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刘绍棠的诸多小说创作中,《蒲柳人家》是代表作品。在所表现的情调、塑造的人物、情节的结构、语言的使用等各个方面,《蒲柳人家》都体现了民族气派和乡土气息。他的创作实现了他要建立北京的“乡土文学”的创作主张,在中国当代文学中占有重要位置,影响日益深远。  相似文献   

2.
一、鲁迅小说中“我”的写法 鲁迅的《呐喊》、《彷徨》是两部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短篇小说集,共收小说二十五篇。其中用第一人称写的就有十二篇:《狂人日记》《孔乙己》、《一件小事》、《头发的故事》、《故乡》、《兔和猫》、《鸭的喜剧》、《社戏》、《祝福》、《在酒楼上》、《孤独者》、《伤逝》。由此可见,鲁迅是很喜欢用第一人称进行小说创作的。一个作家采用怎样的表现手法来结构小说,展示情节,突显主题,这是由他的创作观和艺术个性决定的。鲁迅写小说有着非常明确的创作目的,就是“想利用他的力量,  相似文献   

3.
《长明灯》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迅先生的《长明灯》写于一九二五年二月二十八日,最初分四次连载于一九二五年三月五日至八日的《北京民国日报副镌》上。小说刚刚问世,李大钊同志就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说:“鲁迅先生发表《长明灯》,这是他继续《狂人日记》的精神,已经挺身出来了”,①这个评价,可以给予我们很大启示。如果我们细细品尝一下这篇作品,就可以发现,它不仅在创作上有着不同于鲁迅其他小说的独特的艺术成就,而且对于我们了解中国的社会历史和鲁迅与外国文学的联系,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样是鲁迅留给我们的艺术宝库中的珍品。  相似文献   

4.
叶圣陶从1912年进入教育界工作,至1988年逝世,在教育战线上奋斗了七十六个春秋。他先是从事小学、中学、大学的教育实践,再是进行教材和学生读物的编辑著述;新中国成立后又直接参加全国教育的组织和领导工作。叶圣陶是一位受人尊重的教育家。 叶圣陶从1914年开始写小说,当年就发表了教育小说《博徒之儿》,而最后一篇教育小说《友谊》,创作发表于1954年。就是说,叶圣陶整整写了四十年的教育小说。据统计,他创作小说(童话除外)共110余篇,而教育小说就有40篇,占三分之一强。象《潘先生在难中》、《抗争》、《倪焕之》等,都是叶圣陶教育小说中的优秀之作。  相似文献   

5.
他的作品和他的为人都令人敬重和怀念。——丁玲 叶圣陶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写白话小说的重要作家之一。就在鲁迅发表他的被称为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现实主义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18)的第二年,叶圣陶也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现实主义小说《这也是一个人?》(后改为《一生》);而且一发而不可收,两年之中共发表了二十个短篇,并以《隔膜》名篇,结集为他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付梓。这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短篇小说集之一。随着作者思想和技巧的不断成熟,他的小说创作后来  相似文献   

6.
台湾著名作家墨人(张万熙)先生,初入社会时是从事新闻工作,初入文坛时是写诗。早在1940年他二十岁时,就发表了《希望》、《路》等新诗作品,于是一发而不可收,陆续又在报刊上发表许多抒情短诗和长诗《赣州礼赞》、《锄奸队长》、《最后的胜利》等.墨人是写着诗抗日、写着诗离开故乡九江的。他的最早两部文学作品集便是诗歌《自由的火焰》和《哀祖国》。入台后,他才慢慢把文学兴趣转向小说创作和散文创作。当然,他忘情不了诗歌,1980年又出版了一部诗集《山之礼赞》。他写新诗、写格律诗;不写中国传统诗词调研究专著,《全唐诗导的…  相似文献   

7.
西德尼·谢尔顿是当代美国著名的通俗小说家,生于1917年。他很早就从事创作,开始於戏剧创作。1941年他刚满24岁时,他的三部歌剧同时在百老汇上演,有了一定的名声和影响。他总共写了250部电视剧、30余部电影剧本和8部舞台剧,是剧作家、导演兼演出人,分别获得过“托尼”奖和“奥斯卡”奖。60年代末改为写小说。他的第一部小说《裸脸》是侦探小说,出版后获得好评。接着出版了《午夜情》(1973),引起轰动,很快就拍成电影,卖座情况空前。从此他专事小说创作。其中较有影响的有《镜子里的陌生人》(1979年)、《血缘》(1978年)、《天使的愤怒》(1980年),《女强人》(1982年)和《假如明天来临》(1985年)等。近些年来谢尔顿的长篇通俗小说相继在我国翻译出版,我国读者对  相似文献   

