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社区党组织在联动社区治理主体、共同整合社区治理要素、实现社区治理目标的过程中形塑了“联动枢纽”的角色。这种“联动枢纽”角色是在“使命—责任型”政党的根本要求下形成的,同时它以政党体系为基础的组织资源、以地域为范围的空间资源、以情感为支撑的文化资源和以网络为导向的技术资源作为形塑条件。通过对某社区党组织联动其他社区治理主体供给公共服务的案例研究,发现其在具体运行的过程中呈现出主体联动、内容联动和方式联动等特征。这种“联动枢纽”角色能够有效形成社区治理的整体合力,实现核心引领与具体联动的结合,并且根据社区治理情况变化进行动态调适。未来的优化路径在于构建集专业化、规范化、制度化于一体的“联动枢纽”角色,同时搭建常态化联动治理平台,促进治理资源的有效配置。  相似文献   

2.
权利与义务关系,是审视人类社会得以建构和存续的重要视角。如果将这一视角运用至城市社区治理领域,那么不难发现,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和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目标均同时指向“居民义务先定、居民权利后生”这一观点。破解我国城市居民在社区场域享受越来越多的服务(权利)的同时,其作为社区主人翁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正在不断消退乃至消隐这一城市社区治理困境的关键路径,在于构建居民权利与义务相对均衡的社区治理模式。基于走读观察法和定点观察法的上海社区田野调查发现,居委会的过度行政化、居民自治的低水平运转以及社区共同体意识的日趋淡薄,成为导致居民权利与义务失衡的主要原因。未来,推进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的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政府部门的适当介入和政策支持,更需要立足于居民责任和义务的居民自治以及以“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为导向的社区治理共同体塑造。  相似文献   

3.
整体性治理理论是在新公共管理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该理论在主体认同感、协同整合性、信息化运用、公共服务终极目标等方面与农村社区居民自治存在契合性.整体性治理视域下农村社区居民自治存在制度自身缺乏整体性、主体间整体性协调不足、参与渠道不够畅通、整体性参与不足等问题.解决对策有:围绕“两委”以及“乡村”关系开展协调机制构建;围绕参与自治的信息化、参与主体多元化、主体参与激励构建整体性参与机制;围绕传统道德习俗、村规民约、“微自治”构建农村社区居民自治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4.
杜丽丽 《社区》2015,(15):10-12
社区居民自治是社区建设的内在要求,2014年以来,河南省焦作市解放区在提高社区居民自治能力方面,以“美丽楼院”创建为抓手,积极推进楼院协商治理,探索出了“党政主导,居民主体,社会协同”的楼院协商治理模式,开创了基层居民协商治理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南麻街道怡康社区成立于2017年2月,面积2.26平方公里。近年来,为完善城市社区治理体系,提升社区治理水平,怡康社区积极推行“五五联动”“三端治理”工作法,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有效提升了城市社区服务效能,社区温情指数和居民幸福指数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6.
易地扶贫搬迁是我国精准扶贫战略的重大工程,通过主客位视角分析各治理主体的角色定位和参与现状,可系统呈现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治理模式及其运行机制。基于对凉山彝族自治州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的实地考察表明,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构建的“五位一体”治理模式,其内核是构建以行政化程度较高的社区干部为主、“半组织化”吸纳的社区骨干为辅的运行架构。受生计理性、社区认同、制度实践等因素影响,少数“强参与”的居民与多数“弱参与”的居民在需求、动机与行为上存在显著差异,从而对居民共同体意识和可行能力培育形成挑战。深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政策,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应在充分发挥两委在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治理中的主导作用的基础上,有效整合多元治理主体力量,从内源上为易地扶贫搬迁居民可持续发展增权赋能。  相似文献   

