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业农村现代化决定了中国现代化的成色。党的二十大报告第四部分“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中有专节论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日前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如何扎实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高质量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当前亟需回答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此,本刊以笔谈形式,以“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的乡村振兴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组约了一批长期奋战在乡村振兴建设一线的学者的最新成果,力图把他们对乡村振兴理论与实践的新探索和新观点展示出来。李小云教授团队在云南的系列实践以乡村产业为切入口、紧紧抓住对乡村建设过程中功能的再认识问题,很好地解决了农民收入提升这一关键问题。刘祖云教授着眼于乡村生态振兴与生态乡村建设的议题,从生态乡村建设的理论来源出发,探讨生态乡村建设这一学术命题如何从理论领域走向实践领域。张琦教授提出,乡村的全面振兴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及安全保障、制度改革保障、广阔市场发展空间和人才智力支撑,是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前进道路上问题矛盾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和美乡村建设是新时代乡村振兴视野下建设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从美丽乡村到和美乡村,既是新时代党对乡村建设内涵的进一步拓展,更体现了党对乡村振兴目标的进一步优化。通过梳理和美乡村的内涵与外延,借鉴美丽乡村建设的得失经验,尝试建构和美乡村建设评价模型。具体而言,运用层次分析法(AHP)、依据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并借鉴《美丽乡村建设指南》(GB/T 32000-2015)《美丽乡村建设评价》(GB/T 37072-2018)设计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5方面的23项重点指标。运用该指标体系对全国美丽乡村建设的5个典型代表:黄固寺村、曼远村、梁家河村、查干湖渔乐新村、官路社区进行实证分析。据此经验材料评析,初步设计和美乡村建设评价模型,以期对新时代和美乡村建设起到一定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在近日召开的全省深化"千万工程"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现场会上,文成被授予2019年度浙江省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县。近年来,文成县围绕"美丽经济、美丽家园、美好生活"三大愿景,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生态环境、生态经济和生态文化体系建设,全面打造村美民富风清的美丽乡村升级版,构筑了全省一流的宜游宜居生态高地。据了解,2021年文成县将持续高标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新时代美丽乡村,高水平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推进乡村全域美丽,以产业发展为主导,加速农村产业经济发展。深入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全力打好"产业、生态、文化、人才、组织"五张振兴牌,夯实创建步伐。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中国特色乡村振兴战略探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一项重大国家战略,是未来“三农”工作的核心和主线。乡村振兴战略是化解新时代主要矛盾、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破现代化进程中乡村衰落铁律、深化城乡发展规律、破解城乡二元格局的必然选择。我国的乡村振兴战略具有独特的内在机理,生态文明、四化协同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庞大的农村人口和独特的二元体制等基础,决定了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原则和核心路径。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原则是生态立本、文化传承、创新驱动、改革引领、系统思维,核心路径是实施城镇化协同推进战略、乡村土地改革和乡村治理改革战略以及乡村教育振兴、产业振兴和文化振兴战略六位一体。  相似文献   

5.
乡村生态振兴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美丽农村,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乡村生态振兴的提出并非无的放矢,其背后有着严密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价值逻辑。从理论逻辑分析,乡村生态振兴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从历史逻辑分析,其扎根于历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乡村生态建设的探索实践;从价值逻辑分析,其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民生价值和世界价值。  相似文献   

6.
乡村生态振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生态振兴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存在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内在耦合逻辑。当前乡村生态振兴面临经济、法治和文化等方面的问题,表现为绿色生产方式较为滞后、环境保护法治亟需健全以及农村生态文化发展比较薄弱等。因此,新时代推进乡村生态振兴,要推进绿色生态农业建设,完善农村生态法治建设,加强农村生态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议题和难点所在,而“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必须回溯到城乡关系的时空对话之中找寻答案。梳理乡村现代化转型的历史流变,剖析城乡失衡背后的乡村现代化困境,对于探索中国式乡村现代化的特色方案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走城乡融合发展道路,坚持以系统思维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凝聚乡村振兴的制度合力;坚持以辩证思维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提升乡村振兴的精神动力;坚持以创新思维推进治理体系升级,增强乡村振兴的组织活力。  相似文献   

8.