8.
萧乾是以作家和记者一身二任的独异格调驰誉现代中国文坛的。他的带有独特“京派”味的小说已多为人们称道,那么,他的作为记者生涯“副产品”的散文和特写呢?本文想就此略作探讨,因限于篇幅,只谈前期。到1939年9月出国为止,萧乾在致力小说创作的同时,写了数量相当可观的散文和特写。已经结集出版的有《小树叶》(1936年商务印书馆出版)、《见闻》(1936年桂林烽火  相似文献   

9.
鲁迅对我国古代小说作过深刻的研究,写了著名的《中国小说史略》。他有独特的卓见,指出:“中国,小说不算文学,做小说的也决不能称为文学家,所以并没有人想在这条道路上出世。”“我也并没有将小说抬进‘文苑’里的意思,不过想利用他的力量来改良社会。”(《我怎样做起小说来》)他借鉴了传统小说的表现手法,继承了古典小说的优良传统,溶中西艺术为一炉,创作出许多不朽的艺术瑰品。 值得注意的是鲁迅把《隋志》、《旧唐书》等属于史部的杂史也归入到小说类。  相似文献   

10.
一提起中国的童话创作,人们不能不带着敬意想到叶圣陶,因为他是“五四”以来最早从事童话创作的作家,也是有光辉成就和卓越贡献的一位作家。早在一九二一年,叶圣陶在从事小说创作的同时,就开始了童话创作。到抗日战争爆发时为止的十五年中,他共写了四十篇童话。先后出版了两个集子:其一是《稻草人》,1923年出版;其二是《古代英雄的石像》,1931年出版。此外,在1936年出版的《四三集》中还收有《鸟语兽言》、《火车头的经历》等篇。1956年又从全部童话作品中精选十篇,辑为《叶圣陶童话选》出版。这些童话无论从内容到形式都有独特之点。从思想内容上来说,是当时中国现实生活的曲折反映;从艺术风格上来讲,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为中国的儿童文学创作开辟了新天地。  相似文献   

11.
文学史上有些现象乍看十分偶然,仔细考察却又包含了充分的必然。鲁迅在创作了不少出色的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小说后,突然开始写作以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为题材的小说。这是一九二二年发生的事,他写的作品是《补天》(原名《不周山》);接着在一九二六年经历了“女师大学潮”和“三·一八惨案”之后,在离开北京到厦门时,又创作了《奔月》和《铸剑》(原名《眉间尺》)。然后一停八、九个年头,又重新提笔,在一年多的时间里,集中写了《非攻》、《理水》、《采薇》、《山关》、《起死》等五篇,和原先写就的三篇共八篇合成一集,于一九三六年一月以《故事新编》为集名出版。  相似文献   

12.
<正>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鲁迅先生是一位文艺革新的战斗者,他认为作家“必须博采众家,取其所长,才能够独立”。他是从众多的文学大师那里汲取了丰富的营养后,才创作出风格独特影响深远的作品。1924—1926年他创作《野草》时,已积累了大量的外国文学资料,又能科学地借鉴慎重地吸收,因此才写得如此深沉博大。鲁迅散文诗的创作,同他的小说杂文创作同时开始,并延续到晚年。不过,集中地采用象征主义尼采文风来抒写心情、表露斗士心迹则是在《野草》里,可以说《野草》  相似文献   

13.
品赏生香     
作者篱介:韩放,1981年出生于四川泸州,流浪,写诗,写小说。现居北京。他是作家,出版了长篇小说《不要尖叫》、《那一年南来北往》。他是歌手,写出并演唱《那一年南来北往》《一路狂奔》等歌曲,注解漂泊心声;他是泸州人,充满着如水雾般升腾的才气,勤奋、年轻、优秀。他是小说?是诗歌?是音乐?  相似文献   

