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7 毫秒
1.
赵壹作为汉代抒情小赋的高手.其作品传世的虽不多,但却以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艺术风格赢得了世人的高度瞩目。他的抒情小赋大胆抨击东汉的黑暗腐朽政治并与之决裂,这在汉以前或以后的抒情小赋中都是不多见的。同时在赵壹之前以及赵壹共同时代,用纯粹的五言形式,直接抒发文人对政治的不满和激愤之情的诗歌,甚为罕见,赵壹开创了以五言诗入抒情小赋的先例,为抒情小赋创造出了一种新形式。  相似文献   

2.
鲍照赋从情感倾向、风格特点、题材内容到表现技巧,实受魏晋赋的影响:他的赋具有建安风骨的特征,其咏物赋,继承了魏晋咏物赋擅长抒情说理的特点,并有所发展,而其抒情小赋则继承了魏晋抒情小赋的感伤传统。  相似文献   

3.
通过赵壹的抒情小赋与汉大赋在内容和形式上的比较 ,以及赵壹的创作的影响 ,来论述赵壹的抒情小赋在汉赋发展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汉初咏物小赋具有写物注重刻画、有铺张之风、主题表达以颂为主等特点。汉初咏物小赋为汉赋提供了基本的写作范式,在汉赋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秋声赋》是欧阳修的一篇著名的抒情小赋。它在写景状物,绘影绘声方面,独树一帜,取得很高的成就,在开拓宋代文赋方面,是有其首功的。日人铃木虎雄称欧阳修之抒情小赋有“成文赋开山之功”,确有一定道理。  相似文献   

6.
张衡的心态完成了从依附性心态向隐逸心态的转变,他的汉赋观也经历了由汉代主流的政教赋观向自觉赋观的转型。在这种转变的过程中,张衡终结散体大赋,开启抒情小赋,实为汉赋转型过程中终前启后的关键人物,他的心态变化对于汉赋转型的影响应该引起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7.
张衡在文学史上最为人熟知的贡献是抒情小赋《归田赋》给赋坛带来的清新。不过,不仅仅是小赋,他的其他赋作品都有着艺术创新的追求。本文认为:《二京赋》没有给汉代赋坛带来活力,而是标志汉大赋的衰败,但体现出了作者从大体制上寻求突破的创新意识;《归田赋》包含着当时归隐风气的影响和向大赋的借鉴,它的全新面貌使赋文学获得生机;《思玄篇》结尾“系辞”是否是完整的文人七言诗还要讨论,但体裁上的创新表现是可以肯定的。  相似文献   

8.
蒋文燕 《南都学坛》2002,22(2):68-73
2 0世纪是汉赋分类研究的重要发展时期 ,研究成果丰硕 ,新的观点纷呈 ,经过系统的总结与梳理 ,从题材内容上把汉赋分为苑猎京都大赋、抒情言志赋、咏物赋和俗赋 ,在体裁形式上苑猎京都大赋以散体大赋为主 ,抒情言志赋包括骚体赋和散体赋两种形式 ,咏物赋以小赋为主 ,俗赋则是以口语为主的通俗小赋。  相似文献   

9.
“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有一段入蜀谩游的历史,漫游中在彭州有过停留。他在彭州作的《益州夫子庙碑》、《九陇县龙怀寺碑》笔致凝重、气势恢宏,《春思赋》则轻盈婉约、华丽流畅,它们是王勃骈文。小赋的重要作品。在彭州的创作,对于王勃一生的文学活动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黠鼠赋》这篇咏物小赋,在苏轼的整个文学创作宝藏中,只不过是仓廪之一粟,没有什么显眼的地方,但它却体现了苏轼思想的敏锐和艺术手腕的高超,这篇小赋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它能寓哲理于趣味之中,可以使读者于诙谐的叙述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西晋统一王朝的建立,唤起了士大夫文士的中兴期盼,也为大赋的繁荣创造了适宜的环境,并使汉代赋学观在晋代得到接受和传播。对汉代赋学观的接受形成了晋人赋学观的兼容开放与大度;在抒情小赋繁荣之际,大赋勃尔复兴于赋坛,荟萃成为大赋小赋争奇斗艳,各展风姿的绚丽景观,使晋代成为六朝辞赋创作最为繁荣活跃、成就最高的时期。  相似文献   

