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高君 《齐鲁学刊》2007,46(4):127-130
当代社会人的自我矛盾甚至自我分裂已是灾难性问题。人之为人必须实现自我和谐,其要义是努力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其实现途径是打牢人的自我和谐发展的物质基础,培育人的主体责任意识,充分挖掘人的潜能,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
论人的自我解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我解放在人的解放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从自我解放出来,才能彻底从自然和社会中解放出来,从而使人成为自己本身的主人,获得真正自由和健康发展。应当高度重视和大力加强对人的自我解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加大自我解放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的宣传力度,提高自我解放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与人的自我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从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和人与人的根本区别这两维视角出发 ,科学揭示了人的类外本质和类内本质。人的本质是既定性和可变性、共同性和独特性的辨证统一 ,自我塑造是制约性和可能性、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结合。社会主义新人的自我塑造必须在遵守社会主义社会关系变化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从生命哲学和伦理学角度考察人类的存在价值,林闲是展示人类生存价值的一个重要舞台。由于人类过于相信自我经验,导致工业社会人们趋于物化和媒体化的技术主义对现实生活构成威胁,致使人类生活处于存在价值的盲点中,亟需建构一种回归自然的可持续休闲观。  相似文献   

5.
道德与人的存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道德理想的实现过程中,总是逻辑地面临着"为什么要有道德”的问题.后者并不仅仅是一个狭义的伦理学问题,惟有从人的存在这一本体论的角度入手,才能理解其真正内涵并给予理论上的阐释.作为人存在的方式及生活实践过程中的本体论规定,道德同时也为存在所以可能及回归具体、真实的存在提供了担保,正是在这里,道德获得了自身存在的根据.  相似文献   

6.
科学作为理论地把握外部对象本质、规律的观念活动,满足了人类追求真理、追求客观必然性的需要,更为人类改造外部世界创造人工世界提供了客观的尺度和前提,是人类从外部自然界求得解放、获得自由的重要方式和武器。但科学不是万能的,单纯的自然科学不可能昭示人生存的意义,提供安身立命的价值承诺、保证和根基,难以满足人多方面的精神需求,而且科学只有转化为技术并在实践领域加以应用时,才能使其实用的价值现实化。科学不涉及人的价值领域,难以保证其成果在实践领域的应用一定有利于、有益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科学技术对于人存在的意义有其历史性和有限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观与人的自我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从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和人与人的根本区别这两维视角出发,科学揭示了人的类外本质和类内本质.人的本质是既定性和可变性、共同性和独特性的辨证统一,自我塑造是制约性和可能性、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结合.社会主义新人的自我塑造必须在遵守社会主义社会关系变化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自我在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中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但对自我的研究长时间处于人格研究的附属课题,丧失其独立性。研究自我必须把自我放在主体性的位置,把自我从杂多的"物"的背景里凸显出来,发现自我存在的独特性价值,通过论证自我的规定性,为自我存在找到基石,通过分析自我结构找到自我与万物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人是具有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存在物。“自我”是人对“我是谁”的一种认识。认识自我是实现自我的前提。自我有自然自我、社会自我和文化自我三种形式,人的自我实现就是要通过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社会自我把自然自我转变为文化自我,达到一种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与存在主义关于人的问题所做思考的分析比较,得出两者在有关人的重大问题上的思考存在着深层一致性,即思维方式的一致性,从而为研究和探讨马克思有关人的理论问题提供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11.
论数字自我     
肖峰 《学术界》2004,(2):86-99
数字化的扩展有可能延伸到“自我意识”的领域 ,形成“数字自我” ,开辟人的发展的一种新方式 ,使自我的存在和体验进入到新的境界 ,但由此也会引发一系列新的人文问题 ,因此需要从原则上确立其限度 ,其中所体现的是科技与人的深层协调。  相似文献   