7.
结构性与公共性是当前中国社会建设面临的双重困境,由此形成社会治理理论中“社会管理派”和“社会重建派”的二元分野。如何实现由政府主导的社会管理和基于公民能动的社会自治两者之间的互动衔接也成为社会治理实践的基本内容。社区作为政府纵向科层制管理结构和社会横向开放系统的交点,是社会治理中结构性和公共性张力产生的主要场域,因此,构建有序、自治的社区是推进中国社会治理的重要目标和方式。2013年,杭州市提出“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工作者”三社联动的建设模式,通过“三社联动”架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与“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匹配机制,并以“三社联动”激活公共领域的协商互助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为当前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启迪。  相似文献   

8.
王元刚  严子文 《社区》2012,(18):10-11
在推进社区建设的过程中,如何搭建平台让社区居民广泛参与,怎样完善机制促进社区居民自治,是一个必须认真思考并努力解决的重要课题。近年来,湖北省荆州市委、市政府以保障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治理为出发点,以社区党建为龙头,以构建和谐社区为主线,以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为目标,紧紧围绕社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功能定位,搭建了“居民说事”“雷锋互助社”“彭国珍服务队”等居民参与平台,不断创新社区居民自治工作机制,激发了居民参与热情,化解了社会矛盾,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有力地促进了和谐社区建设,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探讨并分析凤阳县小岗村推动“三社融合”社区治理创新行动的背景、主要做法、取得成效、存在问题及其优化对策。认 为遵循“以社区党建为核心,以社区协商和社区营造为抓手”的操作原则,通过开展社区党建、社区协商和社区营造有机融合 (简称“三社融合”)的社区治理创新行动,建立“三社融合”的社区治理新机制,可以破解当前中国城乡社区治理实践中面临的 社区治理目标不系统、治理方式行政化、治理行动路径碎片化等问题;可以把城乡社区的党员、居民和社会组织等与社区发展 利益相关的“行动者”拉进社区治理实践中,在行动中推进居民的改变、党员的改变和社区的改变;可以实现维护社区稳定和谐 和激发社区内生活力的有机统一,加快推进中国的城乡社区治理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项绍军 《社区》2014,(7):29-29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委、区政府深化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和服务机制创新,以满足居民群众需求为导向,坚持统筹社区建设、创新社区管理、优化社区服务“三位一体”,以落实社区减负“七项规定”为契机,坚持深化“三社联动”工作机制,夯实基层群众自治基础,构建多元主体的社区治理格局,努力实现和谐社区建设的升级发展。  相似文献   

11.
《社区》2012,(22):8-9
把居民自治延伸到院落,是成都市继全面建立城市社区公共财政制度后,深入推进完善城市社区居民自治机制建设的又一重要举措。日前.成都市出台了《关于加强社区居民院落自治的指导意见》,通过建立健全院落居民自治组织,实现了居民自治组织向居民院落、楼栋、单元的延伸,形成了居民(代表)会议、居民议事会、社区居委会及其下属委员会、社区监督委员会、院落居民自治组织上下贯通、左右联动的社区居民自治组织体系新格局。院落居民自治是成都特色的小单元治理模式,在城市社区,在居民院落开展居民自治是构建熟人社会的一种实现途径,也是实现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有效形式。  相似文献   

12.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行乡村振兴战略,并对基层社区治理提出了新要求。但当前农村新社区治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官本位意识的不良影响、部分社区党组织功能弱化、部分社区自治流于形式、部分社区矛盾出现激化、行政执法存在利益化倾向等。针对创新农村新社区治理路径,提出提高村民自治意识、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健全社区自治体系、推动建立“五社联动”治理模式、不断完善执法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党建引领在构建“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中起主导作用。基于党建引领的理论视角,天长市基层党组织通过对“1+N+X”协商委员会的组织引领、制度引领和价值引领,为构建“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奠定了自治基础,筑牢了法治底线,注入了德治理念。研究表明,自治、法治、德治绝非简单的机械相加,而是党建引领下以自治为基,法治为纲,德治为根,相互补充、彼此促进、和谐共生的融合关系。为持续推进“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进一步加强党建引领与村民自治的有力互动,坚持规则约束与价值引领的有机融合,实现治理理念与治理实践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14.
张浩 《社区》2022,(7):42-43
发挥好居民的主体作用,引导社区居民自治,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会事半功倍。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石井坡街道团结坝社区的“和美之家”就是引导社区居民自治的典型案例。“和美之家”由守护居民安全面起。在这里,有一种幸福叫做“焕然一新”、有一种美好叫做“守望相助”,有一种激情叫做“居民自治”。社区居民用观念上的“更新”让自己站上了社会治理舞台的“C位”。通过党建“搭台”,居民“唱戏”的方式,努力实现居民的事自己管,小区的事大家管。老旧小区里的居民信心更足,主人翁地位更加巩固。  相似文献   

