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顾奎相 《理论界》2013,(1):114-115
沈阳之名并非沈州之"沈"和辽阳之"阳"合而成之,而是因城址位于"沈水之阳"而得名;沈阳之名最早见载于文献的时间至晚在蒙古窝濶台五年(1233年),而不是元成宗元贞二年(1296年)。浑河旧称"沈水","旧"在何时,沈阳之名出现最早时间尚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清华简《系年》的相关材料可补传统史学对郑庄小霸及齐桓晋文霸业的论述。郑国小霸局面始自郑武公,武公挟周众征东方诸侯,灭虢、郐,建霸权。文献所记"武公之略"是武公霸权所及而非郑境,郑庄小霸仅是武公霸权的遗绪。齐桓并无戍卫之举,而是在卫戴公卒后扶植亲己的卫公子继位。所扶植的卫文公并无英明才干,《左传》所记多有谀辞。晋国召戎人开发南境,戎人成为晋的一支生力军,《系年》记城濮之战晋方有群戎参加,具有一定程度的真实性。受儒家尊王攘夷观念影响以及为贤者讳的书法原则,《春秋》、《左传》对齐晋霸业的叙述进行改造,一定程度上失之于诬。  相似文献   

3.
花园庄出土商代甲骨文中的"?"字,实即"吉"字上半部,亦即商周时代古戈头形状的写照。?是象形字,"戛"是会意字,而殷墟卜辞中上?下口的"吉"也是以?作声符的,说明?古音同"戛"也同"吉",其本义是"戈头"或"戈首",在花园庄甲骨卜辞中作名词,是指玉戈头或玉戈首。从考古资料看,此"?"字释为"圭"是不对的。玉戈头与玉圭皆见于殷墟发掘出土的资料中,也都是用于祭祀的礼器;但二者的形制是截然不同的。玉戈头的"?"下部有枘部分,明显是用来纳入凿孔或缚绑在戈柄之上的;而玉圭无枘,是呈长方形状。玉戈比玉圭在殷礼中使用更为频繁,而周礼中玉戈逐渐消失独留玉圭,这大概是学者不敢把花园庄甲骨文中"?"直接释读为玉戈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民贵君轻”不是一个命题而只是一个话题,是孟轲由此出发来肯定其核心观点“得乎丘民而为天子”的由头。这种“得乎……而为……”句式,潜藏着以民为工具而以天子为本的奥秘。它与“养民”说、“诛一夫”说,与“王道”“仁政”和“与民同忧同乐”主张相表里,贯穿了《孟子》全书。作为口头禅的“民贵君轻”,就是“得乎丘民而为天子”的盲点。它遮蔽了此话题所有关于“以天子为本”的实质内容。为深入考察,本文分析了孟轲的教育背景、游说对象和心理动机,也追溯了孟轲之前“民为邦本”说、“民为君本”说和所谓的“以民为本”说之源头.指出了其间一脉相承的联系。与此同时,还将具有宗法性和皇权主义特征的“民贵君轻”说与具有现代公民社会和公民意识的“以人为本”施政理念做了比较,并说明了根本差异。  相似文献   

5.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文化的基本模式,它不但是中国哲学的核心范畴,同时也是中国美学思想的基本命题和理论基础。“天人合一”说由来已久,从夏商时的“神人以和”始,春秋战国时的百家都有其“天人合一”说,其中最主要的是儒家倡导的道德意义上的“以天合人”说和道家倡导的生命意义上的“以人合天”说。汉代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以儒家学说为基础,结合道家、阴阳家各派学说,第一次对这一理论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总结,建构了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此后,经魏晋玄学的继续发展及佛教传入后的影响,至宋明理学,便形成了体系严密,富于思辩色彩的完…  相似文献   

6.
甲骨文中常见“立事”一辞,事字早期多作形,晚期多作形,有作当是形的缺刻。“立事”过去多读为“立使”或“立吏”,从有关卜辞看应读为“立事”。 《殷墟卜辞综述》谓“立吏云云,当指立使或莅事于侯伯”,又云“立吏的对象是侯伯”,是“与侯伯建立使者的关系”。有的认为商王与诸侯之间的这种使者之关系表示“王的宗主权和侯伯对这种宗主权的承认及服从”。也还有“立事就是派遣祭祀的使者,即是立使之意”的说法。我们查验了有关卜辞,认为“立  相似文献   

7.
戴伟华 《学术研究》2003,(3):118-120
有关李清照去金华次数的材料仅有两则 ,一是《打马图序》所说的绍兴四年十月 ,一是《金石录后序》记载的绍兴元年春由衢赴越。人们一般根据前一则材料认为《武陵春》词作于绍兴五年 ,但后一则隐性材料提供了《武陵春》词的内容、写作情景与李清照生平遭际最相合的时间 ,根据这则隐性材料 ,我们认为《武陵春》词应作于绍兴元年。  相似文献   

8.
王宇信 《殷都学刊》2008,29(1):35-38,44
作为中华民族象征的“龙”是与中国古代文明形成的进程密切相关的。古史传说时代的“五帝”们,不但与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为华夏民族的形成与融合、发展做出了贡献。历史所形成的矢志不移地追求精神、诚信厚德、移风易俗和追求社会和谐的“龙德”,既是华夏民族的精神,也是炎黄文化的精髓。  相似文献   

