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6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发起了创建儿童友好型城市的倡议,旨在建立一个致力于维护儿童权利的城市治理体系。通过对全球10个典型国家儿童友好型城市治理实践的相关文本展开内容分析,基于"议题■主体■策略"三维分析框架,可以全景式地呈现儿童友好型城市治理的路径选择与实践范例。依循全球治理图景,儿童友好型城市治理具有四个方面的实践逻辑,即路径依赖性的行动逻辑、多元共治性的主体逻辑、渐进式的政策学习逻辑与包容性治理的制度逻辑。  相似文献   

2.
以深圳、长沙、南京、上海四个较为典型的城市为例,从文化友好、空间友好和服务友好这三个方面对地方儿童友好城市政策规划以及执行落实情况进行了探析。结果发现:我国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已出台了政策法规,提供制度保障;制定了战略框架,予以行动支持;取得了实践效果,但存在改进空间。基于此,未来我国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应加大理念宣传以提升尊重儿童权力的意识,建立完善的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保障制度,合理规划布局以拓展儿童友好城市空间,完善儿童参与友好城市建设的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3.
空间是新童年社会学研究的重要关注点,社区游戏空间是儿童游戏和发展的重要场所。通过田野研究发现:城市儿童社 区游戏空间的儿童尺度不足;社区游戏空间中儿童自由在逐渐消失,驯养化现象严重,但是儿童也自主创设了一些游戏空间; 社区游戏空间中关系网络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主要教育建议:在物理层面上,建设符合儿童尺度的自然友好型游戏空间;在 心理层面上,建设有利于儿童自主的自由开放型游戏空间;在关系层面上,建设有利于儿童与物、人互动的交互型游戏空间。  相似文献   

4.
胡洁颖 《国际公关》2023,(11):77-79
本研究旨在总结广州高职院校参与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的经验,关注社区儿童的反馈,并在实践中注重统一思维。在实践中,本文对广州高职院校参与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个人角色转变要素进行分析。总的来说,在实践中取得了一些进展,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参与者也发生了变化,更多人意识到建设一个儿童友好城市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鉴于游戏在儿童生活中具有独特且重要的价值,现代城市社区应提供保障儿童游戏发生和安全开展的必要条件与充分机会。在新的历史时期,现代城市社区儿童游戏空间建设应当深入诊断突出问题,秉持“儿童友好”理念,优先加强统筹规划,凸显地域文化特色,持续优化行动策略。  相似文献   

6.
由于儿童与自然的天然联结性,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实践探索中,关注户外自然游戏环境的建设成为实践的主要途径。大自然是儿童天然的游戏场域,亲近自然有利于儿童身体、认知、社会性和情感等方面的综合发展,“不友好”的城市设计割裂了儿童与自然环境的物理联结。基于儿童友好城市视角的自然环境创设要满足儿童审美体验、游戏、同伴交往和情感倾诉的需求。在基于儿童友好城市视角的自然环境创设中要博采众长,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为儿童创设能产生“超验感觉”的自然环境,创建社区农园,创设自然感官区和儿童友好公园。  相似文献   

7.
社区是影响婴幼儿发展及家庭养育的重要外部环境,完善0-3 岁婴幼儿托育服务体系对建设婴幼儿友好社区提出要 求。文章结合国际范围内儿童友好城市和社区建设的经验,从空间环境、服务内容、实施体系三个方面探讨建设婴幼儿友好社 区的基本需求。同时,基于国内已有的儿童友好城市或社区相关政策及现状,提出建设婴幼儿友好社区的三点建议:国家政策 引领,完善相关制度及规范;城市因地制宜,提升儿童友好意识;社区普惠亲子,善用内外资源;以期通过多方协作促进更多婴 幼儿友好社区在我国顺利落地。  相似文献   

8.
环境友好型城市作为一种新的城市发展模式,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要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文章在对环境友好型城市内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从环境对人友好、人对环境友好两个维度构建了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熵权TOPSIS法的环境友好型城市评价模型,并对中部六省省会城市的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情况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9.
以费城“游戏学习景观”项目为例,从项目的发展历程、实践的理论、设置类型三个方面对“游戏学习景观”进行探析,提出费城基于儿童友好型城市视角下建设游戏学习型城市的经验借鉴:社会各界的领导者积极推动实施游戏学习景观倡议;建立互相包容合作的战略伙伴关系;注重对项目数据的收集、监测和评估;重视宣传引导,形成全社会对游戏重要性的认识和实践。  相似文献   