12.
技术与技术性生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这是一个技术的时代。技术的发明创造不单以几何级数增长着 ,而且愈来愈快速地得到普及应用 ,全方位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乃至生存方式。人类越来越把自己的命运托付给技术。这在当前表现为 :由技术所造成的问题 ,还要有更好的技术去处理。例如 ,“绿色技术”就由此而来。人们可以批判技术“至上”或“万能”论 ,但谁又能离开技术求得自身的发展 ?技术的作用 ,在今天看得格外清楚。一项技术一旦被发明出来 ,它就会以其“效率”、“舒适”等功能吸引人们去采用、去适应。拥有新技术或率先掌握新技术的人 ,是引导时代潮流的人 ,他们把事物中…  相似文献   

13.
境界与自我     
以个体的存在为视域 ,更应对境界予以必要的关注。境界既表现为个体的综合统一和自我整合 ,又展开为自我的意义世界和意义视域 ,二者统一于个体的存在过程 :一方面 ,在自我的整合中 ,总是渗入了意义的视域 ,后者构成了自我整合的内容 ,并表征着整合所达到程度 ;另一方面 ,意义视域及意义世界又展开、体现于个体存在的各个侧面和实践过程中 ,并在个体的全部存在过程中得到确证。通过生活实践的结合 ,境界所含的自由之维 ,也获得了更具体的内涵和现实的根据  相似文献   

14.
庄子在进退失据的乱世中,为全身远祸、消解人生苦痛创造性的提出了独特的人生存在方式.即无用论、虚己论和随化论以及逍遥论,这是有识的弱者在无可奈何的形势下的生存智慧.庄子人生的归宿是对逍遥游的描述和验证,至人的得道、道的形象、道的特征都围绕着如何逍遥而展开的.他的无用论、虚己论、随化论以及逍遥论都是为了心灵的超越而论的.这种生存方式,一方面可以化解现世的伤害,另一方面在精神世界里提升了由逃避和思考所带来的虚空感及幻灭感.这种方式对中国人人格和心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虚拟生存是当代人在科技革命作用下,尤其是随着数字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的发明与发展而获得的新型生存方式。相关技术的发展是虚拟生存产生的关键因素。然而,虚拟生存在当代出现并不是技术发展的偶然所得,而是带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人的未特定化和未完成性是虚拟生存产生的生物学基础,实践是虚拟生存产生的根本依据与途径。此外,虚拟生存的产生还植根于人的超越性之中,是人的虚拟性的当代展现。  相似文献   

16.
福柯的“生存美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晓林 《文史哲》2003,42(5):114-118
福柯于晚期通过对古希腊文化的研究而提出了自己的“生存美学”思想 ,主张个体经由伦理 -美学的途径自我构成为主体。这一思想既吸收了古典智慧 ,也发挥了审美现代性精神 ,同时与尼采、海德格尔的审美之路相通。它既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也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侯永刚 《兰州学刊》2005,4(2):42-45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统一性吞噬着越来越大的世界版图,特殊性因之弥足珍贵.社会科学在某种意义上作为一种地方性知识,"本土化"日益成为其在广大非西方国家的鲜明色调.而中国社会科学的本土化已经发轫、发展,必定还将进一步深入下去,很多不能回避的复杂问题还等待着我们面对和解决.  相似文献   

18.
论信息存在的复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是通过一定媒介对事物及运动状态的一种映射、显示,它标志事物及运动状态间接的非实体性的存在。作者提出了与信源、信道、信宿对应的实有、实在、实得信息概念,并辨析了三者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刘长庚 《阴山学刊》2003,16(5):8-11
感性是一个重要的基本的哲学概念。在传统的本体———认识论哲学体系中,它标识着主体的认知能力;而在当代的实践存在论哲学基础上,它却意指生命现实之当下直接的存在方式;以感性为基本特征的实践构成了现代哲学的存在论基础。这一由认识论层面的认知机能向本体论概念的转变,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20.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统一性吞噬着越来越大的世界版图,特殊性因之弥足珍贵。社会科学在某种意义上作为一种地方性知识,“本土化”日益成为其在广大非西方国家的鲜明色调。而中国社会科学的本土化已经发轫、发展,必定还将进一步深入下去,很多不能回避的复杂问题还等待着我们面对和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