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文化外交是一国为达到某种特定目的或实现某种特定战略意图,以自身文化为载体,通过政府或民间渠道而开展的外交活动,它是从属于并服务于以维护和发展国家安全利益为核心的整体外交战略的。在文化外交日益发挥重要作用的新时期,中国政府提出了构建和谐世界的主张,以此来指导国际关系与外交活动的方方面面。浅析了文化外交的概念,梳理了中国文化外交的历程,总结了新世纪中国文化外交所取得的成就,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构建和谐世界目标下的中国文化外交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文化外交的独特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现代国际关系中,文化外交发挥着政治、经济和军事等对外交往手段难以达到的作用。文化外交是促进民族国家间了解与合作的重要途径,是一国塑造国际形象的重要方式,文化外交成为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的重要资源,它对提升一国的国际竞争力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具有其独特价值。我国要重视并不断加强文化外交,提升我国的文化影响力,增强文化竞争力,以更好地服务于我国和平发展的需要,推进“和谐世界”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高度重视和成功开展民间外交是新中国外交的一大特色,更是新时期中国外交成就的亮点。在建设"和谐世界"、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努力中,民间外交能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重视发挥民间外交在建设"和谐世界"中的重要作用,既体现了中国人民促进中国的国家利益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相结合的美好愿望,也反映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外交工作的新要求,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理论和实践,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  相似文献   

4.
博物馆以其特有的属性和职能在外交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由国际关系、公共外交与软实力、国家战略利益等多重研究视角所展开的范式演进过程中,博物馆外交呈现出使者、空间和场域的不同维度。我国博物馆对外交流活动由来已久,但是由于历史传统、资源条件和目标诉求不同,从理念到发展道路都表现出与西方国家的显著差异。基于建设世界博物馆强国和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战略目标,我国博物馆未来应当作为重要主体之一纳入国家公共外交战略,提高展览国际化水平以促进多元文化交流互鉴,探索公共利益导向下的战略传播模式,善用社交媒体开辟数字外交新空间,实现博物馆外交由潜力到能力再到实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在当今的国际关系中,公共外交已经成为塑造、传播国家形象,提升国家国际地位的重要手段。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在借鉴他国经验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以危机反应、"战略沟通"项目和文化外交为主要内容的符合中国实际的公共外交模式。相比较而言,公共外交的危机反应更多的是一种被动的应急策略,灾难外交是其主要形式;中国的"战略沟通"项目主要体现在"文化年(国家年)"项目的运作上,把关于中国的信息与中国文化有效的结合起来,有利于中国形象的展示;孔子学院是目前中国推行文化外交的主要方式,因其双向互动的特点更容易为他国的公众所接受,从而成为中国着力构建的公共外交模式。  相似文献   

6.
《复旦国际关系评论》由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主办,目前每年出版两辑。评论以推动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发展为己任,围绕当今世界国际关系和中国外交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和重要现象,从学理上探根溯源、构建解释框架、寻求解决方案和最优路径,促进中国和世界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外交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丰富内涵:一是共同、综合、合作和可持续的亚洲新安全观;二是本国国家利益与世界大部分国家的国家利益辩证统一的国家利益观;三是走出"修昔底德陷阱"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观。探讨这三个观点对新时代我国外交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对建立和创新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同中亚国家建交三十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倡议。三十年来,中国同中亚国家间关系实现跨越式发展,树立了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典范,中亚五国成为中国周边“战略伙伴集群”。中国共产党精准把握“时、度、效”,根据不同时期中亚国家政党政治发展、政治转型特点和趋势,积极调整与中亚国家主要政党间关系,在打击“三股势力”、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维护地区稳定与繁荣等问题上凝聚共识,互利共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最本质特征,政党外交作为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扮演国家间总体外交的“排头兵”角色。在“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提出的历史契机下,中国同中亚国家间的政党外交必将彰显其独特的战略价值和作用,为深化国家间政治互信和全方位互利合作提供全方位指引,推进中国一中亚关系向更高水平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社会主义实践对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做出了历史性贡献.主要表现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及实践,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外交原则的时代发展,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外交原则普遍化的先河,展示了一个大国崛起的新模式,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的国家发展新理念;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国家新型外交关系的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等理念;中国的国际新秩序观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国际秩序理念,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秩序观的本质,是对马克思主义秩序观中国化的创新.  相似文献   

10.
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社会主义实践对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做出了历史性贡献.主要表现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及实践,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外交原则的时代发展,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外交原则普遍化的先河,展示一个大国崛起的新模式,证明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的国家发展新理念;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国家新型外交关系的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等理念;中国的国际新秩序观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国际秩序理念,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秩序观的本质,是对马克思主义秩序观中国化的创新.  相似文献   

