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周时期,战争频繁,且规模越来越大,持续时间越来越长,战争方式多种多样,对林木、水源、城池以及人们的居住环境都有多方面的影响。这些战争对当时的生态环境造成的巨大破坏,是导致生态环境发生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东周时期各国为了备战,很多防御性的军事设施以及制造兵器储备军粮等,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间接性的破坏,对此我们必须有充分的认识。因为生态环境和战争,都是事关人类存亡的重要问题。所以我们借鉴古代的教训,既要保护生态环境,更要反对战争。  相似文献   

2.
日本细菌战对中国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上个世纪的日本侵华战争中,日本细菌战不仅使中国人民生命财产遭到巨大损失,而且给中国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相似文献   

3.
明清滥伐森林对海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洪升 《河北学刊》2005,25(5):134-138
历史上的海河流域山区曾经草深林密。明中叶以后,北京城的营建、烧炭、冶炼、战争破坏、滥建寺庙塔观及毁林开荒等,致使这里的森林资源遭到毁灭性破坏。不仅累积了沉重的环境代价,而且导致了严重的生态问题。  相似文献   

4.
黄尊严  陈德金 《文史哲》2002,1(6):129-136
明治天皇在甲午战争中的态度与责任如何 ?长期以来 ,日本的某些史学家或把他说成是这场战争的反对者 ,或把他视为被军部和政府拖入战争的被动角色。通过对明治天皇在甲午战争全过程中的言行及作用的探讨 ,可以看出 :明治天皇是这场战争的直接推动者和领导者。无论是战前的扩军备战、建立战争体制 ;还是亲自批准向朝鲜派出军队、对华发表宣战诏书、坐阵广岛大本营、协调内阁与军部在战略和策略上的分歧、筹集战争经费、鼓动日军的战争狂热 ;抑或是操纵马关议和、决定接受“三国”干涉 ,等等 ,明治天皇自始至终都扮演着积极主动的角色 ,发挥出了专制君主和最高统帅的作用 ,故犯有“破坏和平罪”  相似文献   

5.
蔺运珍 《东岳论丛》2008,29(3):161-165
资产阶级国家频频发起战争却未对战争法予以应有的尊重和遵守,亚非拉落后民族和国家在与资产阶级国家的战争中一直处于国际法客体地位,这促使马克思、恩格斯对战争法进行深入研究和思考,并对资产阶级国家违反战争法的行为进行批判,对处于弱势的亚非地区民族和国家给予同情和支持。马克思、恩格斯的战争法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谴责不宣而战的强暴行为;主张在战争中奉行人道主义原则;肯定战争法优于平时法;认为被压迫民族以非常规作战方式反击侵略者具有正当性。全球化背景下,马克思、恩格斯的战争法思想并未过时,仍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古代漫长的历史时期,连绵不断的大规模的战争,对整个城市的物态本体、人口、腹地环境、发展动力机制、发展脉络等造成巨大的破坏与影响,导致城市本身及发展所必须的内外支持要素系统无法保持常态运行,城市随之出现衰落,城市文明积淀无法完成延续性积累。  相似文献   

7.
阎静 《理论界》2005,1(11):188-190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传统的对欧均势政策面临诸多挑战。凡尔赛体系破坏了实行传统均势政策的基础,英国外交面对变化的形势逐步进行调整,从“扶德抑法”到“协调法德”再到寻求英德和解下的“绥靖政策”,英国的调整非但没有维持有利于自身的状况,反而最终一步步被卷入了灾难性的战争。  相似文献   

8.
贾珺 《学术研究》2007,4(8):94-98
传统史家和环境史家对战争的诠释视角有着明显不同,从环境史的视角诠释战争方兴未艾。高技术战争造成的环境问题,加剧了人与自然的对立和世界秩序的不公,但相关研究还远未深入。这种诠释所依赖的史料有着鲜明的特点,对研究者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战争法是人类在长期的战争中形成的对交战双方都有着较大约束力的"游戏规则"。战争法对作战方法和手段的使用有着一系列的限制;战争中作战方法和手段的使用应与预期的、具体的和直接军事利益成比例,禁止损害过分的攻击;战争中要区分平民和作战人员,区分军事目标和非军事目标,只有军事目标才可以作为军事攻击的对象,不得"滥杀无辜";战争中交战国不能以"军事必要"为借口,不遵守战争法。  相似文献   

10.
战争与生态安全法律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威胁人类生态安全的,除了自然界的不可知、不可抗力之外,人类自身的所谓理性行为乃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其中,战争行为则是"头号主犯".在全球一体化的现代,国家间的战争对生态安全的威胁最大,现有的战争法规和法律理论对此力不从心.关注生态安全、认识现代武器和战争,完善战争法规和国际法,用环境债权、环境知识产权、环境危险之债理论丰富发展环境法学,以预防为主、防战于未然,是保护生态安全较为理想的渠道和方案.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都比较落后的大国连续执政半个世纪以上的大党,积累了丰富的领导方法、行之有效的执政方式,但这主要是在两种环境中积累起来的.一是为了应付战争的需要产生的革命党的领导经验;二是为了应付一个被旧政权和战争破坏的满目疮痍,又面临国内外敌人强大压力而急于迅速推进工业化初期进程的需要,而产生的计划经济背景下的执政方式,这两种执政方式从总体上说已难以应对新世纪的执政环境和执政使命.  相似文献   

