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文解字》中与“羊”有关的字仅有三十多个,它虽然只占《说文解字》的一小部分,却凝聚着先民对于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思想观念,存贮着生动鲜活的历史文化内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羊,不仅是自然之物,而且还被赋予了丰富、深刻的文化内涵。可以说,中国人传统的饮食风尚、审美追求以及礼仪法则等都与“羊”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从“羊”一词词源看不同语言的文化联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蒙古语和突厥语的“羊”一词具有同源关系 ,它们都来源于 qorin (圈 )的动词 ;汉语的“羊”同“”同源 ,“养”同“羊”也同源。根据“院”、“园”、“垣”同“”之间的语音联系 ,认为“羊”也来源于“院”、“园”、“垣”等。由此看来 ,蒙古语和汉语的“羊”的共同点是在词源上都与“圈养”保持词源关系。  相似文献   

3.
说“羊”     
从现在的考古发掘来看,我国古代人民在公元前四、五千年时就已经进入定居的农业生活了。然而,我们却有理由推测,我们的祖先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仍然与畜牧业保持着相当密切的关系,家畜在他们的经济生活中依旧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在饲养的牲畜中,则似乎以羊为主。关于这一推测,可以从汉字的构造上获得旁证。例如“養”,(简化字作“养”)字,由“羊”与“食”构成,乃养育、供养、营养之义,是知最初以羊作为养生的主要食品。又如“美”字,今天通指味、色、形、声的好。但是该字也源出于羊,盖“美”者,从羊从大,《说文》注云:“羊大则美,故从大”,可见古人造“美”字的第一个感性认识来自羊。再如“義”(简化字作“义”)字,从我  相似文献   

4.
何其波 《小康生活》2000,(11):53-53
近二年来,北京市怀柔县庙城中学职工尹水生,养殖加工中华地羊,把小小地羊骨头变成了“金条”,今年8月,销售地羊骨头1.2吨,收入20.6万元。  相似文献   

5.
《阅读与作文》2008,(6):31-31
澳洲是位于太平洋西南部,赤道南北广大海域中的一个洲。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一批富有特色的景观与旅游资源。其中,“无水的湖”、“无尾巴的羊”、“无翅膀的萤火虫”也就成为澳洲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6.
澳洲是位于太平洋西南部,赤道南北广大海域中的一个洲。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一批富有特色的景观与旅游资源。其中,“无水的湖”、“无尾巴的羊”、“无翅膀的萤火虫”也就成为澳洲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7.
古代传说的地下的“坟羊”,实际是对地质学的“钙质土”的趣味说法。“网象”是对水螅、海蜇等无脊椎动物的趣味说法。本来有可贵的科学内涵,由于对此未进行研究,实质遂被泯没;而原来附及的趣味说法便得以歧向发展,喧宾夺主,以讹传讹,混杂出许多迷信,而且甚嚣尘上,繁衍成为系列名目。由“坟羊”衍生的有:玉羊、贾、邪、聚。又有“地生羊”,所谓以羊脐、胫骨、羊角种于土中,可以生长出活羊来。由“网象”衍生的有:沐肿、无伤、蝄蜽、蝄像、魑魅魍魉。趣味说法的形成主要是靠语言转变手段,特别是借谐音来达到指鹿为马、张冠李戴的荒诞效果。  相似文献   

8.
唐昊 《市民》2006,(7):63-65
中国不缺“狼”、也不缺“羊”,缺的只是“人”。  相似文献   

9.
梳理元代散曲、杂剧、南戏,可知元曲中有5个场合使用“羊”“酒”:1)作为食物、饮料;2)一般的喜庆场合;3)谢仪或致歉的财物;4)用做安慰亲友的财物;5)婚嫁聘礼。从民俗学的角度看,“羊”“酒”在婚嫁聘礼中功用是:“羊者,祥也,群而不党”;“酒”者,“久”也。都表达了人们对美好婚姻的祝福和愿望,同时也寓有一定的巫术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古代中国曾存在过一种以法(——————羊)及其善、义()、美(三字均以羊为内核)为特质的具有法道德理性与实践精神的“羊文化”;真正能够象征华夏祥和循法与礼仪之邦本质的灵物是羊,而非表征帝皇和皇权以及面目狰狞与张牙舞爪的龙  相似文献   

11.
甲骨文中的“美”字实为“羊头或羊角的头饰”和“正面而立的人”组成,许慎《说文解字》的解释依从的是小篆形体故不能算是对“美”字原始意义的解释,同时与“美”同义的“、善、祥”等字都从羊,但这些字义与“味觉美”无关。根据原始汉字的结构规律,结合历史学和人类学知识可以发现“美”的本义是“羊人为美”,应当来源于图腾仪式。  相似文献   

