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城市景观生态建设是城市生态规划的基本内容,在分析城市景观生态特点的基础上,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分析南昌市景观生态建设的现状及面临的一些问题,并对南昌城市景观生态建设提出一些措施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与西方语言景观研究相比,泰国语言景观研究的主题往往侧重多语言的使用、旅游景区的语言景观和英语使用的情况,呈现出重视泰国农村语言景观、华人区语言景观和本土居民区语言景观的特征;理论体系倾向于人类交际文化学视野、语言经济学视野、对比研究视野、二语习得视野和语言教学视野,呈现出重视泰国文化传承形成的语言变异和华语习得造成的语言变异的特征。相比之下,泰国语言景观研究主要存在研究主题单薄、调查区域狭窄、研究材料单一、理论视野局促、研究创新不足、调查分析薄弱等不足之处,今后应该努力加大这些方面研究的力度。  相似文献   

3.
为了加强对河北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利用,系统地研究这些名城的语言景观是很有必要的。这些名城的语言景观类型多样,呈现出鲜明的特征,语言景观的文字类型及载体材料也各不相同。语言景观有不同的功能,设计原则主要包括创新、文化传播、多样化、权威性、和谐等原则。城市语言景观供给与旅游经济发展紧密相关,设计凸显河北历史文化特色的语言景观,有利于河北名城的形象构建。  相似文献   

4.
基于Landry和Bourhis有关语言景观信息功能和象征功能的划分,选取国家科教名城合肥市辖区内的六所高校为语料采集范围,从语言选择、语符转换、标牌类属、文化权势、意识形态五个维度,对教育场域语言景观的创设现状进行了多维考察与透视.通过数据统计和语料分析,揭示了隐匿在教育场域语言景观背后的深层信息和象征意义,如主流意识形态的培育、文化权力的博弈,并且从政策层面、制度层面、学术层面和技术层面提出了语言景观重塑的基本方略.在教育全球化的新潮流下,教育场域语言景观承载信息的交际功能和服务教学的工具作用不容忽视;此外,语言景观与现实社会之间的互动也应该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5.
孟莹  王澜 《国际公关》2023,(9):34-36
随着中国同世界各国的交流不断深化,往来密切,双语语言景观作为一个地区的文化体现,其所发挥的作用也不断显化。本文对太原市的语言景观英译文本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总结出几种翻译不当的情况,并从宏观和微观角度提出优化策略,以期为太原市语言景观英译提供参照,提升太原城市形象,更好地融入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6.
借助引文分析软件VOSviewer对2010—2019十年间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有关语言景观研究的683篇文献进行计量学分析。以关键词共现、热点挖掘、共被引聚类为手段,对国外语言景观研究的发展脉络、热议话题、学科分布和核心文献展开述评,并对前沿发展趋势做出预测,旨在为国内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参考和启示。研究发现:这十年国外语言景观研究呈现稳中有增、方兴未艾之势;研究热点涉及多语兼用与多元文化、身份构建与文化认同、英语语言国际传播、语言政策与规划;语言学和教育学构成语言景观研究的核心力量,学术共同体亟待构建。未来研究主要呈现三大趋势:研究主题的边界不断扩展;研究对象的模态不断丰富;研究场域和范围不断延伸。  相似文献   

7.
语言景观作为一种城市形象传播的符号和载体,在公共空间的信息传递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宁夏城市语言景观中,自上而下的语言景观折射出官方对待汉语和英语语言权势的态度,自下而上的语言景观则从私人领域的视角反映了语言景观的经济性与文化认同。私人标牌与官方标牌呈现出一致的语言认同,宁夏银川市七个区域的词汇网络图表明私人标牌更注重标牌语言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语言景观研究逐渐成为社会语言学领域的热点.采用文献计量法、内容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进行分析,可见我国语言景观研究具有以下研究特点:自2013年以来,期刊发文量逐年稳步上升,国内研究的理论创新有一定突破,但高级别学术论文数量仍偏少;相关硕士学位论文逐年呈上升趋势,但博士论文极少,缺乏专著和译著成果.从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来看,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多语语言景观、语言政策与语言规范、少数民族语言活力等方面,这与国外研究相比极为不足;我国语言景观研究以实证性研究为主,非材料性研究为辅,而且非材料性研究比例偏低.从研究趋势看,未来国内语言景观研究将分为两大方向:纯理论层面的非材料性研究和社会价值层面的实证性研究.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跨文化交流的日益深入,语言景观成为社会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和景观符号学领域研究的热点。然而,当前国内语言景观研究存在重计量轻解读、理论体系不完善、分析维度不明确等局限性。基于此,通过文献调研、梳理评述、思辨分析等研究方法,试图构建“双层面六维度”多维分析模型,旨在拓宽语言景观研究的维度和视域,逐步实现从信息层面到象征层面的递转,为探索隐匿在语言景观背后的深层信息和社会意义提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语言景观与语言教学特别是二语习得教学的相关性研究在近年来是比较新颖的话题。探讨语言景观对学习者语言学习尤其是二语习得的迁移影响,可以对语言教学形成反馈作用。二者的相关性研究不仅可推动语言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对语言景观设计者具有借鉴意义。通过分析成都市语言景观的语码分布和英译偏误对二语习得的迁移影响发现,语言景观对二语习得学习者的正迁移影响除了提供语言服务等功能外,还提供词汇、语音、书写、语用、文化等各方面的具体使用场景示范;语言景观对学习者二语习得的负迁移影响则主要来自标识的错误、偏误和不恰当标识等,这些负迁移会影响学习者二语习得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从而影响其语言的习得程度。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其一,政府的工作语言、公关语言和大众交际构成了城市基本的语言信息交际状况,以国家通用语言为主导的"多言多语制"是其基本的语言面貌.其二,地方语言文化、语言景观、语言艺术在丰富城市文化生活、打造城市文化名片、塑造城市文化风韵、陶冶城市文化精神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其三,语言产业是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  相似文献   

