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省域副中心城市,通常指在一省范围内,综合实力较强大,拥有独特的优势资源或产业,且与省会主中心城市有一定距离,可以被赋予带动周边区域经济发展重任的大城市。由于其本土性、出现时间较短等原因,学界对省域副中心的理论研究尚不够深入,多存在于对现有副中心城市对区域经济影响的研究,还没有对省域内如何科学地选择副中心城市进行研究。本文以中国四川省为例,旨在这方面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2.
朱昌俊 《决策》2022,380(1):34-37
<正>区域经济发展进入强省会与省域副中心城市并驾齐驱的新发展阶段。省域副中心的时代来了。前不久,一批城市被国家钦点要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先是国家发改委出台《“十四五”支持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出,支持徐州、洛阳、襄阳等城市夯实制造业基础,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和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增强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的能力。此后,国家发改委又在《“十四五”支持革命老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推进乡村振兴实施方案》中指出,支持赣州、延安、遵义、长治等城市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增强辐射带动能力。  相似文献   

3.
宜昌城镇学前教育是伴随着宜昌城镇化进程而不断发展的,它经历了“自发发展”和“自主发展”两个阶段。近些年,随着宜昌被定位为省域副中心并不断加快建设步伐,宜昌城镇学前教育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省域副中心发展需要。我们通过对影响和制约宜昌城镇学前教育发展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在省域副中心背景下宜昌城镇学前教育应该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原则,以“增量、提质、均衡、多元”为发展路径,加快科学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4.
宜昌市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以来,以加快发展为主线,抢抓沿海产业转移、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机遇,强化服务企业意识,克难奋进,创造了宜昌速度,工业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的深入推进,南充市成为国家规划确立的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和四川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与达州组团培育的“川东北省域经济副中心”,其发展潜力巨大、空间广阔。当前,南充正面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等机遇,南充加快发展如何发力?夯实跨越根基如何破题?南充明确——制造强市。  相似文献   

6.
完成跨越动作,需要确定一个经过巨大努力方可达成的跨越目标;需要坚实的起跳点;需要紧盯目标的正确动作方向;需要激发潜能的瞬间爆发力,也许还需要撑杆。同理,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也必须综合考虑目标和基础、方向和措施、信心和力量以及支撑和依托问题。建设名副其实的省域副中心城市,既是“十二五”襄阳市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主要目标,也是重要战略依托。  相似文献   

7.
湖北省委、省政府把宜昌建成省域副中心城市提高到重要的战略地位,高度重视和加大支持力度。宜昌市委、市政府敏锐地提出并号召全市人民充分认识和抓住这个宜昌振兴的第三次重大机遇,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宜昌人抢抓葛洲坝工程、三峡工程建设两次重大机遇,加快发展,实现了两次大跨越。现在必须充分认识和抓住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这个第三次振兴的大机遇,实现新的跨越。  相似文献   

8.
《咨询与决策》2013,(12):30-31
2011年上半年,为发挥武汉市、襄阳市、宜昌市在推进武汉城市圈、鄂两北地区、鄂西南地区发展中的辐射带动作用,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加快武汉国家中心城市及襄阳、宜昌等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的最大决策,又称“一主两副”中心城市带动战略。  相似文献   

