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现阶段中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已经较为成熟,但是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对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财政保障模式进行研究有助于更好地进行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解决建设和运行中的诸多问题。从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财政保障责任和标准、政府责任划分方式、财政投入方式、筹资方式及财政保障评估等五个方面出发,通过借鉴美国、日本和瑞典在公共文化服务财政保障中的经验,为我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出台政策法规,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将社会化运营作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创新路径。随着中国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支持力度的加大,中国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主体规模不断扩大、建设模式日趋多元化、示范性项目不断涌现。但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也出现了运营质量不高、实操政策缺位、主体职能定位模糊、可持续能力较低等问题。针对诸类问题,政府部门可从以下几方面破解现存困境,优化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充分发挥多元社会力量优势,提高专业化运营水平;完善配套政策,明确制度标准;厘清政府部门职责,优化监督管理机制;拓宽融资渠道,强化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3.
文化资本指的是投入生产领域进而发挥功能和效用的文化资源,简言之,即文化资源资本化。它具有三个属性:精神属性、经济属性和工具属性。M市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经济基础扎实以及宏观政策环境宽松,使其具备孕育文化资本的良好条件;而诗歌节更为M市的文化资源资本化提供一个平台,使文化资源大放异彩。所以M市的公共文化服务精彩纷呈,如李白诗歌节等大型节庆文化活动品牌化;社区文化节等基层文化活动常态化;广场文化活动声势浩大。这其中文化资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文化资本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发挥着重要的正向推动作用——培育公共人,为公共文化服务"孕育"积极主动的参与主体;吸引民间资本,使公共文化服务的投资主体多元化;增加财政收入,为公共文化服务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唤醒文化自觉,维持领导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公共文化服务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是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是塑造公共文化、引领主流文化的重要手段。这种双重属性决定了政府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天然的和最重要的主体,却不是唯一的主体。因此,公共文化服务中政府的主体地位体现在政策制定、资金和制度保障,扶持和培育其他主体,完善绩效评估制度等宏观方面;具体的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如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提供应该交由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力量。  相似文献   

5.
实施“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是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根本途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是公众必须得以保障的公共文化服务权益.供给财力、人力投入不足,供需不对称,服务效率低下等因素严重制约着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前进步伐.结合泰安当地实际,加大农村公共服务财力、人力投入力度,积极探索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推进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等优化措施,则无疑对推进城乡一体化科学发展起到重要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6.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机制构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共文化服务在新农村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目前农村公共文化发展相对滞后,农民的文化权益得不到保障。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机制是改革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体制,优化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提高公共服务质量的有效途径。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必须注重公共服务的财政效率,加强公共文化管理,确立绩效评估的量化指标,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绩效评估具体化和明确化,从而推动农村公共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7.
指出共同治理是传统行政管理在新公共管理环境下的发展趋势,是公共文化管理的需要,旨在为人们的文化权利提供更好的保障;共同治理的主体包括政府部门、社会组织、民间组织、文化企业、公民个人等,在实施中需要处理好政府与相关主体之间的关系;中国公共文化管理运行需要两个基础:一是政府主导型管理格局的发展转变,二是公共文化管理和服务的社会化和市场化;奠定此基础路径应包括:改革文化行政机构、转变政府职能、重新界定文化管理功能和重点、转化管理手段、发展非政府的社会力量、建立非政府主体参与公共文化管理的保障机制等。  相似文献   

8.
随着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之间矛盾的凸显,如何通过政策优化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通过建构“价值链-政策工具”二维分析框架,选择近10年中央层面公共文化服务政策文本,运用内容分析法,试图揭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政策工具的运行规律及其偏好,并提出政策路径优化建议。研究表明:在政策工具使用上,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存在内部比例不均衡或不足情形,偏向于环境型政策工具,需求型政策工具使用比重较低;在价值链维度上,公共文化服务政策偏重于政府负责,市场配置、社会协同与公众参与等多元主体协作治理格局尚未形成。为此,应提升政策工具使用的均衡性,完善政策监督评价机制,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市场、公众等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治理格局。  相似文献   

9.
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及其构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本内涵是指:满足农村公民公共文化需求,保障农村公民基本文化权利的公共文化产品生产和服务体系.其构成内容主要包括: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主体和对象;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的内容和提供方式;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人才队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资金投入机制.完善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还需要合理的制度、健全的政策法规和有效的监督机制的支持和保障.  相似文献   

10.
东营市作为沿海中小城市,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既面临着东部沿海发达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问题,又面临着中西部内陆后发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困境,具有典型的标本价值。近年来,东营市以创建山东省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抓手,初步构建起了资源向基层倾斜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但同时也存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内容相对不足、城乡公共文化有失均衡、资源整合力度不够、基层人才队伍不强、制度设计较为滞后等不足。为了进一步加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东营市必须从政府责任、平台建设、载体创新、社会参与、人才保障、体制完善等方面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着象征式、附加式、残缺式、替代式、照搬式、抵制式、观望式及扩张式等执行偏差现象,导致这些偏差的原因有:政策本身不科学;政策执行主体的缺陷;政策目标群体的制约;政策资源的局限;政策执行环境的影响等。在分析这些偏差及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纠正偏差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设性对策:科学合理地制定政策、优化政策执行主体、加强与政策执行目标群体的互动等。  相似文献   

