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晚清最后几年,中国传统学术整体上呈崩坏断裂之势,但经典的研习在安徽仍蔚为风气。官绅皆有意追寻传统的兴学理念和方式,更在文化学术发展的内在理路上深度契合。古学的保存和传承,文教事业的发展,乃至学术风尚的嬗替,固不乏开放而前瞻的一面,但大体仍是传统中变的演进脉络。重建清季安徽的存古履迹,可见当时皖省官绅对于接续和传承中国传统学问的独特思考和选择;而由文教事业的兴办视角,关注当时皖学的传承脉络和特色,可以观察到注重师承家法,而又开放包容的学术传统在近代特定时空中的承续,并为进一步研究相关精英士人,以及清季民初的学术与文化提供一个具体而微的例子。  相似文献   

2.
晚清学部成立后直至辛亥鼎革,中央政府一直坚持尊西趋新的办学趋向,但其内部在应否设立及怎样兴办保存国粹学堂问题上,一直存在分歧,具体的"存古"思路甚纷纭。过去对此研究不足。晚清学部对保存国粹学堂的态度经历了由驳斥改办到积极推广再到规范划一并限制发展的演变过程。存古学堂是在诸多保存国粹办学方案中被中央政府确立为"新教育"体系内的主要"存古"形式。梳理和重建相关史实可以增进对清季中央政府办理"新教育"的全面理解,为考察各地存古学堂兴办情况立下基础;探究中央政府内部诸多保存国粹言说的异同,注重思想观念之所出,尽量将其落实到具体的人和特定的场合,或可增进对当时"多歧互渗"的时代风貌及相关人物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清季四川存古学堂在民初变体为当时川省唯一的专门性国学研究和教学机构,是蜀学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过去对此研究不足。清季民初四川朝野除政治对立和抗争外,在文教事业上还有通力合作的一面。对这一过程作一考察可以从学术机构变迁的角度增进我们对近代蜀学传承和演变的认知,而从省一级的"地方"视角考察清季民初的社会、文化与学术,应可推进对那一时代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儒教凋敝是近代中国哲学范式转型的重要表现。大略分析其话语可知,西方哲学的观念、问题、方法等对传统中学的不断侵蚀、今古文经学之辨、汉儒宋儒之争,以及"经世致用"思潮的揭橥与发展,使得孔学"君子儒"形象在晚清儒臣张之洞身上发生了改变,这是近代儒学困境下士大夫寻求人格理念与哲学修养新变的典型个案。通观张氏力辟公羊、调和汉宋、学兼中西、体用结合、经世务实等治学为政实践,其为人、为学、为官皆映现了传统哲学之衰败及转型。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中国在世界上备受瞩目。关于中国的话语无所不在。但是,国外的"中国话语"经常不能准确地反映中国。本文以"中国崛起"话语为例,以选自美国、英国、法国、日本、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国家和地区的政界、学界、媒体的文本为分析对象,对国外的"中国话语"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发现,国外关于"中国崛起"的话语与中国的"中国崛起"话语存在较大差异,这些差异也体现出关于中国话语的一些共性问题。基于这些话语差异和共性问题,本研究提出了改善国外"中国话语",提高中国国家形象的具体建议。论文也为整体提升国外的"中国话语"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6.
在张之洞看来,哲学(西方哲学、佛教)具有否定政治秩序和伦理规范的作用,所以极力反对哲学。在古典政治哲学看来,哲学作为追求智慧的纯粹知性活动,对于任何政治社会都必然是危险的、颠覆性的。经学是中国这一特殊政治共同体得以形成和存在的根基。哲学在摧毁经学的同时,也摧毁了中国这一特殊政治共同体存在的根基。张之洞作为政治家,从秩序存立根基的角度反对哲学。它反映出张之洞作为一个政治家对哲学与政治之间紧张关系的深刻洞见。  相似文献   

7.
关于旅游地形象重新定位和形象传播的探讨--以桂林为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旅游地的形象是旅游地发展的重要因素 ,而旅游地有其生命周期和发展阶段 ,所以对于处于衰落期的旅游地来说 ,有必要进行旅游地形象的重新定位和新形象的传播 ,以使旅游地得到复兴。本文以桂林为例探讨了旅游地形象重新定位的问题 ,并提出了有效的新形象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8.
简.爱和钟雨是女权主义"崇拜文本"中的女主角。文章剖析了她们在争抗不公平命运、争取自我价值实现及追求真爱过程中的尴尬、妥协和虚幻化,揭示出女权主义文学形象的悲哀。  相似文献   

9.
清末民初通俗小说创作深受“天演论”影响.为赋予“天演”思想以合理性,预示“新必代旧”是社会演进的必由之路,小说中的塾师形象呈现出突出的妖魔化特征即,形象猥琐、道德败坏、不学无术.妖魔化使塾师形象在个人修为、知识层次和社会价值多方面远远落后于新兴知识分子并注定被其取代.根本上,塾师形象妖魔化源自作家对民族危机、社会危机的焦虑不安和改良冲动,属于特定历史时期的思想产物.  相似文献   