高度的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备条件。乡村振兴背景下坚定文化自信,为乡村振兴提供实现动力和持守定力,是乡村文化繁盛的核心内容和重要条件,也是乡村振兴得以实现的根本保证,是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乡村发展的应然选择。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与协调推进,美丽乡村实践推进,为坚定文化自信提供了客观依据和重要条件。遵循文化自信生成规律,文化自信的现实路径是,推动实现传统乡土文化的“两创”,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创新,全方位打造文化自信的良好生态,以更强的实力和更好的发展筑实文化自信的根基,厚植文化自信的底气。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党的二十大对建设农业强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行战略部署。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为什么要振兴乡村、怎样振兴乡村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全面系统、逻辑严密、博大精深、动态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一理论是新发展理念在农业农村工作中的全面贯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农村的创新实践,是百年大党领导“三农”工作实践探索的新发展新总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理论指引和行动纲领。本研究认为,在建设农业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提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效力效能,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要论述为指引,在党的全面领导下,把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确保粮食安全两条底线作为前提基础,把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统筹推进作为战略重点,把促进融合发展作为关键路径,把凝聚振兴合力、推进发展路径创新作为重要支撑,持续夯实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进程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徐冕 《国际公关》2023,(22):49-51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人的现代化”是指在科技、经济、文化等方面实现现代化的同时,使人的整体素质得到提升,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从而达到全面现代化的目标。乡村振兴与实现“人的现代化”两者相互关联,彼此渗透,共同构成乡村振兴的行动基础。在乡村振兴过程实现基层农民群众“人的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自治、法治和德治三方面探讨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农民主体性、实现“人的现代化”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1.
构建生态自治、生态法治、生态德治的“三治融合”乡村生态治理体系,既是推进国家生态治理现代化的现实需要,也是建设美丽乡村、助推乡村振兴的实践方法。当前广大乡村生态治理与建设实践过程中存在着主体认同与协同困境、制度供给与融合困境、文化传承与发展困境,制约了“三治融合”乡村生态治理体系的构建及其运行。相关部门应从培育主体认同、完善制度规则、重塑生态文化三个方面,夯实乡村生态自治基础、强化乡村生态法治保障、增强乡村生态德治支撑,进而提升乡村生态治理能力,推动生态美丽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12.
“乡村振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乡村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提出的重大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就需要一系列制度保障。“乡村经济民主制度”是指农民在生产资料共同占有的基础上,能够在平等的社会关系的前提下从事经济社会活动,共同对农村经济社会进行管理,使农民的民主权利和根本利益得到充分尊重和满足的制度体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点在于把握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农村主要矛盾的变化,核心在于推进经济民主制度建设。可以说,乡村经济民主制度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是通向农民自由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代表农业农村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因此,要不断加强和完善乡村经济民主制度建设,推进新时代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绿色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在绿色发展理念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要讲求经济效益,也要兼顾生态效益,以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绿色需求”为根本。以绿色发展引领新时期乡村建设,既打造了乡村建设和生态保护双赢格局,又为探索乡村绿色发展道路、加速美丽乡村建设步伐筑牢了坚实基础,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因此,要坚守乡村绿色发展方向不动摇,从制度基础、保障机制、践行路径、方法措施等方面系统推进,助力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4.
实现从“摸着石头过河”到科学发展的战略转变,是新时代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客观要求和迫切任务。科学发展观和新发展理念,作为新时代国家现代化发展的科学理念和战略指导思想,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根本遵循。只有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创新引领的时代要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目标创新、路径创新、治理创新、扶贫减贫创新、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才能为新时代农业农村科学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不竭动力,加快乡村振兴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5.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追溯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历史脉络、理论渊源,研究其主要推进路径,有利于更好地开展我国新时代农业农村工作。从历史脉络看,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历史逻辑;从理论逻辑看,乡村振兴战略依循了马克思主义乡村发展和城乡关系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乡村发展、城乡融合思想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伟大实践;从推进路径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健全“三治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加快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6.
