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韧性是为了应对复合型灾害风险而产生的治理理念。由于灾害或风险往往都是在社区层面被首先感知,因此理解社区韧性治理对有效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将社区视为由物理—社会—信息组成的三维空间,通过深入分析D社区应对某突发公共事件治理行动,识别基于三维空间的社区韧性关键要素,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社区韧性治理机制。主要结论如下:第一,“物理空间保证硬件水平”和“社会空间约束服务目标”使信息空间得以拓展,并为多元主体提供了新的合作治理空间;第二,以“党建引领+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三维空间耦合式协同发展是中国城市社区韧性治理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为有效应对公共危机,立足韧性社区理论分析框架,对荆州、郑州、合肥三地的典型社区个案进行拓展研究,分析总结了三地社区的组织韧性、主体韧性、技术韧性的发展现状,剖析其存在的抗逆性、恢复力、自治力不足等困境,提出了数字协同、多元宣传、平疫结合等全周期管理路径。不断以数字治理拓宽社区治理深度,以协同治理延展社区治理广度,促进数字协同机制融合互嵌,以期更好地构建社区治理共同体,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社区韧性建设已成为当下风险全球化时代城市提升危机治理能力的必然选择。志愿服务的多元联结性、灵活机动性、分工协作性等特征对于提升社区的心理韧性、组织韧性和技术韧性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现实案例的分析得出,当前志愿服务存在志愿者的治理主体地位被边缘化、志愿服务的外部依赖性程度过高以及专业化水平存在局限等问题,应该通过品牌化、制度化和专业化等方面的建设以应对志愿服务存在的现实障碍,从而提升社区韧性水平。  相似文献   

4.
精准扶贫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韧性治理作为一种新型治理理念,在贫困地区乡村治理中以脆弱性风险应对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对指导贫困地区精准脱贫,塑造乡村韧性、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提出了乡村振兴背景下的贫困地区韧性治理框架,并基于此对陕西省"社区工厂"精准扶贫模式和乡村振兴实践进行探讨。研究指出,贫困地区乡村振兴的实现,应当提升乡村环境韧性、经济韧性、社会韧性,综合提高乡村治理能力,塑造脱贫攻坚内生动力,激活社区公共精神,促进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5.
现阶段,我国城市化快速推进,公共危机与灾难事件频发,群体性事件和舆情事件急增,城市公共危机呈现出新的特征。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全新数据获取、数据存储、数据分析、数据共享方式,为城市公共危机治理注入了新动能。城市公共危机治理由分散治理向整体治理、由事中应对向事前预防、由权威治理向数据治理、由经验决策向数据决策、由体系构建向能力提升的趋势愈发明显。  相似文献   

6.
社区党组织是超大城市基层“微治理”的领导力量,其在重大突发事件中的危机应对能力关乎社区的平安稳定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从近期一系列危机考验来看,社区党组织的危机应对能力建设需要着眼于:强化组织渗透力,实现党组织的机构覆盖与功能延伸;形成多元互动力,搭建社区协同共治空间与关系网络;增强惯习塑造力,促进社区文化建设与居民行为调适;提高资源整合力,推动社区资源生成调动与内外交互;优化舆论引导力,有效实施心理干预与情绪疏导。总之,亟待在党组织引领下建立和完善社区抗风险综合系统,不断增强我国超大城市社区的弹性和韧性,为基层治理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能力支持。  相似文献   

