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燕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9(6):811-818
政府投资是政府部门实现资源配置及其宏观政策意图的重要手段和基本途径.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其数额都十分可观.通过对A省省级各部门的深度访谈发现,目前我国省级政府中的投资管理体制除了有明文规定的各种正式制度外,在决策上还存在着非正式的分管领导制度与部门决策权,而这一制度在政府投资决策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周燕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811-818
政府投资是政府部门实现资源配置及其宏观政策意图的重要手段和基本途径.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其数额都十分可观.通过对A省省级各部门的深度访谈发现,目前我国省级政府中的投资管理体制除了有明文规定的各种正式制度外,在决策上还存在着非正式的分管领导制度与部门决策权,而这一制度在政府投资决策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哲学的角度,论述了思想政治工作力量来源的四个方面,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缺乏应有力量的原因,并相应地提出了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力量的一些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政治关联作为一种重要的非正式制度,会扭曲政府补贴这一稀缺资源的配置,而市场化进程作为一个正式制度不断建设和完善的过程,能够优化资源配置。针对上述问题,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8—2017年的数据,进行了计量分析。研究发现:(1)政治关联度越高的企业,得到的政府补贴越多。即政治关联度高的企业,会运用自身的政治资源来争取更多的政府补贴,而且政府的自由裁量权,会将补贴分配给政治关联度高的企业,从而扭曲了资源配置。(2)企业所在地的市场化程度,减弱了企业政治关联度对政府补贴的正向影响。基于上述研究结论,建议应避免政治关联这种非正式制度给政府补贴资源配置所带来的扭曲,继续推动市场化进程,促进正式制度不断完善,最终优化政府补贴资源的配置。 相似文献
5.
唐斌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7(3):10-13
《论美国的民主》是政治学领域一部不朽的名著,文章认为其基本思想在于承认平等和民主的发展势不可挡,写作目的在于突显民情在维护民主制度中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文章运用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理论对《论美国的民主》中的政治制度移植思想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认为其对民情的重视即是注重非正式制度对维护正式制度的基础性作用。这一思想对我国的政治现代化进程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它要求我们在审慎移植西方政治制度的过程中,要注意移植而来的政治制度与我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6.
论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文化适应性——基于制度移植理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香华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1(5)
中国新<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和实施实质上是正式制度的国际移植,它必须与以文化为主体的非正式制度实现协同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中国传统文化对有效实施新会计准则有显著不利影响,表现为不利于保持会计独立性、不能激励企业充分披露信息,阻碍会计职业能力的培养和降低会计监督的效果.因此,要保证会计准则的实施效果,必须注重以文化为依托的制度环境的配套性和适应性建设,注重非正式规则的完善和价值观的转变,从世界范围、国家范围和企业范围三个空间层次构建适应会计国际趋同的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7.
党艺峰 《渭南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11(3):28-32
大一统的实践完成和理论诠释是汉代社会的共存问题,司马迁通过对中央集权和地方自治、国家经济和商人势力等矛盾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回答,从而为传统中国政治形态的建设做出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政治哲学范式是依其理性根据的不同而定义的。古代政治哲学范式有三种类型:柏拉图的唯理论型,亚里士多德的经验型,阿奎那的神学型。古代政治哲学范式有三个基本特征:奠基于客体理性的基础上;是求善的政治哲学;给人们一种“古代人的自由”的承诺。 相似文献
9.
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提出“理想的意图”变成“理想的力量”的经典论断,不仅说明了“理想的意图”同宗教世界“虚幻的意图”、思辨哲学家“虚假的意图”、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的意图”的本质区别,阐明了“理想的力量”的实践性、人民性、革命性,而且揭示了“理想的意图”变成“理想的力量”的内在逻辑关系和作用机制。“理想的意图”变成“理想的力量”的经典论述是关涉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和目标实现的基础命题,对这一命题的认识有助于深化我们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理论、方法原则、时代使命的具体理解和把握。对“理想的意图”变成“理想的力量”的逻辑关系和作用机制的深入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意义、实践意义和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0.
舒大清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0(2):34-37
中国古代政治童谣的本质,是以神秘技术与理性意识相结合,对未来政治结果进行预言。因人类的特殊解释心理习惯,故常有附会童谣发生,这使人们认为童谣绝大多数是附会所致。但此种现象的存在,并不否定童谣的正常预见判断性质。 相似文献
11.
12.
乡镇政治的研究在村民自治的热闹过去后逐步显露出来,但研究的视野却只局限于改革与设置的具体政策层面,把一个真实的乡镇抛弃了。而《小镇喧嚣》一书则在喧杂声中陡然而出,把一个乡镇场域中所发生的故事,以文学式的描摹与学理性的分析呈现出来,让我们看到了另一种逻辑,看到了宏大话语背后乡域政治运作的真实,给乡镇政治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素材。 相似文献
13.