10.
从国家形象、企业形象到个人形象,形象传播崛起的背后蕴含了深刻的政治经济文化动因。形象传播以视觉转型趋势为思想根基,是政治权力的抗争形式,是形象商业价值的交易和变现,契合社会文化心理,是数字图像技术驱动下的产物。形象传播的泛滥导致形象的拜物和异化,让人身陷形象的困局,助长图像的暴政。形象传播的出路在于与形象保持距离,理性看待形象,反抗形象的霸权,把握形象与内涵的和谐共存,回归真善美的形象传播伦理,建构批判性形象传播学,践行视觉行动主义,回归形象传播正轨。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家庭、社区和政府在老人照顾方面的角色和功能进行理论分析,结合笔者生活的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现状,提出社区养老服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戊戌变法时期的湖南新旧两派的斗争,并不像人们过去说的那样阵线分明,而是呈现出一种新旧交织的状况。这既表现在对待郭嵩焘、康有为思想的态度上,也表现在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和在湖南实行新政上。  相似文献   

13.
儒与贾本是两个有着明显区别的职业群体,儒以掌教化为职,贾以获利赚钱为能,即所谓"贾为厚利,儒为名高"。这势必造成两者之间价值趋向方面的差异。中国历史上官商合流长期存在,其中渗透着儒家传统文化与商品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与统一。明清作为中国商品经济发展的高峰时期,分析政府官员与商人的广泛交往、国家政权与商业经济相互依赖以及相互作用的特点,可以探讨儒家传统文化在政府干预与经济发展关系中的位置。  相似文献   

14.
学习型组织:团校培训的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建学习型团校是共青团事业发展的要求,也是团校自身建设的需要.学习型团校更加强调全程学习、团队的学习、学习后的创新和系统思考.通过开展学习型团校和学习型团干部联创活动、完善管理制度、丰富培训内容、开展课题研究、拓宽团校的培训渠道和培训形式、延伸团校工作手臂等途径,来创建学习型团校.  相似文献   

15.
16.
文学与城市的关系远比我们已知的要密切和复杂,在现代和后现代文学中,城市已经从一个地点变成了一个符号和一种隐喻。纽约,这个光怪陆离的美国大都会,成为了孕育美国都市文学的摇篮,而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数在纽约的都市文化浸润下滋生、成长起来的“纽约派”诗歌。弗兰克·奥哈拉是“纽约派”诗歌的代表人物,然而,多年来,对于奥哈拉的研究只停留在其诗歌的先锋技巧和语言实验的层面上,而忽略了其诗歌中蕴涵的丰富的都市文化因素。因此,对奥哈拉创作的历史文化氛围,尤其是纽约的城市文化与奥哈拉诗学主张和他的诗歌特点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从而揭示出“纽约派”诗人与纽约之间互动性的关系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对新时期"推普"的一些思考:以江苏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广普通话在经济文化建设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江苏的“推普”工作给江苏的语言面貌带来了变化 ,总的趋势是向普通话靠拢。与此同时 ,也要注意对方言的保护。目前的“推普”工作还存在一些亟待注意解决的问题 ,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英国大学商学院在"自由教育"理念传统的嬗变与坚守中,逐步形成了较为独到、成熟的教学模式.在我国加强本科教学、探索建设一流商学院(或管理学院)的背景下,其相关经验仍然值得深入发掘与借鉴.本文以商学院本科教学体系为切入点,从中英双方教师合作探讨的视角开展研究.基于教学经验、访学经历和相关文献,在对中英大学本科教学有基本了解...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30年代,云南本土学者方树梅编纂成《滇南茶花小志》一书,该书较为详细地辑录了明代以来各类著作中有关云南山茶花的记载,系统梳理了云南山茶花的传统代表性品种并收录大量有关云南山茶花的诗、词和辞赋。《滇南茶花小志》的内容饱含作者深厚的博物情怀与地方意识,而该书的编纂则与中国近代博物学学科的新旧转型密切相关,堪称一部承先启后的地方物产志,填补了一些前人研究的空白,为后来有关云南山茶花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以往我们对维也纳学派的分析方法多有误解.事实上,石里克的分析方法就是给出哲学论证的方式,即从对一个句子的意义分析入手,尽量考虑到对于理解意义的各种可能情况,然后详细分析每种情况的具体内容,最后表明某种情况或者比其他情况更能说明这个句子的意义.卡尔纳普的方法是通过建立逻辑句法的方式分析我们用于表达思想的命题结构;他对海德格尔的批评完全是对其表达方式的批评,而不是对海德格尔思想的批评.在他们之间的争论中,海德格尔误解了卡尔纳普,但不是通常所认为的那种相反情况.维也纳学派的分析概念来自于弗雷格和罗素,但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他们对哲学性质的全新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