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志愿服务是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的先锋力量。志愿服务以自愿、无偿为前提,通过交流、互动、引导等柔性治理方式来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志愿服务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道德引领、矛盾化解、民生服务、社会动员功能。志愿服务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通过发挥其社会功能推动了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能力的创新发展。要推进志愿服务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就必须要以服务理念、服务方式和服务机制为总抓手,优化志愿服务发展的实践路径。这就要求:一是创新服务理念,强化思想引领。二是优化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效能。三是完善服务机制,激发服务活力。  相似文献   

2.
志愿服务组织属于公共服务类社会组织。志愿者是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人力资源。志愿服务参与乡村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有效整合社会资源,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形式。安徽省长丰县马郢社区提供了政府引入志愿服务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成功案例,其成功经验可以从社会质量理论框架中得到解释。本文从社会质量理论的4个条件性因素维度,对“马郢计划”进行评估分析,探索志愿服务助力乡村振兴的制度路径、理念路径、治理路径和技术路径。  相似文献   

3.
社区志愿服务是社区治理的重要补充,对于推动和赋能基层治理起着独特的作用。在城市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居民更优质服务的需求对社区志愿服务提出了更高水平更专业化的要求。社区志愿服务在助力基层治理的过程中,专业化服务、专业化发展与满足居民特殊化需求和供给、居民多样化、高质量要求方面还存在困境和差距,难以精准对接和精细化治理。为了提高专业化水平,为志愿服务和社区治理赋能,必须探寻精准化对接的路径:一是加强党建引领和政府支持,促进专业化可持续性发展;二是建立健全社区志愿服务的选拔储备机制,提高专业化队伍的供给水平;三是建立和完善社区志愿服务培训机制,提高专业化服务质量。这对于改善社区志愿服务质量、赋能赋权社区治理、促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社区》2023,(3):10-12
近年来,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关于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工作部署,以街道社工站建设为依托,探索建立“五社联动”机制,通过实施“社工十志愿者”协作服务,激活志愿服务能量,增厚“五社联动”基础,助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5.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效治理的实现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当前我国农村社会正面临着治理主体弱化、治理内容复杂化、治理手段受限的困境。在以农村基层党组织为领导核心的农村社会,基于“互联网+党建”创新乡村治理机制,破解乡村治理困境,对构建现代化的乡村治理体系及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明确了基于“互联网+党建”乡村治理机制的内涵,其次基于新时代“枫桥经验”对“互联网+党建”的乡村治理机制和经验进行探讨,并进一步阐释了基于“互联网+党建”乡村治理机制的引领意义,最后提出凝聚治理力量、培养互联网思维、提升互联网应用能力和推进“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路径。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作为新时代志愿服务的生力军,既有来自社区、了解社区的现实背景,也有回归社区、扎根社区的现实需要。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既是探索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路径,也是建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的有效主体。基于大学生志愿服务、社区志愿服务及二者耦合的三重视角,通过描绘志愿服务同基层社会治理的潜在关系,把握志愿服务在培育现代性人、涵养现代性社会的重要作用。依托北大核心和CSSCI论文明晰“大学生志愿服务”与“社区志愿服务”的研究前沿,使用文献计量学和CiteSpace进行科学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志愿服务的研究脉络与研究前景。分析发现,近25年志愿服务的研究脉络呈现时代性、时序性、发展性特点,研究内容表征为多层次、宽领域、重基层,并向建构人与社会相统一的志愿服务体系迈进。  相似文献   

7.
社会救助与“互联网+”的融合是推动社会救助工作现代化的重要载体。“互联网+”社会救助主要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优势,以成本低、网络化、互动灵活性强等优势创新社会救助服务方式,实现社会救助的多元化、社会化、精准化和高效率。社会救助制度从应急化范式到民生共享范式的演进过程中,“互联网+”社会救助助力社会救助对象精准化识别、救助信息跨部门共享、社会救助主体多元化、社会救助整体性治理,为构建社会救助的民生共享范式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实现载体。然而,“互联网+”社会救助在发展中面临信息弱势群体、共享壁垒、信息安全及准入机制等需求表达、管理与协作、技术、资源等现实困境。因此,应更新社会救助理念,改进贫困识别机制,拓宽需求表达渠道;破除制度碎片化运行,优化社会救助资源合理配置,实现救助的制度整合;提升社会救助政策目标,完善社会救助的法律法规体系;搭建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构建社会救助主体多元协同和网络服务机制,促进“互联网+”社会救助新发展,实现社会救助工作的整体性协同治理,推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8.
基层党建引领下的城市社区治理机制创新,是实现中国制度优势向国家治理效能转化的有效路径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环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积极探索基层党建引领下的社会治理新模式,需要不断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在城市社区治理实践中,通过构建复合型协同治理机制、整合社会资源精准嵌入公共服务、打造"党建+互联网"治理云平台等举措的实践,推动党建的政治功能、组织功能、文化功能与社区治理有效衔接,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9.
社会基层治理创新对塑造我国社会发展新局面以及为国家发展提供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采用“主体—资源”视角,基于“地方政府—社会力量—资源条件”理论建构,通过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探索不同组态的社会基层治理创新路径与模式。研究发现:实现社会基层治理创新的必要条件是地方政府对于政绩生产的追求,引起社会基层治理创新的影响因素组合路径模式可概括为控制—适应推进型、嵌入—问题促动型和标准—发展优化型。深刻洞察创新背后的推动因素,为促进和推广社会基层治理创新提出实践启示,叙写中国故事与中国理论。  相似文献   

