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从某种意义上说,世界城市和全球城市是一对既相关联又略有差别的概念。世界城市研究的是20世纪上半叶以来的世界顶尖城市,而全球城市主要研究20世纪下半叶以来的世界顶尖城市,特别看重的是全球化进程中的城市功能与地位。当代中国提出的中国名城和世界名城之说则强调城市的气质和特性,研究世界城市之林中具有品牌特色和地位的城市。我们需要利用名城思维来整合各种资源,找准城市的主题,需要站在全球的视野看名城品牌,从而打造全新的世界名城。  相似文献   

2.
王海天  盛逵 《城市》2009,(11):40-43
英国社会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弗里德曼1986年按照“世界城市”的标准对全球一些主要城市进行了划分,他把纽约、芝加哥、洛杉矶、伦敦、巴黎、东京列为第一等级的核心城市。作为世界级城市.它们的竞争力不仅体现在经济上.更体现在社会、文化等领域的综合竞争力上。我国当代著名学者任继愈先生以其渊博的学识和前瞻性的眼光指出.随着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实力的快速增长.在不久的将来.一个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时代必将到来。  相似文献   

3.
赵继敏 《城市观察》2011,(5):118-123
随着时代的变迁,经济社会的发展,世界城市的概念和评价标准有所变化。早期世界城市是指世界的政治、商业和文化中心。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跨国公司的崛起和新国际劳动分工的确立,世界城市是指跨国公司总部聚集地和全球金融中心。21世纪之后,随着文化经济的崛起和人们对消费在城市经济中的重要性的再认识,世界城市有了新的内涵,正在从单纯的经济中心,转变为集聚科技、文化、娱乐、教育和医疗等多种高端才人的中心。北京建设世界城市不仅仅是发展金融业和总部经济,而是要从多方面入手,建设富有活力、利于创新、适宜居住的现代化国际都市。  相似文献   

4.
王海文 《城市》2012,(3):13-16
一、引言在文化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北京提出建设世界城市的战略目标,不仅为城市发展描绘出更加宏伟的蓝图,更重要的是,在彰显世界城市核心功能,即对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的控制力与影响力方面,北京将拥有更  相似文献   

5.
人类建立城市的过程与人类文明的发展密不可分,英文中“civilization”(文明)一词,正是源自拉丁文的civis,指的是“市民”或“城市中的居住者”。古希腊先哲亚里斯多德也说过,人类聚居在城市中是为了生活,留在城市中不走,则是为了过更好的生活。现代文明发展过程与城市化过程几乎同步,现代世界很快变成了一个城市世界,而世界文化中心城市便是世界文明之花。  相似文献   

6.
城市品牌是一个城市在推广自身形象的过程中所传递的核心概念与聚焦点.应该看到,体育消费与城市品牌之间存在明显的“正向反馈”机制,依托国际知名赛事和世界级体育明星,能够对全世界体育消费需求产生“巨大吸力”,进而快速重塑当地居民和全球对城市的态度与信心,传递城市战略发展规划和城市核心价值观,对推广城市知名度,彰显城市影响力具有极大的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7.
学术领域围绕竞争力和创业型全球城市的研究文献相当丰富。在全球化的影响下,城市和地区早已成为提升经济发展的政策重点。全球范围内能被称为世界城市的屈指可数,而被视为创业型城市的更是少之又少。奥克兰是新西兰最大的城市,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AREDS)旨在推动大奥克兰地区成为具有竞争力的创业型全球城市。本文回顾了相关文献,勾勒出这样的概念和要求:城市应该如何保持竞争力。初步研究表明,这项工作才刚刚起步。  相似文献   

8.
孟颖  马春华 《城市》2014,(10):70-73
正"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是新时期国家对天津的定位,天津要按照国际化城市的要求,着眼于从更高层面不断推进开发开放,不断提高城市国际和区域影响力。一、国际性城市的内涵与国际影响力特征国内外学者在国际性城市、国际化城市、世界城市及全球城市的研究中纷纷对其内涵作出了解释。霍尔认为,世界城市是世界级的政治、商业、文化中心以及巨大的人口中  相似文献   

9.
王增辉 《城市》2010,(12):68-73
2009年12月的成都市委工作会议确立了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定位,其内涵包括世界级国际化城市,西部地区现代化特大中心城市,人与自然和谐相融、城乡一体的田园城市。并且制定了“三步走”的战略步骤:第一步为近期目标,用5年~8年时间把成都建设成为人居环境最佳、创业环境最优、综合竞争力最强的“新三最”城市;第二步为中期目标,  相似文献   

10.
正一、引言从城市产生之日起,文化便影响着城市,如今文化城市建设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新一轮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重要策略和趋势。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发展,全球城市文化发展趋同,传统文化在特色文化城市建设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结合每个城市的特色文化资源建设特色文化城市,是增强城市文化底蕴、发展文化产业以及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1915年,盖德斯(P.Geddes)最初提出“世界城市”概念时,主要用来指兼具重要的政治中心,国家和国际政府所在地,贸易、金融与交通中心,以及教育、研究、艺术与文化人员的集聚地。50年后的1985年,弗里德曼(J.Friedmann)在《世界城市假说》中,将世界城市聚焦为“全球经济的组织节点”,包括:主要金融中心,跨国公司总部所在地,国际机构所在地,迅速增长的商务服务部门,重要的工业中心,主要的交通节点和较大的人口规模等等。弗里德曼的说法在20世纪末期得到了众多经济学家的认同,成为上世纪末“世界城市”的主流判断。  相似文献   

