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校毕业生留省就业是助力省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智力引擎”和“人才富矿”。科学分析了现阶段吉林省高校毕业生留省就业形势状态以及留省就业工作的现存问题,并结合实践工作,从政府、高校、企业和毕业生四个维度提出了具有较强针对性、实效性的应对策略,为进一步深入落实吉林省“人才强省”战略,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留吉就业创业工作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2.
伴随文化强国战略和新文科建设背景,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成为教育工作者核心工作,艺术设计作为新文科建设中 文化艺术领域重要学科之一,社会发展对该学科提出了新的需求。 从学科属性、教学方式、学科发展和学科就业四个维度,运 用文献研究法和实际教学经验,阐释艺术设计学科融合教学理念,以期为艺术设计学科的新文科建设提供参考,提升艺术设 计学科融合教学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3.
陕西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大批高素质艺术人才。目前,陕西高校培养的艺术人才数量少,无法满足产业发展需要,缺少具有艺术基础和鉴赏能力、懂得艺术市场经营和策划等的复合型人才。对此,我们要站在文化强省的战略高度,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文化艺术产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明确办学定位,深化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大力培养复合型人才;构建人才培养创新机制,充分提高艺术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目前我国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视角。由此构建适合文化创意产业"艺术+工程+文化"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体系,建立文化创意产业与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之间的系统关系,并在课程结构体系建构中,突出文化作为一种能力,对培养学生创造力及激发创意潜能的作用,为科学构建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提高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涵括设计创作、设计实习、艺术考察等在内的艺术设计实践是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的重要环节。立足于高校艺术设计综合实践教学实践的积累以及对高校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研究,遵循全面提升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素质的实践方向,探寻完善高校艺术设计综合实践课程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对河南省高校艺术教育应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文化创意产业的涵义出发,分析了艺术教育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地位与作用,指出高校艺术教育是文化创意人才培养的最重要途径,能够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智力与人才支持,并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相互促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河南高校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建议,为河南高校开展艺术教育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目前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阐述了通过形成各具特色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革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改革学生考核模式,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进行有效的评估和监控等途径,以培养具有较强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从而有效地提高艺术...  相似文献   

8.
构建完善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是帮助和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的重要保障。校企合作已成为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完善高校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手段。校企合作有助于实现人才培养、社会需求与就业的良性互动。高校可借助企业资源和优势,从优化专业设置,完善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就业信息与实践平台建设着手,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9.
研究高校与企业之间合作培养创新型人才,对完善经济新常态下校企合作体系的建设和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校与企业协同培养创新型创业人才模式包括创建实习基地、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以及双导师联合培养等。文章通过对上海三所本科高校校企协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实地调研,发现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严重脱离企业的实际需要,企业与高校合作动力不足,高校和企业合作考核标准不一致,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不高。与企业充分沟通、修订高校人才培养方案、挖掘高校校友会资源、改革高校职称评定方法、运用市场化的手段运作产业孵化基地等,成为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平台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0.
艺术设计是理论与实践、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一门学科,培养卓越艺术设计人才重点是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而校企合作联合培养正是有效途径。文章通过国内外艺术设计教育现状、卓越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等研究,提出政府、企业和学校是卓越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主体。高校要充分运用社会、行业和企业的资源,构建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体系,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在学习中成才。  相似文献   

11.
当前,高校同质化办学已不能应对新时期高校教育的新要求,高校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阐述徽文化与高校艺术设计教育融合的价值与意义,分析徽文化与高校艺术设计教育融合的现状,研究徽文化与高校艺术设计教育融合的路径,以期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促进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特色化建设,为高校的人才培养助力.  相似文献   

12.
当前,艺术和文化等精神文明建设成为新时期社会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以高校艺术人才培养为切入点,结合现代教育生态理论,研究高校艺术人才培养和考核评价机制创新,以提高高校艺术人才培养质量,为艺术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多元化人才。  相似文献   

13.
民族地区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着培养目标不够全面、课程设置不够细化、教学内容不够系统、教学方式不够多样化、办学模式不够开放等问题。创新“民族文化+”的“多元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做到多元化育人理念、多元化课程模块、多元化实践平台、多元化管理机制的有机统一,有利于提升民族地区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核心竞争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并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人才培养与需求对接是促进经济增长、缓解就业矛盾的重要保障。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河北省产业结构升级迫在眉睫,原有的人才培养方式已不能很好地满足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人才的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河北省高校人才培养与产业需脱节。首先梳理了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对接的国内外研究综述,深入探讨了河北省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对接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顺畅对接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5.
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键在于拓宽毕业生就业门路,只有就业门路拓宽了,毕业生才会有更多更好的就业选择,其择业行为才有可能实现。本文试论述通过改革教育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就业指导、开展创业教育、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及开拓就业市场等措施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门路。  相似文献   

16.
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也面临着改革与创新的局面。鉴于此,教育部提出了以就业为指导实行产教结合的办学方针,但是,一些院校存在和采取不同的认识和举措。因此,探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模式及艺术设计专业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等问题,就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7.
艺术类大学生是我国文化艺术发展的后备力量,其就业能力应适应社会需要。通过对就业市场的艺术人才需求情况进行梳理,对艺术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优劣势进行分析,提出提升艺术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方法与对策,将有利于促进高校艺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增加艺术类大学生的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18.
当今社会渴求创新性人才,开展创新教育日益成为高校的重要任务之一。营造培育创新型人才的环境,必须重视大学文化巨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力。从大学文化建设入手,以大学就业文化建设推动高校创新教育的命题,探讨其对于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作用和路径。  相似文献   

19.
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就业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对其重视的程度远不如普通类专业,但越来越多的艺术设计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已成为一般地方工科院校必须面对的紧迫问题。以盐城工学院为个案,对艺术设计类学生就业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和思考,以期促进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就业工作。  相似文献   

20.
作为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创意产业在各国迅速发展起来.在创意产业发达的英国,不仅政府积极鼓励创意产业的发展,而且在英国的大学教育中,也采取各种措施推动高等教育和产业经济的结合.伦敦艺术大学设立了企业部,通过搭建平台、资源共享、提供咨询和拓展项目等措施,致力于向英国和海外企业推广伦敦高校师生的创意活动.而在中国,许多企业都在启动或着手建立艺术设计研发机制,以此创建企业品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特别是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和"杨浦环同济知识经济圈",成为国内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与创意产业相结合的典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