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普及,数字化转型为供应链企业的协同创新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近年来供应链企业在数字化多元探索、协同创新效能提升以及利用数字技术推动协同创新等方面取得了卓越成效。但是在以数字化转型推动协同创新的过程中,供应链企业受制于数字化转型程度不平衡不充分、缺乏信任体系、跨产业跨区域嵌入不足以及供应链缺乏稳定性等障碍,无法充分释放协同优势。应从弥补供应链企业数字鸿沟、完善供应链体系信任机制和共享机制、加快供应链全链条协同管理升级以及强化供应链韧性和弹性等方面进一步优化供应链企业协同创新机制,充分释放数字化转型对供应链企业协同创新产生的红利,提升我国供应链体系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2.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供应链融资中的核心企业构造出“智能化、网络化、场景化”的金融生态平台,是现代化供应链发展的重要一环,为中小企业走出融资困境提供助力。但是,面对复杂多变的金融经济新格局,其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着难点和挑战,对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从大数据角度出发,以行业先行者苏宁易购的供应链金融作为案例研究对象,针对其特有的供应链融资模式进行分析,探究其面临的风险,并根据市场状况明确提出发展创新战略、构建风险识别机制等对策,为其他核心企业供应链融资模式的稳步发展提供参考依据,以数字化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转型。  相似文献   

3.
在通过世界银行对中国企业的调查数据,以及克服内生性的基础上,本研究探析了企业流程数字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从数字技术在生产运营、产品销售、客户维护等环节的应用水平入手,同时考虑外部营商环境,即简政放权力度和政治稳定性的调节作用,试图深化和准确分析流程数字化对企业绩效微观影响机制。研究显示,企业流程数字化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绩效,且企业所处营商环境的优化能够强化企业流程数字化对企业绩效的正向促进作用。在机制分析中,本研究采用逐步回归检验、Sobel检验、Bootstrap检验及分不同环节流程数字化进行中介效应检验,发现企业流程数字化通过供应链信息分享渠道提升企业绩效。企业应加快流程数字化、信息化转型,完善供应链信息共享机制,加强流程数字化能力,把握数字经济战略机遇。而政府部门应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鼓励企业数字化、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鼓励企业构建信息共享机制,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现代供应链的流程优化、绿色供应链的战略意识与数字供应链的精准治理是目前研究供应链的三个层面。数字供应链作为一种智能化的精准思维,能够通过确切数据计算更好满足用户需求与治理需要。数字化转型中,需要管理者继续“舞动”供应链来有效应对各种显性与隐性风险。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突发事件,都可以从数字供应链思维中寻找到新的有效的应对方法。工业化时代借助结构化数据和纵向科层制实现科学管理;信息化时代通过处理半结构化数据和网络化组织进行实时控制;数字化时代依托非结构化数据分析等数字治理技术克服信任危机。智能革命态势下,管理者需要通过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提高危机前置化处理水平,提升应急管理能力,推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国有企业数字化战略变革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有效手段,其变革模式、路径及保障机制值得深入研究。基于数字技术赋能以及绿色低碳技术探索与利用两个维度,总结出低碳产品优化型、低碳流程变革型、数据资源主导型和数字生态导向型等双碳目标下国有企业数字化战略变革的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明确数字技术赋能和绿色低碳创新协同发展、推动数字技术赋能的能源行业碳减排、探索绿色低碳创新的文旅产业转型方式、建立涵盖目标企业上下游的绿色制造供应链体系等四条变革路径。建议国有企业要探索以“数字人”为主体的双碳数字化人才培养模式,打造适应新管理情境的数字化动态能力,构建以数据中台为支撑的数字化组织结构,建设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绿色数字化生态系统,以切实保障国有企业数字化战略变革的顺利实施。研究结论对国有企业在当前我国双碳目标下如何有效开展数字化战略变革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针对传统塑压产品制造车间生产与管理水平低下等问题,提出了基于WinCC与OPC技术的数字化车间的建设方案。使用WinCC作为上位机软件开发了车间数字化管理与控制系统,该系统具有生产管理、生产监视、设备控制和数据归档等功能;采用工业以太网与OPC通信协议进行与企业资源管理系统的通信,通过串口通信与OPC服务器采集实时生产数据。该数字化管理与控制系统的应用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与管理水平,为传统制造企业向数字化制造方向的迈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数字化时代,发展数字化农产品供应链是农产品供应链创新和升级的重要方向。我国重视农业数字化发展,农产品供应链数字化转型面临着较为有利的经济、社会、技术和政策环境。但是,和其他产业的供应链相比,农产品具有季节性、周期性以及地域性等特征,农产品供应链面临的不确定性问题较多,因而风险发生的概率也会随之增加,农产品供应链转型升级势在必行。本文以江苏省农产品供应链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江苏省农产品供应链数字化的发展现状以及江苏省政府发布的相关政策,提出农产品供应链数字化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制造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重视供应链管理。而供应链管理的重点问题在于树立正确的供应链管理思想,注重供应链管理组织的整合,搞好供应链需求管理,做好基于供应链的产品设计、制造与生产集成计划管理,建立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建设高效的物流信息系统及制定物流客户服务战略等。  相似文献   