12.
李存山在《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4年第3期撰文指出,中国文化在历史的发展中有“变”亦有“常”,“变”就是文化发展的变革性、阶段性,“常”就是文化发展的继承性、连续性。孔子论三代之礼的相“因”与“损益”,符合文化发展之“变”与“常”的辩证法。自汉代始立的“三纲”,并非中国文化所“因”的常道,而是汉儒为了适应“汉承秦制”作出的“损益”。在中国近代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中,从“中体西用”发展到“标本并治”乃至“重估一切价值”,“哲学”观念和进化论的引入对这一进程具有重要意义。以儒家学说为主流的中国文化,其常道并非“三纲”,而应是崇尚道德、以民为本、仁爱精神、忠恕之道、和谐社会,这也是我们应该传承和弘扬的优秀传统,而我们也应在文化上作出与现时代相适应的“损益”。  相似文献   

13.
秦珍子 《社区》2013,(12):62-63
身为一名工作刚两年的民警,冯世伟得知所在辖区出了件拐卖儿童的大案时,着实吃了一惊。 “我们这里治安一向很好。”这位80后小伙儿解释说。他所在的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县由一群小海岛组成,不少人外出打工,平时很宁静。作为双朴派出所的民警,冯世伟帮人找过走失的羊,给人调解过酒后的纠纷,还没遇到过什么“大案子”。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中国古典悲剧“大团圆”之“事圆”、“理圆”和“情圆”三个层面的剖析,探讨了中国传统悲剧结局的特色,并指出“大团圆”之“圆”作为中国文化圆的积淀与投影,正充分体现了其封闭、保守的一面与醉心古典和谐的弱点和弊端。  相似文献   

15.
“麻”考     
“麻”在上古文献中最初指意单一,指中国传统的大麻,据上下文意也可指大麻之籽实、大麻纤维所织之布——麻布。传统文献所言“五谷”、“九谷”,其中之“麻”是指中国传统的“大麻”。此“大麻”又称汉麻、火麻等,其植株雌雄异株。在古代,其籽实可用以榨油食用,亦可炒熟食用,在中国古代医学著作中经常出现,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脂麻”即“芝麻”,其在中国种植虽早,但在汉代以后才逐渐普及,文献中最初的“麻”并不指“脂麻”。  相似文献   

16.
对桑弘羊参与燕王谋反问题,学术界迄今尚无定论。从官方所公布的材料看,其指控并没有直接证据。而桑弘羊是否参与谋反,关键在于他对上官父子的密谋是否知情。桑弘羊有可能知情,但种种迹象却得出相反的结论。故所谓“谋反”,实际仅仅“涉嫌”而已,亦即霍光的政治迫害。  相似文献   

17.
“毅”即家山羊.由于南方蓄养之山羊多为黑色,故将“羖”讹为“黑羊”或“黑色公羊”.“羖”又写作“羖(羬)”,敦煌文献也写作“骨力”.一群中既有绵羊又有山羊,是牧人根据两者之习性总结出的放牧经验.其中的羖羊不仅起领头作用,也为牧人提供乳品.敦煌牧业经济中,“羖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归义军时期,羖羊约占到全部羊的三分之一.羖羊不仅提供用于精纺的羊绒,而且提供用于制革的皮张,还是敦煌乳品的主要提供者,羖羊肉味鲜美,也受到敦煌人的喜爱.  相似文献   

18.
我们说汉语的往往喜欢利用谐音字激发对同音异体异意词的联想。笔者姑妄把这时使用的谐音字称为“trigger word”,所激起的同音异体异意词称为“teiggered word”,所激发起的联想则称为“triggered association”。 大家知道,广州的别称之一是羊城。我们可以把此处的“羊”看作是“trigger word”,“祥”是“triggered word”,而“吉利、幸福”之类的联想就是“triggered association”。汉语这时之所以能够产生这种效果,原因之一就是(据《现代汉语大字典》)“祥,古文作羊”,“祥”的意思之一乃“幸福、吉利”;因而“羊城”(trigger  相似文献   

19.
根据“上古图文”与“传世文献”之二重证据体系研究发现:中国上古神话并非古人“幻想”之产物,而是先民以其“自然观念”和“自然语言”对上古“飞碟时代”之描述。先民没有与“飞碟时代”对应的“科技观念”和“科技语言”,他们以其“自然观念”和“自然语言”对之所作出的理解和描述,就形成了以比喻、形似、隐喻、暗示等“谜语”形式说出的上古“神话史”。所以“飞碟观念”正是破解中国上古“神话—谜语”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20.
中国“龙”和西方“dragon”之文化差异与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长期以来把中国“龙”译为英文“dragon”。但由于中国“龙”文化和西方的“dragon”文化差异很大,导致了中西文化交往中不必要的误解。文章首先探讨了中国“龙”文化和西方“dragon”文化之间的差异,其次分析了目前翻译界对中国“龙”及西方“dragon”的翻译状况,最后从翻译过程、翻译的本质和任务及翻译中外域文化的可容性规范等角度指出了目前翻译的缺陷,并提出了合理的翻译方法,旨在为中国龙“正名”和为具有中国特色文化的翻译探索一条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