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智能化媒体时代,算法技术不仅成为改变人们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的重要因素,还是大学生价值观认同建构的新变量。算法作为一种全新的传播范式,给大学生价值观认同建构带来一系列挑战:算法“受众本位”效应弱化大学生价值观认同理性、算法“全景监狱”效应引发大学生价值观认同疑虑、算法“网络圈群”效应加剧大学生价值观认同盲从。对此,需通过价值引领、技术规制、主体驾驭、法治制约实现对算法技术的规约和驯化,助推大学生价值观认同建构全过程。  相似文献   

2.
移动短视频平台已深入影响大众日常生活,当代中国主流价值观话语的大众传播有必要发挥其作用。从助力逻辑维度看,移动短视频平台具有基于算法推荐的定制化传播和鲜明场景性、链式传播和多中心裂变式传播并存、再中心化、互动性等传播特点,能够为主流价值观话语大众传播提供显著益助。从助力愿景维度看,基于移动短视频平台的主流价值观话语将呈现多样面貌,根据时间、内容与受众的不同,可分为近期面貌与长期面貌、局部面貌与整体面貌、简单分众式面貌与深入分众式面貌三组呈现样态。从助力症结维度看,移动短视频平台助力当代中国主流价值观话语大众传播面临诸多挑战。从助力对策维度看,要聚焦“PGC模式+UGC模式”的生产模式优化、“算法推荐+人工把关”的推送方式强化、“规制完善+监管有力”的传播保障细化、“模范引领+大众推动”的传播氛围浓化,推进移动短视频平台助力当代中国主流价值观话语大众传播的精准实践。  相似文献   

3.
<正>新媒体时代,各类新媒体平台对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并且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文章首先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大学生对其认同的特征,并分析了新媒体时代下引导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现状,并对新媒体时代下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的路径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4.
高校学生处于“后习俗水平”的道德发展阶段,其短视频偏好不仅仅是因为休闲娱乐,更是希望通过短视频的重新部落化突破生活中差等秩序压制,实现网络逆袭和成就再塑。短视频传播因资本逻辑作祟和技术失控助力,更易导致价值内容失范、价值场域失序,三观尚未定型的高校学生的价值观因此更易受到戕害和“反噬”。高校学生短视频价值规范、引导需从他律和自律两个视角形成规范格局:他律的供给侧视角通过技术赋能守正创新出主流价值观的短视频表达形式和具象价值内容;自律的需求侧视角通过道德教育价值涵养出防腐拒变能力和道德归位秩序。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和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大学是一个传承文化的组织,其内生文化不仅规范大学的发展,也影响社会主流价值观。在不同文化视域下,大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文化紧紧相连,表现为大学师生对大学文化的延承与守护,对自我价值观的理性建构,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高度认同,对向善近美事物的不懈追求。大学文化视域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特质更明显,内容更具体,更能发挥引领和濡染作用。  相似文献   

6.
科学技术的发展催生了短视频,而短视频的入场让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机遇与风险并存,其风险主要表现在价值观念养成多元化与自主化、价值判断感性化与浅层化,以及价值选择娱乐化与功利化.从社会习得理论视角看,短视频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机制是一种典型的社会习得机制.为此,要充分运用短视频的注意力吸引机制、示范与复述机制及反馈机制,强化社...  相似文献   

7.
分析指出,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是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基石,作为新生代大学生日常生活重要场域的新媒体因其传播去中心化、网络话语差异、反面信息滋生等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产生一定的抑制效应。为此,必须维护好新生代大学生的切身利益,牢固掌握好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与话语权,与时俱进地推动主流意识形态理论创新,根据新生代大学生心理特点创新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宣传与教育方式,培训与造就一批高素质的意识形态工作队伍,提升新生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实效性,将认同主流意识形态转化为新生代大学生的自觉追求。  相似文献   

8.
在当前社会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群体主流思想健康积极向上,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识存在差异性和层次性,还不到位,呈现出不平衡性、不稳定性和不成熟性的特点.因此,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在大学生群体中积极培育并确立以“三个倡导”为核心的社会主流价值观,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建设,是新时期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大任务.切实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实效性,应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构筑理论宣传阵地、增强共同理想信念和营造校园文化氛围,逐步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层次.  相似文献   