12.
多元主体参与供给已成为我国公共体育服务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政府在这一过程中,应从厘清主体间责任关系、保障服务公平性及推动多元参与机制良性运行等方面出发,积极承担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规划责任、财政责任、监管责任及伦理责任,并通过促进公共体育服务立法、加强责任政府建设、调整财政支出责任、健全问责机制等办法,保障公共体育服务多元供给模式的效率。  相似文献   

13.
目前,黑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成效主要表现为:文化惠民工程发展良好,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成就初显。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主体失衡以及公共文化产品质量有待提高。因此,厘清黑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找出症结所在,并加以有针对性地解决,才能保障公众文化权益的实现,促进我国文化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前福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绩斐然,但在服务效益、运行机制、资源配置、政策法规等方面仍存在不足。本文提出应进一步理清海峡西岸文化发展的总体思路,即合理配置公共文化资源,加快公共文化机构改革,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涵,完善公共文化发展政策等以逐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5.
以CNKI数据库收录的2006~2019年中文核心期刊和CSSCI来源期刊中673篇相关论文为数据基础,运用CiteSpace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研究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自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相关政策出台以来,中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研究的发文量逐年递增,研究主题趋向细化发展,涉及学科广泛,研究主体多为高校科研人员,并逐渐形成固定的作者群体。但总体上作者群体之间合作较少,强度较弱。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农村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农村图书馆建设发展、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公共文化空间发展探索等方面;农村公共文化的研究前沿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有关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数字化融合等方面的研究仍待深入。  相似文献   

16.
保障乡村弱势群体公平享受数字服务权益是值得研究的重点议题。研究以数字服务理论为分析框架,从对象、主体、内容、方式、保障五个维度出发,构建数字服务保障乡村弱势群体权益的发展路径。当前数字服务遵循服务弱势群体、政社企协同参与、个性化多元化服务、保障服务质量、发展性制度建设的实践逻辑,反映了数字服务提升数字素养、赋能技术交互、设计应用场景、协同多元主体、完善政策配套的内在机理。然而数字服务保障乡村弱势群体权益也存在对象定位不明确、主体结构不合理、内容应用不丰富、方式创新不健全、保障机制不充分的现实困境。为此,未来应通过明确对象定位、达成主体结构、完善内容应用、促进方式创新、健全保障机制等手段保障乡村弱势群体的权益,从而真正实现乡村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公共文化均等化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保障全社会各个群体的基本文化权益。文章给出了河北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已取得的成绩、不足和薄弱环节,从强化政府责任、完善公共文化投资体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角度提出了提升河北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服务对象是公民,目的是向公民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因此公民在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所发挥出的作用决定着最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成果。同时,也是该体系建设的评价标准之一,提高公民参与度是与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人才、资金和技术的投入等同样重要的课题。文章以黑龙江省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公民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义、公民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不足之处、提高公民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三个方面探讨了提高公民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9.
信息环境与读者的变化以及图书馆主角地位面临的挑战,给数字时代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图书馆以往文献资源建设的原则、方式、方法等,都需要与时俱进。数字时代的图书馆,文献资源仍然是服务的基础,一切文献信息资源都是有用的,馆员的作用是突出且不可替代的,馆藏的优势与其他机构相比也是明显的。数字时代图书馆:要根据本馆的性质、任务,明确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总方针、范围和重点;要分析信息环境和读者需求的变化,制定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基本策略;要充分听取读者的意见并根据本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总方针和基本策略,自主开展文献资源建设;要在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中强调针对性、系统性、兼顾性、经济性、共享性,坚持实体资源和数字资源并重以及实体馆藏和虚拟馆藏并重,坚持基本藏书优先以及地方文献优先。在数字时代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具体工作中:要重视网络资源的发现和利用,充分利用网络免费资源;要厘清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与读者服务的关系,要解决读者对文献信息资源不知、不会、利用不便等问题;要坚持馆员在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中的主体责任,保障图书馆公共服务并提高馆藏质量及效益。  相似文献   

20.
随着数字社会的到来,大量公共文化资源通过先进的数字技术整合加工为数字化产品,但是,在公共数字文化资源的利用中,由于信息环境门槛、物质设备条件差异、知能素质差距、智能推荐算法等原因使群体层面和区域层面的教育分化问题更显突出。文章依据信息分化理论和新公共服务理论的核心观点,在对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利用中教育分化主要致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因应策略: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增强资源的可及性;开展数字文化扶贫,减轻网络费用负担;发展数字技能教育,缩小个体知能差距;提高政府监管力度,引导企业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