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重点以岩本善治与北村透谷为中心,探究日本近代恋爱的源头.二人于明治20年代以女性杂志《女学杂志》为园地,旗帜鲜明地发表近代恋爱论.岩本善治认为灵魂是恋爱不可缺少的要素,这与他信仰基督教有系.北村透谷“灵肉分离二元论”思考法和精神高于肉体的观点,与岩本善治宣扬的观点相一致,二人好似车之两轮,为形成和普及重视精神性的近代神圣恋爱观而勇往直前.岩本善治与北村透谷的恋爱论对白桦派骁将志贺直哉的文学创作产生过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崔华前 《唐都学刊》2006,22(3):20-24
龚自珍是清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他对于道德教育非常重视。在长期的德教实践中,他提出了“各因其性情之近”的因材施教、“语而不论,论而不辨”的身教示范、“人外无诗,诗外无人”的情感教育、“心无力者,谓之庸人”的意志锻炼法和“以教之耻为先”的自我教育等德教方法。透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窥见龚自珍对我国传统德教所做出的重要理论贡献。这些理论贡献,对我国近代的道德教育曾产生过重要影响,即使在当代,仍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值得我们认真研习、汲取。  相似文献   

3.
杨洁 《浙江学刊》2001,(6):115-119
中国女子接受现代教育的最初形式是女子学校,它首先由西方移植而来,并自沿海向内地扩展.上海作为近代以来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成为中国女子学校的最早生长地.教会女学首先出现在上海等通商口岸;中国自办的女子学校也由上海发源;上海还是中国女子走向职业教育的起点.在中国女子教育的早期发展中,上海女子教育观念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从上海女子学校的早期发展可知中国现代女子教育的起步得益于西方教会在华教育活动,但其发展经历了从西方化向本土化、从传统性向现代性的转化.这一转化过程建立在中国社会观念的自身改造之上,中国广大的知识分子和民众才是女子教育发展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4.
胡瑞华 《唐都学刊》2000,16(4):27-29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近代政治思想逐渐传入中国,并对地处中国西北内陆、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陕西产生了巨大的冲击。随着西方近代政治学说在陕西传播的深入,西方近代政治思想对陕西近代社会历史发展的影响也愈以明显。  相似文献   

5.
杨晓梅 《学术交流》2004,(5):166-171
尽管人们对梁启超的认识和了解不在教育方面,但作为中国近代的政治家、思想家,梁启超从家庭教育到学校教育,颇有见地地提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主张。他的教育宗旨随着时世的变迁不断发展,从戊戌维新时期主张培养政治革新人才到20世纪初培养现代国民,逐渐把教育的着眼点放到更广泛、更普遍的人群,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他特别强调女子教育的重要性,把女子教育同国家强盛联系在一起,这种主张可谓前无古人;他借鉴日本所制定的学校教育的四个阶段,为近代学制的颁布提供了重要参考;他关于义务教育和教育经费的见解在中国教育史上也具有开创性。梁启超的教育思想极大地丰富了近代教育史的内蕴,也为近代教育制度的完善和国民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在近代中国与日本都曾出现了各自的人种改良主张。高桥义雄为近代日本主张此论的代表人物,他主张通过与西洋人的“杂婚”、废除婚姻陋习、提高生活品质及体育锻炼等方式改良日本人种;严复则是近代中国主张此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主张通过改良传统婚俗以及禁止缠足、早婚等方式改良中国人种的某些品质。在日本,人种改良论服从于“脱亚入欧”扩张国权的目标;在中国,人种改良论则出于救亡图存的需要,是属于从妇女解放到人的解放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社科纵横》2015,(11):176-178
我国近代教育先驱吴汝纶,其是中华民族向西方寻找救国救民真理的优秀人物之一,一生致力于教育改革。他认为要给中国教育注入新鲜血液,就要通过广译图书、兴办新式学堂等来加快西学传播,进而在国内形成一种"西文"、"西艺"、"西政"的全面引入。吴汝纶提出了振兴新学、造就人才等外语教育理论,并亲自参与到外语教育实践活动中,其立足于当时国情,放眼世界、倡导西学,为外语教育的近代化作出了巨大贡献,也推动了社会文化的开化,融中西学于一炉。本文首先对近代教育先驱吴汝纶其人生平进行概述,其次对近代教育先驱吴汝纶在外语教育方面的贡献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史红帅 《唐都学刊》2010,26(5):16-22
1898-1901年间,陕西大旱导致严重饥荒。美国各界民众通过《基督教先驱报》为陕西灾民募集赈款,并由英国浸礼会、中国内地会、瑞华会等新教传教士在西安、三原、临潼、渭南等关中各地开展赈济活动。本文对此次赈济活动的缘起、赈灾机构的组建、《基督教先驱报》记者的灾情调查、赈款的散放方式和过程,以及赈济活动的深远影响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考述,以期推进陕西近代中西交流史和近代西人在陕赈济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段虹 《求是学刊》2007,34(6):135-138
蔡元培美学思想作为他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他批判地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合理内容,吸收了康德、席勒等西方先进美学思想,并加以创新的产物。他以审美的普遍性和超脱性为理论依据,将其美学思想结合到培养完善健全人格和改造社会的实践中,对中国近代教育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陈琪是中国近代博览会史上的一位风云人物,他是近代中国博览会的研究者、倡导者、实践者,也是集大成者,是"近代中国博览会事业之第一人".风起云涌的重商思潮,推动了近代中国博览会事业的兴起,为陈琪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广阔舞台,对博览会的深入考察,使陈琪有了对博览会作用的独到见解和筹办博览会的切实办法;官员的赏识和提携,商界的信任和合作,使陈琪能起到沟通官商的作用,担当推进近代中国博览会事业发展先驱者和开拓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11.
《大公报》的教育广告与近代中国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会  张文洲 《社科纵横》2008,23(3):129-131
<大公报>是近代中国报纸中的代表,其中的教育广告反映出近代教育的变迁轨迹,是我们研究近代教育事业不应忽视的重要史料,本文通过对教育广告的演变及特点进行分析,从中寻找近代教育改革、发展与这些广告的关系,以求对中国教育史的研究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12.
郝柳 《唐都学刊》2001,17(3):115-116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积极倡导美育教育思想,提出德、智、体、美相融并举的育人方针及其理论依据。他一生中身体力行,倡导美育,实践美育,为近代中国新文化建设和美育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代的历史,与日本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中国近代教育的肇始和发展,特别是中小学教科书的编辑,得益于日本之处颇多。历史上日本人拜中国人为师,这已然成为一般中国人的常识,但对近代以来中国人向日本人学习,在日本及其他国家的影响下,于主动或被动的矛盾处境中...  相似文献   

