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中文学校的老师感到最头疼的问题是学生学汉字畏难情绪严重。华侨新生代的母语为双语,他们由所在国口语进到书面语易,而由汉语再学习汉字难;华侨新生代因为有所在国语言及其书面语作为交流工具,不像国内孩子必须学会汉字——这是他们不愿意学汉字的最重要原因。汉字难学是华裔新生代中文学习和汉语国际传播的“瓶颈”。降低汉字教学难度,促进华裔新生代中文学习和汉语国际传播的最有效途径是“基础华文”。  相似文献   

2.
以2016、2019年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广州营和广东营为例,采用文本分析、问卷与访谈法来分析华裔新生代参与中国侨务公共外交的意愿与能力。研究发现:凭借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旅游路线规划,夏令营增进了海外华裔新生代的文化认同及其对中国的亲近感,该群体在结营返国后也会运用社交媒体传播中国的国家形象。然而,他们对中华文化认同还处于浅层状态,夏令营短暂的学习时间与有限的人际接触难以从根本上改变该群体既有的中国认识。据此,侨务部门应立足华裔新生代文化认同的多元结构来办营,并通过增设志愿服务环节和随拍摄影比赛,及善用新媒体等方式来提升该侨务公共外交的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3.
依据对华侨大学华文学院(厦门集美)印尼华裔学生的调查研究,探讨华文教育断层30多年的印度尼西亚华裔青少年一代的汉语言使用与华人身份认同问题。调查表明,虽经数十年的严厉禁止,他们在印尼仍有一个汉语言文字的环境;他们程度不一地具有汉语方言的能力,是具有双语或多语能力的语言使用者;他们对汉语言的使用及认同与华人身份的认同意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2002年8月3日至10日,来自亚洲、欧洲、美洲和大洋洲近20个国家的800多名华裔青少年欢聚北京市汇佳学校,参加了“二○○二年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国民族舞蹈暨中华武术夏令营”开营式活动。此次夏令营活动是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中国海外交流协会主办的。在连续4年成功举办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之後,主办单位选定“中国舞蹈”、“中国武术”作为今年的夏令营主题,旨在通过对独具特色、内涵丰富的中国舞蹈和武术的学习和了解,以一种寓教於乐的形式,促进海外华裔青少年切身体会中华文化,了解中国历史,增强学习华文(汉语)…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实地考察、数据统计分析等方法对胡志明市及周边地区有汉语教学的5所大学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总人数为364人.结果显示:目前越南大学汉语培养的类型主要有汉语语言专业与非汉语语言专业两类,招生条件日趋灵活,招生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学生方面,汉语学习的动机主要是为工作服务,学习态度与策略需要改善与协助;教师方面,博士学位教师及外籍教师资源少,有的学校甚至没有;教材方面,由于一些客观原因未能及时更新,教材及参考书籍缺乏.针对目前的汉语教学现状,本文提出以下对策:组织丰富、有效的活动,以帮助学生改善学习态度和策略;通过更多的渠道营造语言环境;越南本土教师积极参加编写具有针对性、统一性的教材;携手创办汉语书架,以丰富汉语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6.
为提升中国语言与文化的传播效果,本研究针对在中国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外国人对中国的媒介接触与文化认同现况,并分析语言学习、媒介接触与文化认同三者之关系.本研究发现:外籍汉语学习者对中国的文化认同度高,但媒介接触频率低,三者中又以媒介接触为关键性的变量,由此可知,提高外国人对中国大众媒介的接触频率,不仅有助于其汉语学习,更有机会加深其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与接纳程度.  相似文献   

7.
沿用肖奚强等(2009)的分类,把汉语趋向补语的各句式分为14类,在对70多万字中介语语料统计分析基础上,得出了以下结论:泰国、越南和老挝三国学生习得趋向补语的顺序大致相似,“动词+简单趋向补语+处所宾语”“动词+处所宾语+来/去”和“动词+简单趋向补语(引申义)”的习得呈现出明显的非线性。通过语言类型对比发现,这些句式是汉语中标记性较强的趋向补语句式,“主+动+简单趋向补语(引申义)+宾语”是典型的无标记的趋向补语句式,标记性强的句式习得常常呈现非线性,无标记句式的习得情况较为稳定,且呈现出过度使用的情况。母语对趋向补语习得的影响表现在其影响语言使用者对语言的认知凸显,基于中介语语料库和语言类型对比的研究更能反映出汉语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8.
台湾社会对待中华文化的态度具有歧异:以国民党为代表的泛蓝阵营认为台湾文化属于中华文化的范畴(仅在李登辉主政时期出现过混乱);以民进党为代表的泛绿阵营则认为台湾文化已超越中华文化的范畴,"中华文化只是台湾文化众多组成元素之一";"台独"顽固分子甚至故意抹杀台湾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内在联系,认为台湾文化是"新生文化";另有一些人认为,文化与政治、与民族认同是两回事,认同中华文化不等于认同"中国"、"中国人",更不等于认同"一中原则"和"两岸统一"。总体来看,国民党、民进党都对台湾文化有"自身特色"和"优越性"不持异义,但在总体认知上还是南辕北辙。  相似文献   

9.
主体性建构是农民工形成自我认同,嵌入城市社会结构的表征.文章通过东莞市的个案,从语言认同的视角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的主体性建构问题.作者认为,流入到东莞打工的新生代农民工积极学习粤语的行为表现,不仅是一种生存策略,更是一种建立社会关系,努力嵌入当地社会结构的自我定位.他们通过语言这个渠道进行自我包装、印象管理,克服在社会流动中遇到的文化隔阂,试图跟随社会变迁的脚步实现城市融入,完成自我的主体性建构.  相似文献   

