化传统的延续或体现,就是在传统中孕育出来的,传统从文化上为制度提供了认同的基础和合法性基础;同时,传统又为制度发展提供保证。而惯例和习俗则是从传统中习得的,它们与传统共同构成制度变迁的基础。因此制度变迁需要赢得传统、惯例、习俗的支持;制度变迁还依赖于自发秩序;且制度变迁还是一个试错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婚姻习俗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民族、地区的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日常生活中的反映。晚清以来,中国开始了近代化的历程,社会生活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福建作为近代中国较早开放的地区,其婚俗文化也在时代、社会的变迁中发生了多方面的变化,涉及婚姻的各个方面。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婚礼形式的改良,而且包括婚姻价值观的深刻变革。恋爱自由、婚姻自主逐渐成为主流婚恋观。婚姻礼仪逐步摒弃繁琐的传统程序,而实行文明结婚。研究近代福建婚俗的变迁,探讨现代化背景下传统文化的变迁,对于我们今天也有着多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石赵政权与西域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青 《西域研究》2002,(3):91-98
羯胡是一个以西域胡人为首的族群,它在中原建立政权以后,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重视西域文化的政策,提倡并弘扬西域文化,这使得西域文化的各个层面都能较快地在中原流播.本主要从宗教习俗、服饰工艺、农作物引种诸方面对石赵政权在弘扬西域文化方面所起的作用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20.
清代满族服饰文化发展的主要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满族服饰文化发展的主要特点邓天红服饰是人类独有的文化现象,而各个民族的服饰都有自己的文化特点,本文试就清代满族服饰文化发展的主要特点略作探析。一、政治性与民族性满族作为清代的统治民族,在中国历史上占有特殊地位,其服饰也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具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