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发生激烈变革的时期,变革对当时的社会历史生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作用。本文从当时的社会变革入手,对政治生活方面的礼俗风尚、思想观念及其变化作了细致的阐述,并指出这些变化反映了社会进步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驳而霸"探微--荀子眼中的秦国政治评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驳而霸”是荀子对商鞅变法以来秦国政治特点的概括,指秦自孝公以来为了求霸对诸子百家及其传人不拘门派只要有益于霸业都“杂”而用之,其本质内涵是“重法而爱民”和“取信与民”,这是秦立国以来政治传统的发展,“天命”观念则是其最深层的动因。所谓自商鞅变法以来秦专用法家而排斥其余、决定了秦国政治的苛暴的见解并没有完全抓住秦国政治的本质。  相似文献   

3.
4.
现代社会政治变革存在四种基本手段:改革、革命、社会运动和征服。从现代政治变革十个典型国家或地区的实践来看,这四种手段被交替复合使用,从而呈现出多种政治变革模式:以革命为主的英法变革模式,以改革与征服为主的意日模式,改革与革命双重奏的中俄模式,以及夹杂社会运动的印度、东欧模式等。这种分析说明,政治变革手段并不单一,也并非改革、革命二元对立格局,各种手段各有利弊,多样化地运用政治变革手段,创造性地改善或探索新的政治变革模式,对一国的稳定、长续、有效的政治变革具有独特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建国以来政治文化的三次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以来政治文化进行了三次变革,形成了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主导的政治文化.这三次变革都是对其以前政治文化的超越与创新,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现实意义.从中吸取经验与教训,可以更好地推进今天政治文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晚清的三次政治变革,是中国由传统走向现代的重要政治实践活动。在社会的大转折时期,深受儒家传统思想熏陶的清流派,在应对西方的冲击方面,首先考虑的是从传统的治国理念中寻求“良法美意”,对弊端丛生的政治体制进行修补。随着对西学认识的加深,尤其在实际事务中深深感受到固守传统已不敷实用,他们在坚持“体”不变的前提下,变通学习西方的近代先进科学技术,并且随着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他们提出的政治变革思想越趋激烈,从起初的变“器”到后来的变“道”,清流派的思想立场在晚清政治变革中节节蜕变。  相似文献   

7.
鸦片战争后,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欧风美雨的侵袭,近代婚姻变革思想逐渐形成。太平天国政权孕育了近代婚姻变革思想的萌芽,之后的戊戌变法开启了近代意义上的婚姻变革。紧随其后的辛亥革命在抨击传统婚姻陋俗的同时,继续推动了这一思想的发展。五四新文化运动更是以空前的力度批判旧礼教、旧婚姻,使其在五四时期达到高潮。这一演变过程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同时其内容中的某些局限性也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以“八主祀典”、“时节祀典”、“宗庙祭典”、“封禅大典”、“方仙道”等为主要内容的齐宗教,在齐国的历史发展中,既是齐国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重要力量,又是齐国政治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齐宗教是统治者收服人心、巩固加强统治的重要工具;反过来看,齐宗教又对齐国最高统治者的言行具有规范和制约作用。齐宗教以其独特的方式,深入齐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对于齐国政治的发展,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不仅如此,齐宗教以其系统的体系、完备的形态、独特的思想内容对后世亦产生了广泛而深入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以太和十五年孝文帝亲政为标志的北魏政治文化变革,其实质是民族性的问题。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是最高意义上的民族文化。北魏的政治文化变革在推行汉文化变革的同时,放弃了自己的鲜卑民族文化。其深刻的变革导致了本民族成员的反对,导致了北魏国家的灭亡。因此,政治文化的变革一定要坚持自己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0.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是一场广泛、深刻的社会变革。这种社会变革必然会引发人们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巨大变化 ,也必然会对社会政治稳定产生重大影响。变革、转型对社会政治稳定有积极的、正面的作用 ,也有消极的、负面的影响。维护变革转型期的社会政治稳定 ,应准确把握人们精神世界的变化 ,增强社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建立公正、公平的社会机制 ,消除腐败 ,确保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1.
半两钱从战国时期开始出现,由秦国铸造,早期工艺原始,钱币上的文字古朴苍莽,钱体形状、大小不一。秦王朝建立后,中央统一铸币,铸造工艺改进,半两钱钱文规范,钱体规整,制作精好。秦朝后期由于社稷动荡,半两钱出现变小变轻的现象。汉承秦制,西汉早期也铸造过半两钱,但整体风格已无秦半两之霸气,钱体较薄,钱文笔划较平浅。  相似文献   