12.
战争法是国际法的分支 ,它既是对敌斗争武器 ,又是在斗争中做到有理、有利、有节的衡量标准。一个国家对未来的战争该不该打、控制在何种规模、采用什么手段、使用何种武器等 ,在决策中都要注意战争法的有关规定。江泽民同志强调要“善于运用国际法这个武器 ,来维护我们的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1] 伊拉克战争是一场全新的战争 ,我们应对其中的战争法问题进行思考 ,以便在新时期军事斗争中能恰当地适用战争法 ,正确决策 ,更好地打击敌人 ,保护自己 ,夺取军事斗争的全面胜利。  一、师出有名 ,具备使用武力合法性 ,是进行战争的前提  现…  相似文献   

13.
抗战期间日本对广东的文化侵略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对于中国文化的破坏罄竹难书。日军在侵粤期间实行殖民主义的奴化教育 ,随心所欲地破坏广东各地的文化教育设施 ,野蛮摧残、劫夺历史文化遗产 ,对广东文化教育事业造成极其严重的损失 ,对中华民族的文明造成巨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14.
高技术战争作为未来战争的一种基本模式,一些特点在海湾战争中已开始展现,但这并不就是未来高技术战争。当然,随着全球军用高技术的竞争发展,这种战争模式终究是要到来的。因此,在当前的“搞技术战争研究热”中,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既要做好迎接高技术战争的各项准备,又要对未来高技术战争作具体的分析。 高技术战争不能改变战争的性质 列宁指出:“弄清战争的性质是马克思主义者决定自己对战争的态度的必要前提。要弄清战争的性质,首先必须确定该战争的客观条件和具体环境是怎样的。必须把这种战争置于它所发生的历史环境中,只有这样才能确定自己对它的态度。……”对待未来高技术战争的态度正确与否,同样是我们研究  相似文献   

15.
战时语境中对阴谋与欺诈的反动——以荀子诚信观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国后期,兼并战争渐入高潮,战争成为人们的中心话题,并最终形成一种独特的战时语境。战时语境不仅营造了诚信缺失的土壤,而且为欺诈之风推波助澜,传统道德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坏。物极必反,荀子应时代的需要,著述立说,从个人修养、官府政事、军事行动、外交策略等诸多方面,深刻地清算了欺诈与阴谋对社会秩序的破坏。其诚信观对后世伦理观念、军事思想、政治理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战国后期,兼并战争渐入高潮,战争成为人们的中心话题,并最终形成一种独特的战时语境.战时语境不仅营造了诚信缺失的土壤,而且为欺诈之风推波助澜,传统道德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坏.物极必反,荀子应时代的需要,著述立说,从个人修养、官府政事、军事行动、外交策略等诸多方面,深刻地清算了欺诈与阴谋对社会秩序的破坏.其诚信观对后世伦理观念、军事思想、政治理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胡世洪 《学术论坛》2007,(2):141-146
军事法的结构营造,目的在于促进军事立法的科学化。其中,外部结构营造的任务是平衡和谐军事法在国家法体系中的关系:根据军队建设、国防建设、战争的准备和战争的实施等军事活动在国家事务中的地位合理调控军事法在法的体系中的地位;根据军事法调整对象即军事法律关系表现在主体、内容、客体上的特殊性来协调军事法与其他部门法的关系。内部结构营造的任务是均衡协调军事法内部的横向与纵向关系:根据军事法在平时和战时不同的价值取向重心,均衡军事法各子部门在数量和规模上的横向关系;严格按照军事法的上下位阶,处理军事法在调整范围、名称和内容上的纵向协调。  相似文献   

18.
战代后期,兼并战争渐入高潮,战争成为人们的中心话题,并最终形成一种独特的战时语境.战时语境不仅营造了诚信缺失的土壤,而且为欺诈之风推波助澜,传统道德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坏.物板必反,荀子应时代的需要,著述立说.从个人修养、官府政事、军事行动、外交策略等诸多方面,深刻地清算了欺诈与阴谋对社会秩序的破坏.其诚信观对后世伦理观念、军事思想、政治理念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郭向军 《理论界》2010,(7):77-78
列宁、毛泽东时期的工人革命和战争实践,属于马克思主义法本质观借鉴吸收和运用发展阶段,法的本质观体现出掌握政权的阶级(工人阶级)意志性、人民意志性、阶级工具性的本质特征。列宁、毛泽东所处的客观环境决定了其对马克思主义法本质观的继承和发展的时代特征。在敌我矛盾对立的革命战争实践中,法的本质必须体现出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提供保障的本质特征,为阶级斗争服务的工具性本质特征。认识到这一点,将对我们在新时期坚持科学发展观,认识列宁、毛泽东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中的丰功伟绩提供理论支持,进而更好的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法本质观的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20.
赵建常 《广西社会科学》2008,153(3):144-147
阿斯塔菲耶夫是俄罗斯当代著名作家,他的战争小说以其独特的人性魅力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将战争中的爱情作为自己描写的中心,揭示战争对人类感情的扼杀;他用自己的话写出士兵眼中的战争真实,揭示人在战争中的困顿和无奈、人性在战争中的失落和扭曲;他摈弃了狭隘的战争观和民族观,从国际主义的宏阔视野出发,立足于人本主义的价值观,大声说出对和平与人性的渴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