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论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矛盾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庆仁 《东岳论丛》2002,23(6):61-65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是通过它们之间的矛盾运动展开的。它们之间既对立又统一 ,由此推动人类社会历史不断向前发展。从总体上看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 ,就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运动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哲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棱心价值体系是一个社会系统得以运转、社会秩序得以维持的基本精神寄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丰富、立意深远.本文主要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为基础,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等八个方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的提出、内容、实施进行较为系统的哲学分析,以期有益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进一步挖掘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目前,在历史唯物主义领域里,对一些基本的范畴的内涵和外延存在着不同的理解。深入探讨这些范畴的确切含义,对完善与发展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体系是有重要意义的。大家知道,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原理。但是,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设施等社会现象,应该划入社会存在,还是划入社会意识呢?  相似文献   

4.
人是社会生产的主体,也是社会存在的主体。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也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当"顶层"的社会意识左右了社会存在,社会存在背离了普遍的主体性价值,普遍的社会意识就会显现出对抗的因素,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矛盾就会加剧,社会意识的更多诉求,就会取向于社会存在的变革。坚持以人为本,必须牢固确立执政党的为民意识,始终坚信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和享受发展成果的主体。坚持以人为本,务必强化执政党的服务意识,坚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始终做人民的公仆而绝不凌驾于人民之上。务必要从意识形态的顶层,扭转只为少数人或少部分集团谋利益的价值观念,让社会回归正常的存在形态,让主体人的意识重归主流渠道。  相似文献   

5.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根本问题。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历史唯心主义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两种历史观的斗争归根到底是围绕着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的不同回答展开的。因此,分清什么是社会存在,什么  相似文献   

6.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逻辑关联,既是马克思哲学的一个基本问题,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问题。长期以来,学界对此开展了很多研究并形成了不少有影响的成果,但依然存在着诸多研究空间,甚至一些“元问题”也依然有探讨的必要。如果我们引进本体论、认识论和实践论三种维度并由此来阐释此种逻辑关联的话,那就会有新发现:众所周知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成立于本体论维度,“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成立于认识论维度,“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共同决定社会实践”成立于实践论维度。只有完整把握马克思的上述思想,才能深刻领会马克思语境下的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逻辑关联。  相似文献   

7.
<正> 当前,我国哲学界对社会基本矛盾主要有两种见解:一种见解认为,社会基本矛盾有两个,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另一种见解认为,社会基本矛盾只有一个,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这两种见解虽然都有道理,但也有不全面或不准确的地方。我认为,正确的表述应该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  相似文献   

8.
一、正确认识和处理两个文明建设的关系,切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存在和物质文明,社会意识和精神文明,它们分别属于社会生活的两大领域,即物质生活领域和精神生活领域。社会存在不等于物质文明,社会意识也不等于精神文明。但社会意识和精神文明有其内在的联系,这种联系体现在,社会意识的精华部分,即对社会存在起促进作用的部分,也就是精神文明的积极成果。这种既相区别又有联系的关系,决定了我们必须按照这一内在规律,正确处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始终如一地坚持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并以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目标,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切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9.
关于社会意识的主体性理解封毓昌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意识范畴,人们通常是就其对社会存在的关系,把它定义为社会存在的反映。具体点说,就是社会物质生活、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社会精神生活是第二性的;社会物质生活是不依赖于人们意志而存在的客观现实,而社会意识...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意识作为社会存在的反映,有其复杂的结构和内容,其中,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就主体反映的深度和层次,对社会意识作为最概括的区分.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对心理问题的研究有所加强,各种心理学说不断建立,对社会心理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范畴作更深入的研究的呼声也不断增  相似文献   

11.
读了贵刊八一年第二期尚乐林同志的《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吗?》一文,不无启发。但对尚文的观点实难苟同。我们认为尚乐林同志对“社会意识”的概念和“相对独立性”的理解都是值得研究的。首先,尚乐林同志把“社会意识”与具体的意识形态混为一谈了。“社会意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特定概念。同任何一个科学概念无不具有特定的内涵和外延一样,“社会意识”也有自己特定的含义。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即人们对自己周围环境、社会关系、社会构成的认识。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是产生社会意识的根源;社会意识是第二性的,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这是它的内涵。它的外延指包括政治、法律、道德、哲学、科学、宗教等具体的意识形态,以及人们在日常活动、相  相似文献   

12.
<正> 在社会意识领域内,社会心理是意识形态的基础,意识形态反映一定的社会心理并且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社会心理与社会意识形态的相互作用、双向影响和制约,是社会意识发展的内部动力,它与总的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但我国哲学界在相当长的时期里,只是强调社会存在直接决定意识形态,没有从社会意识内部深入阐明社会意识形态发生发展的规律。所以,论证社会心理对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和制约关系,还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种能动的反作用体现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不可忽略的作用 。  相似文献   

14.
发展是永恒的主题。科学发展观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对唯物史观的继承和创新。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原理马克思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提出用人们的存在说明他们的意识,而不是像以往那样用人们的意识说明他们的存在的著名论断,从而科学地揭示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在马克思看来,个人借以进行生产的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15.
社会意识作为社会存在的反映,随着社会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这一体系是有其结构的。深入探讨社会意识的结构,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简要回顾以往对社会意识的研究,主要是根据社会意识的各种表现,按其相互区别划分为不同的形式。到目前为止,对于社会意识的划分,基本上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将社会意识统统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平行划分为不同的形式。这是传统  相似文献   

16.
关于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有些历史唯物主义教科书写道,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何者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历史唯物论和历史唯心论的唯一标准。历史唯物论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历史唯心论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这个道理,人所共知,似乎用不着再作什么  相似文献   

17.
社会转型时期中国宗教的世俗化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十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传统型社会被逐渐现代型的社会所代替。社会进入了动荡期、振奋期、发展期。作为社会存在的一种反映,中国宗教也在不断发展变化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变化,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基督教为例,最初基督教同奴隶制经济相适应,起着维护奴隶制社会的作用;随着奴隶制经济向封建制经济的发展,基督教形成了同封建等级制相适应的封建教阶制;随着封建制经济向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基督教成为资本主义统治的工具;社会主义经济…  相似文献   

18.
蒋大椿先生的《当代中国史学思潮与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发展》一文从关于社会历史规律的客观性问题 ,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问题 ,关于超越唯物史观的问题等四个方面 ,论述了当代中国史学思潮与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发展。这些观点存在逻辑矛盾。其实社会历史规律是客观的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唯物史观的根本基础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并不是某一历史事件的具体规律 ,而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根本规律 ;马克思主义是当代惟一不可超越的哲学  相似文献   

19.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昭示着思想政治教育生成和变迁的真正原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新的基本特征。具体来说,一是个人视角与社会视角统一;二是目的性价值与工具性价值协调;三是人文精神与政治诉求和谐;四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并重。  相似文献   

20.
社会意识是一个以社会存在为反映对象、以社会实践为基础而发生、发展的复杂系统,耗散结构理论等自组织理论深刻地阐明了具有普遍性的系统演化的条件和运行机制,为研究社会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社会意识的演进在本质上是一个自组织过程。运用自组织理论探索社会意识的形成、发展的演变机制,对于拓展社会意识研究的创新视角,增强实践工作中的科学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