12.
政治文明建设是政治发展的新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发展必须以政治文明建设为重点,注重以民主和法制建设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才能有力地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发展,成为我国政治发展的新动力。  相似文献   

13.
春秋时期,管仲以其卓越的胆识,辅佐齐桓公对齐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正是由于这种全方位的改革,使齐国的内政和外交呈现出崭新的面貌,同时也使齐桓公成为春秋首霸,成就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伟业。  相似文献   

14.
秦国粮食运输政策探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国及秦始皇时期,秦国是最为富庶的一个诸侯国家,为了政治、经济、军事及战略的需要,国内粮食运输经济十分发达,并由此建立起一套严密的粮食运输制度和布局合理的粮食转运仓储体系.粮食运输分收纳租粮运输、地区间粮食调节运输、军需与工程建设用粮运输;运输方式以陆路和漕运为主;法律规定百姓必须亲自转输粮食,中途不得私自停留;为方便运输,在全国各地专门设置了敖仓等转运粮仓.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比较睡虎地“秦律十八种”中的“效律”、“为都官及县效律”及王家台秦简“效律”的竹简书写形态,认为只有“为都官及县效律”名义下集成的“效律”条文之区分是正确的,王家台“效律”为了明确区分法律条文而使用了特有的符号,睡虎地的“秦律十八种·效律”则无视条文的区分,后面的条文紧接着前面的条文书写。“秦律十八种”中常见的“●”符号,并不是表示前后条文之区分的符号。“●”符以下的内容是对律文所作的补充,或作为职务手册以备忘的形式附加到了“秦律十八种”上,“秦律十八种”所见“●”符的作用在于提示补充的部分。由此可见,睡虎地秦简“秦律十八种”竹简上并列存在着书写目的不同的二种文书。  相似文献   

16.
秦文化在东周时期属于亚文化,秦统一中国后秦文化上升为主流文化;与周人相比,秦人政治文化是一种法治文化和功利文化,其特色是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务实功利的价值取向,崇尚法制的政治意识,变革制度的理性自觉;秦朝建立后,将自己的政治文化上升为政治制度,对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以及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研究秦人政治文化,对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财产是促进宪法思想产生以及宪法演进的主要动力。国有财产是财产的重要类型,它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国有财产是中国立宪的重要制度基础。宪法文本形成的国有财产结构构成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福利国家与国有财产的联结是未来政治和社会发展的新方向。在过去的20年里,国有企业改革对中国的政治和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不仅从法律和制度层面推动了宪政发展,也促进了国家观念、社会结构和人民观念的转型。国有财产能够被视为中国宪政发展的动力,这是从历史和现实的视角观察中国政治和经济发展得出的结论。未来中国的宪政建设还需要重视国有资产的运营和监管。  相似文献   

18.
楚秦起诉制度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和秦国的起诉制度已相当完备,如起诉形式已有了公诉与自诉之分,自诉案件中出现了本诉与反诉,司法机构受理起诉的条件也有了制度性规定,起诉与受理阶段还制作了相当规范的司法文书.楚、秦两国的法律制度和司法实践,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上古中国的法制文明程度.  相似文献   

19.
楚秦刑事诉讼证据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刑事诉讼活动中,楚国和秦国已建立了确保诉讼证据合法性的制度,探索出了获取诉讼证据的方法与策略,并已善于运用不同的诉讼证据种类揭露犯罪。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特色"日益成为当代中国的一个突出特征,中国政治文化及其变迁也表现出一些全新的特点,并将影响和塑造未来中国政治发展。在政治文化结构即体系文化、过程文化和政策文化等三重维度上,改革开放丰富和完善了中国政治文化的内涵尤其是政策文化的内容,在保持政治文化同质性的同时,也使一定程度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成为明显的政治文化特征。经历了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洗礼,中国政治文化的发展迫切需要日益融入更加积极的文化成分和观念要素,中国政治发展的现实也迫切需要一种与中国政治发展现状相容并能有效促进中国政治持续发展的政治文化。政治发展进程中政治文化的构建要求在已经成功构建的政策文化基础上,构建稳定而明确的体系文化以及均衡的过程文化。理性面对不同传统并从中寻求支持,是政治文化构建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