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继明 《城市》2010,(6):20-24
加强区域经济交流与合作,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大趋势。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区域经济竞相发展的势头仍然很猛。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京津冀地区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深入研究京津冀的交流与合作,对于发挥优势,扬长避短,互利共赢,促进环渤海地区乃至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曹伯虎  韩宇  徐志 《城市》2014,(8):23-26
正一、引言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的提出,京津冀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京津冀自身尚未形成合理的城镇群发展等级结构,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高度集聚,大城市病突出,人口、水资源、生态和交通等方面已成为北京承载力的短板,而天津作为北方经济中心的区域服务辐射作用尚未发挥,河北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水平严  相似文献   

3.
高智 《城市》2014,(7):16-18
正一、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与河北相关的背景京津冀协同发展,应该说是水到渠成的。这是因为,第一,由习总书记亲自出面召集京津冀三方谈这个事情,这个层次建国以来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第二,习总书记讲京津冀协调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这是以往没有的。第三,习总书记谈到北京问题时讲,要对北京做一个外科手术,从这个角度讲,中央的决心是比较大的。  相似文献   

4.
王旭东 《城市》2014,(6):9-11
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天津市委十次全会提出建设美丽天津,将其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并在全市展开了美丽天津一号工程。当前我们需要迅速的有执行力的行动,也需要静下心来进行深入的思考,需要充分认识到,建设美丽天津不单  相似文献   

5.
张帆 《城市》2010,(2):49-52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内区域性合作不断增强的背景下,具有高度关联性和开放性的旅游业开始由单一境区旅游向板块旅游转变,区域旅游一体化逐渐成为中国旅游发展的主要方向。2008年10月,河北省提出“建设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的规划。以秦皇岛、承德、唐山组成的冀东地区,作为河北省旅游产业的龙头和环京津休闲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旅游一体化课题随着冀东经济区的打造被提上了省级发展战略层面,京东旅游环线和冀东旅游一体化的概念应运而生。可以说,实施旅游一体化是提升冀东旅游板块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6.
孙可娜 《城市》2015,(3):10-13
一、京、津、冀三地产业特征与结构差异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作为国家战略,从2014年初开始启动。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下,京、津、冀三地政府、各方专家及社会各界对此都给予了高度关注和充分论证,力求突破各方面的局限,在产业发展、大气治理和铁路交通等诸多领域共谋一体化发展大计。京、津、冀三地在优势互补、相融共济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北京和天津作为全国两大直辖城市,集聚着众多各类人才,科技优势显著,工业基础雄厚,金融、商贸、交通和物流等现代服务业体系完善。河北地域广阔,资源丰富,环绕京津,空间广阔,为京津产业转移提供了广阔空间,是京津发展的重要依托。然而,三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产业梯度的落差,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实现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7.
张智 《城市》2014,(9):11-14
正北京困境的实质是聚集力强大而扩散力不足,协力北京打通京—津资源扩散通道,既是北京的当务之急,也是天津的历史责任与机遇。北京的疏解与转型、天津的创新驱动与发展,是京津同城化发展的不同侧面。天津积极协助北京疏解人口,北京主动协助天津改善环境,共同疏通市场和民间自发流动渠道,京津才能同城双赢。北京的困境就是天津的机遇。天津要将借力思路全面提升为融入意识,把北京的困境当作天津自身的困难,双城协力、  相似文献   

8.
喻勇兵 《城市》2010,(11):25-28
交通是城市的命脉,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型行业。交通体系的不断完善,将为区域发展提供强劲动力。综合交通体系构建是对交通系统进行整体规划、建设、运营的举措,可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区域资源的合理配置并吸引更多的发展资源,从而推动区域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9.
郭珉媛 《城市》2014,(7):31-34
正一、前言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运输体系是区域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工具,交通系统的建设对于城市整体发展影响深远。生态城市的建设离不开绿色交通系统的发展;交通基础设施由于其占地广、关联性强、辐射范围大等特点,对绿色交通系统的发展具有基础性意义。住建部于2004年将"公交优先"列入城市交通中长期战略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