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清代北京的满族妇女创作群体是研究清代北京文学不可忽视的一支重要力量。以其中的代表人物顾春为例,其在道德价值、女性意识上与同时代汉族女性精英既有共同点,又有本民族的特性。她的创作出色地反映了清代北京地域文化特色及满族贵胄生活。  相似文献   

2.
北京满族的百年沧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的满族,在20世纪,风雨沧桑,已历百年。回顾历史,略加评述,于满族自身发展,于增进民族团始,鉴往知来,很有意义。 北京满族是全国满族的一个部分,又是清代满洲的主体部分。满族在清代同全国各族一道,对北京、对中国、对世界的文明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一是营建大清帝……  相似文献   

3.
清代科举制度对满族文化发展的多元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杰 《学习与探索》2004,1(4):129-133
清代科举制度对满族文化发展的影响是多元的,尤其突出体现在不同历史时期与不同地域上。关外皇太极时期的开科取士,促进了辽东汉族的满化,推动了关外满族文化的发展。满族入关后与汉族一体使用汉文考试,是关内满族走向汉化的重要标志。而吉林、黑龙江地区由于长期禁止科举考试,则出现了长达200余年满族文化的繁荣。  相似文献   

4.
满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但是,满族文化的来源及其继承关系如何?自古至今发展的特点又是怎样?仍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现在,除极少数屯落外,满族已经全部使用了汉文、汉语,其意义如何?也值得进一步研究。本文只是根据个人粗浅的研究,提出如下的初步看法,敬待这一方面的专家批评、指正。一满族文化根据历史发展的具体情况,其来源有三,即:女真文化、蒙古文化和汉族文化,而满族文化的大发展却在接受先进的汉族文化之后。现在分别说明于下: 满族文化与女真文化的关系:一般认为有继承关系,但是继承了些什么?继承的范围有  相似文献   

5.
北京满学会1994年学术年会综述北京满学会于1994年3月24日召开学术年会。北京地区学术界研究满族历史、文化、语言文字以及档案文献、历史文物的专家学者五十余人参加了会议。北京满学会这次学术年会的特点是,采取介绍研究心得,交换学术信息的自由发言形式,...  相似文献   

6.
满族是我国多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满族在缔造祖国、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文化等诸多方面,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满族又是黑龙江主要世居民族,满族及先民在黑龙江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对开发黑龙江,经营黑龙江,巩固祖国边防,促进黑龙江各民族间的经济发展与文化交流,对铸造黑龙江特色文化也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论黑龙江满族文化资源的保护挖掘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满族是黑龙江主要世居少数民族之一,满族文化是黑龙江多元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学术界开展了抢救满语资料、研究满文档案的民族文化遗产拯救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满族文化资源的挖掘与保护仅靠学术界少数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全社会的重视及全民的参与,从而形成持久、广泛的民族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以确保满族文化资源保护挖掘与利用工作长期有效的进行.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大学满族语言文化研究中心是以黑龙江省满语研究所(成立于1983年)为基础组建而成。多年来,在科研、教学、办刊各方面取得诸多成果,在国内外本学科领域研究中居领先地位,成为国际满族语言文化研究的中心阵地。该中心拥有中国唯一的满语文化硕士学位点——“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满语)”,而向国内外招生,培养高层次满语文化研究后备人才,培养指导的研究生中有来自日本北海道大学、美国康乃尔大学的博士研究生。满学研究是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学术热点,极具民族特色与国际学术交流特色。赵阿平教授于20世纪90年代初开创的满族语言与文化研究新方向,不仅具有应用性,而且具有跨学科性和边缘性,研究中心将满族语言文化研究与历史学、民族学、文化人类学、考古学等相关学科结合,对满族历史、语言、文化进行综合而深入的研究,从而拓展了满学研究的新路,成为满学研究深入发展的重要标志。满族语言与文化研究作为学术研究新的生长点,以其优势与特色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学科目前有三个主要研究方向:满族语言与历史文化研究、满文文献研究和满族语言文化与相关民族语言文化比较研究。学科带头人为赵阿平教授,后备带头人为郭孟秀教授。学科现有学术骨干13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4人;具有博士学位4人,在读博士3人,硕士学位3人。学术梯队的学缘结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具有较强的群体研发优势。研究中心人员目前已出版学术著作25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译文260多篇;主持完成国际合作项目5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主持省级项目多项。研究中心人员还存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评奖中,获省级奖22项。研究中心还与日、俄、韩等20多个国家、香港、中国台湾地区及国内的有关学术机构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和学术合作,并与其他学术单位联合主办了4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促进了国际范围内满-通古斯语言文化研究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9.
京味文化中的满族风俗赵杰满族是一个勤劳、勇敢、智慧的民族,也是一个富取博收外来文化并善于融汇创新的民族。一千多年前,满族的主要祖先——女真人就曾在其发祥地白山黑水一带和早期闯关东的汉人及当地的土著诸民族发生过密切的文化接触,形成了许多带有融多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0.
作为满族的故乡,黑龙江拥有丰富的满族历史文化资源,特别是数以万计的满文档案,忠实地记录着清代黑龙江地区乃至整个东北地区的历史,对于清史满族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黑龙江满文档案是边疆文化大省建设的资源宝库,开发利用其所蕴涵的诸多历史文化信息,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边疆文化的内涵,促进黑龙江历史文化研究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古人将社会风俗的变化及其产生的影响视为国家兴衰的一个重要因素。元代以前,北京地区的风俗带有明显的地域文化特色,表现出北方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相互融合的风貌。到了元代,天下一统的政治格局使得全国各地、特别是江南地区的农耕文化逐渐北上,在京城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都城的风俗也开始从地域支流文化向京师主流文化转变。  相似文献   

