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涵的界定,首先,应正确揭示其基本要素的性质、地位、作用及其相互关系:马克思主义体系应包括基本原理、具体理论、后来者对这一学说发展所形成的正确理论成果三部分;同时应包含马克思主义实践性这一本质属性;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是普及和提高的辩证统一,内含理论创新的要求.其次,应集中体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为过程的内在机制和外在的基本环节:它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普及过程,也包含群众实践基础上的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创新,包含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群众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改造,通俗性、实践性、创新性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机制所彰显出来的三个鲜明特点.发展理论、推动实践、提升主体是其发展的三个基本向度.再次,应有坚实的哲学论证和支撑:从认识论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涵应体现理论与认识主体、实践主体的辩证统一;从辩证法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涵应体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从唯物史观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通过先进理论的武装以更好地发挥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2.
关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含义,学界最普遍的一种观点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通俗化和普及化".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途径与方法,可以归纳为七个方面:实现语言的通俗化;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评价机制建设;对大众进行细分;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注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重视知识分子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后马克思主义运用"话语理论"解构了马克思主义的主体范畴:"工人阶级",并建构了分散的、多元决定的主体范畴;否定了马克思主义通过主体统一理论来确立工人阶级的先锋党领导权的合法性.据此,以拉莫为代表的后马克思主义试图建构霸权理论,即激进民主理论.实质上,后马克思主义建构的这种多元主体范畴只是"话语"模式的一种理论虚构,仅看作是对现实表象的一种描述.那么,激进民主理论试图通过统一激进民主理论来统一多元主体设想也只能是一种虚妄.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把1921-1927年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基本内涵概括为“通俗化”、“具体化”和“群众化”.早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体现为:实施主体的制度性建设,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渗入社会革命舆论的主导话语体系;建立功能互补的多样化传播介质网,对不同对象采取区别教育策略等.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幼年时期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可贵思考.  相似文献   

5.
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一项重要历史使命.为此丛须要从学理的角度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重大命题进行解读和分析.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时空、主体、客体以及内容等层面,可以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开展解读和探讨.以增强人们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过程中,在理论和实践上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的思想。本文试图从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缘由,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内涵以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等方面进行探索,以求进一步深化对毛泽东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的研究,为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理论基础和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7.
任弼时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了充分的理论宣传准备,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任弼时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贡献主要是指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和教育,对无产青年进行共产主义教育,组织教育工农群众,加强党对群众运动的领导和号召全党学习毛泽东思想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些贡献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内容和方法。任弼时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经验可以拓宽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视野,对加强和改进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研读大量研究文章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比较集中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经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涵以及如何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三个问题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简评,提出加强马克思主义从学术理论形态和政治意识形态转向生活形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时代环境、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大众"以及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体制机制等四个方面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列宁主义与毛泽东思想之间存在着天然的理论与实践联系,特别是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毛泽东直接吸收和借鉴了列宁的许多思想与历史经验。在列宁思想的影响下,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中国的民族特点和现实国情,以此作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前提;以群众本位为指导思想,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力量;重视群众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利益需求的保障和满足,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驱动力量;利用学校、报刊等多种渠道并通过自我教育、学术探索等多种方式为马克思主义走进大众建构了多样化途径。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任务,并身体力行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创立毛泽东思想,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奠定了基础;倡导深入群众,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指明了方向;提倡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的学风,通过不断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毛泽东对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贡献,对继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1.
语言不仅是传递客观命题的工具,更是言者用来传递主观性的工具。首先,言者对命题的认识、对事件的态度、对语篇的立场构成了主观性陈述;当言者的主观性赋予话语某一部分在态度、情感、立场上的主体地位,使它们超越其他语义内容、获得凸显感知时,就形成话语中的强调形式。其次,主观性的核心参项可以表述为不具真值语义、体现言者立场的话语形式;同理,话语强调表达的核心特征可参照真值语义、句法辖域、语用意义三个维度。最后,强调表达与主观性表达是蕴涵共性关系,强调表达是主观性表达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观性是语言中更为优势、自由的概念,不一定总是表现为强调表达。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的城乡关系经历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发生分离与对立,又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相互依存联系密切,并将最终走向城乡一体共同协调发展的历史过程。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唐宋时期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在唐宋以前,城乡之间城乡一体的发展态势较为明显;唐宋以降,城乡关系逐渐分离并形成了"交相生养"的新型关系。  相似文献   

13.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14.
自建国以来,中国的党政关系发生了十分复杂的变迁,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这些阶段性的发展经历了从"党指挥政"到"以党代政"再到"以党领政"的发展历程.党政关系的发展最终使中国行政权力从党权中分离出来并呈现出逐渐扩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论抗战时期我党干部教育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我党在干部教育上取得了巨大成就,摸索出一条成功之路,为促进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其历史经验:一是党的高度重视;二是系统化的教育管理和行政机构;三是灵活、适时、科学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四是自己动手,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勇气。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究消费者的信息追溯标签信任度对购买农产品行为的影响,本文基于390份辽宁省消费者购买可追溯鸡蛋行为的调研数据,通过二元Probit模型和双变量Probit模型实证研究其影响因素,并运用中介效应分析法,验证消费信心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对信息追溯标签有较高信任度,其对可追溯鸡蛋的消费信心也相应提高,进而更...  相似文献   

17.
《围城》包孕着丰厚的审丑意蕴,钱钟书先生把他对中西方化、对人性以及对社会的畸形、片面、病态及丑陋的的揭示,真诚地奉献给读者。这些对文化、对人性及对社会生活的审丑的新的纲领,极大地扩大了文学表现的感觉空间和思考空间,让读者睹见作家对中国现实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和人性善恶的严厉的审视乃至洞穿,从而反复引发人们的审美体验,这其实正是《围城》被认为是美的文学作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明代法律多样,律始终占据法源主导地位,令、诰、例在明代不同的时期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与律相辅相成,弥补律之缺位,强化律之功能。明代并不具备产生判例法的充分条件,明例的修定与判例法也毫无相似之处,而是成文法的制定。  相似文献   

19.
散曲的套数成熟在前 ,对元杂剧的形式有重要作用。后为元杂剧的唱曲起了定型作用 ,并为之提供了基本的乐调和曲牌 ,奠定了本色美的艺术特征。元杂剧的形成 ,从体式到风格 ,皆与散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贾府由盛而衰 ,大厦倾倒。与其相反的是 :赖家虽为贾府的世仆 ,因其在贾府管家时间长 ,权势重 ,善于拍马逢迎主子 ,钻了贾府管理混乱的孔子 ,渐次发迹 ,超越常人 ,最后连主子也要向其乞借遭冷遇。这一主仆贫富易位的典型事例给世人留下颇值得深思回味的人生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