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雪小禅 《社区》2014,(32):18-18
前些天我去山西旅行,遇到一个六十六岁、自己背着包独自旅行的老女人。那时我们跟着旅行团走走停停,一路嚷嚷着拍照啊听讲解啊,热闹得很。其实我很烦这种旅行,我宁愿一个人背着包四处乱逛,因为独自旅行是一种精神的放牧啊,但由于是跟着单位玩,没办法了,只好导游的小红旗举到哪里我就跟到哪里吧。  相似文献   

2.
<正>以下的旅行常见错误,快来数数,有几个在说你?搭上了一个"猪"队友一个人旅行并没有你想象得那么孤独和恐惧,相反,可以充分享受独自的空间,无论是走走停停,还是"寻花问柳",都能自己安排得自在洒脱,不被他人束缚或羁绊。然而,如果你在旅行途中,被一个同样是独自旅行的"猪"队友搭上,那就丝毫体会不到一个人的精彩了。倘若你遇到的还是个千金之躯的大小姐,或是个高冷目空一切的大少爷,可真是糟了八辈子的心了。所以,不然就是坚定地一个人行走,不然就选择从一开始就带着家人出门,万一你半路上耳根子软,被个脑子不会拐弯、生活不能自理的队友搭上,那么这段旅行可  相似文献   

3.
微微 《今日南国》2008,(19):42-44
名词解释:背包族他们是热爱大自然和自由的理想主义者,他们背起背包,带上睡袋和日常用品.手拿一张地图就可以开始一个人的旅行。他们是一群怀抱理想独自上路,到处流浪看世界的人,旅行是他们生命的又一种延续。背包族的特征:1.他们不畏艰难,意志坚定。2.他们对大自然的迷恋超越了自己的生命。3.他们有挑战磨难的勇气。4,他们是对生活充满好奇的人。5.他们生命的状态就是永远行走在路上。6.背包,是他们离不了的家当。  相似文献   

4.
吴淡如 《社区》2013,(2):26-26
我一直相信,不曾独自离家生活过的人。不容易长大。 一个人只有在独自旅行时,才听得到自己的声音。某种声音会在你离开所谓正常轨道后才出现,让你在奇特的一瞬间发现,啊,原来这才是我的真正声音。它会告诉你,这世界比你想象中宽阔,你的人生不会没有出口。  相似文献   

5.
阳光抛弃大地,贴上邮票独自旅行。夜像生锈的细铁丝从墙角破旧的蛛网上轻轻滑落,落在了脚前柔弱的小草上,还轻轻地在空气中荡漾轻吟着。  相似文献   

6.
这世上最快乐的事情之一就是旅行,不过我喜欢独自出门。在房间里,我享受的是社会生活,但是在室外,大自然就是我最好的伙伴。虽然我是一个人,但我从不感到孤独。  相似文献   

7.
陈厚 《成才与就业》2014,(Z1):98-100
正原来我们常常感动于陌生人的关怀,却往往忽略了亲人的关心。我想旅行带给我的,是在短暂的逃离后,对自己和世界更清楚的认识,旅行改变不了世界,却能改变看世界的眼睛。很早就想独自出门旅行,去体验在路上的未知与自由,却总是少了那么一点勇气,少了那么一点冲动,羁绊了脚步。决定出发,是在看完旅游卫视的纪录片《搭车去柏林》之后。谷岳和刘畅,一个是环球旅行家,一个是纪录片导演,从北京到柏林,88个陌生司机,100天的未知旅行,16000公里的搭车路途。前方是未知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凉夜小昭 《社区》2009,(32):19-20
森吉梅朵是北京人,画家,在德国生活过两年,高挑美丽。,一个很时尚很自由的女子。她从小喜欢只身出去旅行。20世纪80年代交通还很不便利的时候,她就独自多次穿行于西藏各个角落。遇到无人区的地方她就步行,在牧民家里留宿,以至于现在,在许多很少被外人知道的地方都还流传着曾有一个汉族女子独自走过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漫游意大利     
芳汀 《社区》2004,(5):29-31
与国内组织的“粗糙8国游”不同,这次去意大利的20多天行程都是我独自背着双肩背上路的。我像一只无头苍蝇走哪算哪,虽有寻找旅馆、赶乘舟船之苦,但也让我拥有团队旅行享受不到的自由。旅行让我了解意大利的风土民情、人文历史,澄清了书本上得来的片言只语的模糊认识。我愿将这些新体验与新发现与读者分享。  相似文献   