12.
本文依据作者所掌握的口述资料及相关文献,说明辛亥革命时期台湾同胞在北京开展了很多活动。一些中青年深受革命的影响,到北京恢复国籍,并开展实业救国的各项活动。与此同时,他们也因北京之行而深受祖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浅论纳兰词与清初文化政策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兰词不仅以哀感顽艳的情词感动读者,而且总体上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思想内容和文化信息。它反映了清初一个满族贵族青年完整的精神世界,概括了他的人生梦想和人生际遇,代表了清代初期在满汉文化的撞击下,一个融满汉文化于一身的满族贵族经历的壮志激怀、矛盾、苦闷。这是纳兰词在自然流利、凄美哀婉、真切感人的文字下面蕴含的本质内容,是纳兰词形成“浅即为美”、“浅即为深”的审美特质。  相似文献   

14.
清初旗人入关后,北京城实行旗民分居,汉族官员居于外城。在外城特定的生活空间里,汉官在日常交往活动中形成了多元互动的"关系网络"。这种网络对汉官及政局都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本文是对以王士祯为中心的一个汉官交往群体的个案研究,通过考察在生活空间中汉官群体所形成的关系网络,展现了汉官的生活空间和关系网络与当时政局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5.
杜家骥 《求是学刊》2006,33(3):125-132
清政府最初安置伯都讷等三处的主体锡伯人采取的措施是将其编为八旗,而不是编入满洲八旗。迁至盛京及北京后,锡伯族人则被拆散而散编入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各佐领之中,而且散居多处驻防点的各村屯,这对其民族属性不无影响。此后,由盛京地区西迁伊犁的锡伯人,又是从各家族、家庭中抽出,甚至父子分离。但至伊犁后,锡伯族人则又被集中组成“锡伯营”,成为独立性的民族群体,延续至今。  相似文献   

16.
明清鼎革之际,满汉之间政治体制、统治方式、生活方式和经济生活组织方式的矛盾和冲突,构成了满汉文化冲突的主要内容,加剧了顺治和康熙初年的社会矛盾。面对激烈的满汉文化冲突,清初理学既不批判现实,也不反传统,而是致力于社会重建,力图通过合法的渠道,按照儒家的正统模式,重建中国社会伦理道德秩序,并借机恢复自己在意识形态中的独尊地位。在以熊赐履为代表的一批理学名臣真正将理学推向朝廷之后,理学在清朝政治中的影响随之急剧扩大,以理学为代表的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清朝政权的指导思想,成为清朝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官方意识形态,从根本上解决了清初社会政治演变方向问题。在此过程中,清朝政治逐渐完成了从满洲传统政治向中原政治的历史性转型,而皇帝转向儒学,为清朝内部持续数十年的文化纷争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使满汉间全方位的深层次的民族融合成为可能。与之相应,遗民政治态度从复明到重建的改变,则是清初中国社会由乱到治的标志性政治和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7.
从11世纪到19世纪中叶,毗邻东南亚且拥有强势文化的中国,对东南亚主流文化的形成却没有起到强势影响;主要原因是:王朝实力弱,朝贡世界观,中国文化不具备征服性和排它性,其它外来文化比中国文化更适合东南亚,及华人族群的弱势作用。东南亚的"中国威胁论"是某些大国别有用心,或是东南亚国家杞人忧天。  相似文献   

18.
论近代北京商业的特点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近代北京的历史上,商业的发展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社会政治动荡、人口数量众多、传统观念与现代意识交织并存等特殊的社会环境中,这一时期的北京商业遵循着本地市场的发展规律,因应时势,创造出了独特的北京商业文化。本文以市场为研究对象,从市场环境、商人群体、营销风格、消费形态与品牌意识五个方面论述近代北京商业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