12.
从语言景观视角出发,分析说明了语言景观作为语言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价值作用,通过对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语言景观的个案调查,与少数民族语言资源保护工成果相结合,以语言景观全新视角为内蒙古自治区语言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3.
涂鸦现象是存在于城市公共空间的“亚文化”景观,是具有“反语言”特质的社会符号,其背后隐匿的社会文化含义日益引起学界关注。基于先行研究厘清了涂鸦概念的属性和特征,并提出涂鸦界面研究的初步设想。分析结果显示,涂鸦现象兼具X景观(非典型语言景观)和边缘话语的双重属性,具有临时性、越界性、寄生性、多模态性等区别性特征。研究人员可选取社会认同、批评话语分析、城市政治学、场所符号学、对话性等跨学科界面研究路径来描述、解读和阐释涂鸦景观,旨在揭示社会语言现实所负载的内隐意义。研究结论对拓宽涂鸦现象的研究视域和路径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以Trumper-Hecht提出的语言景观三维分析模型为理据,选取合肥市卫岗、十里店、桃花园三大社区下辖的城中村为语料采集范围,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混合研究法,从实体维度、政治维度和体验维度对城中村语言景观的建设风貌进行三维透视。研究发现,城中村居民的语言生产活动随意性较强,缺乏地方语言政策与规划的指导;城中村当前的语言景观建设格局未能充分体现对居民主流意识形态培育的关怀;城中村内部和外部的语言生活相对独立,缺乏深度交集,不利于构建和谐融通的国际化语言环境。鉴于此,从治理语言环境、培植主流意识形态、建立三方联动合作机制三个层面提出应对方略,旨在为地方政府制定、修订或完善语言政策与规划提供依据,为其他地区治理城乡语言环境,创建和谐共荣的语言生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语言与文化是各个人类群体和族群的重要特征,因此,对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的研究就成为实现中国民族地区文化、教育发展与建设的需要。本文在对语言和文化的概念界定的基础上,探讨了民族与语言、民族语言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强调民族语言与文化对于一个民族的重大意义,最后探讨我国目前对少数民族语言的研究状况,并提出对其保护与传承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语言景观是语言学的一个热门研究领域.运用CiteSpace科学计量学方法,对1997—2016年被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收录的语言景观文献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并绘制出知识图谱.分析共现关键词、共引文献、共引作者的知识图谱,揭示近20年语言景观研究的发展历程与热点文献、主要研究者与研究机构、主要发文期刊,以及热点课题和研究前沿,为相关研究的深入和拓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随着语言景观研究范畴的不断扩大,边缘性语言标牌即非典型语言景观逐步引起学界关注,网络界面的虚拟语言景观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类属。以国内民族类高校官网为语料采集范围,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混合研究法,从语言权势、多模态、意识形态三维度对教育场域虚拟语言景观的语码选择、呈现样态和主题分布进行阐析,研究发现:在语码选择上表现出“汉语>英语>非通用语>少数民族语言”的多语同现、权势不均的特征;在呈现样态上显现出词汇符号、视觉符号和听觉符号相结合的多模态表意路径;在主题分布上凸显出党政建设、疫情防控、民族共同体构筑等意识形态话语。该研究对拓宽语言景观考察视域、丰富语言景观研究内容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语言景观是探究地理空间意义的物化表征,由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构成,是地方性文化传播的载体和媒介,具有多样化的符号组合和一定的人文属性。基于多模态理论基础,通过对8个徽州古村落的田野调查,聚焦传统聚落空间语言景观中的符号聚合现象,利用GIS地理信息研究工具,分析其外在符号机制的多模态特征,解读内在的文化寓意和模态之间的互动关系。传统聚落空间语言标识多模态交互性显著,语码符号组合形式多样;徽州古村落地理空间儒释道意蕴深厚,图形、图像等符号聚合明显,对保护徽文化基因图谱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9.
网络流行语是语言在网络环境下的一种变体,以其形式新颖、形象简洁、传播迅速、时尚流行之特点而倍受网民喜爱。作为语言的组成部分,其本质特征为可复制性和可传播性,它不但占据网络虚拟空间,还不断被使用在现实生活中,发挥其语言的社会功能。同时,语言又是文化的载体,网络流行语也毫无例外地承载着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折射着社会的变革和文化的发展,因此也就预示了它的发展趋势:数量与日俱增,语源呈现多元化,形式趋向更简洁。  相似文献   

20.
丹东城市语言景观数量充足、类型丰富、分布广泛、文字规范、材料多样、内容独特,实现了充分、多样、广泛的语言服务,还兼具国际性、民族性及边境城市特色。但与此同时,丹东城市语言景观的语言服务存在一些问题。为不断提升语言景观的语言服务质量,建议政府相关部门重视对语言景观的功能认知,突出国际化和城市特色建设,并要强化对语言景观的管理和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