乡村振兴中的农业农村现代化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实施乡村振兴与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新时代解决“三农冶问题的基本方针政策。 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内涵和推进路径进行理论辨析,旨在更加科学合理地理解农业农村现代化问题,以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践的有效推进。 农业现代化的本质是要通过农业变革,实现农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提升。 农村现代化的真实内涵则是乡村主体性的维续和乡村新的发展。 在乡村振兴中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走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即以粮食安全为核心、以农户为主体、由农民因地制宜自主选择的多样性道路。  相似文献   

17.
农业与乡村研究的学术史表明,乡村振兴是现代城乡关系由分工对立到融合共生的演进结果,是人力资本投资、技术进步内生驱动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以人为本发展思想的乡村实现。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脱贫攻坚成果在新时代的巩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农业的落实、国家治理现代化在乡村的推进,关系到全面小康社会建成、高质量发展与国家长治久安。推进乡村产业培育与市场体系建设、农业科技创新与经济组织变革、集体所有制改革,有助于培育乡村振兴的经济动能,提升其战略实施成效。在决战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的交汇期,推动脱贫农户融入乡村产业振兴,既是农户现代化转型的内在需求,又为乡村振兴提供主体支撑。从乡村产业与脱贫农户融合共生的经济性质出发,提升农户经营能力,优化机制设计,推进不同脱贫农户经营乡村产业链的适宜环节,切实推动高质量脱贫与乡村产业振兴有序衔接。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蕴着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凝结着中华文明的生态智慧,是具有完整理论框架及鲜明理论特质的科学理论体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呈现出“人民、国家、世界”三重价值指向,彰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宗旨要求,满足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生态”需要;超越了西方生态文明思想,引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立足三个“共同体”基本站位,提供了全球生态治理的中国方案。新时代新征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应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建立“生态+”长效机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以科技创新赋能碳达峰碳中和,推动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加强全民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养成,凝聚协同共建力量;将建设美丽中国和建设清洁美丽世界有机结合,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乡村振兴重要论述,是我们党推进“三农”工作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就生成逻辑而论,这一论述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对中国传统社会几千年农耕文明的创造性转化,对中国共产党近百年乡村建设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对习近平同志在不同地区工作的乡村建设实践延续和升华;就丰富内涵而言,深刻回答了乡村振兴的目标定位问题、城乡融合发展问题,以及乡村振兴的总要求、乡村振兴的方法、乡村振兴的价值和乡村治理的方向等问题;从理论贡献来看,既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思想、共同富裕思想的发展,也是对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思想、中国式现代化思想的发展。习近平乡村振兴重要论述有助于开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有助于促进“三农”现代化发展,有助于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同时也为破解全球乡村发展难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20.
实现乡村振兴是我国在新时代破解"三农"问题的国家战略,对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协同推进生产、生活和生态一体化建设以及促进乡村第一、二、三产业实现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能够为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实施提供有效的实践平台和重要模式借鉴。通过深入实地调研和典型案例研究发现,以甘肃省榆中县李家庄村为代表的欠发达地区乡村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建设对于改善乡村生态环境、推进产业转型创新、加快农村社会进步和城乡融合发展目标实现等诸多方面具有重要的正向引领作用,但其在试点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资金投入不足、投融资模式和专业人才缺乏、自我发展能力不足等约束因素和难点障碍。未来时期,更多类似李家庄田园综合体的项目建设需要瞄准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等重点任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农"思想为指导,通过田园综合体生态—经济—社会等多元效益更好发挥,实现农村生产力进步、农村业态模式创新和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更大提升,从而为农业强、农村美和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提供坚实基础和物质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