15.
李岚 《社区》2015,(25):8-8
近年来,河南省焦作市解放区围绕探索建设“复合共治、多元服斧”和谐社区的实践任务,在提高社区居民自治能力,推动基层协商民主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构建并完善了社区居委会自治、网格自治、楼院(栋)自治、小区业主自治、社会组织自治等多种模式共存的城市社区居民立体自治体系。尤其是在楼院居民协商治理、引导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决策、提升居民自治能力以及对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等方面进行了科学、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以中小城市社区治理的现状为对象,从芜湖市社区治理现状入手,分析目前中小城市社区治理普遍存在的问题,表现为政府行政与社区自治缺乏良性互动、社区居民委员会的角色定位模糊、社居委与各类组织之间存在关系悖论等问题。对城市基层组织做出制度分析,并提出在凸显基层政府服务功能、激发居民自治动力等新形势下中小城市社区治理的可操作性对策.进而探索中小城市基层管理新的体制,建立符合中小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特色与规律的社区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7.
李岚 《社区》2015,(25):13-13
河南省焦作市解放区围绕“探索建设‘复合共治、多元服务’的和谐社区的实践任务,在提高社区居民自治能力,推动基层协商民主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构建并逐步完善了社区居委会自治、网格自治、楼院(栋)自治、小区业主自治、社会组织自治等多种模式共存的城市社区居民立体自治体系。尤其是在搂院居民协商治理、引导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决篡、提升居民自治能力上,探索出了一条党委政府引导、居民协商共治的搂院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8.
在新时代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下,基层社区治理成为治理的重心,而社区居委会作为联结政府与居民的纽带和桥梁肩负重要的历史使命。如何发挥基层社区自治组织的引领、服务和纽带功能,不仅需要政府部门的放权赋能,更需要支持性、平台型组织赋予基层社区居委会现代的社会自治能力。调研中发现,由社区居委会派生的X社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的实践呈现了居委会治理转型的路径探索,体现出政府部门和社会专业力量的双重赋能。一方面政府部门给予其行政合法性、项目扶持与资金支持、标准化建设以及身份话语权的支持;另一方面外部的支持型社会组织提供专业能力的培育和资源链接,而其自身在地化的本土性社会资本形成天然的禀赋。社区居委会在治理转型中应当立足于搭建社区居民的再组织化和信息服务平台,联结社区治理场域的多元主体,合理利用“行政性”资源和“社会性”力量,发挥其在基层社区治理中的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19.
政府嵌入、社会协同和居民自主治理作为我国社区治理行动的内在变量,三者的关系决定社区治理模式的转换。从理念转向行动是实现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之义。借鉴行动科学理论,我们认为中国社区治理经历了三个阶段,国家主导的政府行动阶段、国家引导的社会行动阶段和国家与社会扶持的居民行动阶段。现代社区治理是政府主导、社会协作、居民组织化行动的过程。随着居民自治广度和深度的拓展,居民行动日益成为社区治理的目标和方向。居民行动能够很好地迎合现代社区治理的要求,悄然改变社区治理过程中“居民自治弱”的困局,而理清居民行动逻辑和通过技术赋权激发居民行动就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汪文新 《社区》2014,(12):13-13
“三社一体化”社区治理模式是指在社区建设中,建立起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社区居委会指导下,社区、社区社会组织、社工服务站三位一体的社区民主自治体系。“三社一体化”社区治理模式,改进了社区治理方式,“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达到政社合作、依法共治社区的目标,推动社区和谐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