9.
<正>开封,古老而富有生气。在人类社会迈入飞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在中原大地加快崛起的进程中,古都开封被确立为建设河南省新兴副中心城市,它又一次迎来了百载难逢的发展机遇,站在了划时代的新起点上。开封地税人追赶着时代前进的浪潮,矢志不移,殚精竭虑,全力服务于开封经济振兴、全面崛起。——提升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方式,树立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河南省经济快速持续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上迈出了坚实步伐。河南作为全国重要的经济大省,打造河南经济升级版对于以制度创新推动技术创新、以创新推动结构调整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一、全面把握市情,科学谋划发展思路枝江是三峡和宜昌的东大门,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工业发展条件好,农副产品资源丰富,在宜昌世界水电旅游名城和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枝江发展优势突出,发展潜力巨大。我们立足湖北和宜昌发展的大格局,努力把枝江建设成湖北新兴的工业强市、粮棉油等优质农产品生产大市、依托三峡的现代化卫星城市。二是从全面发展的角度确定市域经济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2.
去年底,国务院制定出台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首次提出建设合肥都市区,明确了合肥要加快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庐阳区作为合肥的核心城区,不仅是合肥都市区的核心城区,而且成为长三角副中心的核心城区. 新年伊始,在合肥朝着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阔步迈进的当下,战略地位发生根本变化的庐阳区正在加速全面提升经济社会发展品质,并向纵深推进全省“首善之区”和辐射源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3.
优化数字营商环境,是推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政府监管和服务、市场环境、法治环境、数字化人才供给、金融服务6个维度出发,构建我国省域的数字经济营商环境指标体系,运用全局熵值法,测度2014—2019年30个省域的数字经济营商环境。结果表明:从综合得分看,我国数字经济营商环境水平总体发展趋势持续向好,各省域的数字经济营商环境综合得分不断提高;从一级指标权重来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政府监管和服务对提升我国数字经济营商环境水平的贡献度较大;从一级指标测算结果来看,我国30个省域的一级指标综合得分呈现非均衡性特征。  相似文献   

14.
“合肥跟长三角的差距很大,融入长三角后,很多生产要素可能外流,如果不能保持自身的独立性,就有可能被边缘化.”当合肥市上下沉浸在成为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的喜悦时,一位域外经济学家却对合肥发出这样的警示.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第一支撑,合肥想要比肩南京、杭州,破解长三角产业分工边缘化的危险,提升产业竞争力是必由之路.合肥市决策层也清醒地意识到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5.
《领导决策信息》2012,(25):23-26
武汉作为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近年来,武汉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跨越3000亿元、4000亿元、5000亿元三个大关,一路赶超5个副省级城市,进入副省级城市的第一方阵。2003年,湖北省委、省政府正式提出,将襄阳、宜昌定位为省域副中心城市,要求逐步形成以武汉大都市圈为龙头、襄阳大都市区和宜昌大都市区为两翼的"三足鼎立"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6.
■县域经济是省域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省域经济转型的"基座"、跨越的"跳板"、富民的"摇篮"。对广大中西部省份来说,实践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大发展、大繁荣,至为关键的是,要再造一个个县域经济强县好县。如何发展县域经济,既是需要深思的历史课题,又是需要慎思的现实难题。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利川市按照“生态立市、产业兴市、开放活市、富民强市”的发展战略,深入推进“产城融合、双轮驱动”,加快建设州域经济重要支撑和副中心城市,努力把利川打造成特色产业“聚集地”、中国中部“清凉城”、湖北西部“窗口市”、重庆都市“后花园”。今年元至八月,地区生产总值、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分别增长9.7%、15%、35.5%和14.3%,市域经济保持良好势头。  相似文献   

18.
培养造就一支作风过硬、素质精良的干部队伍,对一个地区的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泗洪县委、县政府从经济欠发达的特殊县情出发,坚持把干部作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倾力打造一支思想解放、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是农业大省、人口大省和建筑业大省。通过调研,笔者认为:建筑业是一个不需要土地、不需要大量资金、不增加环境容量但地税收益多、就业容量大,能够迅速带领农民致富、带动多行业发展的支柱产业。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建设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综合试验区的重要时期,河南省建筑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良好机遇。因此,河南应以农业人口大省为基础,充分发挥人口资源优势,深化建筑行业改革,提升全省建筑业整体竞争力,努力将河南打造成建筑强省。  相似文献   

20.
现代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城市品牌的建设。一个城市想要更好的开发旅游资源,就必须打造好它的城市品牌。城市品牌,是21世纪城市发展的新理论,具有独特性、延展性、实用性的特点,打造城市品牌同时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哈尔滨作为省会城市,理应成为建设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开发区的核心,通过对哈尔滨城市品牌的打造,使其成为最具北国特色的魅力之城,进而辐射周边地市,带动省内其他旅游景区的发展。因此,建议:持续打造"冰雪"品牌,提高冰雪旅游国际知名度;强化"夏都"品牌建设,推介清凉避暑的夏日圣地;建造大型主题公园,提升综合游乐品牌;设计特色线路,创造完美的食宿体验;创新旅游纪念产品,凸显地方文化特色;拓展品牌营销渠道,全方位打造城市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