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作为具有时代特征的中国文化,提升红色文化的国际传播力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题中应有之义。文章首先从红色文化影像的国际传播现状切入,从传播的主体、内容、形式三个角度分析了当下红色文化影像的国际传播格局;再从爱国共情、软性竞争力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三个维度阐释红色文化影像国际传播的可行性;最后提出“集中+散落”的传播主体建构策略、“长视频+短视频”的传播模态设置、“历史+现代”的传播内容策略以及“高新科技+传统手段”的分众传播方式,以期探索红色文化通过影像手段在国际间传播的新进路,助推红色文化成为国际共享的优秀文化。  相似文献   

2.
文化具有一定的民族性和传播性,并与意识形态紧密相连。在数字信息化时代国际文化传播与交流呈现出新的特点,其主要体现在以发展中国家为代表的弱势国家对西方外来文化从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先进的数字技术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个体的自我意识提升等。这些特点的出现使得西方的文化渗透和文化入侵更加隐蔽。对此,处于文化弱势的国家应增强文化自信,保持文化独特性,加强网络空间的文化生产与传播,以应对国际文化传播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3.
总结了身份认同研究中的主体性发展和文化身份认同的组成要素,指出由于同一和差异力量的不均衡,在东西方跨文化传播中,其二元对立思维带来了传播实践中的霸权和认同危机。数字技术虽然带给个体更多的自由,却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利益集团的控制。文化身份认同的建设须建立在文化问性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4.
总结了身份认同研究中的主体性发展和文化身份认同的组成要素,指出由于同一和差异力量的不均衡,在东西方跨文化传播中,其二元对立思维带来了传播实践中的霸权和认同危机.数字技术虽然带给个体更多的自由,却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利益集团的控制.文化身份认同的建设须建立在文化间性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5.
中医药海外中心建设是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实践,也是推动中医药及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平台。依托已建成的中医药海外中心,可以有效地解决当前中医药国际化进程中的诸多问题,通过创新中医药海外推广模式、丰富中医药文化传播内容、扩展传播渠道、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人才、推进中医药服务贸易等多方面实践,形成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新范式,助力中医药文化产业高质量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相似文献   

6.
7.
对外传播语境下中医药文化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不仅是一种描述的行为方式,也是一个积极参与世界医学文化体系建构的过程。从传播学角度,概述文化与传播的关系,剖析对外传播语境下中医药文化的发展路径,旨在形成中医药文化继承、发展和创新的循环、动态过程,促进异质医学文化的共生共荣。  相似文献   

8.
刘帅 《国际公关》2024,(4):148-150
本文阐释智媒体时代红色文化大众化传播的内涵、意义、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分析了智媒体时代红色文化大众化传播的典型案例,总结出智媒体时代红色文化的大众化传播的鲜明特点和时代价值,提出了加强内容创新、形式创新、途径创新等推进智媒体时代红色文化大众化传播的创新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9.
论文在阐述中医药国际传播重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作为中医药国际传播重要途径的中医药英译的障碍及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和排除障碍的对策,以期给中医药英译者提供借鉴并对解决中医药国际传播过程中的英译问题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传播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是全媒体时代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全媒体时代既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多元传播提供了平台和基础,也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传播路径的推进提供了条件和保障。持续推进全媒体时代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传播,需要继续加强传播主体建设、客体建设、内容建设、渠道建设、环境建设,不断创新传播人才培育、认知平台构建、话语体系建设、传播渠道融合、传播机制完善等方面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中医孔子学院是传播中医药文化的平台,也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为此,应强化中医孔子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学和传播模式,改进教学和传播方法,深化教学和传播内容;增强中医药文化的国际竞争力和吸引力,提升国家软实力。  相似文献   

13.
现代社会已经毫无疑问地进入一个“读图时代”。读图时代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读图时代,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播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应当合理利用,并予以积极引导,既重读图,又要重塑阅读文明,使中国文化在“读图时代”视觉文化背景上得到现代化的发展。如此,一方面有利于中国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发展中国文化产业,提...  相似文献   

14.
秦腔在中国戏曲中有着独特的文化价值,但艺术创新不足,观众老龄化,年轻观众流失严重,剧团经济不景气等,仍反映出当代秦腔文化衰退的现实。通过走访和调研,文章从传播学和文化学的角度,分析了秦腔的文化价值和传播形态,进而对秦腔文化的传播路径给予了思考。秦腔文化是根植于民间的、雅俗共赏的民众文化,应做"精"剧场演出,做"雅"戏曲茶园演出,做"广"自乐班演出,做"活"大众媒体传播,方能守住秦腔的民众土壤。  相似文献   

15.
人工智能技术渐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大数据、物联网、VR/AR、算法等以其强大的技术优势在新闻生产和传播领域给传媒业带来了深刻的变革,智媒成为媒体发展的一种趋向。淮河文化有着极为明显的地域文化特征,重视其与新媒介的融合,为淮河文化的传承与建设提供了新的契机,使其具有时代感,并赋予其新的生机与活力。从传播主体、技术把关、叙事空间三个方面探索智媒时代淮河文化的传播趋向。  相似文献   

16.
数字媒体时代高校新闻人才培养需要树立专业意识,着眼于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建构,将学生的媒介技术运用能力视为入职基本素养,提升学生的多媒体内容整合能力,将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协调能力视为根本。师资建设上的"派出去"和"请进来"策略,硬件建设上的数字媒体实验室建设,课程建设上大胆的教学理念与课程改革,是数字媒体时代新闻人才培养专业化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7.
在传统社会中,不同的地缘环境孕育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但当信息技术崛起后,国际传播愈演愈烈,各国文化交流速度明显加快。国际传播作为一种文化交流方式是有其存在必要的,因为这种文化交流使很多国家的文化隔绝状态不复存在,使外部社会的文化、社会以及生存状态得到处于文化封闭状态的人们的了解甚至理解。这样,通过国际传播了解到的外部社会就成为一个比照现实的参照物,能使人们更透彻地了解自身本土文化。  相似文献   

18.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也是中华文化率先“走出去”的重要载体。中医药文化“走出去”有助于推动中西医文化交流互鉴,有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有助于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中华文化“走出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与进展,但中医药文化在“走出去”的理念、方式、路径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与障碍。推动中医药文化“走出去”,要提升文化站位,做好顶层设计;以术传道,软实力与硬实力协同推进;规范标准,增强国际话语权;多渠道并举,培养复合型人才;多元化推进,拓宽“走出去”路径。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全球化的影响,我国社会文化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外来文化在社会公众中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了中国文化.为此,提出“第三极文化”的理论构想,旨在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第三极文化”不仅是一种理论预设,更是实践层面的积极建设:需要进行学术研究的深层次思考,作为实践层面的艺术创作的积极开拓,利用各种传媒技术进行国际传播,以此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人类文化虽有融合,但其多元的特性并未发生根本改变。人类文化的发展应该遵循人们自主选择不同文化的规则,而不是某种强势文化对其他文化的吞噬。国际传播应该摒弃人文中心主义,坚持多元文化主义思想,接受文化差异,着眼于不同文化间的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