12.
六朝抒情小赋产生于大赋称雄之后一个更为动荡的时代。众多的赋家,众多的赋作,需要梳理,而学界对大小赋的论争也值得思考。抒情小赋淡淡的几笔景物描写,轻轻的几句人生慨叹,都饱含了作者真挚的情感,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13.
赋作为一种韵文形式,始于战国时期。战国时荀卿有《赋篇》,宋玉有《高唐赋》、《神女赋》、《风赋》。到了汉代,赋成为一种主要的文体,作者亦众。如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都有长篇大赋,驰骋词藻,铺张扬厉,夸耀汉德,但看不到作者情志的陈述。惟自西汉末东汉初班彪作《北征赋》,后来班昭作《东征赋》才开始有抒情的小赋,至东汉末年短篇小赋才多起来。如蔡邕有《述行赋》,赵壹有《刺世疾邪赋》,赋体由此有了新的发展。魏晋时期小赋盛行,就成为赋体的主流了。今略述其盛行的原因、句式及风格特色。  相似文献   

14.
一般认为,扬雄的大赋创作多出于对司马相如赋作的延续与模仿,而实际上扬雄大赋的内部构成要素已发生了不同以往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它的写实性、时间性和言志艺术三个方面。正是由于这些新变,扬雄的赋作已然成为西汉大赋的尾声。扬雄是汉赋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人物,他在理论上为西汉大赋作了终结性批判,在他之后汉赋逐渐向言志小赋方向发展。本文在最后对扬雄得以成为汉赋发展过程中关键人物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在曹植的辞赋作品中,出现了一系列的动物形象,通过这些动物形象,我们可以一窥曹植的内心世界。曹植的文学创作与人生经历息息相关,前期的作品大都意气风发,积极向上,而后期的作品则深沉压抑。曹植辞赋中的动物形象体现了他人生不同境遇中心境的起伏变化,这种手法是对前代抒情小赋的继承和发展。通过这类作品,可以一窥曹植文学创作与人生境遇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欧阳修一生著述丰富,就其文学创作的成就而言,当首推散文。散文的数量,除一般的应制文字、经说和各种杂著不计,也在五百篇以上。其中包括政论、山水游记、书信、墓志铭、赋文、赠序、抒情小赋等。欧阳修写散文,总是站在时代的高度,高瞻远瞩,落笔不凡,紧密结合当时的社会实际,其思想基础是儒家积极入世、注重国计民生的积极因素,体现出他“切于事实”的文学主张。而从艺术方面来说,则呈现出一种纡  相似文献   

17.
汉代咏物小赋起源早,题材广,作者多,产量大,具有独特审美价值和思想认识价值.它是汉赋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受到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李华《含元殿赋》是唐代宫室类赋中的杰作,也是唐赋中的第一长篇,它以一种严整的九段式结构巧妙体现了唐朝天子的九五之尊,从而形象地展现出大唐气象,也反映了李华前期的思想状况:乐观开朗.李华其他三篇小赋则主要反映了他后期的思想状况:悲戚苍凉.李华的赋,较之于其他文类,更好地反映了他生活的那个时代.我们有理由认为,时代的变迁造成了李华赋风格的不同,也使他的赋具有了历史的内涵.  相似文献   

19.
在对汉赋的研究中 ,骋辞大赋和抒情言志的小赋受到高度重视 ,而咏物赋则几乎面临被“默杀”的境地 ,少有研究者问津 ,这与咏物赋在文学史上的意义是不相称的。细读文本 ,我们可以发现 ,汉代咏物赋有四种咏物模式。这四种模式在反映汉人审美意识、承传艺术特征、开拓艺术手法方面的意义无疑是巨大的。其中物以明德和物以彰德是两种基本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物以比德和物以入景两种模式 ,前者在中国文学比德说的系列中应是一个重要环节 ;后者不但具有开创性的场景描写 ,而且通过弱化咏物、强化情的因素催发了抒情小赋 ,这种模式变迁的意义提醒我们重视对咏物赋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骈赋起源于先秦散文和楚辞。赋作为一种文体定型于汉代,这时作家辈出,宏篇巨制蔚为大观。发展到六朝时期已日臻成熟阶段,抒情小赋风靡整个文坛,典范之作的技巧运用达到高峰,最能表现骈文声律、文采、对偶、用事等形式美的是梁代诗人庾信。原因是前辈诗人沈约的四声八病之说注重声律,为当时韵文的创作开辟了新的境界;庾信早期在梁朝为迎合帝王趣味的作品虽然绮艳轻靡,然而积累了形式上追求创新的经验。于是,当他后期羁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