14.
机遇爱潜伏     
苏海涛 《老友》2013,(8):1-1
麦家是著名作家、著名编剧,尤以创作谍战小说著称,人称"中国谍战剧之父""新智力小说领军人物"。他创作的《解密》《暗算》《风声》等谍战小说深受读者欢迎,2010年他更是凭借小说《解密》获得当年的茅盾文学奖。麦家1983年毕业于解放军工程技术学院无线电系。在军校的学习、生活为他以后的军事谍战小说创作奠定了基础。说起麦家与解放军工程技术学院无线电  相似文献   

15.
云普叔是叶紫著名短篇小说《丰收》中的主人公。他形象丰满,性格鲜 明,是左联时期小说创作中一个难得的艺术典型。但对他的年龄,小说里的交 待,却有些矛盾。 《丰收》写的是哪一年的事呢?小说第三节描写立秋回忆一九二六年、二  相似文献   

16.
近日,著名作家贾平凹推出了长篇小说收官之作《秦腔》,他称这是在一种“惊恐”的状态中写作完成的。贾平凹以其故乡棣花街为背景进行创作,小说中描写的很多故乡、家族内部事情和他有直接关系,但贾平凹一再声明,这不是他的自传。《秦腔》历时两年完成,小说自问世以来,已发行18万册,第三版正在加印中。“秦腔”既是小说的名字,也是一种民间戏曲,贾平凹在它身上寄寓了象徵意义。写的是一堆鸡零狗碎的泼烦日子《秦腔》是贾平凹的第12部长篇小说,写的是老家丹凤县棣花镇的事,“写的是一堆鸡零狗碎的泼烦日子。”其中大部分人、事都有原型,解读的…  相似文献   

17.
富有独特个性,充满戏剧色彩的郁达夫,不仅以他的小说、散文和旧体诗创作名传于世,而且他对文学理论的研究,对文学创作的评论与总结,也给我们留下不少有价值的东西。 郁达夫的理论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他写过《文学概说》,简结而全面地论述了他心目中的文学理论。人们也许还未意注到,他还是一位各体文学理论家。他写有《小说论》、《戏剧论》、《诗论》等专著。关于散文,虽然没有用这三论一样的名称形式  相似文献   

18.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同志,二十年代曾经在北京读书、生活,并从事革命工作。同时,他怀着对文学的强烈爱好,涉足文坛,“翻译法国的文学作品,也另用笔名写了许多诗歌和小说”。《报仇》就是他这一时期的短篇小说创作之一。短篇小说《报仇》写成于一九二五年四月一日,发表于《晨报·副刊》一九二五年四月七日,署名曲秋。这篇小说从问世到现在已经半个多世纪了。但是,拂去岁月的霜尘,人们仍然能够清晰地看到它那并未消蚀的思想和艺术的光泽。应当说,在我国现代文学史的长河中,这篇小说是一个美丽的浪花。  相似文献   

19.
在“五四”的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近现代文化的激烈冲撞中,“人的发现,即发展个性”成为“新文学运动的主要目标”(茅盾《关于“创作”》),随之茅盾提出了“人的文学”观念;一九二七年以后他开始致力于小说创作,并把研究“人”他作为“写小说时的第一目标”(茅盾《谈我的研究》);尤为可贵的是,在他接受唯物史观后不仅深  相似文献   

20.
<正> 邓友梅与陆文夫都是在市井小说方面独树一帜的当代著名作家。从1979年开始,邓友梅把精力都放在了市井小说方面,尝试创作一种《清明上河图》式的作品。他曾说:“我向往一种《清明上河图》式的小说。”《话说陶然亭》问世后,文坛震惊。紧接着,《双猫图》、《寻访“画儿韩”》、《〈铁笼山〉一曲谢知音》、《烟壶》、《那五》等联袂而来。这一组独特的、充满耐人咀嚼的北京风味的市井小说,与作者的其他作品,与其他作家的作品区别开来,形成了邓友梅自己的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陆文夫的作品,从一开始就把苏州作为表现的艺术对象,并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被誉为“小巷文学”或“苏州文学”。特别是《美食家》这部中篇,更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市井小说的佳作,也是陆文夫创作道路上的一座高峰。它与邓友梅的《那五》、《烟壶》等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