10.
将获得感作为衡量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城市融入的标尺,有利于维护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权益,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各民族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和共同性,更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经济、政治、文化、民生四个维度研判少数民族城市融入的情况,发现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城市融入依然处在初级融合的水平,离完全融入城市的目标尚有距离。在此基础上,提出塑造有利于少数民族经济获得感的积极型城市,打造激励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政治融入的开放型城市,营造适宜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文化融入的包容型城市和创建悦纳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民生融入的友好型城市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在低生育率和老龄化背景下,要实现老有所安和关怀少年的成长,国家体系化的高质量养老公共服务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分析“一老一小”人口形势、生育意愿下降背后的原因,研究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体系的路径。研究认为,构建高质量公共服务体系要强调“一个中心”:敬老爱幼、安老怀少;“两翼互动”,打造老年友好型社会和生育友好型社会;“四轮驱动”,即高质量取决于服务的福利性、有效性、可及性和及时性。研究还认为,对高龄老人、独居老人、空巢老人和失能老人群体的服务是养老服务业的重点人群,老年友好型社会的养老责任包括对这些人群的兜底养老、普惠养老、公平养老和品质养老的责任,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包括老年的价值友好、文化友好、政策友好、环境友好和服务友好;生育友好型社会的生育责任包括适度生育、优化生育、生育服务和生育保障的责任,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则要体现生育的价值(文化)友好、福利友好、婚姻友好和服务友好。研究表明,在全方位构建现代化“安老怀少”统一的政策、制度和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中,社区是关键环节,需要顶层设计和分类推进相协调,才能实现人口均衡发展与国家高质量发展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12.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从H省Y市发展实际出发,以Y市0—18岁儿童(或其家长)为主要调查对象,通过调研了解儿童心声,讨论自然教育对Y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启示。建议抓好宣传倡导工作,使儿童友好理念深入人心;要连接空间网络,使自然环境具有可达性;要构建友好家园,使社区空间融入自然教育元素;要创设友好校园,使校园环境适应不同儿童的空间需求;要建设友好公园,使公园景观更加充满野趣。  相似文献   

13.
智慧城市由“数字城市”和“信息城市”迭代发展而来,是两者的综合升级版。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对智慧城市的建设与完善,有助于消除“城市病”和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同时,也是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本质要求。纵观智慧城市发展历史,其经历了从技术层面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到公共服务智能化转型,再到一种新型城市形态与治理理念的发展演变。研究发现,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蓄势待发,但在智慧城市规划、智慧城市系统、信息安全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所以在推进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工作中应落实三大举措:提升统筹规划能力,强化顶层设计;树立多元治理理念,打造共建共享的智慧城市系统;构筑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完善智慧城市信息安全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14.
文化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是精神之根,对于一座城市来说则是活力和灵魂。打造先进的城市文化品牌,对于提高城市知名度、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加强城市文化建设,打造城市文化品牌,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彰显城市文化形象,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文化元素,既是新时期我国城市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城市文化发展的全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成立以来,保障妇女权益的法律体系不断完善。2022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为新时代生育等女性权益提供了更坚实的法律制度保障。研究发现,该法之于生育保护具有重要的理念、理论与现实意义,将性别平等贯穿于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各方面,有助于消除对女性一切形式的歧视;面向广大女性的民生需求,有助于以性别平等助力适度生育水平与人口总量充裕;注重与其他公共制度相协调,有助于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新法彰显了女性享有的“四大权益”、在劳动就业方面的“三重保障”以及生育保护的“双全原则”。有效贯彻落实新法,必须认识生育的本体意义,肯定生育的现实价值;加强生育保护,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注重劳动保护,同步推进劳动保护与生育保护;重视新法的实施过程,更好地体现全生命周期性和人群之间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16.
城市社区先进文化建设是构建城市社区建设的灵魂,加强城市社区先进文化建设有助于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对于城市文化的大繁荣与和谐社会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在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建设形式、建设内容、建设体制上依然存在不足。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健全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内容,丰富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形式,完善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体制。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视角下的中国政府能力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强政府能力建设、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进管理创新;打造公共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18.
唐宋诗词中的成都绿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宋时期,成都自然环境优美,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和谐统一,涌现出大量城市景观诗文,形成蜀地特有的生态环境和文化氛围。归纳分析唐宋诗词,从中可以窥见成都城市的绿化建设状况,有助于传承发扬城市文脉,为当今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频繁发生的城市型水灾害给城市带来了巨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制约着城市的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基于善治理论,政府和公民合作才能实现良好的治理,公民参与城市型水灾害的防治是弥补政府有限性和纠正公民自身失范行为的必然选择。应加强公民参与,打造主动化、制度化、组织化、多样化的公民参与方式,探寻城市型水灾害防治的最优路径。  相似文献   

20.
首先简述软实力内涵,并以邯郸为例,阐述提升城市软实力的重要意义,然后从五个方面总结了提升城市软实力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培育特色文化、转变旅游服务方式、加强人文精神建设、打造城市品牌和科学测评城市软实力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