9.
基于2007—2020年上市企业的微观数据并匹配数字化关键词和绿色专利等数据,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绿色创新效应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显著促进了我国绿色创新水平的提升,且该影响在考虑各种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绿色创新水平的影响效应随着专利类别、企业成长阶段、制度壁垒、融资约束、生存能力和技术需求等的不同而表现出一定差异。政府绿色补贴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绿色创新效应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在考虑专利周期后结果依旧稳健。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降低成本、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及增加研发投入等方式,提升绿色创新水平。本文研究结论为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提升绿色创新能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较为明确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0.
选取2011-2021年的省级数据,构建粮食供应链韧性和农村数字化的综合指标体系,运用固定效应模型探究农村数字化对粮食供应链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村数字化的发展能够提升粮食供应链韧性;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农村数字化对粮食供应链韧性的正向效应在中部地区最强,西部地区最弱。因此应重视农村数字化转型在粮食供应链韧性提升中的重要作用、实现农村数字化转型阶梯式发展,以提高我国粮食安全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在现代供应链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成都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提出要加快形成以现代供应链等为支撑的新经济新动能,重点建设全球配送网络和资源配置中心,着力打造国际供应链枢纽。这表明,供应链已提升到国家战略、城市发展战略的高度。文章从供应链的一般内涵出发,结合新时代发展新要求,从实质要义、演变历程、核心要素、特征、组织方式五个维度来描述现代供应链,总结提炼构建现代供应链对于政府、行业和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围绕供应链的核心要素(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深度剖析成都现代供应链发展面临的挑战,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推进成都供应链纵深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制造业供应链各节点企业陆续构建起自身专属的信息化系统,但由于开发标准不统一,各节点企业大多仍是一个个信息孤岛。因而,提高节点企业间数据互操作水平成为新一代信息技术驱动制造业供应链转型升级的关键,而供应链企业间合作和竞争并存的特点,使得供应链背景下的数据互操作更为复杂。鉴于此,构建一个有中介的调节效应模型,旨在研究数据互操作对制造业供应链绩效的影响机理,明确在数据互操作的调节作用下关系质量和供应链协同影响供应链绩效的具体路径。利用395个有效样本的调查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研究发现:关系质量的信任和承诺维度均对供应链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供应链协同在信任与供应链绩效之间、承诺与供应链绩效之间均起部分中介作用;数据互操作在信任和承诺影响供应链协同过程中均发挥调节作用;数据互操作对信任与供应链绩效之间、承诺与供应链绩效之间的调节效应均以供应链协同为部分中介。  相似文献   

