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功能是城市最主要的功能。在工业社会时期,城市功能发挥作用的形式是聚集效应和扩散效应。打造中心商业区可以提高城市的内部聚集效应;融入区域经济的城市圈,将提高城市的外部聚集功能,同时有助于城市的扩散功能的发挥。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决定着城市经济功能的定位及提升,应大力发展决定着城市功能发展方向的产业。在分析了连云港主导产业与城市功能定位之间矛盾的基础上,提出连云港港口应合理分布功能区,增强城市内部聚集功能,融入区域经济,提升城市外部聚集功能、合作中求专业化,发展特色港口。  相似文献   

2.
论城市体育与城市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体育对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城市体育自身的发展又依存于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体育发展可采取以下途径与对策:确立城市体育发展的政府主导型战略;将城市体育发展纳入新一轮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搞好城市体育的定位;搞好城市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建立城市体育发展的多元化投融资体制。  相似文献   

3.
城市品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城市的品牌形象关系到城市的发展、城市的知名度、吸纳能力、竞争能力和交换能力。从品牌的角度分析,城市的发展应从政治、经济、交通、旅游、文化、宗教等方面进行定位;指出通过构造知识强市、经济强市、生态强市和文化强市发展城市品牌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总部经济带来的税收贡献、消费带动和社会资本积累等效应,对于推动佛山城市产业结构升级、提升城市功能等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佛山总部经济整体上尚处于萌芽阶段。借鉴国内外与佛山相似的制造业城市发展总部经济的成功经验,得出结论是:佛山发展总部经济应在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下,以本身的优势制造业为发展基础,以现代服务业为发展方向,结合佛山的地方特色进行合理定位,同时还应该积极完善配套的现代高端服务业,建设和优化城市载体,为吸引企业总部及高端人才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5.
我国城市营销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对于城市营销这个课题的研究,我国还处于起步和刚刚发展的阶段。针对目前我国城市营销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我们应结合我国国情,转变观念和职能,正确理解城市营销;发掘城市特色,打造城市品牌;准确定位城市,把握城市竞争优势;融入经济区域内发展,锻造城市发展平台;坚持制度的持久性和创新性,促进城市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6.
高校经济圈与城市经济的互动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区域经济发展增长极核的高校经济圈与城市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高度的互动效应。高校经济圈的形成,提升了城市的消费能力,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为城市发展培养和储备了人才,为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了创新动力。同时,城市经济的发展为高校经济圈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动力。为推动高校经济圈与城市经济的互动发展,政府应做好发展规划,实现高校经济圈与城市经济的无缝隙对接;构建高校经济圈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利益共同体,形成互动发展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7.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重要的内河经济带,多年来粗放型经济的发展形成了"重化工围江"的严峻局面,产业升级迫在眉睫.与此同时,以快速城镇化为表象的城市蔓延问题逐渐显露,城市蔓延使得城市空间迅速扩张,产业空间布局也随之发生变化.在此背景下,城市蔓延能否促进产业升级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文章首先利用中心外围理论、集聚经济以及分工合作理论阐释了城市蔓延影响产业升级的内在机理,利用城市夜间灯光数据构建城市蔓延指数,基于长江经济带2004—2013年104个城市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城市蔓延与长江经济带城市产业升级呈"U"型关系,即短期内城市蔓延显著抑制了长江经济带的产业升级,长期中,在规模经济和分工协作效应的带动下,城市蔓延对长江经济带产业升级具有促进作用.城市蔓延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先正后负,二者存在倒"U"型关系;城市蔓延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先负后正,二者存在"U"型关系.产业升级其他表征方法的稳健性检验进一步表明,城市蔓延与产业升级间存在"U"型关系.最后,文章从优化产业布局、提高人力资本质量、技术创新等角度提出促进产业升级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总部经济是中心城市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重要战略选择。武汉市具有发展总部经济所需的雄厚产业基础和完备的产业体系,但与中国现有的国家中心城市相比,也存在规划不统一、配套不足和产业升级面临障碍等问题。应不断优化投资环境,以增强对总部企业的吸引力,加强区域综合规划,突破产业布局的同构性,建立传统优势产业总部功能区,并围绕总部经济发展现代服务业,以实现产业升级,从而加快向国家中心城市迈进的步伐。  相似文献   

9.
华侨在广州城市近代化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多领域、多维度地推动了广州城市近代化进程。经济上,投资近代工业、金融、商业等领域,促进了广州城市经济结构的转型发展;城市建设方面,不仅在发展理念、交通变革等方面影响了广州近代城市建设,而且投资房地产,拓展了城市发展地域,推动了广州城市功能转型升级。在广州近代化历程中,华侨资本大量进入广州,资金回报率高固然是一个原因,而广州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良好的社会环境,也是吸引华侨投资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利用断裂点理论,研究洛阳都市圈中心城市2003—2018年的经济辐射力,实证分析影响洛阳都市圈中心城市经济辐射力的关键因素.研究发现:洛阳都市圈中心城市具有一定的经济辐射力,但经济辐射不均衡;对洛阳经济辐射力的影响因素中:文化、旅游、教育、信息、客流差异对经济辐射力产生正向影响,商贸、金融、科技差异对经济辐射力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应采取以下主要措施,打好洛阳都市圈发展的"组合拳":支持副中心城市建设,做大做强洛阳;发挥中心城市的引领作用和协同发展功能;大力弘扬河洛文化,文旅融合发展,完善交通互联互通;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制造业发展,建设洛阳大学城,做好金融服务,构建圈外圈内双循环,拉动消费升级.  相似文献   

