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严歌苓的新移民小说,无论是其身份建构、题材拓展,还是叙事策略、文化视野,都体现了她对中西方文化思想的整合、融会:以精神分析心理学为灯来探测人的隐秘心理、以移民视角为坐标来观照文化差异、吸取普伊格的同性情谊和奥涅尔的地母形象来拓展人性体验的维度,而中国传统的性善论思想则是其不变的内核,正是这种对多种文化思想资源的吸纳,才使其作品呈现出和同时代的大陆本土文学迥然不同的风貌、神韵.对严歌苓新移民小说思想资源的具体梳理,既有助于我们探寻其创作演变轨迹的内在理路,又能使大陆作家从中获得某些启发.  相似文献   

2.
新写实主义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重要流派 ,新写实主义小说以其独特的叙述模式把现实生活的“真相”还原出来 ,令读者耳目一新。从人称、视角、聚焦和叙述话语四个方面对新写实主义小说的叙述模式进行总体概括 ,可以揭示出新写实主义小说的种属特征及其获得广泛认可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严歌苓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享誉海内外的华文作家之一,90年代初,严歌苓随丈夫移民美国,异乡的漂泊经历使得严歌苓对于生命有了更深的体会感悟,这一时期创作了许多表现移民生活状态的海外移民小说。文章从两个方面分析严歌苓海外移民小说的表现内容:一是从移民的底层生活入手,对边缘人物在异域空间中生存的困境、情感的迷失,心灵的孤独进行深入的揭示和表现;二是聚焦人性的反抗意识,看夹缝中的小人物如何通过他人的救赎或自我的救赎在绝境中突围。最后通过前两部分内容的分析,探究作者在新移民小说边缘生活的描写中寄予的思想感情,既有对弱者的人文关怀,也有对于人性真善美、对自由平等的美好希冀。  相似文献   

4.
新移民作家严歌苓的涉外小说表现了中国移民在美国的生活,涉及形形色色的“美国人”。小说塑造了自立自强的中国移民,解构了美国自塑的“救世主”形象,反映了不同的异国形象。形成这样的异国形象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中西文化的差异;二是作家的创作个性。  相似文献   

5.
对小说中叙述人称的功能分析有助于揭示和解读小说文本的深层意义。汲取叙事学和文体学对叙述人称的研究成果,在系统功能语法框架内考察小说中叙述人称的功能,认为小说中的叙述人称不仅具有系统功能语法提出的三大语言元功能,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还具有区分叙述视角、体现小说文体特征的文体功能。  相似文献   

6.
莫言小说的革新是从对视角艺术的运用开始的。莫言喜欢使用人物限知视角,尤其偏爱选用儿童为视点人物,以回避叙述中的价值评判,而流动、转换的视角运用还原了叙述者本质上的全知全能,也丰富了文本的内蕴,“复合人称”的使用更使莫言小说进入了真正的叙事自由的王国。  相似文献   

7.
莫言小说的革新是从对视角艺术的运用开始的.莫言喜欢使用人物限知视角,尤其偏爱选用儿童为视点人物,以回避叙述中的价值评判,而流动、转换的视角运用还原了叙述者本质上的全知全能,也丰富了文本的内蕴,“复合人称”的使用更使莫言小说进入了真正的叙事自由的王国.  相似文献   

8.
小说叙述视角浅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说的叙述视角是选择反映生活的观察点,立足点,确定叙述主体的问题,它虽与人称有密切关系,却又并不相等.叙述视角可分为全知、限制和纯客观叙述三种,它们各有利弊.视角的选择与作家的艺术构思有密切的关系.随着小说艺术的不断发展,视角的转换、交叉和多元化已成为势不可挡的潮流,这是小说艺术走向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9.
围绕小说叙述视角、叙述体和它们之间的切换等展开论述。指出:许多被视为“叙述不可靠”的作品,由于读者视角的参与而弥合了其“不可靠性”;在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故事时,不一定要让叙述者扮演一个诗性化的全能的角色,也可以把叙述角度严格地限制在“我”之所见所闻。这样做往往会给读者留出更多的想象与思考的空间。  相似文献   

10.
小说的叙述视角是选择反映生活的观察点、立足点。叙述视角可分为全知、限制和纯客现叙述三种。本文运用 结构主义叙述学的叙述视角理论对鲁迅小说《孔乙己》进行分析,并指出文本在这种叙述视角下的叙述特色。  相似文献   

11.
阎真的小说世界出现了一系列“灰色”人物形象,具有祛魅的现实性、强烈的主观色彩、思想上的复调性等审美特质.“灰色”人物在阎真小说中反复出现,不仅有深刻的时代、文化根源,而且反映了作家的孤愤意识.  相似文献   

12.
在欧美新移民小说中,除一定规模化的"上海叙事"和"温州叙事"之外,中国东北也成为有特色的文学存在。东北的地域风情和文化特色被书写、开发和再造。创作者从土地和人两个角度,向世界展示中国东北的地缘风貌。新世纪以来的欧美新移民小说除延续将"风俗画、风景画、风情画"作为基本的艺术维度和美学构思之外,还强化东北人和东北文化的野性、自由、包容度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重读20世纪50年代小说经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力图对20世纪50年代的“经典”小说作出 新的解释和评价:一方面是大多数作品文化精神的变异和审美意识的迷失; 另一方面是少 量作品的“边缘化”姿态及个性坚守。作家们以鲜明的时代特色完成了对历史现状的认 知与理解,在同一文学背景下传达出不同的声音。  相似文献   

14.
先秦儒学既已蕴含孔颜乐处的思想,然其后儒学内部并未深入讨论,周敦颐以其独特的理论探讨和为人风格,使得此一问题成为理学家的一个重要关切点和重要特征。周敦颐对孔颜乐处的探讨涉及所乐何处、为何而乐、如何能乐等问题;而其理论来源不仅直接与儒家相关,且与佛道两家也有一定关系;其对宋明理学及理学家的精神追求、生活境界都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文学作品的内容、意义以及作家对待人物、世界的看法、态度、发现等往往流溢、呈示在作品形式结构上。莫言作品形式上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复调”与“对话”如同一种肉体的肌理普遍分布在他的作品中,同时在整体上,他的作品常常采取了“对话”的结构方式。这是莫言作品蕴藏的生命主体精神在作品形态上的一种“全息”式表征。  相似文献   

16.
17.
母题研究是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小说中的错位情感进行母题解读是一种独特的文学作品研究方式。严歌苓小说的错位情感故事可以提炼出苦难与救赎、放逐与回归和命运与悲剧三类母题,通过对这三类母题的解读可以挖掘出严歌苓小说深刻的人性内涵。  相似文献   

18.
《沙崔》是美国当代著名作家科马克·麦卡锡的第四部长篇小说,也是作家最后一部南方题材小说,带有鲜明的自传色彩,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运用叙述聚焦理论对这部小说进行相关的文本分析后可以发现,麦卡锡在这部小说中同时采用了外聚焦、内聚焦和零聚焦三种叙述聚焦方式.外聚焦叙述给小说阅读带来阐释的趣味,能够带动读者的阅读积极性;内聚焦帮助读者把握到主人公语言与行动之外更加隐秘的内心精神活动;零聚焦则通过全景式描绘给读者提供解读文本意蕴的丰富信息.三种叙述聚焦的交叉,是麦卡锡在《沙崔》这部作家生涯的承上启下之作中取得独特艺术效果的最大奥秘所在.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