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人品与官品     
李新忠 《今日南国》2006,(22):52-52
人品,即人格品行,是一个人的道德水准、立身做人的综合惶惶不可终日。体现,它反映了一个人的基本精神风貌。官品,这里指领导干部炼就好的人品,非一朝一夕之功。《菜根谭》里讲:“欲做的政治品行。它是领导干部的政治品格、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锻来。”人品不是建立在职位、权是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力的基础之上,而是在德育的教化和熏陶、法纪的约束、工作的人品和官品,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对领导干部来说,二磨砺中逐步形成的。“为官一日,要行一日好事”。领导干部应者有着必然的联系。做官先做人,只有…  相似文献   

2.
在以往对李清照的研究中,人们往往注重对其文品或者作品分析,回避其人品问题的探讨。本文试图以"文如其人"、"表现说"、文艺价值功用观和诗文评价标准等理论为研究方法,寻找李清照人品与文品的对应点和结合点,分析二者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3.
主张诗品、文品与人品的统一是中国文学批评追求文学理想人格之美的集中反映.从先秦到明清,这种理论经历了"文如其人"理论的滥觞、"言为心声"的理论发展、"魏晋风骨"的审美性位移、"文以载道"理论的深化扩展、"文品即人品"理论的变异与总结等不同阶段.随着时代精神的变迁和文学观念的更迭,历代文人学士对文品与人品之关系的认识也在不断的深化.  相似文献   

4.
潘岳人品和文品的关系历来是被后人评价褒贬不一的一个问题。笔者通过论述潘岳生前的三条史实来论证其人确实存在“人品和文品”不一致的现象,并分别从人格、思想、社会三个因素深入挖掘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赵文禄教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科党建》2008第3期“理论探索”专栏上撰文指出,风格即其人,人品即官品,做官先做人,是为官理念的根本所在。人品是官品的基础,而官品是人品的具体体现和延伸。所以,只有有了好的人品才有好的官品,如果不具备诚信、正直、善良最基本的人品,就不会有好的“官品”。  相似文献   

6.
有朋友向我推荐一本新书,打开书页,即被作者诗化的语言所吸引,被富于思辨的学理所折服.该书有一个内涵丰富而又气贯长虹的名字<中外散文纵横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第一版).该书的作者傅德岷先生既是一位著作等身的文艺理论评论家,又是一位小说家,属于学者型的小说家.读完傅先生的<中外散文纵横论>,不觉为作者的学识所折服.  相似文献   

7.
曾巩是著名的"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除其有突出的文学成就外,他的经济思想也很丰富,涉及到节用、通商、社会救济、重农等诸多层面.曾巩的经济思想与中国传统的儒家经济思想有相同的一面,但也有显著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8.
本文剖析了曾巩的山水诗、咏史诗、咏物诗,论证了曾巩的山水诗抒发了自己想要弛骋沧海、追寻理想、奋斗不止、求索不息的壮志豪情和壮志难酬转归自然的心情。他的咏史诗皆借凭吊古人来抒发现实人生的诸多感慨。他的咏物诗则从咏自然现象,树、花、果等,在平凡中见新意与真意。最后总结了曾巩诗歌的三个特点:含有议论化,具有民本思想和努力追求哲理,概括出曾巩诗的16字风格。  相似文献   

9.
"唐宋散文八大家"中曾巩受人争议最多.解读<元丰类稿>中的三十四篇杂记文,总结其艺术特色,既有助于理解曾文雍容平和的独特风格,也有助于重新认定曾巩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10.
曾巩以文章鸣,被后人称为醇儒。近年来对曾巩的研究从深度和广度上都往前推进了,以往局限于文学史中的曾巩研究的局面有所改变。曾巩以儒家理念为思想基础提出了"节用裕民"的主张,并在钱荒、荒政、基建方面提出了自己的主张。  相似文献   