龚智慧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1,(2):26-27
马克思文本中并没有专门著作对"权力"进行论述,但对政治权力运作却有精彩详尽的论述,主要集中在他对1848年至1851年底法国政治的直接观感之中。对于马克思经验文本中的"政治权力"概念,可以从五个方面进行展开:政治权力的行动者、政治权力的行动空间、政治权力运作的政治后果、政治权力与制度化以及政治权力会不会作自我否定性运动。 相似文献
14.
戊戌地方制度改革与维新派的地方政治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戌维新运动中,光绪帝下令裁撒湖北、广东、云南三省巡抚,反映了维新派试图通过"委重督抚"加强地方权力,并提高行政效率的政治思维;而湖南省在变法中创设的南学会和保卫局,都反映出维新派试图通过地方议会和地方自治改变督抚专政,让新式绅商掌握更多地方权力的政治用意.维新派在维新运动中的地方政治主张,都是以政治权力下移为核心. 相似文献
15.
杨天宏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22(10):5-10
北伐前夕,随着中央政权在直系及反直政治军事同盟之间交替,新的权力中心无法形成,中央政权名存实亡,地方自治思潮兴起,中国政治出现了明显区域化倾向.地方实力派纷纷实施与中央若即若离的区域性统治,所提出的政治口号体现了强烈的地方意识,由此形成了中央权力的弱小和地方权力的强大的政治格局.在这种情况下,中央政权只能依靠各实力派之间的"均势"来维持统治.如果说,19世纪末,中国的地方主义是一种"分"是为了"合"的"中央方向上的地方主义",那么,此时的地方主义显然已经偏离了以前所具有的"中央方向"."三·一八"事件之后,中国事实上已处于无中央政府状态.这为广东国民政府北伐的成功,提供了有利的政治条件. 相似文献
16.
王建学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
中国传统社会存在特定的地方自治观,它构成了近代中国地方自治观念及其嬗变的前见和基础,在西方地方自治学说传入中国后的相当长时期内,一直是占居主导地位的地方自治观.西方自治学说的影响不在于全然颠覆中国传统自治观的政治内容,而是赋予它地方自治团体的法律上的人格化形式.因此,地方自治西方移植说只有针对法律意义上的团体自治才能成立.我国的自治学说直到民国中后期才完成从政治意义到法律意义的转变,并相应地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法学学说形式.地方自治团体的概念是近代中国地方自治学说嬗变的最大收获. 相似文献
17.
余蔚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69-79
南宋中后期,地方行政机构中同级或上下级机构的长官互相兼职日渐增多,这种非制度层面的"隐性"因素,导致真实的地方行政权力分配格局偏离条文所显示的理想格局,行政权力由底层的县向中、上层的州、路和制置司、总领所集中。若将中、上层级的地方政府看作一个整体,其内部又出现不同机构之间权力合并的迹象。更为重要的是,正是由于这种"隐性"因素的推动,使得南宋时期行政权力的分配格局日益不利于中央集权。 相似文献
18.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9,(2)
南部县劝学所由学务局改设而来,设立之初乱象丛生,随着劝学所的运作,新学堂逐渐广泛设立并呈现新旧交错的局面。劝学所的职责在南部县的实践中总体呈现界限模糊、权力扩大化的特点。具体而言,劝学所与县视学的职责一体化、劝学员与劝学学董的职责界线不清。而权力扩大化主要体现在筹款权、禀诉权、办学权上。分析其原因,除学部章程规定的粗略性以外,新式学堂的兴办实为地方阶层、各集团利益博弈提供了机会。 相似文献
19.
吴显庆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3)
本文从认识的对象和层次,从起源和产生的先后,从发展中出现的学术分化,从存在形式和实践意义等方面的区别,论述了中国古代的政治辩证法思想不同于哲学辩证法和一般政治思想。指出在战国后期和西汉时期,已出现了较为集中地阐发辩证性政治思想的专门著述。在与中西方同类思想的比较中,文章论述了中国古代政治辩证法思想的主要特点。文章还论述了这项研究对于认识和发展哲学辩证法、深化对古代政治思想的认识、形成政治辩证法的基本理论等方面的价值,以及在现实的政治稳定、政治体制改革、政治决策等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边涛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
政治信息是公共权力存在和运行状态的表现方式,政治制度,历史事件都是政治信息的载体.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承载的政治信息量的大小和密度存在差异,这些载体最终被文本化,保存下来.在传统文献里,史部文献富含政治信息,而政治制度就像政治信息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