9.
费尔巴哈对青年马克思的影响,作为一个历史过程来讲,它应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明确这些不同的阶段,对于正确评价费尔巴哈的影响是必要的。首先,需要弄清费尔巴哈对马克思的影响究竟是从何时开始,又以什么为标志?按照传统的观点,费尔巴哈对马克思的影响首先是从《基督教的本质》的出版开始的。其实,历史事实并非如此。 众所周知,恩格斯曾经高度评价过《基督教的本质》,他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文中,特别强调了《基督教的本质》对马克思的影响。恩格斯说,正当大批青年黑格尔分子(当然包括青年马克思)在矛盾中傍徨的时候,费尔巴哈的《基督教  相似文献   

10.
文学“终结论”与“距离说”——兼谈当前文学的危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西方学者提出的文学“终结论”命题引入我国,引起关于当前文学危机的讨论。德里达把文学“终结”的原因归结为“距离”的消失,颇具启发意义。对“文学即距离”应如何理解?文学“终结论”与“距离说”之间究竟具有怎样的内在关联性?当前文学的危机究竟何在?文章对这些问题作了进一步思考探讨。  相似文献   

11.
西周春秋时代,流传着周族祖先后稷的历史,其中虽附会不少神话,但确也保存了周代民俗上的一些真实材料;原始宗教的“高禖”信仰,就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汉唐以至近代的论著中,凡涉及“高禖”者均以祭祀求子嗣作为解释;但是,  相似文献   

12.
刘俊 《江淮论坛》2014,(5):108-113
“观过知仁”是孔子提出的“观人之法”,历代诠释纷争不断,至南宋朱子与湖湘学派展开激烈辩论,使其纷争达至鼎峰。通过梳理“观过知仁”的历史分歧,分析朱子与湖湘学派争论的实质,厘定“观过知仁”的本义,发挥其修身养性的价值,对于处在浮躁喧哗的现代人的心性修养是极为有益的,具有强烈的现实指向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岳珍 《殷都学刊》2003,(1):73-79
本文通过测算道里远近,计算行进速度,并参考唐代左降官的行程时限,考证韩愈南迁潮州的行程,并对韩诗"南行逾六旬"作出实证性诠释.  相似文献   

14.
每读石涛画论,总为他的许多精湛独到的艺术见解,特别是反对师古泥古、提倡勇于创新的见解所吸引。石涛和尚,俗姓朱,名若极,小字阿长,法名原济(亦作元济),字石涛,别号苦瓜和尚、大涤子、清湘陈人、瞎尊者、济山僧、零丁老人等,是清初独树一帜的大画家,又是很有创见的绘画理论家。《苦瓜和尚画语录》是他的系统的理论著作。此书解放后由俞剑华先生标点注释,以《石涛画语录》为名出版。此外,还有许多题画诗跋,邓实、黄宾虹先生合编的《美术丛书》辑录了很  相似文献   

15.
在王国维之前,“造境”与“写境”在中国古代典籍中使用虽不很普遍,但意指虚构与写实两种不同创作风格,却是十分明确的。王国维揭出这对概念是为了对接与证解西方文论中的理想派与写实派,这是典型的“六朝人所谓格义之法”,或者说中西概念的互相参证。稍加分析不难发现王国维使用的“理想派”、“写实派”及其相关概念是西方最一般的美学理论,与叔本华或席勒的美学不存在直接关系,那种将“境界”说与叔本华或席勒美学等同起来的观点是不符合实际的。“境界”说亦中亦西的概念使用特点与理论建构模式,是晚清西学“格义”的直接产物,也是晚清文论转型与理论重构的一个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6.
把领导与群众的矛盾当成领导活动的基本矛盾的观点,在一些教材、编著和文章中反复出现。可见这一观点在领导科学界是一种较有影响较有市场的、严重有误的观点。出于理论工作者的职责,谈谈我们的意见与大家共同探讨,以求问题的真谛。  相似文献   

17.
王夫之一生光明磊落,大义凛然,荟萃了我们民族千古优良的品格,他著作等身,汇集了历史优秀文化的精华又有创新。先烈李大钊曾题;“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励已励人,体现了我国历来以道德文章全面评品人物。王夫之道义盖世,文章绝古,两方面都给后世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他曾以“历忧患而不穷,处死生而不乱。(《周易外传·杂卦传》),来表达自己所追求的做人的最高标准。他所达到的精神境界和学术成就,与他正确、积极的人生态度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论太平天国政治的客家渊源——兼辨“客家武装移民”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太平天国运动发源于广西客家社会。拜上帝信仰有利促进了广西客家社区军事化的形成和太平天国起义的发动,客家族群心态深刻影响了太平天国的社会形态和政治制度。太平天国起义不是所谓的“客家武装移民”,从一开始它就是一场以推翻清王朝统治作为主要政治目标的农民起义。  相似文献   

19.
龙舟竞渡:民族精神的史诗───兼论“纪念屈原说”历史的和心理的成因饶学刚一定的民俗是一定的社会存在的反映,并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但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社会的发展起着促进或阻碍的巨大作用。“民俗文化是沟通民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反映社会的和集体...  相似文献   

20.
曾肖 《天府新论》2005,(2):135-137
胡适先生最先提出杜甫具有特别的风趣.杜甫其人其诗的风趣表现在用夸张的笔法来描绘人物的窘态与憨态;以自嘲或戏谑的方式来摆脱心中的忧愁;常常借诗酒自遣来寻求快意;闲暇时,兴致盎然地挖掘生活中细小的乐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