10.
语言具有交际、思维、教化、情感和凝聚等功能,对促进中华文化普及,强化中华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发挥重要的载体、纽带和价值彰显作用。要准确理解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语族与民族、差异性与共同性、语言的工具性和内聚性的关系,切实发挥国家通用语言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主渠道作用,充分发挥少数民族语言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桥梁功能,强化中华文化站位和中华文化认同,突出中华文化特征和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切实发挥语言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的内聚性和向心力,使各民族在共创中华文化基础上,共享中华文化、共传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11.
文化意涵集“文”(文明程度)与“化”(文明传承)于一体,是国家建设的魂脉。中华民族的文化建设、创新从未间断,中华文化也不断影响、形塑着中华民族,深刻影响到中华民族的国家建设。文化认同深刻影响到对文化主体的认同,对先进文化代表的认同。不断增强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依据对华侨大学华文学院印尼华裔学生的调查研究,探讨印尼华裔青少年一代的身份认同和国家认同问题.研究表明,所调查的印尼华裔青少年均已完全认同印度尼西亚国家,但是印尼长期推行歧视、排斥华人政策极大地挫伤了这种感情归属.他们有着强烈的华人身份认同意识,对融入印尼当地社会持积极的态度,并期望与印尼主体民族拥有同等的待遇.印尼华裔青少年的身份认同和国家认同均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国家的有关法律和政策在其中起着决定性的支配作用.印尼瓦西德总统、梅加瓦蒂总统实行的多元文化政策,使印尼华裔青少年国家认同和华人身份认同意识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3.
正6月24日,来自芝加哥希林西北中文学校的20多名华裔青少年志愿者在扬州市宝应中学举行夏令营结营仪式。扬州市侨办、宝应县外侨办领导和美国校方代表们在现场通过观看VCR,共同鉴证了华裔青少年志愿者在宝应12天来的中华文化之旅。活动期间,华裔青少年志愿者学习了书法、国画、武术、汉语等中国文化课程,参观了扬州市"华人华侨文化交流基地"宝应博物馆、周恩来少年读书处、朱方伯公家祠等文博景点,游览了宝应生态湿地公园,  相似文献   

14.
依据对华侨大学华文学院印尼华裔学生的调查研究,探讨印尼华裔青少年一代的身份认同和国家认同问题。研究表明,所调查的印尼华裔青少年均已完全认同印度尼西亚国家,但是印尼长期推行歧视、排斥华人政策极大地挫伤了这种感情归属。他们有着强烈的华人身份认同意识,对融入印尼当地社会持积极的态度,并期望与印尼主体民族拥有同等的待遇。印尼华裔青少年的身份认同和国家认同均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国家的有关法律和政策在其中起着决定性的支配作用。印尼瓦西德总统、梅加瓦蒂总统实行的多元文化政策,使印尼华裔青少年国家认同和华人身份认同意识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5.
以自编问卷形式,对中山大学一个学期在读的印尼、泰国潮籍华裔留学生学习汉语的情况进行问卷调查,运用社会文化学、心理学、第二语言获得研究和二语习得理论,对问卷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考察这部分学生学习汉语的相关情况和特点,进而提出作者对潮籍华裔学生施行汉语教学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6.
在元政权兴起的过程中,大量语言、文化不同的人口移居中原及江南地区,其中有众多民族、语言背景不同的诗人参与诗歌活动,使用何种语言文字进行创作,是元代诗坛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为此,元代色目诗人马祖常强调"同韵",主张不同民族的诗人共同使用汉语音韵文字创作。"同韵"思想的本质是马祖常对中华文化的一种强烈认同。  相似文献   

17.
加拿大的中国移民处于文化冲突之中:1.为了适应社会生活,要学习加拿大语言,要了解其文化;2.为了保持中华文化,于是创办中文报纸、中文学校,对后代进行汉语教育。||关键词##4文化冲突;;加拿大;;中国移民;;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 大家知道,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环境因素。它对于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和动机起着非常大的作用。而外语学习的课堂是第二语言学习者的最主要的语言环境,课堂中的具体教学活动直接影响着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小组活动(groupwork)常常被视为交际语言教学的最根本特征。(Brumfit,1984)Long and porter(1985)也曾明确提出group work能给第二语言学习者带来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也能提高他们的语言准确率。并且,在小组活动这一特殊的语言环境下,学习者会产生更…  相似文献   

19.
汉语是国家通用语言的文学创作语,当代汉语文学在新疆的跨语际传播与接受,不仅加强了新疆各民族对国家的认同,对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认同和理解,而且在中国文学走出去的大背景下,它还是中国当代文学、文化走向中亚地区的重要载体,具有桥梁纽带作用。在这一背景下,有必要重新认识当代文学在新疆的跨语际传播的现状与意义,分析存在的问题,探索可能的出路,促进各民族文化、文学的交流与交融,以期实现中国文化、文学在中亚地区的广泛传播与影响。  相似文献   

20.
核心自我评价作为个体对自身能力和价值所持有的最基本评价,对个体的工作、学习态度与行为有着显著的预测作用。研究采用《核心自我评价问卷(中文版)》、《大学生专业承诺调查量表》、《学习满意度》对58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不同核心自我评价水平大学生的学习满意度、专业承诺存在显著差异;核心自我评价对专业承诺与学习满意度均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308和0.44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