11.
东北老工业基地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问题是制约老工业集体产业升级的重要瓶颈。解决好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问题,是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是实现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和保证。结合东北老工业基地城市特点,制定如下转型方案:1.加大补勘找煤工作力度,增强危矿保障能力;2.壮大机械装备制造工业;3.发展现代生态农业;4.扩大对外开放力度,增强经济活力;5.改善自然生态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  相似文献   

12.
城市的社会经济环境孕育了文化产业的初期成长,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又不断反哺城市经济的发展,在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过程中,文化产业将成为中国城市经济发展的新支点和城市的产业支柱.而作为支柱产业的文化产业的内部行业发展并不是整齐划一、同步发展的,需要选择某一文化产业行业作为重点发展对象.  相似文献   

13.
城市的社会经济环境孕育了文化产业的初期成长,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又不断反哺城市经济的发展,在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过程中,文化产业将成为中国城市经济发展的新支点和城市的产业支柱。而作为支柱产业的文化产业的内部行业发展并不是整齐划一、同步发展的,需要选择某一文化产业行业作为重点发展对象。  相似文献   

14.
现代服务业推动城市转型的“江苏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新一轮城市化运动,正由"土地城市化"、"人口城市化"向以产业升级主导、城市空间集约的"精明增长"型城市化转变,城市成为服务业集聚发展的载体,服务业又因城市的集约化而进入规模增长和结构优化期,现代服务业成为城市转型升级的新型动力系统。"十二五"及今后更长一段时间,江苏要实现基本现代化的阶段性目标,必须坚持"区域协同发展"、"城乡一体化"和"经济国际化"等大战略,让城市与区域的空间扩张,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形成互动、共融之势,促进空间资源与经济发展要素的优化配置,加快服务经济体系的形成,探索出一条现代服务业推动城市转型发展的"江苏路径"。  相似文献   

15.
《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获批,标志着"大关中"的发展进入了新的战略推进阶段。选择城市主要外向服务部门从业人员数为指标,根据城市流强度计算公式,对关中-天水经济区城市群各中心城市城市流强度进行了测算与分析。结果表明:高城市流强度值中心城市西安是经济区集聚辐射中心;中城市流强度值中心城市天水、咸阳,是区域次级集聚辐射中心,为次级区域中心城市;低城市流强度值中心城市铜川、商洛、渭南、宝鸡、杨凌,是地方集聚和辐射中心。进而提出强化城市流的区域发展政策:建立合理的城市规模等级结构,增强城市间经济空间联系;明确城市功能与产业定位,强化城市间分工与协作;建立跨区域合作组织,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我国2005—2016年21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了智慧城市建设对我国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智慧城市建设能显著促进城市经济增长,这一结果通过了逐年匹配PSM-DID检验和反事实检验。通过理论机制分析和实证检验,发现智慧城市建设通过提升城市技术创新水平和带动产业升级促进城市经济增长。通过异质性检验分析,发现城市规模更大、初始经济水平更好、人力资本水平更高的城市,智慧城市建设政策的效果更好,产生的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17.
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生产性服务业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绿色发展的重要引擎。利用2005—2019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多种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城市绿色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城市绿色发展之间存在“U”型关系;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会对邻近城市产生虹吸效应,导致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为负;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可以通过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影响城市绿色发展,其中产业升级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为负,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的本地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均显著为正。从地理区位来看,东部地区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不仅有利于自身绿色发展,还会对邻近城市绿色发展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而中部和西部地区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为负。从行业来看,信息传输和计算机服务业集聚不仅能显著促进城市绿色发展,也会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集聚会促进城市绿色发展,但会对邻近城市产生不利影响;交通运输业集聚的外部性则具有本地化特征。因此,应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发挥东部地区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推动中部和西部地区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  相似文献   

18.
作为城市历史发展的积淀,城市文化综合地反映了城市的观念、社会行为的模式或特点。文化的复杂性决定了城市文化定位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但是城市文化定位也有共通之处。芜湖城市文化的发展定位是多元化的;建设芜湖城市文化,应加强文化规划,塑造城市精神,提升市民素质,发展文化产业,合理开发和利用城市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9.
广州城市发展战略的定位不仅关系到广州自身的发展,而且将对珠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的继续深化产生重要影响。在此背景下,广州城市发展战略必须结合珠三角一体化的重要时代背景作出调整。广州城市发展战略应以广佛同城化为突破口,在推进珠三角一体化进程的同时,积极发展支柱产业,并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和第三产业,以此推动经济和社会的优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将现有的原型城市转型为可持续发展的知识城市,构建起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知识城市发展道路,已经成为摆在我国城市治理者面前的重要任务。知识城市赋予城市新的职能,在明确了知识城市政府管理定位原则的前提下,结合中国具体国情,在政治职能上要制定一份具有全球战略眼光的知识城市发展蓝图;在经济职能上要完善城市知识基础设施,培植以知识为基础的产业;在文化职能上要打造城市特色,增强城市凝聚力、吸引力和辐射力;在社会职能上要密切政府与公民社会关系,提高生活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