11.
曾巩曾在馆阁任职十余年,他的编辑思想主要体现在其编修史书、整理古籍和校对金石碑铭的活动中。其编辑宗旨为叙录解题,传道说理;编辑策略为究其本末,考镜源流;编辑目的为记录史料,传世不朽。曾巩的编辑理念在当今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道关系的阐说是古文家、道学家和时文家之间的重要分野。作为一名古文家,曾巩对于文道关系有着自己的独到阐说,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浅深徐急说,二是文章兼胜说,三是文须当理说。总体上,曾巩认为道德修养比文章修养更重要,但同时又文道兼顾,认为二者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曾巩对文道关系的阐说是对欧阳修文学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重要理论构成。  相似文献   

13.
北宋中期,儒学复兴运动波澜壮阔地展开,以“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著称的曾巩在诸多方面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曾巩在文学、史学上力倡“明道”;揭斥佛老“异端”之害,坚持儒家道统;在兴学中呼唤“古人教学意”;追求儒家“王道”政治理想;较早对“性理”问题进行探讨等,皆表现出新儒的鲜明特征。在这场思想运动中,曾巩发挥了主将的角色。  相似文献   

14.
曾巩的诗歌创作,题材非常广泛,思想内容极为丰富。既有反映民生疾苦的纪实性诗歌,又有关乎国家时政、现实性很强的爱国诗歌;既有追忆历史、缅怀古人借古讽今的咏史诗,又有借物抒怀、感情深沉的咏物诗;既有寄托山水、情景交融的写景诗,又有情感真挚丰富的酬和送别诗,呈现出鲜明的多元化特征。  相似文献   

15.
16.
曾巩散文风格的形成与其语言艺术密切相关。肯定地说,没有散文语言质而雅、淡而腴的审美特征,就没有曾巩散文平正温雅的文风。曾巩散文语言的"质"体现在用最浅近、最朴素的文辞来表达思想,其散文语言的"雅"则体现在多取法儒家经典,多用经典中的语句或化用经典中的语句。曾巩散文语言的淡而腴体现在对字词句的斟酌和运用上,他还善于用平淡的记叙、议论表达深沉的感情。质而雅、淡而实腴最终来自思想的深刻,简淡的语言形式必然要求内容充实。因此,其语言质而雅、淡而腴的特点并不仅仅是审美情趣上的特点,从更深层面而言,它实质上具有道德规范和价值提升的意义,是儒学正统思想的折射,是儒者温文尔雅气质的外现。  相似文献   

17.
18.
《通典.魏官品》记载了曹魏时期的官职品阶制度,是研究中古职官制度的重要资料。由于《魏官品》中时有杂糅晋制的情况,以致人们对《魏官品》的产生时间提出了不同看法,甚至对曹魏是否实行过官品制度也产生了怀疑。依据史实,《通典.魏官品》的主要依据应是魏明帝太和三年颁布的魏《官品令》,同时还参考了时间稍晚的魏《甲辰令》。从《魏官品》的产生时间可知,曹魏初年就已创立了官品制度,且其时间最迟不出太和三年。因此,尽管《通典.魏官品》所本非一,间或亦杂晋制而言之,但其真实性和史料价值却不容置疑。  相似文献   

19.
在唐宋八大家中,曾巩由于其散文的平正温雅而别具一格。曾巩在散文中表现出温厚平和、含蓄深沉的情感特征,既不同于欧阳修的深情绵邈、感慨淋漓,也不同于王安石的果敢斩截、刚直峭激。这种散文风格的形成与他在散文中表现的感情有很大关系。曾巩散文的情感主流是温和含蓄,很少激情洋溢,这是形成其散文平正温雅风格的重要物质前提。淡化情感、注重平衡式抒情或说理是他化解不平情感的具体手段。  相似文献   

20.
杜荀鹤的人生道路及人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唐诗人杜荀鹤,其人品曾被封建文人丑化和诋毁,留下千古恶名.本文试图追本溯源,对"谄事朱温"和"谋杀缙绅"等问题加以考辨,以便公正地评价诗人和研究<唐风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