10.
志愿服务为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组织大学生开展志愿服务作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要手段,可以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及使命感,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意识水平。新媒体的发展是把双刃剑,不仅为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提供了便利,而且对其提出巨大的挑战。利用新媒体支持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深入发展,是目前大学组织中志愿服务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这项研究以新媒体时代志愿服务的机遇和挑战为基础,从建设治理的角度深入分析新媒体支持志愿服务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清水河街道茶棚社区坚持问需于民,积极建设志愿服务组织,不断创新志愿服务路径,依托志愿资源,解决社区治理问题,让志愿者的微力量汇聚成服务居民的大能量。目前,该社区已有5支志愿服务队伍,注册志愿者649人。茶棚社区先后获得“六安市第五届文明社区”“城市基层党建市级示范社区”“六安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六安市优秀志愿服务典型社区”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2.
社区志愿服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是实现社会治理创新,推进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杭州市下城区以社区志愿服务为平台,在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改进社会治理方式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以公益为导向、民生为根本的"网络化管理、多元化发展、项目化运作、品牌化推进"的发展模式。同时,杭州市下城区在社区志愿服务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作为一种新型的创新社会治理途径,需要积极开展社区志愿服务,建构社区志愿服务创新模式,这对于推动社会治理创新,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创新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安徽省近年来以基层枢纽型社会组织为切入口,探索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可行路径。通过剖析社区枢纽型社会组织这一新生事物的内涵和功能,明晰其发展现状与脉络,提出进一步规范其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以期对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志愿服务组织是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载体,其有效性直接关系到社会治理效果。以志愿服务强省山东省志愿服务组织为对象,综合使用扎根理论和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志愿服务组织有效性的评价指标与影响机制,结果显示:志愿服务组织有效性由组织发展、公众倡导和治理功效三个维度组成。组织活力是影响志愿服务组织有效性提升的直接因素,受到制度环境和社会资本的双重影响。为提升志愿服务组织的有效性,政府部门需要积极完善相关制度和措施,志愿服务组织应该积极构建纵向和横向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15.
[提要]政府效能是政府工作效率和办事能力的统一,建设高效能政府是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在近年来我国实施“互联网+”行动的整体战略框架中,“互联网+政务服务”是重要内容,其迅猛发展为政府效能建设创造了新的契机。“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推进,实现了政府与社会间信息供需的相对平衡,促进政府施政理念及行为由消极转向积极,推动政府运行模式由封闭转向开放以及强化社会对政府的普遍化监督,极大地优化了政府运行过程,从深层次驱动着政府效能的提升。新的发展环境下,要进一步体现“互联网+政务服务”在促进政府效能建设中的优势,则需要政府切实转变传统观念,树立互联网思维,重塑新的施政理念;依照网络技术和网络社会发展逻辑,变革政务服务模式,再造政府运行流程;基于网络技术与政府工作的融合互动,创新相应制度机制,以保障网络技术在提升政府效能中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6.
《社区》2023,(3):16-18
近年来,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以建设“人文生态幸福家园”为抓手,以服务百姓民生、助力基层治理为着力点,以“延、帮、践、融”为主要推进措施,搭建支持系统,提升内动力,积极探索“五社联动”发展“城阳路径”。该区先后荣获“山东省城乡社区治理创新实验区”“山东省村改居社区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西部农村支教志愿服务对西部贫困边远农村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大学、政府、支教学校”三位一体的大学生西部支教志愿服务模式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政府监管缺位、社会资助分散欠规范、志愿服务活力不足、没有形成品牌等突出问题。结合华中农业大学的支教实践,探索在大学生西部农村支教志愿服务中引入爱心企业,形成合作开放的“大学+政府+企业”大学生西部农村支教志愿服务新模式,阐释了这一新模式的内涵、运行机制,从大学、政府、企业、支教学校四个层面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大学生西部农村支教志愿服务模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目前的社会治理存在目标价值错位、多方协同有限、有效供给不足等现实困境.新时代志愿服务应以培育公共精神、积淀社会资本、化解隐患矛盾、协调多方资源为切入点,通过同构公共善思想基础、建立能动性回应机制、完善协同化运行体制等参与社会治理,从而促进社会治理创新,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19.
《社区》2023,(3):15-16
近年来,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以社区居民需求为导向,以政府购买服务为牵引,厚植社会组织发展土壤,赋能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发掘社区公益慈善资源,发挥社会组织在“五社联动”中的载体作用,推动社会组织积极、高效参与“五社联动”,助力西海岸新区基层治理。  相似文献   

20.
韩智勇 《社区》2023,(9):28-29
近年来,安徽省铜陵市民政局紧扣第一批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任务,围绕社会协同参与、基层群众自治、网格化服务管理、社区志愿服务、矛盾纠纷化解等工作,强化工作创新,狠抓试点成效,充分发挥民政在市域社会治理的骨干作用,认真书写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民政答卷”,有效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