13.
以2012—2021年中国纺织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借助Python与文本挖掘方法构建纺织企业数字化转型水平的测度指标,探究数字化转型对纺织企业绩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虽然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绩效有促进作用,但两者之间呈现倒U形关系,只有适度的数字化转型才能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机制分析发现,在合理范围内的数字化转型能够通过降低经营成本和供应链集成度来促进纺织企业绩效的提升;异质性分析发现,在大规模纺织企业和非国有纺织企业中,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更为显著。该结论引导纺织企业“因企制宜”,为纺织企业合理、有序地进行数字化转型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4.
建筑供应链中的物流管理问题,直接关系到建筑企业物流成本的节约。以现代物流及供应链理论为指导,分析了建筑供应链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得出应利用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建筑供应链的物流整合。通过"采用物流业务外包提高核心竞争力"、"采用第三方物流实现JIT配送"、"采用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信息共享服务"、"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建立物流联盟"等一系列活动,达到降低建筑供应链物流成本、增强建筑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实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当今社会,参观博物馆已经成为教育、文化旅游、信息传播等多种社会活动不可或缺的一环。针对博物馆的职能和现代大众对博物馆日益增长的需求,通过使用多媒体技术来满足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需求,对更好地实现博物馆的价值起到了积极作用。从数字化博物馆的内涵入手,重点分析多媒体技术如何更好地实现博物馆的数字化,总结配套提升博物馆业务工作的信息系统、丰富展览展陈形式的多媒体技术、远程网络技术开展社会教育活动等方面对博物馆发展的关键作用,由此提出加快实现博物馆数字化的调研、设计、技术、人才培养等关键步骤,为博物馆实现数字化提供可参考的多媒体技术和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持续推进,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核心增长极之一。基于2000—2019年中国上市公司和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法考察城市高铁建设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首先,城市高铁建设对企业数字化转型具有明显的推动效应,其辐射范围约为20千米;其次,这种积极影响主要是通过降低数字化市场准入门槛、提升数字化技术创新水平和调整数字化管理战略而实现的;再次,城市高铁建设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推动效应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和市场化水平较高的地区以及融资约束宽松的企业样本中表现得更加明显。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高速铁路的微观经济效应,也可为引导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提供重要的学理支持和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7.
当前,以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快速发展,为企业绿色创新提供了新动能。然而,数字赋能的“有效性”问题一直在学术界存在争议。基于2010—2020年中国沪深A股重污染企业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与绿色创新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且样本企业广泛分布于倒“U”型曲线最高点的左侧;管控投入在数字化转型与企业绿色创新的关系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同时,政府补助能够显著强化数字化转型与企业绿色创新之间的倒“U”型关系。异质性分析表明,上述倒“U”型关系主要存在于国有企业和媒体报道较多的企业中。这说明,“技术驱动”有助于重污染企业绿色创新“增量提质”,但过度数字化会诱使企业陷入“技术鸿沟”,不利于数字化与绿色创新的协同推进。因此,重污染企业应找准数字技术赋能生态环境保护的契合点与着力点,政府可以利用补贴政策进一步激励企业数字赋能绿色创新。  相似文献   

18.
供应链融资模式与银行供应链融资业务品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小企业融资难,商业银行难对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两难境况下,商业银行根据供应链的稳定性、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的优质信用和供应链上中小企业、核心企业的密切关系的前提下积极拓展供应链融资业务,有效缓减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压力。现介绍银行开展的供应链融资业务的主要模式,并在分析当前商业银行在供应链融资方面推出的品牌的基础上对商业银行供应链融资业务的品牌建设提出建设意见。  相似文献   

19.
随着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企业面对当前复杂多变市场环境的必然选择。基于2007—2020年上市公司的年报数据构建了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标,并结合国泰安数据考察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成本加成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提升企业成本加成率,该结果经一系列稳健性、内生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其对于高生产率企业、非国有企业、高技术行业企业及高市场规模地区企业的影响更为显著;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资源配置效应、成本节约效应及研发创新效应带动企业成本加成率的提升。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化转型所采用的数字技术中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影响更为显著,数字化转型主要通过降低边际成本对企业成本加成率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产业数字化发展的技术范式主要有工业互联网、产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但这些范式普遍是愿景性的,认为推动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能够促进数字经济持续繁荣。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实现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纽带,转型的关键在于以实践和问题为导向,加强数字技术在传统企业中的应用,不断提升企业的数字化水平,推动产业数字化发展。强调企业要实现数字化转型,在产业层面,需要加强跨区域、跨行业的数字化共享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关键技术支撑,打造重点转型模式;在企业层面,需要探索"数字化—生态化—协同化"演化路径,以及确立从点到面、逐步推进的转型路线图;进而从构建有高度的数字化战略,选择具体的业务切入口,探索建设数字化平台等方面提出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