14.
左玉惠 《社科纵横》2007,22(5):152-153
袁敦礼先生是中国现代体育教育事业的主要创始人。他对中国近代体育事业的创建和发展,尤其对师范教育、体育教育、体育理论、公共卫生教育和电化教育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儒家政治哲学的多重面向——以孟子为中心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孟子的政治思想为中心 ,着重分析了儒家政治哲学与近代民主政治理念沟通的可能性。作者认为 ,孔子、孟子等儒家将社会的等级差异视为天经地义的现象 ,与近代民主政治理念无疑存在着理论的距离。但孟子在讨论人际关系中提出“乐道忘势”等观点 ,则又包含着接受、认同近代民主理念的可能。孟子对君与天下的区分及民为贵等较为系统的看法 ,为认同或接受民主政治的价值前提提供了一定的可能。如果说 ,孟子对规范、礼制以及法等作用的肯定、对“徒善不足以为政”的确认 ,使之包含了与近代民主政治沟通的可能性 ,那么 ,他注重人格在政治实践中的规范意义、强调“徒法不能以自行”、要求以善教制衡善政 ,等等 ,无疑对近代民主政治过分强化形式化、程序化及技术理性的偏向 ,可以在思维进路上形成某种纠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是自觉引进和传播西方逻辑方法、在中国确立逻辑观念的第一人.他的逻辑观是近代西方逻辑方法与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相契合的产物,集中反映在<穆勒名学>和<名学浅说>两部译著中.严复逻辑思想凸显对传统思维方式的自觉反思、自我批判以及主动创新意识,表现出借原著译介开启民智、以案语独白言说意愿、用逻辑话语融通中西等托译言志的语用特征.其价值指向是为思维变革提供有效方法、为文化革新寻求基本方略、为促进哲学变革锻造有力工具、为强国富民导入科学精神.严复将西方逻辑方法带入国人视野,并与中国现实的社会境遇相关照,这对当下中国逻辑发展走向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关乎学生的就业问题,关乎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和谐.目前,随着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入,在创新创业实践中,大学生是创新创业的重要力量,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主要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对策,以期能够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8.
吴兆骞不仅是清初东北流人及流人文学的突出代表,在当时还成为一种引人嘱目的现象即"吴兆骞现象",这一现象关乎他的时代,关乎那个时代士人的生存与命运,关乎那个时代文学创作及心声.清初东北流人文学是特殊文人在特殊时代、特殊环境下创作的具有特殊生活体验和生命感受的特殊文学.  相似文献   

19.
梁景时 《学术交流》2007,(3):162-165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文坛上曾以“新民体”影响了一代人的文风和思想的文章学大家,也是对文章作过系统而深刻研究的文章学家。他对文章本体规律、文体分类、文章翻译、文章鉴赏、文章章法、文采、文体革命等都有过开拓性的理论探索,尤其在文体分类、本体规律及“新民体”理论的探索上均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对文体的分类,彰显了科学分野的开创之功,开辟了文章、文学分离的先河。他提出的文章写作规律的二层次说及四条规矩,提供了解决文章写作规律与技法相矛盾的方法。在“新民体”的理论构建上,影响了一代人的文风和思想及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一批“先进的中国人”。他的传世专论,其远见卓识体现了梁启超作为一个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对古代文章学理论的批判继承和对近代文章学理论集大成的建构,在文章学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一直以自己灿烂的文明影响着历代日本文人.这种影响在近代却变得复杂而微妙.芥川龙之介是日本近代文坛的著名作家,中国对芥川文学的影响颇具代表性.受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芥川以古代中国为舞台的作品中饱含了对浪漫中国幻象的向往,面对现代,他保持了一种文化回归的心态;中国访问使芥川心中的文本幻象被丑陋的真实所取代,他在停止了对古代中国叙事的同时产生了了解真实中国的欲望,他依据中国访问的经验写下了一系列具有反战、反侵略意识的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