12.
世界上第一批被联合国命名的5座"最适宜人居的城市",有加拿大的温哥华、法国的巴黎、意大利的罗马、澳大利亚的悉尼和巴西的库里蒂巴。前4个城市均为世界名城,且分布在经济文化发达的地区,唯独库里蒂巴位于发展中国家。库里蒂巴为何能够脱颖而出,拥有"世界生态之都"的美誉?面对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空气污染、垃圾围城、贫富分化等"城市病",库里蒂巴是怎么破解的呢?  相似文献   

13.
俞平 《科学发展》2009,(1):101-112
《全球经济中的城市》(The Cities in a World Economy)是哥伦比亚大学教授SaskiaSassen的论著,收录于Handbook of Urban Studies一书。全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讨论有关世界或全球城市的研究中出现的主要新观点;第二部分则回顾此类研究的发展过程,此处仅限于学术分析,即过去20年间全球化的当代形式具有特定的组织要求和政治可能性,并且新技术带来了特殊机遇;第三部分讨论的是研究和理论中出现的一些新议题。本文旨在通过城市和更具体的全球城市对全球化进行分析,能够着重强调全球经济的战略组成部分。同时在研究全球化时聚焦城市,将更加突出有充分优势的产业与极端不利地位的产业之间、城市之间日益加深的不平等,使这种聚焦产生权力和不平等问题的另一种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李彤  韩宇 《城市》2011,(9):13-19
一、构建环渤海世界级城市群综合交通体系目标的确立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城市群的快速扩张已成为全球发展不可阻挡的空间现象,根据《世界城市状况报告》显示,世界各地的超级大都会正逐渐汇聚成更大的“超级都市区”和“超级城市群”。  相似文献   

15.
郑京淑  郑伊静 《城市观察》2013,27(5):30-53,93
东京作为日本的首都,既是日本政治、经济、文化与交流的中心,也是与纽约、伦敦、巴黎等齐名的世界城市,其辐射早已跨越本土波及全球。本文首先从宏观上考察了东京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地位,并从时空上明确了日本国土结构演变过程中东京一极集中与金字塔型城市体系;为了弄清辐射源的特质,聚焦东京都市圈核心——东京都剖析了其产业结构及主导产业的特质,接着侧重辐射角度分析了东京对东京圈、首都圈产业发展、产业结构升级的带动作用,以及东京特大都市圈城市网络空间的特色、活力及魅力。  相似文献   

16.
正城市的建设,与公共关系联系密切;品牌的建设,知名度、美誉度与和谐度成为衡量一座城市价值与影响的关键。无论是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城市的发展均需现代公共关系的思想智慧。"未来对世界上多数人来说,区别他们的主要标志是城市而不是国家。"——帕斯卡尔·马拉加尔。曾几何时,"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使上海城市形象蜚声海内外,世博会的成功举办的  相似文献   

17.
峨眉山一、一个积极的信息“世界级旅游城市——峨眉山市”!这是一个积极的信息。保护和利用自然风貌,在城市建设中不断增添新的文化因素,在此基础上建设世界级旅游城市,这是在我国保护和利用丰富的、珍贵的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的同时,传来的一个积极的信息。中华民族拥有丰富和  相似文献   

18.
肖林 《科学发展》2015,(2):5-12
上海面向2050年城市发展愿景目标的关键表述可以概括为:到21世纪中叶,上海将迈向世界级综合性首位全球城市,成为全球最大城市群的核心引领城市,成为与中国综合国力相匹配的世界主导城市,成为具有中国特色和上海特点的全球治理典范城市,成为环境友好、宜居包容、文化多元、富强文明的可持续发展城市。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学者倾向于把城市国际化分成三个层次:国际性城市、国际化大都市、国际城市带。国际性城市是指一个城市所辐射的空间不仅仅局限于自身的区域或本国,而是在世界或世界某一区域内产生较大影响,发挥较大作用,具有多种国际功能或某种国际功能的城市。国际化大都市是指不只在一个区域内有较大影响,而是在全球范围内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不是在一方面功能突出,而是在国际上享有综合的、全面的中心地位。国际城市带则是城市国际化的更高层次,多个相毗邻的国际化都市连  相似文献   

20.
大都市圈的形成机制及我国都市圈的构建方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劲松 《城市》2007,(12):22-25
20世纪下半叶.在全球经济恢复性高速增长、经济一体化和信息革命的共同推动下.一种新型城市化形态——大都市圈在世界范围内崛起。大都市圈的出现,极大地影响了世界城市化进程和世界地缘经济格局.在近代城市增长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进入21世纪.我国各区域非均衡协调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大城市和超大城市不断涌现。城市问联系协作日益紧密。为此,有必要借鉴国际、国内城市发展有益经验.培育一批以超大城市为依托.具有显著带动力的大都市圈.引领地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