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志愿服务是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的先锋力量。志愿服务以自愿、无偿为前提,通过交流、互动、引导等柔性治理方式来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志愿服务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道德引领、矛盾化解、民生服务、社会动员功能。志愿服务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通过发挥其社会功能推动了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能力的创新发展。要推进志愿服务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就必须要以服务理念、服务方式和服务机制为总抓手,优化志愿服务发展的实践路径。这就要求:一是创新服务理念,强化思想引领。二是优化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效能。三是完善服务机制,激发服务活力。  相似文献   

2.
3.
志愿服务为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组织大学生开展志愿服务作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要手段,可以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及使命感,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意识水平。新媒体的发展是把双刃剑,不仅为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提供了便利,而且对其提出巨大的挑战。利用新媒体支持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深入发展,是目前大学组织中志愿服务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这项研究以新媒体时代志愿服务的机遇和挑战为基础,从建设治理的角度深入分析新媒体支持志愿服务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4.
5.
培育大学生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目标,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具体体现.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需要有效载体和实践平台.深受大学生喜爱的志愿服务活动,是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促进教育目标实现的有效平台.高校须精心组织,积极宣传,加强引导,将志愿服务与学生成长成才教育有机结合,积极探索利用志愿服务活动这一平台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有效路径,更好地发挥志愿服务活动的育人作用.  相似文献   

6.
志愿服务保障机制关系到志愿服务活动的长久性和可持续性,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保障,需要从法制、权利、资金和社会四个方面构建长效机制,从而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村官计划是国家层面力推的服务新农村建设举措,然而大学生村官基层志愿服务却并非一片坦途。本文以苏北地区为例,归纳出大学生村官志愿服务过程中存在的困境:主体素质困境——大学生村官内在素质有待提升;政策设计困境——大学生村官身份定位模糊;环境作用困境——农村对大学生村官抵触排斥;组织整合困境——管理部门对大学生村官正式支持不足。据此本文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8.
崔顺喆 《国际公关》2023,(20):161-163
我国志愿服务事业高速发展,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推动力量。本文从高校志愿服务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出发,分析了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高校志愿服务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路径,以期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高质量实施。  相似文献   

9.
中国目前的社会治理存在目标价值错位、多方协同有限、有效供给不足等现实困境.新时代志愿服务应以培育公共精神、积淀社会资本、化解隐患矛盾、协调多方资源为切入点,通过同构公共善思想基础、建立能动性回应机制、完善协同化运行体制等参与社会治理,从而促进社会治理创新,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10.
11.
志愿服务组织属于公共服务类社会组织。志愿者是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人力资源。志愿服务参与乡村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有效整合社会资源,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形式。安徽省长丰县马郢社区提供了政府引入志愿服务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成功案例,其成功经验可以从社会质量理论框架中得到解释。本文从社会质量理论的4个条件性因素维度,对“马郢计划”进行评估分析,探索志愿服务助力乡村振兴的制度路径、理念路径、治理路径和技术路径。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西部农村支教志愿服务对西部贫困边远农村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大学、政府、支教学校”三位一体的大学生西部支教志愿服务模式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政府监管缺位、社会资助分散欠规范、志愿服务活力不足、没有形成品牌等突出问题。结合华中农业大学的支教实践,探索在大学生西部农村支教志愿服务中引入爱心企业,形成合作开放的“大学+政府+企业”大学生西部农村支教志愿服务新模式,阐释了这一新模式的内涵、运行机制,从大学、政府、企业、支教学校四个层面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大学生西部农村支教志愿服务模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是志愿服务的主体,其参与志愿服务的情感驱动直接关系志愿服务事业能否长足发展。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情感驱动有自我指向和社会指向两大类,依据具有针对性、保持持续性和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相结合的原则,为能力提升情感驱动、交往情感驱动和利他情感驱动设置详细而具体的激励措施。  相似文献   

14.
15.
奚少敏 《国际公关》2022,(23):112-114
大学生志愿组织是非政府、非营利性,由高校党政部门管理的组织,在参与社会治理、社区发展、公共文化建设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推动我国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一股新的强大的力量。本文分析大学生志愿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现状,发现大学生志愿组织存在自主性较低、激励与保障机制不够健全、组织管理与动员方式需创新等问题,提出完善组织运行机制、健全制度建设、强化公共组织属性、提升组织公共治理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志愿服务:动机、类型及问题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对大学生志愿者的调查,了解到当前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动机、类型中存在理想和现实的差距,虽然有一系列不如所愿,但是大学生志愿者们还是对当前所从事的总体情况表示满意。本文通过社会角色理论加以解释,并提供了探索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张婉璐  王雪超  徐曼 《国际公关》2023,(18):185-187
高校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创新拓展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路径、建设和谐校园和文明校园,基于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视角来看这是一个值得探析的问题。本文从目前大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现状出发,试图挖掘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新途径,旨在创新文明实践活动形式、打造以专业为基点的品牌化志愿服务队,进而为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社区志愿服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是实现社会治理创新,推进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杭州市下城区以社区志愿服务为平台,在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改进社会治理方式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以公益为导向、民生为根本的"网络化管理、多元化发展、项目化运作、品牌化推进"的发展模式。同时,杭州市下城区在社区志愿服务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作为一种新型的创新社会治理途径,需要积极开展社区志愿服务,建构社区志愿服务创新模式,这对于推动社会治理创新,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高校德育内容的重要部分和载体,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投身于志愿服务中。在新时期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增强其社会责任感的重要载体,此外大学生志愿者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时社会责任感培养受志愿者自身素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内外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志愿者优良的社会责任感有利于促进志愿者活动质量的提高、加深服务对象与大学生志愿者之间的感情,树立其良好的志愿服务形象。提升大学生志愿者个人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20.
志愿服务在促进社会和谐、个人成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青岛市志愿服务经过20余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服务过程逐渐规范化、服务项目逐步品牌化、服务文化氛围日益浓厚。但也存在保障力度不够、社会支持不足、服务层次较低等问题。从坚持先进培育理念、构建全域培育体系、推动培育力量协同等方面构建的志愿服务协同培育机制,是志愿服务问题得以解决的重要途径,也必能进一步推动志愿服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