10.
安琪 《北京纪事》2013,(6):70-73
1986年,29岁的英国小伙威廉在英国一家旅行公司的赞助下,开始了他梦寐以求的长城探险之旅。探险结束后,他爱上了长城。并决定定居中国。从独自去长城捡垃圾,到呼吁更多的人加入到保护长城的队伍中,在中国的26年间,威廉始终在从事保护长城的相关工作。  相似文献   

11.
轻松一刻     
《社区》2010,(10):57-57
两个选择 有一次,马克搭乘小客机旅行,空姐问马克:“请问要不要晚餐?”马克问:“有什么选择吗?”“要或不要!”空姐回答。  相似文献   

12.
智慧妙语     
人生是一场旅行。要么旅行,要么渎书,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 在等待的日子里刻苦读书,谦卑做人,养得深根,日后才能枝叶茂盛。  相似文献   

13.
《人生与伴侣》2013,(8):55-55
在旅途中,旅行者即便按时上床,也会感到睡觉有困难。有人感到不习惯或周围太吵而影响睡眠;有人感到床或旅店不舒适而影响睡眠;还有的人由于消化不良或慢性失眠,甚至有些人是由于担心工作、财政或家庭问题而引起睡眠问题。在假期中,有睡眠问题的女性比男性多两倍。专家为我们提供了在旅行中一些可保证良好睡眠、使旅行更加轻松的小贴士。  相似文献   

14.
一些十八九岁的欧洲女孩,身上并没带多少钱,却能背着行囊独自周游世界。如今,国内也出现了这种时尚旅行族,他们出国不用带钱,走到哪里都靠打工赚钞票,然后四处潇洒游走。  相似文献   

15.
酒店式女友     
我有一个喜欢住酒店的女朋友。 即便是不出城也不特别的日子,她都会偶尔去开一间房,给自己买一瓶红酒,背着一个时尚大包,里头装着护肤品、睡衣和电脑,独自在酒店的房间度个周末。 乍听说时,我超不能理解。 根本想象不到此种行为的必要性,又不是跟男人在一起,独居的家和独自过夜的酒店房间,有什么不同吗?  相似文献   

16.
正梦想也许很简单,也许很遥远,有时我们需要勇气和魄力去实践它,过后却发现从"想"到"走",其实并没有那么难。80后女孩高霖,第一次走出国门就独自在北欧游荡12天,总共花费1.2万人民币。不奢侈、不自虐,她用自己的诀窍完成了一场用各种"特价"来支撑的快乐旅行。  相似文献   

17.
救亡图存近代语境下,晚清知识女性开始涉足诸如游记、政论等原为男性把持的文学类别。《妇女时报》倡导女性"游历",并为女性游记提供言说平台,这在中国女报史上实为首次。细读这些女性游记文本,可见其蕴含的生活史和思想史双重价值:就旅行方式而言,知识女性已由传统社会随夫随父宦游转变为以求学、求职、休闲度假等为目的的"独自"旅行;更为重要的,旅行书写是在媒介叙事的公共属性之外,开创了一个具有私人色彩的言说空间,而知识女性在旅行叙事中所刻意彰显的民族国家意识、现代知识、文明、卫生的自我身份,一定程度上显示了近代政治文化对女性日常生活及私人叙事的深度嵌入。  相似文献   

18.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温州商人在异国的经商之道仍然是个谜。做皮包或开餐馆,当年温州人靠这两样事开创了巴称的地盘,成为可以独自挥舞上千万、上亿元个人资本的成功商人。但回头看看,漫州人走的并非是一条牧歌式的迁徒之路,其中更有许多黑暗和孤独里的抗争。  相似文献   

19.
《女人世界》2008,(8):32-33
一种旅行不能满足内心的要求,我们便开始寻找更惬意的旅行方式,或奢或简,但能带给我们快乐是最重要的。世界四大豪华邮轮公司之一的皇家回勒比邮轮公司(RoyalCaribbean),日前已经正式同中商国际旅行社世界旅游中心签订了大陆地区的邮轮一级销售代理合约,这意味着这家世界顶级的邮轮公司正式踏上了北京旅游的舞台。一般邮轮界的“航空母舰”已经驶入了中国这片广阔的水域。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的舆论调查显示,韩国国内拥核的呼声很高,多达七成以上的人支持韩国独自进行核武装。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应对来自朝鲜的威胁,二是对美国延伸威慑的不信任。同时,韩国自身也有试图研发核武器的历史,自20世纪70年代朴正熙总统时期开始,韩国就试图研发核武器。此后,通过不断试探,韩国掌握了相关的技术与原材料,理论上已经具备了制作核武器的能力。在现实主义理论脉络下,韩国很有可能最终走向独自开发核武或至少是重新部署美国核武器的道路,那时朝鲜半岛无核化很有可能无法实现,也会对东北亚地区的和平安全造成冲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