11.
与强调实力是决定外交行为惟一因素的现实主义逻辑不同,建构主义力图使人性回归国际政治,使人的能动性、社会性和实践性体现出来,它的理念主导逻辑、身份建构以及道德关怀,与中国的和谐世界外交理念有相通或相似之处。建构主义为中国和谐世界外交提供了理论支撑,和谐世界亦对建构主义做了有益的补充和发展。基于此,和谐世界理念能否发展成为人类的"共有理念",能否成为与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并驾齐驱的理论,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崛起,如何立足过去的历史和传统、面向世界和未来,构建具有外交理念基础性、世界观系统性以及长期稳定性的、新型的中国外交哲学,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以中国崛起作为构建中国外交哲学的基本背景,阐明了中国崛起的事实依据、中国过去的外交哲学观念的主要特点以及崛起对于构建中国新型外交哲学的意义;然后论述了对外交哲学概念的认知并界定了外交哲学的基本概念,认为外交哲学事实上是一个国家的国家哲学观念和世界观念在外交领域中的反映。文章着重阐述了“超越西方”是构建中国外交哲学必然要求的观点,以及较为系统地提出了立足传统文化资源以构建中国外交哲学的基本内容构想。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在国际关系和外交领域中引发了一场新的革命,以推动观念、心灵和价值观为目标的一种新的外交方式———公众外交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经济、政治、文化不同的国家在开展公众外交方面各有不同的特点,本文回顾近年来西方各国公众外交的政策及活动,对这些国家公众外交的特征和差异进行了归纳和比较,希望对发展中国家开展公众外交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的国际关系中,文化外交在现代国际关系中发挥着政治、经济和军事等对外交往手段难以达到的作用。我国已经意识到文化外交的重要作用并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仍需进一步研究有效的路径来加强和完善我国的文化外交:从外交的角度建立和塑造我国的民族文化,扩大文化外交的软权力资源;进一步加大文化外交力度,倡导多层次的文化外交,增强我国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注重借鉴和创新,加强我国文化外交理论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5.
和谐世界观的提出,是我国新一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创新的集中体现。上海合作组织是中国建构和谐世界的伟大实践。该组织的不断发展壮大营造了新世纪中国与中亚地区国家关系的和谐,实现了不同主权、不同文明、不同社会制度、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之间关系的和谐。这一进程中形成的新型睦邻安全模式、新型国家关系模式、新型区域合作模式对中国周边外交和全球外交都具有示范作用,标志着中国外交从传统的双边关系模式发展到现代的多边外交模式,为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建构和谐世界提供了成功经验和新的理论与思维。  相似文献   

16.
英美等西方国家历来重视公共外交在国家对外战略中的功能意义。得益于智库等非政府组织和成熟的市民社会的支持,使得西方国家公共外交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相得益彰;此外,进入信息时代之后,西方国家开始运用网络技术平台进行网络公共外交。在这些因素的推动下,西方国家的公共外交成效显著,并成为实现其国家战略的重要一环。基于此,西方国家的成熟经验无疑为我国刚起步的公共外交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一是加强相关理论研究,构建中国特色公共外交理论体系;二是整合文化资源,构筑一个弹性、高效的管理体系;三是加强信息技术建设,推动网络公共外交;四是培育非政府组织,深入开展整合营销传播。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外交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邓小平外交思想的指导下,坚持国家利益是中国外交的根本出发点,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外交原则等,不断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十八大以来,中国面临着因领土纠纷与周边国家关系恶化的严峻挑战,也面临着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考验,但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不渝地坚持邓小平外交思想,将邓小平外交思想创造性地应用于新时期我国外交工作的实践中,使中国外交取得了重大成就。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国家利益是国际政治中的核心概念之一,在国际关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指出邓小平的国家利益观在指导我国外交实践中形成了丰富的成功经验,这些经验对指导我们新时期的外交实践具有重大启示。  相似文献   

19.
国际关系理论体系中的建构主义理论发展时间不算长,但与理性主义理论坚持物质中心主义不同,它注重从观念和文化角度看待与分析国际关系。建构主义理论与中国政府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虽属不同领域事物,但探究建构主义理论有助于分析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蕴含丰富而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要素,为国际文化体系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参与各方做到政治互信、增强身份认同和寻求更多利益合作。  相似文献   

20.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与实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国理政方略的内外融通,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这一理论与实践的聚合体倡导建立全球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着眼于时代大趋势,始终以谋求全人类的共同发展为目标,坚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积极推动全方位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外交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理论化体现,是中国梦的全球延伸,是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在世界范围的推广及认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