7.
突发性公共事件具有隐蔽性与破坏性,妥善处理突发性公共事件对乡村发展与公共安全至关重要。以安徽安庆市两个自然村的森林火灾、新冠肺炎疫情和洪涝灾害等事件为案例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乡村在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中存在危机应对滞后、村干部应急能力不足、乡村群众协调失衡等问题,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应急处理是乡村治理的一块短板。从乡村治理主体、乡村社会及乡村价值观角度对调研村庄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通过增强多元主体治理能力、强化社会治理保障、培育良好乡风等方式完善乡村应急治理,以提升我国乡村突发性公共事件的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8.
灾害性公共危机治理能力是党和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灾害性公共危机事件的突发性、不确定性和极大的破坏性对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在灾害性公共危机的治理中,有必要打破传统的以政府为唯一治理主体的观念,要促进政府间纵向和横向的府际协同合作、政府各部门之间的部际协同合作,以及政府与社会组织、企业和公民个体的协同合作,从而形成网络化的协合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9.
脱贫牧民的风险规避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牧区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议题。韧性社区作为风险治理的新范式,可以从生态、人力、组织和基础设施等要素入手为牧业社区在面对风险中提升应对能力、适应能力和变革能力提供理论资源。在A嘎查的脱贫攻坚实践中,牧民的返贫风险体现在生态环境脆弱、人力韧性较差、组织韧性薄弱等方面。持续保护草原生态系统、加强牧民能力建设、构建产业发展共同体等政策路径将有助于牧民规避返贫风险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公共危机事件频频发生,传统的范式又难以发挥有效作用,应对危机的效率以及效果难免受到影响.通过借鉴以往应对公共危机事件的应对范式,结合乌鲁木齐"7·5"事件,从微观领域针对有效应对公共危机范式的建构进行初步探讨,以致力于危机管理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论政府公共危机治理能力的缺失和再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和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明确提出了要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公共危机的能力.如何提高政府危机治理能力已成为当前政府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分析了我国政府在应对公共危机事件方面存在的能力缺失,提出了再造政府公共危机治理能力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社区治理体系和能力是社会治理体系和能力的基础,决定着社会治理效能。两江市文中区的社区治理实践研究发现,社区治理实践存在着治理体系不顺和治理能力不足困境。现代社区治理必须打造更具效能、更有韧性,且能应对常态化和非常态化挑战的治理共同体。针对治理体系不顺,需要从治理理念和组织体系两个方面进行创新与重构;针对治理能力不足,则需要从治理方式和人力资源两个方面进行保障与支撑。因此,需要从4个方面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即坚持“人民至上”,创新社区治理理念;推动多元共治,完善社区治理组织体系;注重科技支撑,创新社区治理方式;发挥专业引领,打造基层社会治理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乌鲁木齐市委市府高度重视基层社区应急管理工作,有效地提升了政府的公共危机管理能力。但许多薄弱环节的存在事实上影响了首府的长治久安。今后应着重从强化基层社区的公共危机预警预控能力建设、提高市民公共危机意识、建立高效应急救援队伍、加强沟通满足市民知情权等反面,加大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14.
[提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应对自然及事故灾害、社会安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各种危机的能力也应该随之提升。在我国,公共危机管理无论是从制度建设还是反应机制上,都有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图书馆危机管理水平显得尤为重要。但在图书馆界,图书馆危机管理策略置于社会应急管理背景下的研究尚显不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作为图书馆危机管理水平的试金石,期望借助本类研究,提升图书馆公共危机应对能力、管理能力及信息服务水平,进而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本文以新冠肺炎疫情为研究背景,针对图书馆在疫情期间提供的应急服务进行梳理研究,以期图书馆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可以提供高效、优化的应急服务。  相似文献   

15.
正值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各种公共危机频发,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公众的安全。作为公共利益的维护者,政府必须担负起公共危机的治理责任。因此,政府迫切需要在公共危机治理中寻求机制创新,以不断提升公共危机治理能力,构建公共危机问责机制正是这方面的有益尝试。基于风险社会的时代语境,通过对公共危机进行理论界定与类型梳理,提出两种主要的公共危机类型:诱发性危机和内源性危机。回顾各类公共危机事件发现,近年来重大的诱发性危机有所减少但仍不可小觑,而内源性危机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据此,提出了官员问责和体制问责两种公共危机问责模式,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应对不同类型的公共危机,实现公共危机治理的"善治"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公共危机"类质同象"新形态对政府危机治理提出了新要求。危机学习是危机应对能力提升不可或缺的途径,但目前危机学习呈现"内卷化"状态,存在着忽视公众意见、敷衍应付、反应迟缓、缺乏主动性等问题,从而使得政府部门遭遇危机应对能力提升不足的挑战。应以公众关切为导向,完善危机学习的基础设施,优化危机学习方式,将危机学习与危机应对策略改进有机结合,健全常态化危机学习的激励机制,从方向、条件、方法、效力、动力等角度探寻优化危机学习路径,进而推动政府部门公共危机应对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对多中心治理理论的深度挖掘和实践层面上的适度应用,可以为公共治理寻求新的出路,为危机应对提供新的范式。以多中心治理理论为视角,对传统危机管理理论进行反思,认为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网络治理应以专业机构为中介的双轴机制,从而实现政府、公众、社区、媒体、非政府组织、企业等多元主体的交流、互动与渗透。  相似文献   

18.
黎慈 《南都学坛》2008,28(5):102-106
随着危机事件的频繁发生,如何应对公共危机事件成为政府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在公共危机治理过程中,单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志愿者组织自身的特征使其在处理公共危机的过程中具有先天的优势,构建志愿者应急救援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目前我国的志愿者组织在参与危机管理过程中存在着缺乏法律保障机制、救援的经费缺乏保障、志愿者欠缺专业特长和缺乏理性精神等严重不足,应对突发性事件时难以发挥出应有的效能。因此,应当正视不足,通过政府引导、社会支持以及志愿者组织自身能力建设等方面的配套机制,以保证志愿者组织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确保危机的顺利解决。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公共危机事件频发,对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本文对农村地区公共危机事件处理过程中各个参与主体行为及参与困境进行分析,认为通过提高危机治理意识、加强主体间沟通、明确权责等措施完善公共危机应对的多元治理机制,形成各个主体之间良好的互动关系,共同参与危机事件的治理。  相似文献   

20.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人民财产和生命安全造成巨大威胁。进一步强化社区预警机制建设,提高社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尤为关键。通过对岳阳市B社区预警机制实施情况进行案例研究发现,其预警机制建设存在风险知识不足、监测预警能力不高、预警通信渠道不畅通、响应能力弱等问题。因此,应通过加强预警文化建设、争取政府资金与人才技术支持、提升主体协调治理能力、构建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完善应急预案体系等举措,优化突发卫生事件预警机制,降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灾害风险和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