9.
组织认同是个体价值行为选择的动态表现,也是价值观教育从说理走向实践的必要中介。培养学生对党、团、学组织的认同感和责任感是新中国高校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内容与主要方式。随着大学生主体意识的提升、新型学生组织的大量出现,大学生的组织认同问题变得日益复杂,基于迎合性组织认同的价值观教育传统模式需要改革,并有必要建构基于选择性组织认同的“生成性”价值观教育新模式,包括:以“发展”为导向的价值观教育目标体系,教、研相结合的价值观教育基础,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碎片化”社会背景下,大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出许多新特征.既有表现个性、彰显自我价值和自我意识的一面,也有消极颓废、背离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一面.在社会转型时期,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新特点进行深入剖析,以期在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指引下重构当代大学生的科学价值观,已成为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戏仿类短视频越来越成为青年亚文化群体表达权利诉求的舆论场。由于戏仿类短视频以互联网为媒介,以掌握着新媒体技术的青年网民为受众,使得它在体现文化内涵时具有与以往的亚文化载体不同的特点,即意见表达的三重复合形态——作为青年亚文化意见表达的工具、商品以及文本。“戏精牡丹”系列是戏仿类短视频的代表性作品,集中体现了意见表达的三重复合形态。首先,通过戏仿类短视频的工具形态记录青年亚文化群体的文化环境。其次,通过戏仿类短视频的商品形态建立青年亚文化群体的自我认知,维持群体认同。再次,通过戏仿类短视频的文本形态表达抵抗话语。戏仿类短视频是青年亚文化群体借助新媒体技术,以戏仿的方式达到与主流话语的换位思考,提示了从“抵抗”到最终“和解”的可能途径,体现了“亚文化”在短视频时代的新特征。  相似文献   

12.
网络流行语可能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正面或负面影响。本研究结合当下大学生群体提及次数较多且与价值观相关的10个网络流行语,从知晓度、认可度和使用度三个层面,在“五育并举”视域下探究网络流行语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化强国视域下研究大学生道德价值观教育,从文化的视角探索大学生价值观培育,借助文化强国大背景开辟大学生道德价值观教育的新路径,是新时期高校德育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当代大学生道德价值观的提升,需要发挥文化的隐形力量,营造良好的文化育人氛围,注重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培育和个性的提升。以良好的制度文化约束激励学生,发挥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借助新媒体平台,弘扬主流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融媒体时代,增强高校大学生政治认同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如网络意识形态阵地的争夺、网络民族主义与网络民粹主义的蔓延、大学生参与政治观念与方式的改变等。“泛媒体化”背景下,多样化的传播媒介、多元化的传播路径、融媒体的传播格局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高校培育大学生政治认同的难度系数。新时代加强高校大学生的政治认同要在实践中把握政治认同的基本规律,围绕新需求、新传播、新模式搭建“横到边、纵到底”的融媒体实践育人平台,提升高校主流传播的有效“供给量”,培育大学生的政治认同。  相似文献   

15.
消费主义作为一种消费至上、金钱至上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极大地冲击着大学生的精神生活,造成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和道德失范,弱化大学生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影响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社会加速转型和市场经济的日趋发展、大众传媒的肆意渲染和大众文化趋向功利化、高校教育的应对欠佳以及大学生自身定力不足等。因此,高校、社会应该齐抓共管,积极应对社会现实,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发挥传统文化的引领作用,全面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弱化消费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精神成长的侵蚀力。  相似文献   

16.
中共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后,调查显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语言表达方式高度认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理性认知呈现矛盾状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不稳定。要引导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就要立足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引导学生建立切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的大学生价值观体系。同时理论界要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术话语权的构建,壮大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论基础以及世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在“刷抖音”已成为大部分移动互联网用户的“刚需”的态势下,推动抖音短视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共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抖音短视频的健康发展,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有重大意义。聚焦抖音短视频的泛娱乐化、碎片化、去中心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性、系统性、主导性的矛盾,我们应坚持“有意义+有意思”的内容导向,提高传播内容的质量;完善“PGC+UGC”的创作模式,凝聚传播主体的合力;优化“人工把关+算法推荐”的推送方式,实现传播方式的深入人心,促进二者融合共生,共同统一于人的发展与社会进步之中。  相似文献   

18.
认清文化认同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之间的关联,分析文化认同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中面临的困境和危机,探讨基于文化认同视角而进行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对于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归属具有重要意义。走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危机和困境,一是建构师生主体间的身份认同,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每个环节,突出学生主体性;二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校园文化在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的优势;三是抓好网络文化认同建设,形成虚拟实践教学与社会实践教学的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关键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认同教育的效果将直接影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效。作为少数民族青年中的佼佼者,少数民族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程度对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传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产生深远影响。在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中,研究民族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民族大学生的信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社会大众主流价值观是国家意识形态导向下形成的,以社会公共领域为载体的,为社会大多数民众所认同的价值观.建构社会大众主流价值观,有利于改变社会大众主流价值观“缺位”的现状,进而发挥其价值整合、协调作用;有利于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为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理性的价值环境和平等的公共平台.当代中国公共领域的构成要素及其所具有的价值导向作用,对于建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的社会大众主流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