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作为属于独特文化类型的、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国家文化软实力文化资源的世界传播,存在不容忽视的文化障碍.中国佛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是中国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文化资源之一.当代中国是世界佛教中心,中国佛教的世界传播能够助推中国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文化资源世界传播,在一定范围内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文化软实力"这一概念由约瑟夫·奈的软实力概念发展而来,它成为分析国际问题的视角之一。中国援助非洲的政策包含了传统文化的"诚"和"信"、革命文化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平等思想、改革文化的自主探索国家发展道路理念和经济先行的国家发展哲学等六个文化软实力因素。这些因素是中国在非洲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精髓,对于提升中国在非洲的影响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促进了非洲国家和中国的积极互动。  相似文献   

3.
国家之间有硬实力与软实力的竞争,而“软实力”竞争已经越来越凸显其重要的价值。“软实力”竞争的核心是文化力的竞争。“中国元素”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在广告创意与品牌形象塑造中,挖掘“中国元素”是推动中国“软实力”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试论我国国家软实力建设中的政党软实力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软实力日益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的重视。党的十七大也提出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政党软实力建设在国家软实力建设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国家软实力建设的前提,也是提高国家软实力的迫切要求。当前,我国提高政党软实力有着良好的基础与传统。提高政党软实力除了要加强自身建设外,还要注重提高政党文化软实力,要提升多党合作的内涵与深度,要加强政党外交来展示政党形象。  相似文献   

5.
在知识经济时代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文化软实力已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力量之源,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实力的重要因素.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只有建构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才能提炼出优秀的文化价值资源,凝聚和升华出适合当代中国的、体现民族精神的文化软实力.在我国这个多元一体文化的国家,少数民族文化必然成为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是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中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6.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独具特色,是中国文化的基本元素,也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进一步继承和发扬传统的中国饮食文化、加强品牌的建设、强化中国饮食文化中和谐观念的宣传等方面来提高中国饮食文化软实力,以使中国饮食文化更好地向世界展现其魅力。  相似文献   

7.
“中国梦”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从文化软实力视角分析,”中国梦”充分体现了国家性、民族性以及人民性的价值内涵.实现“中国梦”既要增强国家硬实力的“躯体”,又要提升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章着眼于”中国梦”视阈下的文化软实力建设,提出未来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建构路径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源动力;坚持核心价值体系,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整合力;完善文化发展布局,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内升力;明确外延发展导向,提升文化软实力的辐射力.  相似文献   

8.
上海世博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集中展示舞台。国家文化软实力包括器物形态、制度形态和国家精神三个逻辑层次,上海世博充分展示了这三个层次的国家文化软实力。处于国家精神形态层面的美国的文化软实力远远领先于尚处于制度形态和器物形态的其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着力构建国家精神。中国在国际上推行的孔子学院,以及重庆的中国红歌会正是构建中国国家精神、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是当前我国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增强综合国力竞争力的迫切任务。文化软实力它是与经济、军事、科技力相对应的国家实力,它的核心要素是一种文化价值观,是一国的文化和精神,对内所具有的凝聚力.创新力及其感召力和影响力。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优势主要体现在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谐文化等方面。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途径主要包括:复兴传统文化,吸纳优秀文化,增强文化竞争力,加强硬实力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观为依据,在领导中国开展文化软实力建设的过程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是中国文化软实力核心的原则、坚持现代文化软实力和传统文化软实力并重的原则、坚持辩证对待外来文化的原则、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等四项原则。它们为我们指明了在充分利用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成果的前提下,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方向和价值所在,对当前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软实力"的概念是现代西方政治学发展的产物,其经营在中国却有着悠久的历史。汉唐盛世的形成即是文化软实力导引国家走向强盛的成功典范。刘汉王朝国家软实力的提升走了一条通过经营忠文化以提升国家导向力、凝聚力、亲和力、吸引力的路径,从而启发我们,核心价值观确立的准确性、突破点的精选性、方法的得当性、理论文化的创新性在提升国家软实力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当今世界处于信息化时代,国家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是文化软实力的竞争。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核心要素,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未来发展的灵魂和标尺。国家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是增强文化软实力,提升国家形象的关键,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关键。党的十八大提出"三个提倡",进一步凝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了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精神实质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指出了国家文化软实力是一国的价值理念、行为习惯、制度规范、价值准则和理想信念在国家力量中的体现,是国家力量的重要组成;阐述了美国战略东移对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形成严峻挑战:一是实行“文化帝国主义”,二是奉行强权主义政治,三是抢占网络思想宣传阵地;强调了应对美国战略东移挑战,加强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是维护国家安全、维护国家政治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需要,具有重大意义;论述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是应对美国战略东移对中国文化软实力冲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国家文化利益在国家利益中越来越重要,主要是由文化的重要性所决定,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种精神性和物质性的力量,最终体现为一种“软实力”。继承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传统中国文化的核心体现为一种“和”,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展现“和”的魅力,追求“和而不同”,维护国家文化利益。  相似文献   

15.
文化影响和制约人们的行为活动和价值取向,常常被当做一种力量形态在现代国际较量中使用。文化是软实力已得到广泛认同。在全球化的国际环境下,文化软实力已被许多国家提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是中国文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和平崛起的需要。外语专业应调整课程结构、开设中国文化课程,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和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6.
王菲 《国际公关》2023,(16):170-172
在媒介融合时代,流行文化传播进入了大众广泛参与的交互式模式,其影响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传播主体的传播能力和手段。传播主体需充分考虑内容与受众情感维度的融合,在内容和风格上需要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现实、当代价值观等产生连接,从而助推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实现本土价值在不同文化语境中的“软着陆”,这是构建国家对外文化形象的创新之举。本文对通过流行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如果说国家文化软实力概念的提出多少还带有美国学术思想的影响印迹的话,那么,区域文化软实力的概念则完全是在中国语境中产生的。区域文化软实力既是在我国地方政府纷纷实施文化强省战略的过程中提出的,又是在我国学术界对软实力问题深入研究的过程中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18.
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高不能脱离实践。要善于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吸取新鲜养分,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文化背景和文化资源,总结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的途径和经验,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高,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只有深深植根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认真总结现代化建设的"中国经验"中所包含的文化因素,深入研究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趋势,与时俱进,才能创造出无愧于伟大时代的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东亚朝贡体系形成的重要因素。在今天,传统文化的软实力价值不容忽视,它是民族凝聚力增强的基础,是文化交往和文化输出的闪光点,是和谐世界理念的最好诠释。因此,彰显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张力,对提升文化软实力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今世界主导权之争中国家话语权建构和表达模式的作用日益凸显。国家话语权是硬实力与软实力的统一,而文化软实力正成为强国的一个标志。话语权是国家意识形态的缩影,文化软实力体现国家价值的渗透力,文化软实力提升话语权的舆论控制力,促进话语权的影响力。增强中国话语权和谐价值观的影响力,弘扬中华文化的吸引力,增强媒介的传播力,以公共外交提升话语权,加强中国文化国际竞争力和中国话语权在世界的力量和影响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